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竹石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坚韧不拔 傲骨)
1、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四种植物被誉为“四君子”。你知道它们么?(梅兰竹菊)
有一位画家,一生都在画“四君子”中的“兰”与“竹”。不仅如此,他几乎每幅画上都会题写一首小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郑燮)
2、出示:竹石图的画
这就是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俗话说“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以言情”那这幅画,这首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古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诗——《竹石》。
看老师写诗名(书写),齐读课题。
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马诗》和《石灰吟》,用到的读诗四步法:读准、读对、读深、读活。
三、初读
1、读诗首先要读准:
(1)这首诗没有生字,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
出示:咬定青山 千磨万击 破岩 坚劲 任尔
关注“劲”字,对照注释,看看在应该怎么读。
劲:
1. jìnɡ 表示坚强有力,如:疾风知劲草。
2. jìn 表示力气,情绪等,如:使劲、干劲儿。
提示:
读后鼻音时,表示坚强有力,如:疾风知劲草。
读前鼻音时,表示力气,情绪等,如:使劲、干劲儿。
(2)词语是有情感有画面的。谁再来读一读?
(3)练读,要求字音准确,停顿得当,读出变化。
(4)教师范读。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练读。
2、第二个板块:读对
(1)“读对”一定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文白对读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同座对读,一人读诗,一人读译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四、细读
1、第三个板块:读深
(1)自由读诗,看哪些字眼写得特别好。圈出这些字词,在旁边做上批注。
交流: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什么印象?(坚韧、顽强、孤傲……)
从哪些字眼看出来的?
(2)学生分享交流。品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玩味一:咬定
1.“咬”字用的妙在哪里?
师:“咬定”还换成哪些词?(“锁定”“抓住”“吸住”……)
闭上眼睛想象竹子的形象,从“咬”体会到什么?(咬:用力最大;决心最大,把所有的办法都想尽了;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意味。)
2.有人从这个“定”字读出了不同的意味,用词语概括就是:确定、定力、笃定、一定、必定、坚定、镇定……
轻声地读给自己听一听,反复地读,看能读出哪一种意味来?想象你就是这株竹子,你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
3.这是郑板桥在《兰竹石图》中的一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他说:“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师:是的,他富有创新精神,无论是画画还是作诗,他都追求不同寻常,个性化表达。所以,诗画才会特别的传神。
玩味二:立根
1.师:(指PPT)如果上面一句是从整体上写竹子的,那这一句就是特写了。在你的眼前,这根是什么样的形象?
点拨:要知道竹子的跟可是生长在“破岩”之中?由“破岩”我们可以想象竹子的生存环境?(水份少,泥土少,养料少,很难立住……)
2.练读这句诗,强调“破岩”,一边读一边想象根的形象。
玩味三:品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磨”“击”——“坚劲”
前两句诗是写竹子的“形”,后两句诗是写竹子的“神”,也就是精神。什么精神呢?你从哪个字眼里读出来的?
2.“千磨万击”:说说由“千”“万”组成的词语。师生对说相关词语:千变万化、千真万确、千呼万唤、千头万绪、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差万别、千恩万谢……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什么规律?(都是强调程度很深)再读“千磨万击”,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那摧残它的风的手段非常残忍,用心险恶,不肯罢休,气焰嚣张。)
3.“任尔”——
读这一句诗时,我们仿佛能想象出郑板桥怎样的神情?
(不屑的表情,坚定的语气),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表情和语气读——
玩味四:品读人生:
1.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2.你们说说“傲气”和“傲骨”有什么不同,郑板桥有的是“傲气”还是“傲骨”?
读这句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好一个“劲”字了得!板书:劲
出示:郑板桥的资料——
郑板桥学习非常勤奋,他的诗、书法和绘画被人称为“三绝”。40岁时,考中了举人。43岁时,他考中了进士。在担任县令期间,他秉承“得志则泽加于民”的风范,体恤百姓,推行改革,工作勤勉,得到了百姓拥戴。他不畏权贵,性情耿直,遭到小人的排挤、打压。晚年时,他被罢官,以卖书画为生。虽然生活艰苦,但人品不好的富人和官绅花钱向他求画,他从不答应,有时还会变着法儿地讽刺和笑骂一番。
看着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再来看看下面这首诗,相信你会对他有更深地理解。出示: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我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感觉像是百姓诉苦求助的声音。我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的心哪!
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郑板桥?(对百姓的一片仁爱之心。)
师:郑板桥就是这样一个人,对权贵很硬,对百姓很软;对权贵很冷,对百姓很热。相信此时你的眼前郑板桥的形象一定是清晰而丰满,坚忍不拔、刚直不阿、一身傲骨,带着这份感受,再读《竹石》。女生读,男生读。一齐诵读。
五、读活:读出自己
引导:这首诗里,明面上是写竹子,实际上是写自己。竹石就是郑板桥精神的化身。这首诗和前面学的《马诗》《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南北风”在影响你?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应该怎样面对这“东西南北风”呢?(考试的失败,游戏的诱惑,美食的诱惑,别人的嘲讽,学习任务的加重,疾病的侵袭,学习条件差……)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了解郑板桥的轶事,给他做个人物名片。
板书设计:
竹石
坚韧、顽强
托物言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