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答案 B C A D B C B C B C A C A D C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B)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C)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水经注》记载,岭南地区的水稻一年两熟,“恒为丰国”;《梁书》记载:“江湖诸州(今江西、湖南等地)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这表明东晋南朝时期(A)A.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铁农具和牛耕已出现C.手工业技术日益成熟D.统治者倡导戒奢从简4.《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D)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5.宋朝官僚主要有“阶、职、差遣”等称谓,“阶”“职”为虚名,只有“差遣”才掌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出现“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情形。这些做法(B)A.扩大了科举考试影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落实了重文轻武政策D.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6.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一位“血战歼倭,勋垂闽浙”,一位“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他们的共同贡献是(C)A.巩固清朝统治 B.促进经济发展C.反抗外来侵略 D.推动社会变革7.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 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B)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B.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D.《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8.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时间 1898年 1900年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 231A.开辟五口通商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9.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B)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10.下表是2002年和2012年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C)时间 项目 2002年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6 300元 16 674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22.8平方米 32.9平方米国内旅游人次 8.8亿人次 29.6亿人次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B.新发展理念的贯彻C.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D.现代化强国的建成11.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北纬20度至40度的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A)A.农业耕作 B.游牧生活 C.海外贸易 D.发展手工业12.据学者研究,在中世纪的欧洲,除了饥荒时期之外,很少有小麦及其他谷物的地方性市场;至于葡萄酒、啤酒、羊毛、麻布等的地方性市场,也是很少的。对这些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C)A.日耳曼人的入侵 B.封建制度的建立C.庄园经济的盛行 D.新兴城市的发展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诞生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了《独立宣言》,后又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也颁布了《人权宣言》,这说明这一时期(A)A.资产阶级用法律捍卫革命成果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普遍确立C.法制意识开始萌发D.民主权利得到保障14.阅读下表(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9页内容制作),结合所学可知(D)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美国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 超过40% 1/3以上贸易额减少 70% 2/3失业人数 1 500万—1 700万 超过3 000万A.只有美国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B.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这次危机无关C.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D.美国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扭转了经济困局15.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C)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B.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C.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D.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二、辨析改错(8分)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加以改正。【√】(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改正:【×】(2)东晋书法家颜真卿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改正:“颜真卿”改为“王羲之”。【×】(3)宋代由泰国传入的优良稻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改正:“泰国”改为“越南”。【×】(4)昆曲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誉为“国剧”。改正:“昆曲”改为“京剧”。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1%,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总体规划的名称以及背景。(3分)名称: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国际上面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学习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及意义。(5分)原因:政府重视;研究队伍壮大;研发投入多;国际合作密切;成果显著。(任答两点即可,2分)意义:提升了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3分)(3)假设你是一名新闻小记者,需要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举办的展览会写一篇新闻报道。现在请你拟定一个吸引读者的新闻标题,要求既体现历史意义,又联系当今中国的发展。(2分)示例:“从‘追赶’到‘引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之路”。(这个标题“从‘追赶’到‘引领’”反映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40年”点明了改革开放的时间跨度,体现历史意义,“崛起之路”既总结了过去的成就,又暗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整体上既体现了历史意义,又联系了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惩罚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战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导致了新的战争。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置战败国时,它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五十年间,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它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点。(至少两点,4分)不同:前者由英法美主导,后者由美苏主导;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体现了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前者最大程度削弱战败国,后者将战争惩罚与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前者具有脆弱性,后者具有相对稳定性。(任答两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替时期”国际力量出现的新变化。(2分)新变化: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及第三世界的兴起。(任答一点,2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建议。(4分)建议:积极推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两点,4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特点 表现(以汉唐为例)中央集权 秦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在思想上采纳①________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而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华夷一家 A民为邦本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创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东汉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人民负担,到其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②________选贤任能 B——改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4分)①:董仲舒。(2分)②:光武中兴。(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A、B两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唐朝的史实阐释其具体表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文字通顺。6分)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周边民族尊奉为“天可汗”。唐朝时期,先后派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B:唐太宗时期,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增减科举考试的科目,使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在用人上,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他统治期间,创造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局面。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重用贤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任答一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认识?(2分)认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答案 B C A D B C B C B C A C A D C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B)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C)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水经注》记载,岭南地区的水稻一年两熟,“恒为丰国”;《梁书》记载:“江湖诸州(今江西、湖南等地)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这表明东晋南朝时期(A)A.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铁农具和牛耕已出现C.手工业技术日益成熟D.统治者倡导戒奢从简4.《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D)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5.宋朝官僚主要有“阶、职、差遣”等称谓,“阶”“职”为虚名,只有“差遣”才掌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出现“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情形。这些做法(B)A.扩大了科举考试影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落实了重文轻武政策D.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6.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一位“血战歼倭,勋垂闽浙”,一位“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他们的共同贡献是(C)A.巩固清朝统治 B.促进经济发展C.反抗外来侵略 D.推动社会变革7.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 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B)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B.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D.《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8.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时间 1898年 1900年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 231A.开辟五口通商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9.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B)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10.下表是2002年和2012年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C)时间 项目 2002年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6 300元 16 674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22.8平方米 32.9平方米国内旅游人次 8.8亿人次 29.6亿人次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B.新发展理念的贯彻C.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D.现代化强国的建成11.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北纬20度至40度的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A)A.农业耕作 B.游牧生活 C.海外贸易 D.发展手工业12.据学者研究,在中世纪的欧洲,除了饥荒时期之外,很少有小麦及其他谷物的地方性市场;至于葡萄酒、啤酒、羊毛、麻布等的地方性市场,也是很少的。对这些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C)A.日耳曼人的入侵 B.封建制度的建立C.庄园经济的盛行 D.新兴城市的发展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诞生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了《独立宣言》,后又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也颁布了《人权宣言》,这说明这一时期(A)A.资产阶级用法律捍卫革命成果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普遍确立C.法制意识开始萌发D.民主权利得到保障14.阅读下表(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9页内容制作),结合所学可知(D)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美国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 超过40% 1/3以上贸易额减少 70% 2/3失业人数 1 500万—1 700万 超过3 000万A.只有美国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B.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这次危机无关C.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D.美国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扭转了经济困局15.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C)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B.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C.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D.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二、辨析改错(8分)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加以改正。【√】(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改正:【×】(2)东晋书法家颜真卿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改正:“颜真卿”改为“王羲之”。【×】(3)宋代由泰国传入的优良稻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改正:“泰国”改为“越南”。【×】(4)昆曲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誉为“国剧”。改正:“昆曲”改为“京剧”。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1%,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总体规划的名称以及背景。(3分)名称: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国际上面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学习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及意义。(5分)原因:政府重视;研究队伍壮大;研发投入多;国际合作密切;成果显著。(任答两点即可,2分)意义:提升了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3分)(3)假设你是一名新闻小记者,需要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举办的展览会写一篇新闻报道。现在请你拟定一个吸引读者的新闻标题,要求既体现历史意义,又联系当今中国的发展。(2分)示例:“从‘追赶’到‘引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之路”。(这个标题“从‘追赶’到‘引领’”反映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40年”点明了改革开放的时间跨度,体现历史意义,“崛起之路”既总结了过去的成就,又暗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整体上既体现了历史意义,又联系了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惩罚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战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导致了新的战争。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置战败国时,它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五十年间,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它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点。(至少两点,4分)不同:前者由英法美主导,后者由美苏主导;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体现了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前者最大程度削弱战败国,后者将战争惩罚与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前者具有脆弱性,后者具有相对稳定性。(任答两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替时期”国际力量出现的新变化。(2分)新变化: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及第三世界的兴起。(任答一点,2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建议。(4分)建议:积极推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两点,4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特点 表现(以汉唐为例)中央集权 秦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在思想上采纳①________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而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华夷一家 A民为邦本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创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东汉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人民负担,到其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②________选贤任能 B——改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4分)①:董仲舒。(2分)②:光武中兴。(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A、B两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唐朝的史实阐释其具体表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文字通顺。6分)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周边民族尊奉为“天可汗”。唐朝时期,先后派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B:唐太宗时期,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增减科举考试的科目,使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在用人上,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他统治期间,创造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局面。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重用贤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任答一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认识?(2分)认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原卷版)docx.docx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解答版)docx.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