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弹力--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嵌入4个视频)(48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弹力--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嵌入4个视频)(48页PPT)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7.2弹力
第7章 力
人教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展示一些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图片,如拉弓射箭、跳板跳水、蹦床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这些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改变?
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用手压直尺、拉橡皮筋等,感受手的受力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弹力。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弹力的概念
回顾上节课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将一些物体,如弹簧、橡皮筋、海绵等发给学生,让他们用手去挤压、拉伸,观察物体的形变情况。
讲解: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强调弹性形变的概念,即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举例说明像橡皮泥等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是非弹性形变,不是产生弹力的原因。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补充,如篮球、网球、汽车减震弹簧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
组织学生讨论:弹力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条件的理解,如两个相互靠近但未接触的磁铁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但不是弹力;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和物体相互接触且都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
弹力的方向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弹力情景,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挂在绳子下端、物体挤压斜面等,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方向。
总结弹力方向的规律: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垂直于弹性形变的概念,即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举例说明像橡皮泥等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是非弹性形变,不是产生弹力的原因。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补充,如篮球、网球、汽车减震弹簧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
组织学生讨论:弹力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条件的理解,如两个相互靠近但未接触的磁铁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但不是弹力;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和物体相互接触且都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
弹力的方向 弹性形变的概念,即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举例说明像橡皮泥等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是非弹性形变,不是产生弹力的原因。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补充,如篮球、网球、汽车减震弹簧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
组织学生讨论:弹力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条件的理解,如两个相互靠近但未接触的磁铁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但不是弹力;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和物体相互接触且都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
弹力的方向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弹力情景,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挂在绳子下端、物体挤压斜面等,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方向。
总结弹力方向的规律: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垂直于接触面(或沿绳子收缩的方向)。例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支持力;绳子悬挂物体,绳子发生伸长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拉力。
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判断不同情景下弹力的方向,进行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弹力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如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的弹力越过横杆;汽车减震系统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小震动等。
展示一些弹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弹力的重要性。
弹簧测力计
原理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让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挂钩码重力(即对弹簧拉力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构造介绍
展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构造,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如弹簧是产生弹力的部件,挂钩用于悬挂被测物体,指针指示力的大小,刻度盘上标有刻度值。
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要进行调零;使用时,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读取指针所对的刻度值。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生活中的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弹力情景,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挂在绳子下端、物体挤压斜面等,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方向。
总结弹力方向的规律: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垂直于接触面(或沿绳子收缩的方向)。例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支持力;绳子悬挂物体,绳子发生伸长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拉力。
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判断不同情景下弹力的方向,进行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弹力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如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的弹力越过横杆;汽车减震系统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小震动等。
展示一些弹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弹力的重要性。
弹簧测力计
原理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让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挂钩码重力(即对弹簧拉力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构造介绍
展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构造,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如弹簧是产生弹力的部件,挂钩用于悬挂被测物体,指针指示力的大小,刻度盘上标有刻度值。
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要进行调零;使用时,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读取指针所对的刻度值。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生活中的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接触面(或沿绳子收缩的方向)。例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支持力;绳子悬挂物体,绳子发生伸长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拉力。
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判断不同情景下弹力的方向,进行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弹力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如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的弹力越过横杆;汽车减震系统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小震动等。
展示一些弹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弹力的重要性。
弹簧测力计
原理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让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挂钩码重力(即对弹簧拉力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构造介绍
展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构造,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如弹簧是产生弹力的部件,挂钩用于悬挂被测物体,指针指示力的大小,刻度盘上标有刻度值。
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要进行调零;使用时,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读取指针所对的刻度值。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生活中的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为什么运动员要用力地向下压跳板?我们在普通的地面上能跳那么高吗?
满弓为什么能将箭射得更远?
物体的形变大小与弹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拉弓射箭
请几位同学来拉一下弹簧拉力器。
力气大的同学可以将拉力器拉开而力气小的同学做不到。
拉开弹簧拉力器所用的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什么关系?
①将钢尺或塑料尺一端用一只手压在桌子边缘,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另一只手向下压尺子,尺子变弯;松手后尺子变直。
②两只手分别捏住橡皮筋的两端向外拉,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③给施加一个拉力,弹簧伸长;撤去拉力,弹簧又恢复原长。
1.认识弹性形变
任务一、认识弹力
演示实验
1.认识弹性形变
任务一、认识弹力
像尺子、橡皮筋、弹簧这类物体受力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撤去外力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形变。
2.认识弹力
任务一、认识弹力
射箭运动中,如果弓弦不形变,箭能飞出去吗?
撑竿跳高运动中,如果用橡皮泥制作撑竿会怎么样?
跳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受到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认识弹力
弹力产生的过程
任务一、认识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认识弹力
生活中的弹力
任务一、认识弹力
2.认识弹力
任务一、认识弹力
微小形变
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上都是弹力。
2.认识弹力
任务一、认识弹力
弹力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发生相互挤压导致的弹性形变。
3.弹力的示意图
活动
用手向右拉弹簧,感觉到弹簧对手有什么方向的力呢?这个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任务一、认识弹力
① 弹力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② 弹力的作用点:两物体间的接触点。
随讲随练
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已给出力的作用点)和斜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任务一、认识弹力
解:如图所示。
取出圆珠笔中的细小弹簧,轻轻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后放手,弹簧可以恢复原长;用很大的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后放手,弹簧不能恢复原长,这是因为弹簧由于受到的拉力过大被损坏。
1.弹性限度
任务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演示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弹性限度
弹簧测力计
知识点 二
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吊环
弹簧
指针
刻度盘
刻度是均匀的
吊环
弹簧
外壳
条形盒测力计
圆筒测力计
构造:
挂钩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实验过程: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旁边竖立放置一刻度尺,记下挂钩码前弹簧下端的位置,然后逐次增加一个钩码(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均为0.5 N),使弹簧所受的拉力逐次增大,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每次的伸长量△l,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弹簧的伸长量=弹簧拉伸后的长度-弹簧的原长
弹簧弹力F/N 0 0.5 1.0 1.5 2.0 2.5 3.0
弹簧伸长量x/cm 0 0.55 1.10 1.60 2.15 2.70 3.20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且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思考:如果继续增加钩码,弹簧继续伸长,当弹簧的形变超出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还成正比吗?
当超过弹性限度后,弹簧发生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将无法自动恢复到原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不成正比,不能正常使用。
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使用前:
(1)观察测量范围: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
(2)明确分度值:知道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3)调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要调节弹簧测力计,使指针与零刻度线重合。
(4)沿弹簧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零刻度线处,以防止弹簧卡壳。
分度值:0.2N
量程:0~5 N
使用时:
(1)测量: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即可
(2)读数:应让视线垂直于刻度盘表面读数,在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3)待测的力(物体)一定要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
例2 [多选]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该调零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使其沿竖直方向
C.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
D.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AC
弹簧测力计的种类
为满足不同的测力需要,人们还制造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握力计
指针式测力计
数显式测力计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演练
1.压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下述弹力是哪个物体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2)手指拉橡皮筋时手指对橡皮筋的拉力。
解:(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杯子底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手指对橡皮筋的拉力是手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选自教材P10 练习与应用】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如果弹簧测力计原来测量竖直方向的拉力,现在要改为测量水平方向的拉力,应该怎样操作?
解:测量水平方向的拉力之前,应先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水平方向上调零,然后开始测量。
3.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各是多少?
解: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6 N。
4.如图所示,在椭圆形厚玻璃瓶中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胶塞插入瓶中。用力捏厚玻璃瓶的不同部位,观察细玻璃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请你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解:用力捏玻璃瓶,使玻璃瓶的形状发生变化,细玻璃管中水柱升高或下降;停止捏玻璃瓶,玻璃瓶恢复原状,细玻璃管中水柱恢复到原来位置。
知识点1 弹力
1.下列物体所发生的形变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
A.用力将一张原来平整的纸揉成纸团
B.用力将橡皮弹弓的橡皮筋拉长
C.狂风吹折了树枝
D.将弹簧的钢丝拉直
B
基础过关
5
4
3
2
1
2.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杯子和桌面均不发生形变
B.杯子和桌面之间没有弹力作用
C.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杯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5
4
3
2
1
3.【2023 保定顺平县期末】如图所示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的是(  )
B
A.压弯的锯条
B.被挤压后的橡皮泥
C.拉长的橡皮筋
D.拉弯的竹子
5
4
3
2
1
知识点2 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4.【核心素养·物理观念】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A
5
4
3
2
1
5.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钩不受拉力时,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而是指在0.2 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手施加的拉力是(  )
A. 4.2 N       B. 4 N
C. 3.8 N D.无法判断
C
5
4
3
2
1
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与一金属小球连接,O点是弹簧为原长时小球的位置。现对小球施加一外力压缩弹簧使小球到达A点,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将在A、B之间做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B.弹簧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C.在小球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由O指向A
D.在小球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
B
能力突破
10
9
8
7
6
11
12
7. 【易错题】几名同学用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试臂力,大家都不甘示弱,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此时 (  )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
10
9
8
7
6
11
12
8.【2023 湖南邵阳改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对于词中“弯弓”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弯弓”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B. “弯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弯弓”的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D. “弯弓”的施力物体是手
B
10
9
8
7
6
11
12
9.小亮同学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某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刚好是5 N,则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实际拉力(  )
A.一定等于5 N B.一定大于5 N
C.一定小于5 N D.不一定小于5 N
C
10
9
8
7
6
11
12
10.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 4 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 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 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  )
A. 4 N 0 N B. 2 N 2 N
C. 4 N 4 N D. 8 N 8 N
C
10
9
8
7
6
11
12
11.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把订书钉放入钉槽后,固定在钉槽内的弹簧被压缩,给订书钉一个弹力,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订书钉的减少,这个弹力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减小
10
9
8
7
6
11
12
12.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一端,弹簧伸长。请在O点画出弹簧对手的拉力F的示意图。
F
10
9
8
7
6
11
12
13.如图所示的是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弹簧的原长是    m;若弹簧伸长5 cm,则其所受弹力的大小是    N。
0.1
10
14
13
素养达标
14.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取了A、B两种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中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弹簧;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弹簧。
B
A
14
13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能自动恢复原状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器材。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使用
方法
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弹力
①看:看清楚量程和分度值。
②调: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上。
③测:测量时,要是弹簧伸长的方向沿力的方向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