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军,前线士兵生活的奢侈程度,大家都有所耳闻,吃着牛排喝着可乐,有事没事来两条烟,喝两杯咖啡,再嚼个口香糖,战争末期,德军缴获的美军生日蛋糕,蛋糕的生产日期居然是昨天。武器弹药、卡车坦克、飞机和燃料也是供应的极其充足,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后勤、强大的工业实力,但是为维持前线的供应,美国国内制造厂的压力并没有那么轻松。
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美国政府采取优先保证军用的措施,建立了一个影响到美国几乎每个家庭的战时配给制度。这种配给制度,是撑起前线士兵“奢华生活”的后盾。
导入新课
民众排队领取定量物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特点:
市场主导
市场机制 + 国家干预 + 国际协调
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第三次
科技革命
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二战的教训
理论基础
成功典范
生产力的发展
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
现实需求
科技因素
外部刺激
必然要求
惨痛教训
问题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新变化的原因?
自由放任---国家宏观调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含义
4.特征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
5.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调节生产,加大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发展经济,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2.措施
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目标
通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国际的收支平衡。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理解认识国家的宏观调控内涵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交通、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在私有制之外出现了国有制,因此称混合经济。
(1)措施: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典型国家:英、法
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典型国家:日本
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
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来影响再生产的过程。
典型国家:美
d.介于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典型国家:联邦德国
保持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保护自由竞争,限制垄断,同时实行若干社会保障和补偿制度,减少过于不公平的分配状况 。
(一)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运行过程仍然以市场调控为主,而苏联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
西方国家用计划调节经济,能不能说他们已经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了呢?
资本主义国家有了国营企业后,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国家马上要变成社会主义了”,你怎么认为?
×
×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50—60年代:黄金时期
70年代: 经济“滞胀”
80年代:缓慢复苏
90年代:持续增长
再次衰退
加强国家干预
减少国家干预
特别提醒: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只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
新自由主义政策
(2)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小结: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经济政策的变化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束手无策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形式确立
二战后各国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认识:(1)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成不变;
(2)自由放任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方式, 都不可能彻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世界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
以美国为主导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二)加强国际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徽标
概况 宗旨
运行 机制 资金 来源 作用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主要是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股票权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维持黄金与美元固定的汇率(双挂钩:黄金-美元-他国货币);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侧重国际投资发展
侧重汇率
(二)加强国际协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贸:国际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中心)
20世纪30-40年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二次大战结束后,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成为战后各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1947年10月30日,各国在日内瓦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二)加强国际协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利己主义
混乱无序
国际合作
体系化、制度化
(IMF+WB)
有关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下列评说,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重建经济秩序。正如法国哲学家伯克所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观点二:在这个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写的USA。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①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②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③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1982年
个人计算机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2006年
“你”
世纪风云人物
爱因斯坦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取得一定的发展。
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
原子能被用于战争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美国国防部用于弹道计算
世纪风云人物
爱因斯坦
量子理论提出者普朗克
1.条件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吾道是一种演示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等。
吾道是一种演示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等。
吾道是一种演示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等。
(1)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核电站
(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3)空间技术
(4)海洋技术
(5)生物技术——克隆羊
2.表现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
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
推动人们社会生活的科技化、现代化
促进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3.影响: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产业兴起
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
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②“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
1950年 1995年 2012年
第一产业 6% 2% 1.2 %
第二产业 36% 27% 21.9 %
第三产业 58% 71% 76.9 %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1、原因
2、表现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福利国家”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3)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20世纪
8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
70年代
逐渐发展
减少福利规模
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4)影响
①积极作用: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提尔里在18岁后的整个26年的成年生活中,只工作了31个月,其余24年竞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欧元(大约1000元人民币)。除了每月要支付23.88欧元房屋贷款之外,
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埋单。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提尔里说:“当我付清了所有账单之后,我每个月还有大约170欧元用于休闲活动,这已经足够了。”(提尔里日前还出版了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
欧洲高福利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②妇女运动;③学生运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反越战运动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3)主要代表
◆原因:美国早在内战时已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但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目的: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 金(1929—1968)在林肯纪念堂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案
民权法案宣布了因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或来源国而有的歧视性行为为非法。禁止了公民投票中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在学校、工作场所和公共空间中的种族隔离。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3)主要代表
②妇女运动: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成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国际法中《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是联合国为消除对妇女的歧视、争取性别平等制定的一份重要国际人权文书。联合国在1979年12月18日的大会上通过该有关议案,并于1981年9月起生效。该公约确立规则,保障妇女在政治、法律、工作、教育、医疗服务、商业活动和家庭关系等各方面的权利。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3)主要代表
③ 学生运动
反越战运动
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随着越战的深入,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1969年5月22日,美国爆发反越战运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直到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反越战运动最终结束。
◆原因: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美苏冷战等国内外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
◆代表:美国学生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1)生产力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
(3)加强国际协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4)阶级关系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扩大了市场,“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5)社会运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小结: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以后怎么样?
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时间 事件
1957——1958 美元危机
1973——1975 第一次石油危机(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980——1982 第二次石油危机
2008 金融危机
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在英、美两国最为突出。1979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一个中等家庭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的家庭收入增长了140%,最上层的1%的家庭收入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23倍。——联合国《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实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所涉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及其局限性
(1)实质: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表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本课小结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背景、主要成果、影响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背景、表现、实质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背景、主要措施、作用)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背景、措施)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福利国家”
与社会运动
“福利国家”:概念、建立与发展、评价
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背景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反越战(学生)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