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六 动物的运动、行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测试)——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合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B.人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骨绕关节转动C.一块骨骼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根骨上从而保障动作的稳定性D.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2.校园内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甲、乙两图分别是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3、4、5、6B.关节的灵活性只与6有关C.能够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的是骨骼肌D.一块骨骼肌由7和9固定在同一块骨上3.在冬奥会赛场上,花样滑冰运动员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做出旋转、跳跃等动作。图是该运动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和肌肉组成的B.腓肠肌连接在跟骨上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C.跟骨在此运动过程中起支点的作用D.随音乐旋转属于简单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4.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做关门、推门的动作。下列关于推门动作的分析描述,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两端可绕过肘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B.推门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C.完成推门动作需要多种系统的协调配合D.推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将分别发生收缩和舒张现象5.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构成B.关节软骨可起连接的作用C.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腱与两端的肌腹构成D.端起水喝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6.下图对长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外周骨组织为骨密质质地坚固 B.②内软骨层细胞与骨长粗有关C.③中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D.④幼年时黄色,具有造血功能7.如图是射箭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拉弓射箭的情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拉弓时右臂的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B.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完成运动C.肱三头肌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D.运动只需要神经系统就能完成8.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B.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D.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9.“小蚂蚁,真有趣,你碰我,我碰你,排排队,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通过与其它工蚁“碰碰小须须”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 B.社会行为 C.迁徙行为 D.防御行为10.母亲抱着孩子到医院治疗,当护士把针扎在她身体上时,孩子哭了起来;当第二次到医院去的时候,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起来;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当听到妈妈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哭了起来。关于孩子的三次哭泣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是先天性行为,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学习行为B.第二次是先天性行为,第一次和第三次是学习行为C.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先天性行为,第三次是学习行为D.第三次是先天性行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学习行为11.央视播出的《加油!向未来》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是一只在杯子中孵化出的小鸡,关于“小茶缸”出生后的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小茶缸”的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C.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D.“小茶缸”的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12.科学家把蚂蚁和大白鼠放入终点有食物的迷宫中进行走迷宫训练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白鼠和蚂蚁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走迷宫实验中,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蚂蚁C.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D.训练次数越多,蚂蚁和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越多13.草原上一群狼在头狼的带领下围追堵截、猎杀羊群,惊慌的羊群则迅速奔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头狼带领狼群围追堵截羊群是一种社会行为B.羊群的奔逃是一种防御行为,狼群的猎杀是一种捕食行为C.羊群的奔逃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与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无关D.狼和羊的这些行为对他们各自种群的繁衍都是有利的1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15.仿生是模仿生物的功能和行为建造技术系统的科学方法。下列与仿生学无关的是( )A.模拟蝴蝶调温方式设计人造卫星控温系统B.八哥模仿主人的声音说“早上好”C.模仿海豚的皮肤制成多层的潜水艇外壳D.研制“抗荷服”保证飞行员的脑部供血16.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重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展“剿灭麻雀”运动,保护农作物不被啄食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开动物就无法进行C.如果没有蜜蜂,苹果、桃等植物的传粉过程就会受阻D.动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17.春天总是生机盎然,如图是同学拍下的蜜蜂在油菜花间忙碌的身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菜和蜜蜂都有神经组织B.蜜蜂和油菜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C.蜜蜂采蜜属于学习行为D.蜜蜂的行为起到了帮助油菜花传粉的作用18.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19.阿拉伯草原上,灰狼群有策略地悄悄逼近阿拉伯大羚羊,阿拉伯大羚羊发现后迅速逃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灰狼和阿拉伯大羚羊之间是捕食关系B.灰狼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关节组成C.阿拉伯大羚羊取食浆果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狼群有策略地逼近阿拉伯大羚羊属于先天性行为20.下列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以及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和植物是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B.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D.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植物利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大题,共40分)21.(8分)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填出各部分名称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2)___________里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填序号)(3)屈肘运动时,⑤处于___________状态,⑥处于___________状态。(4)同学们正在体育场举行篮球赛,他们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者协调配合,在___________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22.(11分)2023年10月5日的晚上,中国女篮在杭州亚运会女篮的决赛中,经历了四节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最终获得了冠军,请你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女篮运动员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2)最后时刻,王思雨直接加速冲刺到了篮下,投球得两分。投篮时,a中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状态,b中肱三头肌处于______状态。护肘、护膝等护具紧实的包裹可避免关节受伤,这些护具在作用上与关节结构中(图2)的[ ]______相似(3)运动剧烈可能会造成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这种现象叫_______。打篮球的每个动作,实质是_______收缩牵拉着骨绕______活动,还需_______系统的调节。23.(8分)2020年年初,全国人民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很多地方采取了,封城、封村、闭环管理。在封城期间,“八段锦”(中国古代一种气功健身法)被央视官宣了,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在自己练习的同时也去教患者练习,改善心肺功能。图一为八段锦和伸肘的动作,图二所示为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医护人员自己练习“八段锦”的同时也教患者练习,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____________行为。(先天性﹨学习)(2)医护人员做“八段锦”运动时,不仅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3)在进行“八段锦”运动时,离不开图二中[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7]____________中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6]____________。(4)运动前若不进行热身,如果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头容易从____________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24.(8分)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古代人们就会利用牛拉动耕犁整地。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它就开始有了各种不同的应用,从农耕到交通甚至军事都有广泛运用。(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牛耕田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形成与遗传基础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2)牛属于哺乳动物,此类动物的雌性用自己的___________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3)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_____(填“低等”或“高等”),其学习行为越复杂,而且在动物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可以让它们更好地复杂环境的变化。25.(5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1)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作为______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者,将动植物遗体内的______分解成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4)细菌真菌还能营______生活,使人患病。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A正确。B.骨绕关节转动,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人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B正确。C.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C错误。D.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其适应环境和生存的能力。运动能扩大动物的活动范围,因而也就增大了其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等的机会,D正确。故选C。2.答案:C解析: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即包括图中的3关节面、4关节囊、5关节腔,A错误。B.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形成的密闭的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这些特点使关节具有灵活性。因此,关节的灵活性与6关节软骨、5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B错误。C.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C正确。D.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髋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因此,一块骨骼肌由7和9跨过关节,固定在相邻的至少两块骨上,D错误。故选C。3.答案:B解析:A.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A错误。B.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故腓肠肌连接在跟骨上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B正确。C.跟骨在此运动过程中起杠杆的作用,C错误。D.随音乐旋转是出生以后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B。4.答案:D解析:ABD.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髋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故推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将分别发生舒张和收缩现象,AB正确,D错误。C.完成推门动作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故选D。5.答案:D解析:A.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关节和肌肉,A不符合题意;B.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B不符合题意;C.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与两端的肌腱构成,C不符合题意;D.端起水喝时,即屈肘运动,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A解析:A.图中①表示骨的外周部分,其为骨密质且质地坚固,主要提供支撑和保护,故A正确。B.②为图中的内软骨层,其与长骨的长度生长有关,与骨长粗无关,故B错误。C.③表示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故C错误。D.④代表的是幼年时的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故D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A.拉弓时右臂的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B.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正确。C.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肱三头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不同骨上,C错误。D.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故选B。8.答案:B解析:A.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A正确。B.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不过动物越低等,学习行为越弱,B错误。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尝试犯错的次数越少,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C正确。D.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B。9.答案:B解析:A.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但不会造成致命伤害,只要一方认输,胜者则立刻停止攻击,A不符合题意。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所以“小蚂蚁,真有趣,你碰我,我碰你,排排队,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通过与其它工蚁“碰碰小须须”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C.迁徙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指的是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一定距离迁移。这种行为具有同步性、集群性和周期性三个基本特征,C不符合题意。D.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A解析:第一次哭泣发生在护士把针扎在孩子身体上时。这种反应很可能是由于直接的疼痛刺激引起的,而非通过学习获得,属于先天性行为。第二次哭泣发生在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即医护人员)时。这表明孩子已经通过之前的经历(第一次到医院、针扎的疼痛等)学会了将穿白衣服的人与不愉快的经历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经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第三次哭泣发生在孩子听到要去医院的消息时。这进一步证明了孩子已经通过学习,将医院与不愉快、疼痛的经历联系起来,形成了条件反射,属于学习行为。综上所述,第一次是先天性行为,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C解析: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因此“小茶缸”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B.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会因为孵化方式不同而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小茶缸”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小茶缸”出生后,在实验员的训练下学会的学习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不是一种本能,会消失,故C符合题意。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体会和学习获得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适应稳固的环境,而动物的学习行为能够让它们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答案:C解析:A.大白鼠和蚂蚁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大白鼠是哺乳动物,蚂蚁是节肢动物,大白鼠比蚂蚁更高级,学习能力更强,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明显低于蚂蚁,错误。C.由图2训练大白鼠和蚂蚁走迷宫的线形图,可知蚂蚁犯错误次数比大白鼠多很多,一定程度上支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正确。D.随着训练次数越多,蚂蚁和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越少,错误。故选C。13.答案:C解析:A.营社群行为的动物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头狼带领狼群围追堵截是一种社会行为,A正确。B.羊群的奔逃是为了保护自己,属于防御行为,狼群的猎杀是在捕获食物,属于捕食行为,B正确。C.羊群的奔逃是一种防御行为,也是生来就有的一种先天性行为,与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有关,C错误。D.动物行为对捕捉食物和防御敌人、保证繁衍后代、对各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着重要作用。狼和羊的这些行为对他们各自种群的繁衍都是有利的,D正确。14.答案:A解析:A.动物作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能够调节其他生物的数量,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在这个俗语中,螳螂、蝉和黄雀之间的捕食关系正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一种体现,故A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是不能循环利用的。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主要强调的是捕食关系,不能体现“能量循环”,故B不符合题意。C.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确实有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但这一作用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动物也有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但同样与这一俗语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答案:B解析:八哥模仿主人说话属于学习行为,与仿生无关。故选B。16.答案:C解析:A.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也破坏了生态平衡,A错误。B.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B错误。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所以,如果没有蜜蜂,苹果、桃等植物的传粉过程就会受阻,C正确。D.动物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错误。故选C。17.答案:D解析:A.蜜蜂属于动物,体内有神经组织;油菜属于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组织,A错误。B.蜜蜂属于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错误。C.蜜蜂采蜜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D.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D正确。故选:D。18.答案:C解析: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A正确;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人为的大量捕杀某种有害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有益动物,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错误;D.松鼠将松子储存在树洞里、地面下,贮食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正确。19.答案:D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灰狼作为捕食者,以阿拉伯大羚羊为食,这是一种典型的捕食关系,A正确。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包括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B正确。C.阿拉伯大羚羊在取食浆果时,可能会将种子带到其他地方,从而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正确。D.“狼群有策略地捕羊”属于社会行为,也属于取食行为。而社会行为和取食行为通常不是简单的先天性行为,而是包含了一定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狼群有策略地逼近阿拉伯大羚羊显然不仅仅是先天性行为,D错误。故选D。20.答案:A解析: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因此,如丸花蜂在取食花蜜时,也帮植物传了粉,这说明动物与植物关系是动物和植物相互适应、相互依存,正确。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会减少植物的数量,同时动物会把植物的果实、种子带到远方,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的果实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有利于传播。因此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有有利的一面,错误。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错误。D.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能被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错误。故选A。21.答案:(1)关节窝;关节囊(2)③(3)收缩;舒张(4)关节;肌肉##骨骼肌;神经解析:(1)根据题图,我们可以确定各部分名称:②是关节窝,它与关节头共同构成了关节面;④是关节囊,它包裹着整个关节,起到保护和连接的作用。(2)关节腔内含有滑液,这是由关节囊的内表面分泌出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在题图中,③表示关节腔,因此,滑液存在于③关节腔里。(3)屈肘运动时,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协调配合。具体来说,⑤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它收缩时产生拉力,使前臂向上弯曲,形成屈肘动作;而⑥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它放松以允许前臂弯曲。(4)同学们在体育场举行篮球赛时,他们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骨、关节和肌肉(骨骼肌)三者协调配合完成的。骨是动作的基础,关节使动作能够灵活进行,而肌肉则提供动力。这些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和协调肌肉的运动,而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则运输氧气和有机物。22.答案:(1)骨;骨连结##关节;骨骼肌(2)舒张;收缩;②关节囊(3)脱臼;骨骼肌;关节;神经解析:(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结和不活动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因此,女篮运动员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骨连结)、骨骼肌组成的。(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故投篮时,a中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b中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关节囊包绕整个关节,使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护肘、护膝等护具与图2中②关节囊具有类似的作用。(3)人体内有许多关节,运动剧烈就会造成脱臼,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3.答案:(1)学习(2)神经(3)关节软骨;关节腔;关节囊(4)关节窝解析:(1)“八段锦”是医护人员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结合分析,该行为属于学习行为。(2)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但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3)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9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6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7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4)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会导致5关节头从8关节窝滑脱出来,这就是脱臼。24.答案:(1)学习;有关(2)乳汁(3)高等;适应解析:(1)牛耕田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的形成与遗传基础有关。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因此,学习行为不仅受遗传物质的影响,还受环境的影响。(2)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有特征,因此,牛属于哺乳动物,此类动物的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3)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25.答案:(1)生态(2)消费(3)分解;有机物(4)寄生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如有人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野兔数量减少,牧草数量增加。因此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通常作为分解者,它们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完成物质循环。因此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4)细菌和真菌还能以寄生方式生存,可能引起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疾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