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7.2弹力第7章 力人教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展示一些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图片,如拉弓射箭、跳板跳水、蹦床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这些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改变? 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用手压直尺、拉橡皮筋等,感受手的受力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弹力。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弹力的概念 回顾上节课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将一些物体,如弹簧、橡皮筋、海绵等发给学生,让他们用手去挤压、拉伸,观察物体的形变情况。 讲解: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强调弹性形变的概念,即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举例说明像橡皮泥等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是非弹性形变,不是产生弹力的原因。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补充,如篮球、网球、汽车减震弹簧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 组织学生讨论:弹力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条件的理解,如两个相互靠近但未接触的磁铁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但不是弹力;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和物体相互接触且都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 弹力的方向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弹力情景,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挂在绳子下端、物体挤压斜面等,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方向。 总结弹力方向的规律: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垂直于弹性形变的概念,即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举例说明像橡皮泥等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是非弹性形变,不是产生弹力的原因。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补充,如篮球、网球、汽车减震弹簧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 组织学生讨论:弹力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条件的理解,如两个相互靠近但未接触的磁铁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但不是弹力;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和物体相互接触且都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 弹力的方向 弹性形变的概念,即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举例说明像橡皮泥等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是非弹性形变,不是产生弹力的原因。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补充,如篮球、网球、汽车减震弹簧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 组织学生讨论:弹力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条件的理解,如两个相互靠近但未接触的磁铁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但不是弹力;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和物体相互接触且都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产生了弹力。 弹力的方向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弹力情景,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挂在绳子下端、物体挤压斜面等,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方向。 总结弹力方向的规律: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垂直于接触面(或沿绳子收缩的方向)。例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支持力;绳子悬挂物体,绳子发生伸长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拉力。 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判断不同情景下弹力的方向,进行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弹力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如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的弹力越过横杆;汽车减震系统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小震动等。 展示一些弹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弹力的重要性。 弹簧测力计 原理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让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挂钩码重力(即对弹簧拉力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构造介绍 展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构造,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如弹簧是产生弹力的部件,挂钩用于悬挂被测物体,指针指示力的大小,刻度盘上标有刻度值。 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要进行调零;使用时,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读取指针所对的刻度值。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生活中的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弹力情景,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挂在绳子下端、物体挤压斜面等,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方向。 总结弹力方向的规律: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垂直于接触面(或沿绳子收缩的方向)。例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支持力;绳子悬挂物体,绳子发生伸长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拉力。 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判断不同情景下弹力的方向,进行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弹力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如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的弹力越过横杆;汽车减震系统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小震动等。 展示一些弹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弹力的重要性。 弹簧测力计 原理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让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挂钩码重力(即对弹簧拉力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构造介绍 展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构造,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如弹簧是产生弹力的部件,挂钩用于悬挂被测物体,指针指示力的大小,刻度盘上标有刻度值。 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要进行调零;使用时,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读取指针所对的刻度值。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生活中的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接触面(或沿绳子收缩的方向)。例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支持力;绳子悬挂物体,绳子发生伸长形变,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拉力。 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判断不同情景下弹力的方向,进行巩固练习。 生活中的弹力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如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的弹力越过横杆;汽车减震系统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小震动等。 展示一些弹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弹力的重要性。 弹簧测力计 原理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让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挂钩码重力(即对弹簧拉力大小)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构造介绍 展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构造,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如弹簧是产生弹力的部件,挂钩用于悬挂被测物体,指针指示力的大小,刻度盘上标有刻度值。 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要进行调零;使用时,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读取指针所对的刻度值。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生活中的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为什么运动员要用力地向下压跳板?我们在普通的地面上能跳那么高吗?满弓为什么能将箭射得更远?物体的形变大小与弹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拉弓射箭请几位同学来拉一下弹簧拉力器。力气大的同学可以将拉力器拉开而力气小的同学做不到。拉开弹簧拉力器所用的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什么关系?①将钢尺或塑料尺一端用一只手压在桌子边缘,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另一只手向下压尺子,尺子变弯;松手后尺子变直。②两只手分别捏住橡皮筋的两端向外拉,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③给施加一个拉力,弹簧伸长;撤去拉力,弹簧又恢复原长。1.认识弹性形变任务一、认识弹力演示实验1.认识弹性形变任务一、认识弹力像尺子、橡皮筋、弹簧这类物体受力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撤去外力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形变。2.认识弹力任务一、认识弹力射箭运动中,如果弓弦不形变,箭能飞出去吗?撑竿跳高运动中,如果用橡皮泥制作撑竿会怎么样?跳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受到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认识弹力弹力产生的过程任务一、认识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2.认识弹力生活中的弹力任务一、认识弹力2.认识弹力任务一、认识弹力微小形变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上都是弹力。2.认识弹力任务一、认识弹力弹力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发生相互挤压导致的弹性形变。3.弹力的示意图活动用手向右拉弹簧,感觉到弹簧对手有什么方向的力呢?这个力的作用点在哪里?任务一、认识弹力① 弹力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方向相反;② 弹力的作用点:两物体间的接触点。随讲随练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已给出力的作用点)和斜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任务一、认识弹力解:如图所示。取出圆珠笔中的细小弹簧,轻轻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后放手,弹簧可以恢复原长;用很大的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后放手,弹簧不能恢复原长,这是因为弹簧由于受到的拉力过大被损坏。1.弹性限度任务二、认识弹簧测力计演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弹性限度弹簧测力计知识点 二作用:测量力的大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吊环弹簧指针刻度盘刻度是均匀的吊环弹簧外壳条形盒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构造:挂钩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旁边竖立放置一刻度尺,记下挂钩码前弹簧下端的位置,然后逐次增加一个钩码(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均为0.5 N),使弹簧所受的拉力逐次增大,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每次的伸长量△l,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弹簧的伸长量=弹簧拉伸后的长度-弹簧的原长弹簧弹力F/N 0 0.5 1.0 1.5 2.0 2.5 3.0弹簧伸长量x/cm 0 0.55 1.10 1.60 2.15 2.70 3.20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且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思考:如果继续增加钩码,弹簧继续伸长,当弹簧的形变超出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还成正比吗?当超过弹性限度后,弹簧发生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将无法自动恢复到原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不成正比,不能正常使用。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使用前:(1)观察测量范围: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2)明确分度值:知道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3)调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要调节弹簧测力计,使指针与零刻度线重合。(4)沿弹簧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零刻度线处,以防止弹簧卡壳。分度值:0.2N量程:0~5 N使用时:(1)测量: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即可(2)读数:应让视线垂直于刻度盘表面读数,在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3)待测的力(物体)一定要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例2 [多选]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该调零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使其沿竖直方向C.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D.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AC弹簧测力计的种类为满足不同的测力需要,人们还制造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握力计指针式测力计数显式测力计课堂教学展示随堂演练1.压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下述弹力是哪个物体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2)手指拉橡皮筋时手指对橡皮筋的拉力。解:(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杯子底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2)手指对橡皮筋的拉力是手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选自教材P10 练习与应用】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如果弹簧测力计原来测量竖直方向的拉力,现在要改为测量水平方向的拉力,应该怎样操作?解:测量水平方向的拉力之前,应先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水平方向上调零,然后开始测量。3.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各是多少?解: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6 N。4.如图所示,在椭圆形厚玻璃瓶中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胶塞插入瓶中。用力捏厚玻璃瓶的不同部位,观察细玻璃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请你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解:用力捏玻璃瓶,使玻璃瓶的形状发生变化,细玻璃管中水柱升高或下降;停止捏玻璃瓶,玻璃瓶恢复原状,细玻璃管中水柱恢复到原来位置。知识点1 弹力1.下列物体所发生的形变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A.用力将一张原来平整的纸揉成纸团B.用力将橡皮弹弓的橡皮筋拉长C.狂风吹折了树枝D.将弹簧的钢丝拉直B基础过关543212.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和桌面均不发生形变B.杯子和桌面之间没有弹力作用C.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杯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543213.【2023 保定顺平县期末】如图所示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的是( )BA.压弯的锯条B.被挤压后的橡皮泥C.拉长的橡皮筋D.拉弯的竹子54321知识点2 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4.【核心素养·物理观念】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A543215.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钩不受拉力时,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而是指在0.2 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手施加的拉力是( )A. 4.2 N B. 4 NC. 3.8 N D.无法判断C54321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与一金属小球连接,O点是弹簧为原长时小球的位置。现对小球施加一外力压缩弹簧使小球到达A点,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将在A、B之间做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B.弹簧的形变为弹性形变C.在小球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由O指向AD.在小球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B能力突破10987611127. 【易错题】几名同学用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试臂力,大家都不甘示弱,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此时 (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B.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C.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D.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D10987611128.【2023 湖南邵阳改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对于词中“弯弓”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弯弓”发生的是弹性形变B. “弯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弯弓”的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D. “弯弓”的施力物体是手B10987611129.小亮同学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某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刚好是5 N,则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实际拉力( )A.一定等于5 N B.一定大于5 NC.一定小于5 N D.不一定小于5 NC109876111210.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 4 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 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 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 )A. 4 N 0 N B. 2 N 2 NC. 4 N 4 N D. 8 N 8 NC109876111211.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把订书钉放入钉槽后,固定在钉槽内的弹簧被压缩,给订书钉一个弹力,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订书钉的减少,这个弹力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减小109876111212.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一端,弹簧伸长。请在O点画出弹簧对手的拉力F的示意图。F109876111213.如图所示的是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弹簧的原长是 m;若弹簧伸长5 cm,则其所受弹力的大小是 N。0.1101413素养达标14.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取了A、B两种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中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弹簧;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弹簧。BA1413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能自动恢复原状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器材。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使用方法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接触面垂直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力①看:看清楚量程和分度值。②调: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上。③测:测量时,要是弹簧伸长的方向沿力的方向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反馈总结布置作业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