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完成下表。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属性 表现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常住人口是国际上进行人口统计、发布人口数据时通用的总人口指标口径。在我国,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 ——国家统计局A1A2B1A1 A2A1 B1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外出度假、旅游。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外出度假、旅游。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1)按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看国内迁移国际迁移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2)按人口迁移的方向看农村→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第一产业二三产业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呢 阅读p11,讨论导致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别有哪些?迁出地的社会经济情况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情况(迁移阻碍因素,如移民限制、迁移距离)就业机会少自然灾害多公共设施差医疗、教育条件差社会福利差交通、通信差环境恶化战争……气候温和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社会福利好医疗、教育条件好社会稳定土壤肥沃交通、通信发达环境优美……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它包括常住该地而临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临时寄住的人口。推力>拉力拉力>推力推拉理论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山区移民。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课本P12:议一议,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自然环境(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生态移民)政治(战争)和社会文化因素(种族)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思路①从辩证角度:有利 vs 不利②从区域角度:迁出地 vs 迁入地③从要素角度:生态环境、经济、社会④从具体方面: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扩大产业规模/人才,利于科技创新;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⑤缓解老龄化进程/减缓老龄化趋势 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环境;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③缓解当地的就业、交通压力;④加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利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②在住房、交通、就业、卫生、教育、城市、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①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②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农村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增多④老龄化加剧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承载力;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③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④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四、国际人口迁移1800一战前二战后14001、19世纪以前(15-19世纪)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方向:旧大陆→新大陆特点:欧洲→美洲、大洋洲(欧洲殖民主义扩张)非洲→美洲(黑奴贸易)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人口较少和尚未开发2、19世纪-20世纪初(一战前)原因:北美经济发展(拉力)欧洲人口增长(推力)方向:特点:欧洲→美国、加拿大自发性在这期间,欧洲外迁人口5000—6000万人,北美及其他未开发地区的居民,从1840年的567万人增加到1910年的2亿人。从人口学观点看,它缓和了欧洲的人口膨胀,改变了欧洲和美洲人口结构,大大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对以后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影响: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战争方向:战乱国家→非战乱国家一战被认为是现代难民问题的开端,一战后,很多难民在战后陆续返回了家园。然而二战所造成的难民问题就严重多了。有数据表明,在战争期间或战后数年,有多达6000 万的欧洲人被迫背井离乡,成为难民。4、二战后原因:方向:特点:东欧:国界变动南亚:印巴分治非洲:殖民者遣返经济差异区域政治形势欧洲:迁出→迁入美国:拉美↑>亚洲↑>欧洲↓资源开发外籍工人→北非、西亚政治性迁移增加 流向发生大变化美国迁入人口来源地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社会文化(教育、技术)4、二战后影响:对迁入国对迁出国缓解老龄化、弥补劳动力促进科学技术交流节约教育经费减轻人口压力人才外流时间 方向 特点20世纪以前 “____大陆”迁往“____大陆” 15世纪,欧洲______贩卖______黑奴到______;19世纪到20世纪初,______人移居______、______两次世界 大战期间 _____国家迁往______国家 大规模的______迁移“二战” 以后 ______国家迁往_____国家 国际人口的_______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_____发生了很大变化;_____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旧战乱非战乱发展中发达难民新殖民者非洲政治性美国流向美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四、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对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来说1、弥补了其劳动力的不足2、带来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为迁入国节约了教育费用对人口增长率很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1、减轻本国人口压力2、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迁出,这样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后劲不足当代人口迁移主要以:人才外流、劳务输出、国际难民为主;五、我国人口迁移1、历史上流向:原因:特点:频繁、规模大闯关东、走西口、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政治、经济、战争、灾害2、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流向:原因:特点:自发性迁移少有计划、有组织东部→中部东部、中部→东北、西北、西南城市→农村户籍管理开发内地、支援边疆3、改革开放以来流向:原因:特点:务工经商、自发迁移、数量大改革开放政策城乡差距大1990-2010各省级行政区净迁移人口图西北、西南、中部→东部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内地→沿海农村→城市→发达国家4、近年来(见活动P15内容)特点:就业状况改善、经济收入增加→归属感幸福感增强平均年龄流动距离驱动因素流动方向流动目的流动方式流动形态更小更长更复杂更集中生存→发展个体→举家钟摆式→稳定原因:2023年各省市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例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1.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2.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距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调查报告显示,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2.为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 D.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