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相关部门要统计全国近十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变化情况,最适合绘制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下面三个算式中的“6”和“4”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
A.658+294 B.3.69-1.4 C.-
3.把分别写有1、2、3、4、5、6、7、8、9的数字卡片反扣在桌面上,打乱顺序后任意摸一张,摸到( )的可能性最大。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4.由5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下面的( )。
A. B. C.
5.下面各选项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
A.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高和底。
C.每分钟的电话费一定,通话时长与所花的总费用。
6.三只蚂蚁分别沿各自的图形走一周,所走的路程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路程=丙的路程 B.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C.乙的路程>丙的路程
7.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8.人头发的寿命约为3年,睫毛的寿命约为4个月,则睫毛的寿命与头发的寿命最简整数比是( )。
A.4∶3 B.9∶1 C.1∶9
9.如图圆锥形容器内装满水,将这些水倒入( )圆柱形玻璃容器中正好装满。(玻璃厚度不计)
A. B. C.
10.如图中,运用“转化”思想方法的有(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②和③
二、填空题
11.如果把六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159厘米记作0厘米、丫丫身高168厘米,记作﹢9厘米;那么王红的身高是152厘米,应记作( )厘米;亮亮的身高记作﹣3厘米,则亮亮和丫丫的身高相差( )厘米。
12.如果全国3.9亿个家庭都能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那么每年可以节约用电191000000千瓦时,横线上的数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13.如图中涂色正方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 )%,如果空白部分的面积是36cm2,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cm2。
14.2.4时=( )时( )分 5千克80克=( )千克=( )克
米=( )分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如果点A用数对表示为(3,3),B点用数对表示为(6,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16.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形状是,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17.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丫丫量得石家庄到奶奶家的距离是9.6厘米,那么石家庄到奶奶家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如果在比例尺是1∶160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应是( )厘米。
18.A÷B=,则A与B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B是A的( )倍。若A和B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且A÷B=。则A与B成( )比例关系。
19.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经查验,已经加工的零件中有72个合格,8个不合格,已经加工零件的合格率是( )。后来又加工了20个零件,全部合格。那么他加工的全部零件的合格率是( )。
20.一个圆柱,如果把它的高截短4厘米(如图1),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如果把原来的圆柱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如图2),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60平方厘米,则原来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三、计算题
21.直接写得数。
264+754= 305×2= = =
3.2+0.4= = 1.2×0.5= =
2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25×32 7.5×+1.5×80%+0.8
23.解方程或比例。

四、作图题
24.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1)在方格纸上按1∶2的比画出三角形A缩小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B以虚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3)在方格纸上画出以点O为圆心,半径为3厘米的圆,画出的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五、解答题
25.果园里种着桃树和杏树,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杏树比桃树多80棵,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
26.为增强学生体质,阳光小学开展了“一分钟跳绳”打卡活动。张明同学刚开始一分钟跳130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跳绳成绩提高了20%,现在他一分钟能跳多少下?
27.张老师要将一个6G(G是表示文件大小的单位)的文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他查了一下电脑D盘和E盘的属性,发现如图信息:
(1)张老师将文件保存在哪个盘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2)6G的文件,前12分钟下载了25%。照这样的速度,还要几分钟才能下载完毕?(用比例解答)
28.如图是小明坐出租车从家出发经文化馆去展览馆的路线图。已知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含3千米)按起步价8元计算,超出后每增加1千米车费就增加2元。请你按图中提供的信息算一算,小明从家出发经文化馆去展览馆需要付多少元车费?
29.一个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如图),长20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1)大棚的空间大约是多少?
(2)做这个大棚需要用多大的一块塑料薄膜?
30.如图是六年级一次数学作业等级统计图。等级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已知不及格的有3人。
(1)分别计算出各类等级的人数,填入下表。
等级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 合计
人数 3
(2)等级“良”的人数比等级“优”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3)请你根据六年级一次数学作业等级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小升初考前冲刺特训卷-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C A B C B C
1.B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相关部门要统计全国近十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变化情况,最适合绘制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2.B
【分析】题目要求找出“6”和“4”可以直接相加减的算式,关键在于判断这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或者单位是否相同,计算整数或者小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上面的数字相加减;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分数单位不相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据此逐项分析。
【详解】A.“658”中“6”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294”中“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数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B.“3.69”中“6”在十分位上,表示6个十分之一,“1.4”中“4”也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十分之一,数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减;
C.“”的分数单位是,“6”表示6个,“”的分数单位是,“4”表示4个,分数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减。
故答案为:B
3.A
【分析】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根据奇数、偶数、质数的意义,先确定1~9中奇数、偶数、质数的个数;再根据可能性的判定方法,比较奇数、偶数、质数的个数多少,个数最多的,摸到的可能性最大。
【详解】A.1~9中,奇数是1、3、5、7、9,有5个;
B.1~9中,偶数是2、4、6、8,有4个;
C.1~9中,质数是2、3、5、7,有4个;
5>4,奇数最多;
所以,打乱顺序后任意摸一张,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最大。
故答案为:A
4.B
【分析】
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其中只有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
A.,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C
【分析】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时,关键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比值和乘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详解】A.因为出勤人数+缺勤人数=全班人数(一定),即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和一定,而不是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不成正比例;
B.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所以它的高和底的乘积一定,因此它的高和底成反比例,而不是正比例。
C.所花的总费用÷通话时长=每分钟的电话费(一定),也就是通话时长与所花的总费的比值一定,因此通话时长与所花的总费用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C
6.A
【分析】图形甲是一个边长2cm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出蚂蚁沿图形甲走一周的路程;
图形乙是一个半径1cm的圆,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求出蚂蚁沿图形乙走一周的路程;
图形丙是2个边长为 1cm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再乘2,求出蚂蚁沿图形丙走一周的路程;
再比较各图形周长的大小,得出结论。
【详解】甲:2×4=8(cm)
乙:2×3.14×1=6.28(cm)
丙:1×4×2=8(cm)
6.28<8=8
乙的路程<甲的路程=丙的路程
故答案为:A
7.B
【分析】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内角度数比是1∶2∶3,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占三角形内角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求出这个最大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按角的分类,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型。
【详解】180°×
=180°×
=90°
90°的角是直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8.C
【分析】1年=12个月;用12×3,即可求出人头发的寿命是多少个月,再根据比的意义,用睫毛的寿面∶头发的寿命,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12×3=36(个月)
4∶36
=(4÷4)∶(36÷4)
=1∶9
人头发的寿命约为3年,睫毛的寿命约为4个月,则睫毛的寿命与头发的寿命最简整数比是1∶9。
故答案为:C
9.B
【分析】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5×=5
所以,如图,圆锥形容器内装满水,将这些水倒入底面直径是8,高是5的圆柱形容器中正好倒满。
故答案为:B
10.C
【分析】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②计算5.1÷0.3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算式变成51÷3,商不变;
③把圆柱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长方体的长a=圆柱的底面周长一半πr,长方体的宽b=圆柱的半径r,长方体的高h=圆柱的高h,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由长方体的体积V=abh,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r×h=πr2h。
【详解】①求三角形的面积,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②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③根据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知,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综上所述,运用“转化”思想方法的有①②和③。
故答案为:C
11. ﹣7 12
【分析】分析题目,以平均身高为标准,高于平均身高几厘米就记作:﹢几厘米,低于平均身高几厘米就记作:﹣几厘米,据此解答。求差用减法计算。
【详解】152<159
159-152=7(厘米)
王红的身高是152厘米,应记作﹣7厘米。
159-3=156(厘米)
168-156=12(厘米)
王红的身高是152厘米,应记作﹣7厘米;亮亮的身高记作﹣3厘米,则亮亮和丫丫的身高相差12厘米。
12. 一亿九千一百万 19100万 2亿
【分析】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把万位后面的4个零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
【详解】191000000读作:一亿九千一百万
191000000=19100万
191000000≈2亿
每年可以节约用电191000000千瓦时,横线上的数读作:一亿九千一百万,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9100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2亿。
13. 62.5 96
【分析】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空白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是1和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一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再乘4,即是空白部分的面积;
然后用空白部分的面积除以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出空白部分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把大正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用“1”减去空白部分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即是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如果空白部分的面积是36cm2,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用空白部分的面积除以空白部分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
大正方形的面积:4×4=16
空白部分面积:3×1÷2×4=6
空白部分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
6÷16×100%
=0.375×100%
=37.5%
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面积的:
1-37.5%=62.5%
大正方形面积:
36÷37.5%
=36÷0.375
=96(cm2)
涂色正方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62.5)%,如果空白部分的面积是36cm2,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是(96)cm2。
14. 2 24 5.08 5080 6 25
【分析】1小时=60分,1千克=1000克,1米=10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高级单位换算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换算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解答。
【详解】2.4时=2时+0.4时=2时+(0.4×60)分=2时+24分=2时24分
5千克80克=5千克+80克=5千克+(80÷1000)千克=5千克+0.08千克=5.08千克
5千克80克=5千克+80克=(5×1000)克+80克=5000克+80克=5080克
×10=6(分米)
×100=25(平方厘米)
所以,2.4时=2时24分,5千克80克=5.08千克=5080克,米=6分米,平方分米=25平方厘米。
15.直角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括号里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通常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三个角都小于 90 度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 90 度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 90 度且小于 180 度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据此根据三角形中角的大小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点A、B、C的位置如图:
由图可知AC和CB两条边互相垂直,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16. 5 9
【分析】根据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可知这个立体图形有两层两排,上层有1个小正方体,下层至少有4个小正方体,最多有8个小正方体,所以至少需要(1+4)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1+8)个小正方体。
【详解】结合从前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形状,可得出如下立体图形:
(左图摆法不唯一)
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9)个小正方体。
17. 480 3
【分析】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式求得图上距离;注意单位统一。
【详解】9.6÷
=9.6×5000000
=48000000(厘米)
48000000厘米=480千米
48000000×=3(厘米)
石家庄到奶奶家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如果在比例尺是1∶160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应是3厘米。
18. 6∶7 正
【分析】根据除法、分数和比的关系可知,A÷B=A∶B;=6∶7,由此求出A与B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A÷B=,B=A÷,进而求出B=A;据此求出B是A的多少倍;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据此判断A和B 成什么比例。
【详解】A÷B=
A∶B=6∶7
A÷B=
B=A÷
B=A×
B=A
A÷B=(一定),A和B成正比例。
A÷B=,则A与B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6∶7,B是A的倍。若A和B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且A÷B=。则A与B成正比例关系。
【点睛】利用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正比例意义和辨识、反比例意义和辨识进行解答。
19. 90% 92%
【分析】(1)已知已经加工的零件中有72个合格,8个不合格,那么一共加工了(72+8)个;根据“合格率=合格的数量÷总数量×100%”,求出已经加工零件的合格率。
(2)后来又加工了20个零件,全部合格,那么现在已经加工合格的零件有(72+20)个,加工零件的总数是(72+8+20)个,根据“合格率=合格的数量÷总数量×100%”,求出加工全部零件的合格率。
【详解】72÷(72+8)×100%
=72÷80×100%
=0.9×100%
=90%
已经加工零件的合格率是90%。
(72+20)÷(72+8+20)×100%
=92÷100×100%
=0.92×100%
=92%
他加工的全部零件的合格率是92%。
20. 5 1256
【分析】(1)根据题意,把一个圆柱的高截短4厘米,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厘米,那么减少的表面积等于高为4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侧=Ch,可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S侧÷h;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可知r=C÷π÷2,由此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2)如果把原来的圆柱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60平方厘米,那么增加的表面积是2个以圆柱的高为长,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先用增加的表面积除以2,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底面半径,即可求出圆柱的高;最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原来圆柱的体积。
【详解】(1)底面周长:125.6÷4=31.4(厘米)
底面半径:
31.4÷3.14÷2
=10÷2
=5(厘米)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
(2)原来圆柱的高:
160÷2÷5
=80÷5
=16(厘米)
原来圆柱的体积:
3.14×52×16
=3.14×25×16
=1256(立方厘米)
则原来圆柱的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
21.1018;610;9;;
3.6;;0.6;14
【详解】略
22.100;8;
【分析】(1)先把32拆成4×8,然后根据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把2.5×1.25×(4×8)变成(2.5×4)×(1.25×8),再按顺序计算;
(2)先把、80%化成0.8,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把7.5×0.8+1.5×0.8+0.8×1变成0.8×(7.5+1.5+1),再按顺序计算;
(3)发现:,……,据此规律把变成进行简算。
【详解】(1)2.5×1.25×32
=2.5×1.25×(4×8)
=(2.5×4)×(1.25×8)
=10×10
=100
(2)7.5×+1.5×80%+0.8
=7.5×0.8+1.5×0.8+0.8×1
=0.8×(7.5+1.5+1)
=0.8×10
=8
(3)




23.;
【分析】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1)先化简方程得:,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解出方程;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方程两边再同时除以7,即可解出方程。
【详解】(1)
解:
(2)∶=7∶
解:
24.(1)(2)(3)图见详解
(3)28.26
【分析】(1)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把三角形的高、底分别缩小到原来的,所得到的图形就是原图按l∶2缩小后的图形;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先找出图形B的几个顶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图形;
(3)先确定圆心,即点O,用圆规有针的一脚固定在圆心,然后以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进行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就是我们要画的圆;再根据圆的面积=πr2,据此画图即可。
【详解】(1)(2)(3)作图如下:
(3)3.14×32
=3.14×9
=28.26(平方厘米)
画出的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25.桃树有40棵,杏树有120棵
【分析】设桃树有x棵,则杏树有3x棵,根据等量关系:“杏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80棵”列方程解答求出桃树的棵数,再用桃树的棵数乘3求出杏树的棵数。
【详解】解:设桃树有x棵,则杏树有3x棵。
3x-x=80
2x=80
2x÷2=80÷2
x=40
40×3=120(棵)
答:桃树有40棵,杏树有120棵。
26.156下
【分析】把张明同学刚开始一分钟跳的下数看作单位“1”,则现在他的跳绳成绩是原来的(1+20%),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求现在他一分钟能跳多少下,列式为:130×(1+20%)。
【详解】130×(1+20%)
=130×1.2
=156(下)
答:现在他一分钟能跳156下。
27.(1)E盘,理由见详解
(2)36分钟
【分析】(1)把磁盘的总空间看作单位“1”,用1减未用空间占总空间的百分比,得到已用空间占总空间的百分比,再用已用空间除以已用空间占总空间的百分比,求出磁盘的总空间,然后用总空间乘未用空间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求出D盘和E盘的未用空间,最后与文件大小比较来确定下载到哪个盘合适,据此解答。
(2)因为下载的速度不变,所以下载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前12分钟下载了25%,则还剩下(1-25%)未下载,设还要x分钟才能下载完毕,由此可列出比例25%∶12=(1-25%)∶x,解出比例,即可求出还要多少分钟才能下载完毕,据此解答。
【详解】(1)D盘未用空间:
39.6÷(1-12%)×12%
=39.6÷0.88×0.12
=45×0.12
=5.4(G)
E盘未用空间:
99÷(1-10%)×10%
=99÷0.9×0.1
=110×0.1
=11(G)
11G>6G>5.4G
答:张老师将文件保存在E盘比较合适,理由是E盘未用空间大于6G。
(2)解:设还要x分钟才能下载完毕。
25%∶12=(1-25%)∶x
25%x=12×(1-25%)
0.25x=12×0.75
0.25x=9
x=9÷0.25
x=36
答:还要36分钟才能下载完毕。
28.50元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分别计算展览馆到文化馆的距离和文化馆到小明家的距离,把单位转化为千米,再用两段距离的和减去3,乘2,可得超出3千米的车费,再加8元,即可得解。
【详解】展览馆到文化馆的距离:8÷=1600000(厘米)
1600000厘米=16千米
文化馆到小明家的距离:4÷=800000(厘米)
800000=8千米
8+(16+8-3)×2
=8+21×2
=8+42
=50(元)
答:小明从家出发经文化馆去展览馆需要付50元车费。
29.(1)125.6立方米
(2)138.16平方米
【分析】(1)从图中可知,蔬菜大棚是一个半圆柱;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再除以2,即是大棚的空间大小。
(2)求做这个大棚需要塑料薄膜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底面积与侧面积的一半之和,根据圆柱的底面积公式S底=πr2,圆柱的侧面积S侧=2πrh,代入数据计算求解。
【详解】(1)3.14×22×20÷2
=3.14×4×20÷2
=125.6(立方米)
答:大棚的空间大约是125.6立方米。
(2)3.14×22+2×3.14×2×20÷2
=3.14×4+2×3.14×2×20÷2
=12.56+125.6
=138.16(平方米)
答:做这个大棚需要用138.16平方米的塑料薄膜。
30.(1)80;70;47;200
(2)12.5%
(3)等级“优”的人数比等级“良”的人数多百分之几?(答案不唯一)
14.3%
【分析】(1)把六年级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不及格的3人占总人数的1.5%,单位“1”未知,用不及格的人数除以1.5%,求出总人数;
等级为“优”、“良”、“及格”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40%、35%、23.5%,单位“1”已知,用总人数乘40%、35%、23.5%,求出等级为“优”、“良”、“及格”的人数;
据此把表格补充完整。
(2)先用减法求出等级“良”比等级“优”少的人数,再除以等级“优”的人数,即可求出等级“良”的人数比等级“优”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3)结合统计图表中的信息,可提问:等级“优”的人数比等级“良”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先用减法求出等级“优”比等级“良”多的人数,再除以等级“良”的人数,即可求出等级“优”的人数比等级“良”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详解】(1)合计:3÷1.5%
=3÷0.015
=200(人)
优:200×40%
=200×0.4
=80(人)
良:200×35%
=200×0.35
=70(人)
及格:200×23.5%
=200×0.235
=47(人)
如下表所示:
等级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 合计
人数 80 70 47 3 200
(2)(80-70)÷80×100%
=10÷80×100%
=0.125×100%
=12.5%
答:等级“良”的人数比等级“优”的人数少12.5%。
(3)提问:等级“优”的人数比等级“良”的人数多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答案不唯一)
(80-70)÷70×100%
=10÷70×100%
≈14.3%
答:等级“优”的人数比等级“良”的人数多14.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