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4(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4(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4
(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D A A C B D A D C D A B B C C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由材料可知(D)
A.商鞅制定的法律得到了百姓支持
B.商鞅侧重军事和经济改革
C.商鞅变法损害权贵利益,难以推行
D.商鞅严格执法,强力推行改革
2.《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由此可见,孝文帝(A)
A.胸怀国家统一大志 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C.推动北方人口南迁 D.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3.宋朝民间“耕读传家”的风气浓厚,农村人在冬闲时,送孩子入学,下面《村童闹学图》描绘的就是“冬学书”的场景。在宋代,这样的场景是一个热门绘画题材。这主要是由于(A)
A.重文轻武政策推动 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D.民族之间关系融洽
4.“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说明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C)
A.行省制度的推行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国家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需要
5.如下表可知,明清时期的统治者追求的是(B)
明成祖:“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 康熙帝:“朕视四海一家、中外一体。” 雍正帝:“满洲、汉军、汉人,朕俱视为一体并无彼此分别。”
A.政治清明与文化昌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成为富强的世界性大国
D.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6.下图为《明朝形势图(1433年)》,据图可知(D)
A.长城成为明朝与鞑靼的政权部族界
B.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已完全形成
C.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
D.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7.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地应用于中国”。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D.“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的提出
8.据南通籍老战士陈雪章回忆,因土改翻身,他的父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保家卫国的号召,送其参军。接着,他到达接近战争前沿的辽宁安东参加训练。他将参与的“战争”是(D)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9.20世纪7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用“建设思维”“发展思维”审视世界和研判外部环境,在国际社会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朋友,重塑了中国的利益观。下列能够与此印证的是(C)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参加万隆会议
C.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D.参加日内瓦会议
10.“欧洲一体化有着深远的文化思想渊源,二战后,几千年来的统一梦想逐步付诸实践。”这里的“文化思想渊源”是(D)
A.西欧中世纪大学教育
B.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和庄园制度
C.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
D.古罗马文化和基督教
1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
A.加快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给欧洲带回了财富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12.“由于日本具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材料中日本“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B)
A.推动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B.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机
C.造成日本闭关锁国局面
D.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13.1944年6月6日,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海岸抢滩登陆,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0余万盟国大军涌入了沦陷的法国。此次军事行动(B)
A.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B.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灭亡
14.从1960年到1988年,西方国家的政府支出类型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国防、公共行政和一般经济服务支出转向医疗、教育和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社会援助支付、商业补贴和政府债务利息的社会福利支出)。这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C)
A.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B.经济持续高度繁荣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阶级矛盾彻底消除
15.传统上,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这决定了服务具有“不可远距离贸易”的属性。……现代服务不断被编码为可以通过跨境提供的数字化产品,该部分服务获得“可存储、可贸易”特点,拓展了服务跨境贸易的范围。这意在说明(C)
A.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经济发展
C.科技革命助力全球贸易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二、辨析改错(8分)
16.水陆交通的建设,推动历史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加以改正。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
改正:“钱塘江”改为“珠江”。
【×】(2)宋朝时期,海上交通范围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改正:“宋朝”改为“元朝”。
【√】(3)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标志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改正:
【×】(4)1957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
改正:“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百多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一百多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多年。
时代 青年担当 青年表现
五四运动时期 点燃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激情 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在国内,首先站出来的是爱国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全国工商各界一齐行动
抗日战争时期 发出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到延安去”成为当时一切怀抱救国理想的知识青年的共同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
(1)概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有责任与担当的行动表现。(4分)
表现:民族危难之际首先站出来;民族危难之际紧密团结;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汇集,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宣传爱国思想;呼吁全国人民(工商各界)一齐行动。(任答两点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到延安去”的原因。(4分)
原因:爱国热情(怀抱救国理想);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延安是革命圣地;根据地建设成就的吸引);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胜利的鼓舞;《论持久战》对抗战胜利信心的增强。(任答两点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列举当代青年在接续奋斗、强我中华中应具有的优秀品质。(2分)
优秀品质: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志向高远;责任担当;追求真理等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答案开放,围绕接续奋斗、强我中华中应有的优秀品质进行说明,三观正确,符合时代要求。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对黄金、白银渴求的驱使下,欧洲从美洲、非洲大量搜刮黄金和白银。16—17世纪,由于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欧洲的货币存量显著增加,但欧洲根本无法完全保留住它所获得的这些金银。这主要是由于欧洲长期以来在与近东、远东的国际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逆差的部分主要是用现金,尤其是用白银去支付的。于是,白银大量流向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白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4分)
流动情况:黄金、白银自美洲、非洲流向欧洲,之后又从欧洲流向近东、远东各地。(2分)影响:为欧洲带来大量财富,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非洲、美洲黄金、白银的掠夺,加剧了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方经济的发展。(任答一点即可,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材料二 1816年,英国率先推行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期间,英镑成为国际经济交往尤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1931年七八月,英国被迫宣布停止英镑对黄金的兑换,更是在9月21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这标志着以英镑代替黄金充当国际本位货币时代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被美元取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镑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英镑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2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美国的崛起。(任答一点即可,2分)
(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2分)
主题线索:货币折射社会发展变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延续,具有诸多的突出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特征概括 阐释
统一与 连续 角度: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此后各朝代不断完善这一政治制度,如隋唐时期创立的__①__,从人才选拔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设立行省制,开创近代省制的开端,这些都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力的保障了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继承与 创新 A
交往与 交融 B
和平与 友好 角度:对外交往 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在外交方面也始终秉承和平交往的理念。明代国力强盛,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__②__沿岸,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并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内容。(4分)
①:科举制。(2分)②:红海。(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A、B两项特征中任选一个,并选取一个角度加以阐释。(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文字通顺。8分)
A角度:科技发明。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B角度:民族交往。东汉时,光武帝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了民族矛盾;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A、B任选其一,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4
(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D A A C B D A D C D A B B C C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由材料可知(D)
A.商鞅制定的法律得到了百姓支持
B.商鞅侧重军事和经济改革
C.商鞅变法损害权贵利益,难以推行
D.商鞅严格执法,强力推行改革
2.《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由此可见,孝文帝(A)
A.胸怀国家统一大志 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C.推动北方人口南迁 D.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3.宋朝民间“耕读传家”的风气浓厚,农村人在冬闲时,送孩子入学,下面《村童闹学图》描绘的就是“冬学书”的场景。在宋代,这样的场景是一个热门绘画题材。这主要是由于(A)
A.重文轻武政策推动 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D.民族之间关系融洽
4.“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说明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C)
A.行省制度的推行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国家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需要
5.如下表可知,明清时期的统治者追求的是(B)
明成祖:“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 康熙帝:“朕视四海一家、中外一体。” 雍正帝:“满洲、汉军、汉人,朕俱视为一体并无彼此分别。”
A.政治清明与文化昌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成为富强的世界性大国
D.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6.下图为《明朝形势图(1433年)》,据图可知(D)
A.长城成为明朝与鞑靼的政权部族界
B.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已完全形成
C.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
D.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7.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地应用于中国”。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D.“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的提出
8.据南通籍老战士陈雪章回忆,因土改翻身,他的父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保家卫国的号召,送其参军。接着,他到达接近战争前沿的辽宁安东参加训练。他将参与的“战争”是(D)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9.20世纪7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用“建设思维”“发展思维”审视世界和研判外部环境,在国际社会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朋友,重塑了中国的利益观。下列能够与此印证的是(C)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参加万隆会议
C.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D.参加日内瓦会议
10.“欧洲一体化有着深远的文化思想渊源,二战后,几千年来的统一梦想逐步付诸实践。”这里的“文化思想渊源”是(D)
A.西欧中世纪大学教育
B.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和庄园制度
C.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
D.古罗马文化和基督教
1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
A.加快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给欧洲带回了财富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12.“由于日本具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材料中日本“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B)
A.推动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B.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机
C.造成日本闭关锁国局面
D.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13.1944年6月6日,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海岸抢滩登陆,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0余万盟国大军涌入了沦陷的法国。此次军事行动(B)
A.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B.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灭亡
14.从1960年到1988年,西方国家的政府支出类型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国防、公共行政和一般经济服务支出转向医疗、教育和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社会援助支付、商业补贴和政府债务利息的社会福利支出)。这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C)
A.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B.经济持续高度繁荣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阶级矛盾彻底消除
15.传统上,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这决定了服务具有“不可远距离贸易”的属性。……现代服务不断被编码为可以通过跨境提供的数字化产品,该部分服务获得“可存储、可贸易”特点,拓展了服务跨境贸易的范围。这意在说明(C)
A.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经济发展
C.科技革命助力全球贸易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二、辨析改错(8分)
16.水陆交通的建设,推动历史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加以改正。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
改正:“钱塘江”改为“珠江”。
【×】(2)宋朝时期,海上交通范围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改正:“宋朝”改为“元朝”。
【√】(3)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标志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改正:
【×】(4)1957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
改正:“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百多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一百多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多年。
时代 青年担当 青年表现
五四运动时期 点燃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激情 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在国内,首先站出来的是爱国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全国工商各界一齐行动
抗日战争时期 发出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到延安去”成为当时一切怀抱救国理想的知识青年的共同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
(1)概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有责任与担当的行动表现。(4分)
表现:民族危难之际首先站出来;民族危难之际紧密团结;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汇集,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宣传爱国思想;呼吁全国人民(工商各界)一齐行动。(任答两点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到延安去”的原因。(4分)
原因:爱国热情(怀抱救国理想);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延安是革命圣地;根据地建设成就的吸引);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胜利的鼓舞;《论持久战》对抗战胜利信心的增强。(任答两点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列举当代青年在接续奋斗、强我中华中应具有的优秀品质。(2分)
优秀品质: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志向高远;责任担当;追求真理等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答案开放,围绕接续奋斗、强我中华中应有的优秀品质进行说明,三观正确,符合时代要求。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对黄金、白银渴求的驱使下,欧洲从美洲、非洲大量搜刮黄金和白银。16—17世纪,由于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欧洲的货币存量显著增加,但欧洲根本无法完全保留住它所获得的这些金银。这主要是由于欧洲长期以来在与近东、远东的国际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逆差的部分主要是用现金,尤其是用白银去支付的。于是,白银大量流向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白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4分)
流动情况:黄金、白银自美洲、非洲流向欧洲,之后又从欧洲流向近东、远东各地。(2分)影响:为欧洲带来大量财富,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非洲、美洲黄金、白银的掠夺,加剧了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方经济的发展。(任答一点即可,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材料二 1816年,英国率先推行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期间,英镑成为国际经济交往尤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1931年七八月,英国被迫宣布停止英镑对黄金的兑换,更是在9月21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这标志着以英镑代替黄金充当国际本位货币时代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被美元取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镑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英镑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2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美国的崛起。(任答一点即可,2分)
(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2分)
主题线索:货币折射社会发展变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延续,具有诸多的突出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特征概括 阐释
统一与 连续 角度: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此后各朝代不断完善这一政治制度,如隋唐时期创立的__①__,从人才选拔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设立行省制,开创近代省制的开端,这些都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力的保障了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继承与 创新 A
交往与 交融 B
和平与 友好 角度:对外交往 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在外交方面也始终秉承和平交往的理念。明代国力强盛,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__②__沿岸,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并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内容。(4分)
①:科举制。(2分)②:红海。(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A、B两项特征中任选一个,并选取一个角度加以阐释。(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文字通顺。8分)
A角度:科技发明。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B角度:民族交往。东汉时,光武帝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了民族矛盾;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A、B任选其一,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