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25.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齐国关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宗族情况有以下调查:“问宗子之牧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余子仕而有田邑者,今入者几何人?子弟以孝闻于乡里几何人?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据此可知,当时社会
A.宗法制受到冲击 B.法治意识逐渐增强
C.井田制日趋瓦解 D.基层治理以德为先
2.汉初对出人关物资的管理十分严格,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马匹以及金、铁、铜等贵重金属不允许私人贩卖。重要物资买卖必须由官府进行,携带金、银、马匹等入关者必须向当地官员登记,否则“与出同罪”。这一举措
A.维护了边境地区安全 B.抑制了商业贸易发展
C.阻断了中外经济交流 D.消除了民间走私隐患
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后“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这反映了唐初
A.强调官员选拔任用 B.国家治理以民为本
C.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D.高度重视地方吏治
4.明代中后期,儒学家王龙溪开展经义讲学活动,“始而至会者惟业举子也,既而闻人皆可以学圣,合农工商贾皆来与会”。他以“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话题入手,得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开悟。这体现了当时
A.儒学发展趋向世俗化 B.阶层流动异常活跃
C.基层教化约束力增强 D.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5.近代学术转型中,先秦诸子形象的重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以孔子为例,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极力推崇其为“创教之教主”,新文化运动后冯友兰等人强两其“教育家”身份。这种形象差异主要反映了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崩塌 B.西方思想取代传统学术
C.社会转型中的价值需求 D.政治运动压制学术研究
6.表1为部分城市在1921年至1938年间人口变化情况。这表明当时中国
表1
城市名称 近代前 行政级别 城市类型 1921年人口 (千人) 1938年人口 (千人)
上海 县城 贸易枢纽 1750 3595
天津 府城 贸易枢纽 840 1223
大连 县下 新兴工商业城市 100 637
青岛 县下 新兴工商业城市 120 592
长沙 省城 传统政治中心 536 464
成都 省城 传统政治中心 700 458
A.城市转型趋势明显 B.深度参与国际分工
C.传统经济结构解体 D.区域分工趋于合理
7.1932~1933年间,中央苏区设立国民经济部及下属机构,颁布(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工商业投资暂行条例》等。这些举措旨在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实现经济自给自足
C.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D.保障革命战争需要
8.在对待民族资本主义问题上,毛泽东曾指出:“目前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其说对资本家有利,不如说对工人有利,对人民有利。”这一认识着眼于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C.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D.推动国家工业化建设
9.20世纪90年代,国家鼓励科研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研究开发、科技咨询和成果产业化等活动,支持实力雄厚的院所领办科技企业集团、科研生产联合体,鼓励通过联营或参股等形式组建科技产业集团、积极吸收外资组建中外合资或合作的科技型企业。以上举措意在
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C.应对国际科技竞争严峻挑战 D.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10.中世纪欧洲,国王和城市市民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联合,国王颁布特许状赋予城市自治权,城市可以设立自己的议会、法庭和行政机构,选举自己的官员。这一状况
A.基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源于城市武装斗争
C.冲击了原有社会结构 D.开启近代社会转型
11.图1为1700至1785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1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贸易发展 B.18世纪后期英国的经济陷入困境
C.殖民地斗争导致贸易盈余下降 D.国内市场扩大促使进口持续增长
12.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1867年议会改革让部分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71年通过取消对工会活动限制的法案,提高工会的法律地位;1875年修改“主仆法”,承认工人和雇主地位的平等。这一举动
A.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 B.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D.旨在提高无产阶级地位
13.一战爆发后,印度派兵参与英国的军事行动。印度自治运动的重要人物安妮·贝赞特在《印度的忠诚与英国的责任》中说:“当战争结束时,我们毫不怀疑女王会在她的胸前佩戴在帝国范围内自治的钻石奖章,作为对印度光荣地保卫了帝国的奖赏。”作者意在
A.提升印度国际地位 B.争取英国对印度的经济补偿
C.强调英印利益一致 D.表达印度自治诉求的合理性
14.图2是某历史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一个军官形象的人正在世界各地插上旗帜。该漫画揭示出
图2
A.世界面临被列强瓜分危险 B.法西斯在亚欧疯狂扩张
C.二战后世界局势仍不太平 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5.20世纪60年代中期,拉美学界就如何解释拉美的贫困与落后问题展开辩论,有学者认为拉美落后的根源在于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毒瘤,还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扩张造成了拉美的依附与不发达。这一辩论
A.反映了拉美对发展路径的探索 B.掀起了拉美思想解放的高潮
C.打破了西方对拉美经济的控制 D.推动了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明海防
材料一
南宋立国形势艰难,与北方金朝东沿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国防线被挤压到了长江、淮水一线。又因定都临安,形成了“背海立国”局面,使得福建路、广南路等地区由以往的边鄙之地变为战略后方。这种“襟江带海”局势,大大地凸显了沿江、沿海防御的重要性。此外,连绵战乱使南宋社会动荡不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为此,南宋大力发展海上交通贸易,海上贸易兴盛客观上诱发了海盗活动的猖獗。······南宋重视海防,不断加强海防建设,从而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一套以都城临安为中心的海岸防御体系。
-摘编自葛航《海战、海防与南宋的兴亡)
材料二
明初,明太祖在“御海洋”战略下组建成一支强大的巡洋舰队,不仅保障了海运的开展,而且在击倭上也能采取主动巡捕、御之于远洋的军事行动,使得沿海基本无事。但遗憾的是洪武十九年后,尽管加强了沿海卫所等修筑,形成水寨、卫所与巡检司、城堡相互支援,水陆兼备的三重防御体系,但因海防战略转变,出海主动击倭的战略被渐渐放弃,主动进取的海洋精神随之颓废,明初海防在“固海岸”的战略布局下从海上退缩到海岸线一带。朱元璋禁海、防海等保守的海洋发展战略随之而来,成为祖宗成法为后世遵循。
-摘编自刘璐璐(明洪武十九年前的“御海洋”击倭战略)
材料三
明代蔡方炳认为“海之有防,历代不见于典册,有之自明代始,而海之严于防自明之嘉靖始”,但“海之有防”并不是海防的起源,“历代不见于典册”只是从海防一词来说的,不能因此而否定之前海防的存在。明以前,除元朝有抵御外敌从海上入侵的作用外,其余多是对付本国的敌对势力或其他民族,而且仅限于个别地域,没有完整的防御体系。因此不过是海防的萌芽,真正形成防御体系,则在明代。
-摘编自高新生《海防的起源和海防概念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重视海防建设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三的观点。(8分)
17.(14分)《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综合性刊物,下面是《东方杂志》在不同时期关于“科学”语篇中高频名词的统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1904~1914年《东方杂志》“科学”语篇的高频名词
词汇 词频 词汇 词频 词汇 词频
学堂 4959 世界 928 议员 601
中国 2124 地方 918 吴国 584
学生 1653 法律 873 政治 561
社会 1353 小学 797 道德 557
科学 1129 经费 769 学务 553
日本 1101 人民 740 人类 538
政府 1061 师范 737 宗教 496
教员 995 问题 706 实业 493
学校 952 国民 690 教授 492
国家 950 英国 624 铁路 485
材料二
表31915~1931年《东方杂志》“科学”语篇的高频名词
词汇 词频 词汇 词频 词汇 词频
中国 12499 关系 6127 主张 4228
社会 11184 政治 5713 日本 4195
问题 9185 政府 5461 主义 4069
科学 8115 吾人 5094 文化 4058
世界 6762 思想 5052 法国 3874
经济 6494 英国 4931 运动 3785
国家 6304 结果 4741 哲学 3590
方法 6179 精神 4189 学者 3435
美国 6168 人民 4478 历史 3408
人类 6139 德国 4375 工业 3309
-摘编自林天培《《东方杂志)“科学”话语研究(1904~1948))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东方杂志》中“科学”语篇高频名词变化的理解。(1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3月,中央七省工作会议决定,多数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深山、偏僻地区可以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正式提出我国当前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到1983年全国有95%的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
-摘编自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改革,1979年中央开始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先是政社分开,随后撤社建乡。过程也分两步,首先在四川、安徽等省份进行试点改革,随后推广到全国。1983年,全国共建乡22897个,建村民委员会171000个。到1985年共建9.2万个乡、镇政府,建村民委员会82万多个。
-摘编自1985年(人民日报)
材料三
表41978~1988年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
年份 总值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1984年 1986年 1988年
农业总产值 1584亿 1627亿 2785亿 3612亿 3987亿 5618亿
农民人均收入 111元 191元 270元 355元 423元 545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提取材料信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条线背后的博弈
零度经线的确立
远洋航海的兴起,使得精确掌握船只经度及其航行时间成为计算船只位置的关键。17-18世纪,英法都成立经度局,试图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难题。1676年,英国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为航海提供精确的天文数据。英国人约翰·哈里森制造出可用于测定海上经度的精密计时器,为英国在航海领域取得了重要优势。18世纪末,英国航海历以其精确性和实用性,逐渐被国际航海界所接受。法国由于在航海计时方面的相对落后,以及其共和历与国际通行历法不兼容,逐渐失去了在时间标准竞争中的优势。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在比利时召开,会议决定各国海图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法国因陷于战争与内乱而无力去捍卫这一“国家荣誉”。
格林尼治标准时的推广
英国的铁路公司率先推动辖区内的时间标准化,1847年,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尼治时间。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都使用了格林尼治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
1883年,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不久,美国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
1884年,在美国支持下,华盛顿国际子午线会议通过了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的决议,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球通用的时间标准。
19世纪末以来,法国政府仍固执地以巴黎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计算时间与经度,但法国的船员们都使用来自英国的科学成果与计算数据,最终法国于20世纪初不得不屈服,整个世界都逐渐融入到1884年制定的时区系统当中。
-摘编自俞金尧4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等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一条线背后的博弈”折射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变化。(15分)
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A D C B C C A D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1)原因:南宋背海立国,海防重要性提高;沿海地区社会动荡,海盗猖獗,危及社会发展与政权安全;维护海外贸易发展,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的需要。(6分)
(2)观点:明代以前存在海防,但不完善;明代才真正形成防御体系。(2分)
从南宋海防角度作答:南宋迫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影响,重视海防建设。但当时海防建设主要目的为防御北方政权压力、打击海盗,海防意识淡薄;海防以临安为中心,未形成全面系统的防御体系。(3分)
从明代海防角度作答:明代海防意识觉醒,有明确的海防战略,并一度主动出击;主要目的为抵御倭寇等外侮;海军力量强大,并形成系统的海防体系。但受传统经济发展及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明代海洋战略走向防御。(3分)
17.(14分)
答案示例:
《东方杂志》中“科学”语篇高频名词发生显著变化,折射出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各领域发生的变化。(1分)
表1“学堂”“学生”等词汇占比高,表2中此类词汇减少,反映出清末新政促进了新式教育发展,此后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度降低。表1“议员”“铁路”高频词,表2“经济”“政治”“工业”等词汇大量出现,说明对社会的关注由片面到全面,反映出辛亥革命推动社会发生重大变化。表1对日本高度关注,表2关注美、英、德、法等,说明道路探索、向西方学习的重心发生转变,及一战后对西方文明进行重新认识。表2“思想”“精神”“运动”等词汇出现频度较高,反映出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民众思想觉醒。(12分)
《东方杂志》从中国现实需要构建“科学”话语,不仅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变动的关注,也推动了社会各层面的变革及国人思想解放。(1分)
18.(12分)
答案要点
从改革背景角度作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农民发挥首创精神,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从改革内容角度作答。在党中央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到全国;人民公社体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党中央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了改革。(3分)
从改革特点角度作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的特点。(3分)
从改革影响角度作答。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农村改革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改革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的宗旨。(3分)
19.(15分)
从国际关系格局角度。18世纪,英国航海历取得优势,19世纪英国率先推动时间标准化,并通过殖民扩张将其推向世界;法国在航海计时方面相对落后;19世纪末,美国支持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全球时间标准。折射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及受到冲击的变化。
从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角度。19世纪以来英美法等国纷纷采用标准时间。折射出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
从全球化角度。格林尼治时间逐步成为全球通用的时间标准,法国最终融入1884年制定的时区系统。折射出世界联系加强,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从科技发展角度。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天文观测,航海精密计时器的发明,解决了海上经度测定难题。折射出近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从社会生活角度。英美分别在铁路、学校、法庭等采用标准时间。折射出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12分,每角度3分,任答四个角度即可)
总之,“一条线背后的博弈”折射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深刻变化,体现了大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建构。(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