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33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33页)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稻鱼鸭共生系统
稻鱼鸭共生系统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长期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有的地方还发展为稻鱼鸭共生系统。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代表是贵州省从江县。稻鱼共生系统的代表是浙江省青田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优点?
5.2协调人地关系与
可持续发展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析人地关系的演变。(区域认知)
2.联系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分析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综合思维)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提倡可持续消费,生产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地理实践力)
4.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人地协调观)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反作用于
作用于
人地关系 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
2
3
4
谋求人地协调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1
2
3
4
谋求人地协调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阶段 原始文明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适应自然时期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基本无环境问题
崇拜、恐惧和依赖
举例:朝拜太阳神
1
2
3
4
谋求人地协调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阶段 农业文明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利用、改造自然
水平提高,农耕和灌溉技术发展
对抗性增强,局部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思想科学萌芽
1
2
3
4
谋求人地协调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阶段 工业文明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征服自然
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类试图称为环境的主宰
1
2
3
4
谋求人地协调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阶段 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后工业文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
达到较高的水平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含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发展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生产活动。
2012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我们希望的未来》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2000年
《千年宣言》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1世纪议程》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015年
联合国发展峰会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
长远的发展,不能杀鸡取卵。
坚持发展,而非放弃或减慢发展。
【发 展】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经济系统
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
物质产品、资金等
劳动、科技等
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类型 地位 强调
生态可持续 基础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可持续 条件 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社会可持续 目的 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代内公平: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平等发展。
代际公平: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责任公平:发达国家对帮助贫穷国家改善经济状况有更大的责任,应对改善地球
环境提供更多支持。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地球只有一一个,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也只有一个,虽然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对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政策、实施步骤不同,但是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只有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积极参与。
共同性原则
西安浐灞生态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两者之间要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新理念
(1)生态文明
①特点: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②观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关系: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3)表现
①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因此,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乃至消除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
01
04
03
转变
观念
加强国际合作
发展绿色科技
02
调整
行为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转变观念
要转变的观念: 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要树立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
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或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
二者关系:绿水青山(环境)是金山银山(经济)的基础,金山银山(经济)是绿水青山(环境)的条件。
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这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公众行为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2.调整行为
(1)作用: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要求: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
3.发展绿色科技
4.加强国际合作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2) 《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怎么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 如何落实“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思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较高的发展阶段,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才能达到更高的生态环境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开始关注资源和生态问题。
协调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途径
转变观念
调整行为
生态、经济、社会
发展绿色科技
加强国际合作
概念
内涵
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1.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2.“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公众调整自己的行为。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提倡过节互赠纸质贺卡 B.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C.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D.食用野生动物
人类社会从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
C
B
有人把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称为“环境倾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下列措施中最适当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B.发达国家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
C.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
D.国际贸易中要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
5.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更是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建在了发展中国家,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可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地域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A
B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6~7题。
6.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7.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