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1.(2024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____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中国极地考察40年以来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 )A.秦岭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答案】A【知识点】2024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 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中国极地考察40年以来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时事,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2.(2024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2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公布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A.环境保护 B.食品安全C.网络信息安全 D.保守国家秘密【答案】D【知识点】2024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4年2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公布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 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 法》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法律。3.(2024七下·拱墅期末)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面对青春的邀约,我们要( )A.标新立异,凸显个性 B.不重视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C.封锁内心,自我保护 D.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面对青春,我们需要悦纳生理变化,调节矛盾心理,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D正确;A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B错误,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C错误,面对青春的邀约,我们需要开放自己,而不是封闭自己。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的认识,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4.(2024七下·拱墅期末)在人类载人航天探索的漫漫征途中,已有近六十名女性航天员到过太空。女性航天员在精细化工作、沟通协调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这告诉我们要( )A.悦纳青春期变化 B.直面青春期的矛盾心理C.掌握批判性技巧 D.正确对待性别刻板印象【答案】D【知识点】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解析】【分析】女宇航员在精细化工作、沟通协调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启示我们对性别的认识不要太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要正确对待性别刻板印象,故D符合题意;BC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男女生性别差异的认识,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学、朋友。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5.(2024七下·拱墅期末)“读书贵有疑”。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做到( )①追求独特,不考虑他人的感受②敢于打破常规,追求所有新鲜和刺激③学会质疑,敢于向权威说“不”④培养批判精神,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思维的批判性与批判技巧【解析】【分析】①: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独特,质疑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故①说法错误;②: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并不是所有新鲜与刺激,故②说法错误;③④:题干观点强调了学贵有疑,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质疑,敢于对权威的观点提出疑问,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发现真理。故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培养批判精神。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6.(2024七下·拱墅期末)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我们要成为情绪的主人。下列生活情景与调节情绪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生活情景 调节方法① 爬山太累想放弃时,妈妈的鼓励让我充满力量,终于顺利登顶。 改变认知评价② 比赛失利后心情不好,听听喜欢的歌,好像就没那么伤心了。 转移注意③ 考试前很紧张,试着深呼吸三下,感觉就没那么紧张了。 放松训练④ 数学考砸了,为了发泄郁闷心情,我在房间里大喊了几句。 合理宣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调节【解析】【分析】比赛失利后心情不好,听喜欢的歌就没那么伤心了,是通过转移注意调节情绪。考试前很紧张,试着深呼吸就缓解了,是通过放松训练调节情绪。数学考砸了,为了发泄郁闷,在房间里大喊几句,是通过合理宣泄调节情绪,故 ②③④ 说法正确。①错误,爬山太累想放弃,在妈妈的鼓励下登顶,是通过他人的鼓励来调节情绪,与改变认知评价这一自我调节的方法无直接关系。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7.(2024七下·拱墅期末)下侧漫画警示我们( )①个人利益无时无刻都要放在集体利益之上②不可以通过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③要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④坚持集体主义,不用关注个人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解析】【分析】漫画中侵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集体主义,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做到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可以通过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故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我们要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④错误,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是要放弃个人利益,个人正当的合理的利益要关注。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认识,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8.(2024七下·拱墅期末)小夏被电影《热辣滚烫》中主人公追逐梦想,永不言败的精神所感动,她在日记中写下“有志者,事竟成,我也要为了梦想拼搏到底!”这主要说明情感( )A.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B.伴随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C.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D.会让我们的物质世界更加充盈【答案】A【知识点】情感的作用【解析】【分析】“有志者,事竟成,我也要为了梦想拼搏到底!”说明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故A说法正确;B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D错误,情感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情感的作用的认识,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狭隘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偏执的情感。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9.(2024七下·拱墅期末)下列行为能够体现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A.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B.谢某因组织电信网络诈骗,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C.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举行新入职公务员宪法宣誓活动D.某社区工作人员宣传推广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答案】B【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谢某因为诈骗被判刑,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表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但不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国家公职人员参加宪法宣誓,是为了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与法律特征无关;D不符合题意,工作人员的做法属于法治宣传,与法律特征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10.(2024七下·拱墅期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①我们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弹出来的不明链接,可以点击一次仅作了解②我们要在网络交流中不信谣不传谣,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③我们可以为了喜欢的明星积极参与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④如果我们遇到了网络暴力,应当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学校求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合理利用网络【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所以我们要在网络交流中要不信谣不传谣,如果我们遇到了网络暴力,应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权,应当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学校求助,故 ②④ 说法正确;①错误,我们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弹出来的不明链接,不要点击;③错误,未成年人不应参与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11.(2024七下·拱墅期末)“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震来临,临危不乱】材料一 4月2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福建厦门震感明显。厦门双十中学的同学们正在专心上课,地震来临时,同学老师都非常害怕,但是迅速上演了一场场“教科书式”的地震逃生疏散。(1)材料一中同学们在地震来临时的反应体现了什么基本情绪 影响因素是什么 【小小肩膀,勇于担当】材料二 地震发生时,厦门双十中学高一(1)班张智勋同学临危不乱,迅速抱起因患有罕见病而行动不便的同桌乐乐冲出教室。网友评价:“这才是新一代该有的样子,青春阳光,善良有担当!”(2)根据材料二,请从“止于至善”的角度评析网友的话。【荣辱与共,和谐乐章】材料三 当班主任将这段视频放给全班同学看时,同学们以热烈掌声为张智勋点赞。令人感动的是,包括张智勋在内的全班男生经常在陪读的乐乐妈不在教室的时候,主动抱着乐乐去功能教室上课……(3)从材料三中你体会到张智勋所在班级具有怎样的良好氛围 并试举一例你为班级出力的事。【答案】(1) 惧。自然环境。(2) ①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3) 充满关怀和友爱的班集体。示例:在学校运动会上积极参赛,为班级争光等。【知识点】情绪及情绪的作用;美好集体的特点;在共建集体中尽责;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解析】【分析】(1)地震来临时,同学老师都非常害怕,这体现惧的情绪。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这说明我们的情绪受自然环境的影响。(2)根据所学, 网友的话体现止于至善的要求,具体评析可以从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寻找“贤”作榜样,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同学们经常帮助乐乐,这说明 张智勋所在班级充满关怀与友爱。为班级出力的事迹,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在学校运动会上积极参赛,为班级争光等。【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止于至善,美好集体的特点,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实。12.(2024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热映电影《第二十条》中,一个关于校园霸凌的案例尤为引人深思。某校七年级学生观看影片后,开展了一次“与法同行”学习活动。【剧情回顾】中学生张科等人校园霸凌行为被查实后,学校给予张科等人记过、警告处分。张科的监护人被公安机关依法训诫,并被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法律链接】第39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第49条……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第110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应当依法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成年亲属、所在学校的代表等合适成年人到场,并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场所进行,保障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闻评论】反校园欺凌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活动反校园霸凌的最新相关信息 孩子校门口被打,父亲把10位家长告了 培养孩子的勇气、,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普法活动,青少年只有身处法治环境与氛围中,以社会日常生活大课堂,家长…… 以法为盾 向校园欺凌说“不”—老边区人民法院开..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5月14日上午,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佟海洋来到营口 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教育界冀社会共同关注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反欺凌的校园文化和环境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校园安全教育问题 在观影后,同学们还上网搜索了与反校园欺泫的相关法律,并进行了新闻评论。 主题: 评论:(1)结合【剧情回顾】,用“法律为我们护航”的相关知识说明公安机关依法对张科的监护人予以训诫的原因。(2)根据【法律链接】,请说明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些特殊保护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我们与法律同行”的相关知识,概括【新闻评论】的主题,并加以评论。【答案】(1)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影片中张科的监护人的家庭保护不到位,违法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所以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体现了学校保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了司法保护;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时不得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了社会保护。(3)主题:增强法律意识,共筑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屏障评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在多个层面为未成年人的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 公安机关依法对张科的监护人予以训诫的原因可以从 未成年人身心的特点,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张科的监护人的家庭保护不到位,违法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等方面分析回答。(2)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这体现学校保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体现司法保护。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时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这体现社会保护。(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 主题:增强法律意识,共筑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屏障 。根据所学,本题的评论围绕着 树立法治意识和 依法办事等方面具体分析评论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张科的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链接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家庭保护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可链接学校保护;关键词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可链接司法保护关键词③: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时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可链接社会保护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小问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小问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的有关知识,从评论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针对校园欺凌,我国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链接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 /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1.(2024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____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中国极地考察40年以来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 )A.秦岭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2.(2024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2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公布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A.环境保护 B.食品安全C.网络信息安全 D.保守国家秘密3.(2024七下·拱墅期末)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面对青春的邀约,我们要( )A.标新立异,凸显个性 B.不重视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C.封锁内心,自我保护 D.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4.(2024七下·拱墅期末)在人类载人航天探索的漫漫征途中,已有近六十名女性航天员到过太空。女性航天员在精细化工作、沟通协调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这告诉我们要( )A.悦纳青春期变化 B.直面青春期的矛盾心理C.掌握批判性技巧 D.正确对待性别刻板印象5.(2024七下·拱墅期末)“读书贵有疑”。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做到( )①追求独特,不考虑他人的感受②敢于打破常规,追求所有新鲜和刺激③学会质疑,敢于向权威说“不”④培养批判精神,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2024七下·拱墅期末)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我们要成为情绪的主人。下列生活情景与调节情绪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生活情景 调节方法① 爬山太累想放弃时,妈妈的鼓励让我充满力量,终于顺利登顶。 改变认知评价② 比赛失利后心情不好,听听喜欢的歌,好像就没那么伤心了。 转移注意③ 考试前很紧张,试着深呼吸三下,感觉就没那么紧张了。 放松训练④ 数学考砸了,为了发泄郁闷心情,我在房间里大喊了几句。 合理宣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4七下·拱墅期末)下侧漫画警示我们( )①个人利益无时无刻都要放在集体利益之上②不可以通过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③要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④坚持集体主义,不用关注个人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2024七下·拱墅期末)小夏被电影《热辣滚烫》中主人公追逐梦想,永不言败的精神所感动,她在日记中写下“有志者,事竟成,我也要为了梦想拼搏到底!”这主要说明情感( )A.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B.伴随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C.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D.会让我们的物质世界更加充盈9.(2024七下·拱墅期末)下列行为能够体现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A.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B.谢某因组织电信网络诈骗,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C.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举行新入职公务员宪法宣誓活动D.某社区工作人员宣传推广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10.(2024七下·拱墅期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①我们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弹出来的不明链接,可以点击一次仅作了解②我们要在网络交流中不信谣不传谣,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③我们可以为了喜欢的明星积极参与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④如果我们遇到了网络暴力,应当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学校求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七下·拱墅期末)“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震来临,临危不乱】材料一 4月2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福建厦门震感明显。厦门双十中学的同学们正在专心上课,地震来临时,同学老师都非常害怕,但是迅速上演了一场场“教科书式”的地震逃生疏散。(1)材料一中同学们在地震来临时的反应体现了什么基本情绪 影响因素是什么 【小小肩膀,勇于担当】材料二 地震发生时,厦门双十中学高一(1)班张智勋同学临危不乱,迅速抱起因患有罕见病而行动不便的同桌乐乐冲出教室。网友评价:“这才是新一代该有的样子,青春阳光,善良有担当!”(2)根据材料二,请从“止于至善”的角度评析网友的话。【荣辱与共,和谐乐章】材料三 当班主任将这段视频放给全班同学看时,同学们以热烈掌声为张智勋点赞。令人感动的是,包括张智勋在内的全班男生经常在陪读的乐乐妈不在教室的时候,主动抱着乐乐去功能教室上课……(3)从材料三中你体会到张智勋所在班级具有怎样的良好氛围 并试举一例你为班级出力的事。12.(2024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热映电影《第二十条》中,一个关于校园霸凌的案例尤为引人深思。某校七年级学生观看影片后,开展了一次“与法同行”学习活动。【剧情回顾】中学生张科等人校园霸凌行为被查实后,学校给予张科等人记过、警告处分。张科的监护人被公安机关依法训诫,并被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法律链接】第39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第49条……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第110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应当依法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成年亲属、所在学校的代表等合适成年人到场,并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场所进行,保障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闻评论】反校园欺凌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活动反校园霸凌的最新相关信息 孩子校门口被打,父亲把10位家长告了 培养孩子的勇气、,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普法活动,青少年只有身处法治环境与氛围中,以社会日常生活大课堂,家长…… 以法为盾 向校园欺凌说“不”—老边区人民法院开..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5月14日上午,营口市老边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佟海洋来到营口 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教育界冀社会共同关注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反欺凌的校园文化和环境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校园安全教育问题 在观影后,同学们还上网搜索了与反校园欺泫的相关法律,并进行了新闻评论。 主题: 评论:(1)结合【剧情回顾】,用“法律为我们护航”的相关知识说明公安机关依法对张科的监护人予以训诫的原因。(2)根据【法律链接】,请说明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些特殊保护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我们与法律同行”的相关知识,概括【新闻评论】的主题,并加以评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2024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 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中国极地考察40年以来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时事,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2.【答案】D【知识点】2024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4年2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公布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 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守国家秘密 法》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法律。3.【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面对青春,我们需要悦纳生理变化,调节矛盾心理,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D正确;A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B错误,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C错误,面对青春的邀约,我们需要开放自己,而不是封闭自己。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的认识,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4.【答案】D【知识点】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解析】【分析】女宇航员在精细化工作、沟通协调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启示我们对性别的认识不要太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要正确对待性别刻板印象,故D符合题意;BC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男女生性别差异的认识,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同学、朋友。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5.【答案】D【知识点】思维的批判性与批判技巧【解析】【分析】①: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独特,质疑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故①说法错误;②: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并不是所有新鲜与刺激,故②说法错误;③④:题干观点强调了学贵有疑,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质疑,敢于对权威的观点提出疑问,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发现真理。故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培养批判精神。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6.【答案】D【知识点】情绪的调节【解析】【分析】比赛失利后心情不好,听喜欢的歌就没那么伤心了,是通过转移注意调节情绪。考试前很紧张,试着深呼吸就缓解了,是通过放松训练调节情绪。数学考砸了,为了发泄郁闷,在房间里大喊几句,是通过合理宣泄调节情绪,故 ②③④ 说法正确。①错误,爬山太累想放弃,在妈妈的鼓励下登顶,是通过他人的鼓励来调节情绪,与改变认知评价这一自我调节的方法无直接关系。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7.【答案】C【知识点】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解析】【分析】漫画中侵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集体主义,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做到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可以通过损害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故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我们要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④错误,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是要放弃个人利益,个人正当的合理的利益要关注。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认识,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8.【答案】A【知识点】情感的作用【解析】【分析】“有志者,事竟成,我也要为了梦想拼搏到底!”说明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故A说法正确;B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D错误,情感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情感的作用的认识,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狭隘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偏执的情感。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9.【答案】B【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谢某因为诈骗被判刑,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表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但不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国家公职人员参加宪法宣誓,是为了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与法律特征无关;D不符合题意,工作人员的做法属于法治宣传,与法律特征无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10.【答案】C【知识点】合理利用网络【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所以我们要在网络交流中要不信谣不传谣,如果我们遇到了网络暴力,应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权,应当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学校求助,故 ②④ 说法正确;①错误,我们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弹出来的不明链接,不要点击;③错误,未成年人不应参与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11.【答案】(1) 惧。自然环境。(2) ①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3) 充满关怀和友爱的班集体。示例:在学校运动会上积极参赛,为班级争光等。【知识点】情绪及情绪的作用;美好集体的特点;在共建集体中尽责;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解析】【分析】(1)地震来临时,同学老师都非常害怕,这体现惧的情绪。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这说明我们的情绪受自然环境的影响。(2)根据所学, 网友的话体现止于至善的要求,具体评析可以从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寻找“贤”作榜样,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同学们经常帮助乐乐,这说明 张智勋所在班级充满关怀与友爱。为班级出力的事迹,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在学校运动会上积极参赛,为班级争光等。【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止于至善,美好集体的特点,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实。12.【答案】(1)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影片中张科的监护人的家庭保护不到位,违法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所以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体现了学校保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了司法保护;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时不得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了社会保护。(3)主题:增强法律意识,共筑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屏障评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在多个层面为未成年人的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 公安机关依法对张科的监护人予以训诫的原因可以从 未成年人身心的特点,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张科的监护人的家庭保护不到位,违法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等方面分析回答。(2)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这体现学校保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体现司法保护。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时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这体现社会保护。(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 主题:增强法律意识,共筑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屏障 。根据所学,本题的评论围绕着 树立法治意识和 依法办事等方面具体分析评论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张科的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链接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家庭保护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可链接学校保护;关键词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可链接司法保护关键词③: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时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可链接社会保护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小问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小问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的有关知识,从评论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针对校园欺凌,我国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链接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