资源简介 专题二十三 健康地生活(综合测试)——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人体传染病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是蛋白质B.麻疹和红绿色盲都属于传染病C.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D.将患有新冠肺炎的病人进行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2.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注射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免疫学角度看,HPV疫苗属于抗体B.HPV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可阻止人类乳头瘤病毒再次进入人体C.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每年的4至6月是水痘的高发时期,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丘疹和水疱。对病人进行隔离,此项措施属于( )A.杀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4.2023年入冬,我市甲型流感猖獗,图中甲同学是甲型流感患者( )A.甲型流感是传染病,其特点是流行性、传染性B.甲同学是传染源,乙同学是易感人群C.甲同学打喷嚏喷出的飞沫不是传播途径D.为预防流感乙同学要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5.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的某种功能,这种功能是( )A.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C.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6.被毒蛇咬伤后,医生会给伤者注射抗毒血清,使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直接失去致病性。注射的物质和免疫的类型分别是(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7.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下图为感染后,人体内HIV浓度和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曲线ab段变化的原因是HIV大量繁殖B.曲线bc段变化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结果C.曲线ef段变化是HIV刺激皮肤和黏膜导致D.g点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8.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现已成为全世界的“重要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和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B.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乳汁等体液传播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HIV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9.下列选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A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苗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肺结核会引发咳嗽,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也有咳嗽的症状,花粉过敏也可能会引发咳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是用减毒或失活的病原体制成的B.花粉过敏引发咳嗽时,花粉是过敏原也是抗体C.肺结核和花粉过敏引发的咳嗽都属于传染病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11.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B.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12.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B.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D.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13.如图是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OTC 板蓝根颗粒说明书 【成分】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5~1袋,一日3—4次。 【储存】密封。 【有效期】2024年03月05日。A.没有医师处方也可以购买该药B.为了预防感冒,可以经常喝板蓝根冲剂C.该药现在还能继续服用D.为提高疗效,可以自行增加用量14.日常掌握一些急救方法和安全用药常识很有必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如图带有“OTC”标识的药物,可以自行购买随意服用B.上肢伤口有暗红色血液不断流出,可指压远心端止血C.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并拨打120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通风处抢救15.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B.有OTC标示的药物需要凭医生的处方购买,并在医生的监控或指导下服用C.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位置是胸骨下段约1/3处D.人工呼吸时首先要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16.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用急救方法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中拨打的电话号码是110B.②和③进行的比例是30:2C.进行图③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D.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b点进行止血17.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下列有关急救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救助溺水病人时,首先要使其呼吸道通畅B.受伤时,若血液从伤口喷出,要用止血带压迫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C.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D.遇到煤气中毒者,先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18.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标准之一,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格健壮、身体没病的人就是健康的人B.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标准之一C.心情愉快是儿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D.不良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19.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微课题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得到以下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酒精浓度 0(清水) 0.10% 0.25% 1% 10% 20%每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38 45 30 21 0A.10%以下浓度的酒精溶液对水蚤没有危害B.同一只水蚤应先测酒精溶液中的心率,再测清水中的心率C.做这个实验时,应设置酒精浓度为0.25%的一组为对照组D.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20.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状态的是( )A.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B.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C.遇到困难时,可以喝酒麻醉、上网游戏转移注意力D.正确认识自我,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大题,共40分)21.(6分)近几年,新冠肺炎、流感大面积袭击我国各地区,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运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肺炎、流感属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___性,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___________。(2)新冠肺炎、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是该传染病的___________。(3)如图所示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_。(4)如上图所示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③住院治疗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___。22.(6分)针对今年春季高发的甲流,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张“预防甲流宣传海报”。根据海报内容,回答相关问题。什么是甲流? 甲流全称甲型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如H1N1、H2N2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 甲流患者有哪些症状?甲流是如何传播的? 如何预防甲流?(1)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______。(2)写出海报中能切断甲流传播的一条措施______。(3)注射甲流疫苗可以预防甲流的原因是______,该疫苗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4)某同学出现海报中的某些症状,能否自行诊断为甲流,并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请说明原因:______。23.(10分)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表现为身体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流感患者说话、咳嗽、打喷嚏会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上流感。(1)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___;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大多数“周围的人”属于___。(2)为预防流行性感冒,给“周围的人”接种流感疫苗属于___免疫。(3)“OTC”是___药的标识。(4)小康的弟弟患了流感,问小康:“我想快点儿好,每次吃2片,一天3次,行吗?”小康说:“不行。”你认为小康会怎样向弟弟解释___。24.(8分)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对于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请根据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遇到有人晕倒等紧急情况,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A图是李新正在拨打急救电话,他的叙述中缺少的必要信息是____________。(2)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图_____判断患者有无心跳。若发现患者没有心跳、呼吸骤停,可实施__________进行抢救。抢救有效的标志是_________。(3)在进行抢救时,严格操作十分必要。如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至少要让胸骨下陷____________;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的,其比例为____________。(4)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以下抢救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①拨打120电话②开窗通风③对心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5)图E中,如果患者的出血点是C处,抢救者在其A点进行结扎止血,则出血的血管是________。25.(10分)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校生物实验小组利用斑马鱼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取5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浓度为5%、10%、15%和20%的酒精溶液。步骤二:每个烧杯放入三条体积大小及发育程度相近斑马鱼,记录下三十分钟内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步骤三:重复以上实验三次。统计三次实验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处理方式 清水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出现侧翻时间/秒 未出现 65 44 29 20死亡时间/秒 未出现 535 402 305 196(1)设置一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该对照试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2)对各组实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五组与二组相比,斑马鱼出现侧翻的平均时间减少了45秒。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越___________。(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酗酒对健康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2.答案:D解析: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A错误。B.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对病人进行隔离,此项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C.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C错误。D.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A正确。B.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甲同学是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乙属于易感人群,B正确。C.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甲同学打喷嚏喷出的飞沫是传播途径,C错误。D.乙属于易感人群,为预防流感乙同学要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可增强抵抗力,D正确。故选C。5.答案:B解析: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结合题图可知,题图表示“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的功能,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特定的抗体,产生的免疫只对相应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C。7.答案:C解析:A.根据曲线ab段的变化,说明HIV浓度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这说明HIV在大量繁殖,A正确。B.根据曲线bc段的变化,HIV浓度下降,T淋巴细胞数量回升,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抑制了HIV的繁殖,B正确。C.曲线f段HIV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而非HIV直接刺激皮肤和黏膜导致,因此C错误。D.g点时,T淋巴细胞数量已严重减少,这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了严重损伤,D正确。8.答案:D解析:C项和D项,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故D项叙述错误、C项叙述正确。A项,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故A项叙述正确。B项,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所以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体液传播。故B项叙述正确。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9.答案:A解析: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因此都属于抗原;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都是自身的成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A正确。故选:A。10.答案:A解析: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是用减毒或失活的病原体制成的,A正确;花粉过敏引发咳嗽时,花粉是过敏原也是抗原, B错误;肺结核属于传染病,花粉过敏不属于传染病,而且咳嗽属于一种保护性的反射,C错误;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的病原体,是抗生素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属于免疫,D错误。11.答案:C解析:A、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传染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A错误;B、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C、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C正确。D、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C。12.答案:D解析:A.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会杀死其他细菌,故A错误。B.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但是抗生素药品也会腐败变质,故B错误。C.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所以,并不是越早服用抗生素越好,故C错误。D.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故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故D正确。故选D。13.答案:A解析:A.这里的“OTC”是指非处方药。这意味着该药品不需要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A正确。B.药品说明书上并没有提及板蓝根冲剂可以用于预防感冒。此外,任何药物都不建议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长期使用或用于预防目的,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或药物滥用,B错误。C.虽然药品说明书中给出了有效期为“2024年03月05日”,到现在该药已过期,不能再继续服用,C错误。D.药品说明书上明确给出了“用法用量”,并指出了一次和一日的推荐剂量。增加用量不仅可能增加副作用的风险,还可能并不提高疗效,D错误。故选A。14.答案:A解析:A.在药品管理中把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一定要凭借医生处方在医疗机构开具,或者凭借医生处方到药店购买,病人或家属可以自行购买带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但不能随意服用,A错误。B.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因此判断是静脉出血,故应首先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同时紧急拨打120送医院,B正确。C.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心肺复苏是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一,开放气道一人工呼吸,也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C正确。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将病人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D正确。故选:A。15.答案:B解析:A.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A正确。B.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B错误。C.心肺复苏过程中,双时关节伸直,要双手叠放在胸骨下端,有节奏、冲击性的用力下压,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C正确。D.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使患者仰卧,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D正确。故选B。16.答案:C解析:A.图①中拨打的电话号码是120,A错误。B.③按压与②吹气的比例是30:2,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B错误。C.进行图③胸外按压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使病人尽快回复自主呼吸,C正确。D.动脉出血时,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所以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a点进行止血,D错误。17.答案:B解析: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受伤出血时呈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时,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B错误。18.答案:A解析: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故选A。19.答案:D解析:A.与清水组相比,可知10%以下浓度的酒精溶液对水蚤有危害,1%的酒精浓度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A错误。B.同一只水蚤只能进行两次实验,先放在清水中观察,然后放在某种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前后顺序不可以颠倒,因此同一组水蚤可以在实验中不能重复使用,防止水蚤体内酒精残留影响水蚤正常心率,B错误。C.做这个实验时,应设置酒精浓度为0的一组,即清水组,为对照组,C错误。D.由表格可知,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D。20.答案:C解析:A.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学会与人相处能够帮助个体获得社会支持,减少压力,从而有助于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A不符合题意。B.合理营养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个人卫生习惯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可见,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都属于健康的生活状态,B不符合题意。C.虽然喝酒和上网游戏可能暂时让人忘记困难,但这些行为并不是健康的应对策略。长期依赖酒精和逃避现实的行为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酒精依赖、游戏成瘾等,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C符合题意。D.正确认识自我,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是健康生活状态的重要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答案:(1)流行;病原体(2)易感人群(3)①通风换气、②勤洗手(4)④;控制传染源解析:(1)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2)易感人群是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故新冠肺炎、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3)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故如图所示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①通风换气和②勤洗手。(4)流感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该病原体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功能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是④。一般来说,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可见,③住院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22.答案:(1)病原体(2)勤洗手、通风换气(3)注射甲流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甲流的抵抗力;不能(4)不能,一方面出现发烧的症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甲流,需要到医院确诊;另一方面,如果治疗甲流的药物为处方药,需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服用解析:(1)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流全称甲型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见,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病原体。(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海报中的勤洗手和通风换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注射疫苗和均衡营养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甲流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甲流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甲流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甲型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甲流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注射甲流疫苗可以预防甲流的原因是注射甲流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甲流的抵抗力,该疫苗只对甲型流感病毒起作用,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4)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可见,某同学出现海报中的某些症状,不能自行诊断为甲流,并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原因:①出现发烧的症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甲流,需要到医院确诊;②如果治疗甲流的药物为处方药,需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服用。23.答案:(1)流感病毒;易感人群(2)特异性(3)非处方(4)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超剂量服用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大多数“周围的人”属于易感人群。(2)为预防流行性感冒,给“周围的人”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只针对流感病毒起作用,有专一性,属于特异性免疫。(3)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OTC”(4)多吃药违背了安全用药的原则,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超剂量服用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24.答案:(1)事故地点(2)C;心肺复苏;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3)5厘米;30:2(4)②①③(5)动脉解析:(1)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电话中应说清事故地点,现场情况等基本信息。(2)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引起动脉的搏动,通常用桡动脉或颈动脉来判断患者有无心跳。若患者没有心跳,可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心脏停搏的病人也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按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肺的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抢救有效的标志是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3)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至少要让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一般情况下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比例为30∶2。(4)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首先关闭气阀,禁止明火。然后立即打开门窗,将煤气中毒人员移到通风处,再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对心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5)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动脉出血在伤口处的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结合图E所示,若在A点(近心端)进行结扎止血,则是动脉出血。25.答案:(1)设置对照或对照;酒精浓度(2)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短(4)酗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肝损伤等解析:(1)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提供一个基准,以便与其他实验组进行比较。在这个实验中,一组(清水组)就是对照组,它代表了没有酒精影响的正常状态。通过比较其他实验组(不同浓度的酒精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可以明确酒精对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影响。酒精的浓度就是影响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因素。因此,酒精浓度就是这个对照试验的变量。(2)在生物学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实验条件、操作误差等),单次实验的结果可能行在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通常会对多次实验的结果取平均值。这样做可以消除单次实验中的偶然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3)五组酒精浓度20%,斑马鱼出现侧翻的平均时间20秒,二组酒精浓度5%,斑马鱼出现侧翻的平均时间65秒,五组与二组相比,斑马鱼出现侧翻的平均时间减少了45秒。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越短。(4)酒中含有酒精,饮酒多了,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酗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肝损伤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