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复习学案(含答案)——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期末四步复习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复习学案(含答案)——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期末四步复习法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期末四步复习法
第一步:学习目标整合
学习目标
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特点和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 3.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及地位 4.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及传承要求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中华人文精神地位、主要体现 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3.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4.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第二步: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一)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深邃博大、历久弥新
(2)价值:①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例题】
1.《中国诗词大会》已成功举办多季,它以广泛的参与性、浓郁的文化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成功将前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下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互映照,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掀起我国“全家老小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现象级诗词热潮。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分析题文,《中国诗词大会》掀起我国“全家老小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现象级诗词热潮体现了中华文化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故①②④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没有体现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4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符合环境日主题的诗句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①符合题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②不符合题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是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③符合题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1.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及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
2.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及传承要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1)讲仁爱
①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
②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
(2)重民本
①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②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3)守诚信
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4)崇正义
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实现社会的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社会正气,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
(5)尚和合
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达到平衡,即“和”的状态,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6)求大同
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例题】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下列行为与文中蕴含的道德要求相一致的是( )
①校运会报名时积极参与
②超市自助结账时不故意漏扫商品
③放学时主动向老师道别
④竞选班委时大方地展示自己特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诚实守信、文明有礼。题干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这要求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文明有礼。分析选项,超市自助结账时不故意漏扫商品,这是诚实守信;放学时主动向老师道别,这是做到了文明有礼,故②③符合题意;校运会报名时积极参与、竞选班委时大方地展示自己特长,这些与文明有礼无关,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面漫画讽刺了下列哪些行为( )
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②摒弃道义,忽视社会正义
③将个人利益置于优先位置
④见利思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崇正义。漫画中的主人公只看到个人利益而忽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讽刺了“摒弃道义,忽视社会正义”“将个人利益置于优先位置”的行为,故②③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见利思义等内容,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一)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1.中华人文精神地位、主要体现
(1)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2)主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内涵: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例题】
1.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诸多方面的体现有( )
①处事方法 ②教化思想 ③美学追求 ④生活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精神的内容。依据教材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2.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观众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该舞蹈诗剧( )
①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
②能够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③有助于人们克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④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分析题文可知,该舞蹈诗剧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能够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故①②④说法正确;题文未涉及克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立已达人,兼善天下。
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例题】
1.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等作了充分肯定。这说明( )
①青年坚持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②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挥决定性作用
③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青年担当责任
④新时代青年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做了充分肯定”说明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青年担当责任,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新时代青年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故③④说法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并未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故①不符合题意;“决定性作用”说法过于绝对,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挥着重要作用,故②说法错误;故选D。
2.2024年4月28日,“德耀中原”郑州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基层宣讲(学校)专场活动走进市十一中,为师生送去精神食粮、道德盛宴。这( )
①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②有利于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
③倡导了与人为善的良好风气
④能够消除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文中,郑州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基层宣讲(学校)专场活动走进市十一中,这有利于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倡导了与人为善的良好风气,故②③说法正确;题文未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故①不符合题意;消除,说法绝对化,有利于减少除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一)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
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①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
②“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③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①“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
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②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①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②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题】
1.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家”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中华文化( )
A.具有连续性,一直延续至今
B.为中华民族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C.能滋养所有人的精神世界
D.具有和平性,倡导以和为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尚和合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也经历数千年的演变,说明中国文字具有连续性,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使我们感受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故A说法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并未体现“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平性”,故BD不符合题意;
“所有人”说法过于绝对,我们每个人精神世界都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故C说法错误; 故选A。
2.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尚书》中的“以公灭私”;从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
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青少年应行动起来
④要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题干中的引文均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为公”“爱国”“责任担当”的价值观,贯穿古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从个人责任到国家命运,这些理念强调个人与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故①④符合题意;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做自强不息的人
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②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2)做敬业乐群的人
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③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3)做扶危济困的人
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②“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③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4)做见义勇为的人
“①“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
②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
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②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践行
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例题】
1.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要进一步推广“六尺巷”所代表的礼让文化,其融入到城市建设与社区规划中,打造更多体现和谐理念的公共空间。这一提议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 )
①秉持宽容之心,理解他人的难处
②弘扬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③凡事都要退让,避免产生任何矛盾
④以和为贵,用友善态度对待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要求、弘扬传统美德。“六尺巷”的故事中,张家和吴家正是因为相互理解,退让三尺,化解了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秉持宽容之心,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难处;以和为贵,用友善态度对待他人,故①④正确;六尺巷所代表的礼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这种美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故②正确;“都”说法过于绝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礼让,但并不是凡事都要无原则地退让,故③错误;故选B。
2.有这样一个他,带着一腔热血,帮人救人,他说:“这其中的快乐,只有你做过了才能明白。”又有一个他,挺直了腰板,驱散一片大山的荒芜与贫穷,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对“他”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诚实守信,彰显伟大创造精神
②服务社会,延伸了生命的价值
③传递正能量,促进了社会和谐
④无私奉献,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守诚信的要求。“驱散一片大山的荒芜与贫穷”体现“他”积极服务和奉献社会,延伸生命的价值;“带着一腔热血,帮人救人”体现“他”见义勇为,积极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体现“他”无私奉献,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服务社会”,并未体现“诚实守信、创造精神”,故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俞鸿儒院士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热爱工作,发扬实干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②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出发,做好职业选择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干精神、维护国家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题文,俞鸿儒院士研究风洞技术 60 余年体现了他热爱工作,发扬实干精神,实现了人生价值;他在国家资金紧张时选择省钱的研究路径以及把自己名字写在最后,体现了他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这些行为也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构筑了中国价值,故①③④说法正确;进行职业选择既要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出发,也要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故②错误;故选C。
2.(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嘉兴王江泾有座长虹桥。它是嘉兴最大的石拱桥,嘉庆年间,长虹桥破损严重。乡人唐秉义四处募资,乡民踊跃捐资,使长虹桥重获“新生”,他们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是( )
A.勤劳勇敢的奋进品格 B.孝亲敬长的伦理规范
C.律己宽人的处事准则 D.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根据题文,“乡人唐秉义四处募资,乡民踊跃捐资”,体现了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具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因此他们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是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所以D符合题意;在题干中未涉及,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01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美德的有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②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该题要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后再作答。若直接看,可以用勤俭二字来检验,可取②④两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用来颂扬教师的博大情怀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思是和人交往, 不求对方完美无缺; 检点自身, 只怕哪里不够妥贴。所以选C。
4.(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一辆小轿车撞上路边绿化带后侧翻,驾驶室受挤压变形,司机被困。紧急时刻,三名背着书包的少年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将司机安全救出。三名少年的行为展现出他们( )
A.积极履行见义勇为的法定义务
B.先人后己不计得失的良好品质
C.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D.挺身而出拯焚救溺的传统美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题文中,三名少年的行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展现出他们挺身而出拯焚救溺的传统美德,故D说法正确;见义勇为属于道德义务,故A说法错误;先人后己不计得失;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题文中未涉及,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4·海南·中考真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自贸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海南多所学校先后组织以“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下最符合活动主题要求的地点是( )
A.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B.东坡书院
C.天涯海角旅游区
D.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建党精神的正确认识。伟大的建党精神的内容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海口市龙华区解放西路竹林里,已经成为重温红色历史,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A说法符合题意;东坡书院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建党精神无关,B说法与题不符;天涯海角旅游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方向,位于三亚湾和红塘湾之间的岬角上,是旅游观光的地方,与建党精神无关,C说法与题不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国首个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国家公园,与建党精神无关,D说法与题不符;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