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滨海新区九年级学业质量调查试卷(二)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ué) 遒劲(jìn) 屏息敛声(bǐng)
B.缄默(xián) 卓越(zhuó) 间不容发(fà)
C.虔诚(qián) 龟裂(jūn) 开卷有益(juàn)
D.皈依(guī) 召唤(zhāo) 惟妙惟肖(xiāo)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是一座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城市,并由此形成了________的津味文化,尤其是对于戏曲、曲艺的________来说,天津更是一方沃土。天津人爱听相声、更懂相声,源于天津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骨子里就有的幽默感。要想让津味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只有坚持不断向前走,这样才能________艺术的生命力。
A.独特 发展 保持 B.特定 发展 保存
C.独特 发达 保存 D.特定 发达 保持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③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④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到制定实施14个五年规划□从开启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写就辉煌伟业。
A., 。 ”, B.: …… ”,
C., …… ,” D.: 。 ,”
(二)诗词鉴赏
5.下面对《春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诗人所见沦陷了的长安的悲惨景象,从而揭露安史叛军的罪行,表达了对国都的哀悼。
B.颔联以“花”“鸟”两种春日的美好景物入诗,移情于物,更增添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
C.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D.尾联中“白头”是虚写,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完全是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花儿产蜜为哪般》一文,回答6~8题。
花儿产蜜为哪般
苏木云实
①在这个繁花盛开的季节,昆虫钻进花朵,吸食花蜜,同时把花粉粘在身上,访问另一朵同类的花时,花粉就传递成功。为了让昆虫将花粉带给更多同类的花,植物可谓煞费苦心。
②花粉里包含着孕育种子的秘密,所以要尽可能稳妥地交付给昆虫。有些植物,如凤仙花、三色堇等花萼或花瓣向后延伸形成一个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它们将花蜜藏在这个小巧的结构里,使得一些有细长口器的昆虫才能取食。这个小管子内部常常有倒瓣,截留昆虫口器上附着花粉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花粉送给它。这个结构就像是在说:“谁帮我把花粉带到,我的花蜜就赠给谁!”
③对于唇形科的鼠尾草来说,它的传粉结构更为精致,五片花瓣的上面两片长在一起,像连帽衣上的帽子,下三片也联合在一起,像一个嘟起来的嘴唇。它长长的花蕊就藏在帽兜里,两根花蕊的下方长着一对“门帘”,遮住深处蜜腺的入口。当蜜蜂进入深处吸蜜时,先要停留在下唇上,然后用头部推动“门帘”,才能吸取花蜜。由于杠杆的道理,当“门帘”向内推动时,上部的花蕊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粉散落到蜜蜂的背部,花粉就稳稳地“搭上车”了。开花初期,鼠尾草的花柱(接受花粉的部位)较短,到花粉成熟散落以后,花柱开始伸长,柱头正好达到昆虫背部的位置。等到带有花粉的蜜蜂进入花内采蜜时,背上的花粉正好涂在弯下的柱头上,花粉就顺利到站了。
④有些时候,植物的传粉过程也不是很顺利。有些昆虫自己不适合传粉,又想饱尝花蜜的美味,这时,它们会咬破花瓣,悄悄吸走花蜜。不仅没有传粉,还会让后面抵达的传粉昆虫白来一趟。比如,黄胸木蜂就会盗取铁线莲的花蜜。
⑤花里的蜜腺是为了传粉,叶子、叶柄上的蜜腺又为什么要产蜜呢?
⑥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花外的蜜腺可以吸引蚂蚁等小昆虫。一方面,爬满了蚂蚁的植物看起来不太美观,可以减少外界的入侵;另一方面,在茎干上的蜜腺可以减少不能传粉的小昆虫访问花朵的次数。此外,当蚂蚁在植物的根系附近定居时,蚂蚁的筑巢活动还能松土透气,提高土壤的肥力。
⑦对于一些高大的虫媒植物,为了让传粉昆虫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花,枝干上的一些小蜜腺能起到路标的作用,指引昆虫找到花朵。
⑧植物的蜜不仅满足了爱吃蜜的小动物,而且隐藏着植物自己的小心思。总的来说,花内蜜腺主要能帮助花朵传粉,而花外蜜腺则更多的是为植物提供保护,而这些的最终意义都是为了植物种群能够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被花外的蜜腺吸引的蚂蚁等小昆虫,不仅可以帮助它们减少外界入侵,还可以松土透气。
B.黄胸木蜂不适合传粉,但又想尝铁线莲的花蜜,这时它们会咬破花瓣悄悄吸走花蜜。
C.昆虫钻进花朵,吸食花蜜,并把花粉粘在身上,再接触另一朵同类花时,传粉就成功了。
D.鼠尾草的花柱始终较长,花粉成熟散落,柱头刚好达到昆虫背部的位置,便于蜜蜂等昆虫成功完成花粉传递。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昆虫采食花粉的过程难度之大。
B.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昆虫采食花粉的过程难度之大。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尽可能保护并传递花粉内的种子。
D.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尽可能保护并传递花粉内的种子。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说明,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B.花儿产蜜的最终意义是为了植物种群能够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C.文章采用“总一分”的结构,对花儿产蜜的各种原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D.第④段中加点词“有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B.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彼竭我盈 盈:充盈
10.下面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A.齐师伐我 B.何以战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夫大国,难测也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略写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B.曹刿论述战争的取胜之道。一是强调蓄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善于运用作战方法,巧妙设置埋伏,阻击敌人。
C.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手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
D.在作战中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意见,这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刿取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4)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新颖的构思、奇特的联想,以春花喻冬雪,描绘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3~15题。
文天祥字宋瑞,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①。文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天祥至五坡岭,张弘范②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③王惟义前执之。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④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勤王:君主危难时,臣民起兵救援。②张弘范:元朝重要将领。③千户:元朝军职。④南乡拜:“乡”通“向”,面向南方跪拜。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文天祥捧诏涕泣 涕:________________
(2)左右命之拜,不拜 拜:________________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原文分析,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春不老》,回答16~19题。
春不老
钟倩
①每年立冬前后,就到了腌雪里蕻的时节。屋前楼后、窄巷里,晾衣绳上晒着一溜绿莹莹的雪菜,这是北方入冬前的必修课。
②雪里蕻,又名雪菜、雪里红、霜不老、春不老等,我尤喜欢它的乳名“春不老”。它虽属冬系,偏偏有颗春天的心,天寒地冻,白雪皑皑,雪菜独青,像极了大自然的恩典。
③姥爷干了一辈子驾驶员,走南闯北吃遍各种美味,却独好这一口。他最拿手的是雪菜蒸蛋和雪菜炒肉。雪菜蒸蛋,讲究嫩和鲜;雪菜炒肉呢,剁蒜末、干煸辣椒、五花肉丁翻炒,出锅时动作要快,以免雪菜变色发黑,我盯着盘子,光挑瘦肉丁吃,姥爷抬起手刮我鼻子,笑道:“真是个小馋猫!”
④得姥爷家传,母亲也学会了腌雪菜。她专门去集市上买头茬雪里蕻,茎叶碧澄透明,嫩得能掐出水来。刚买回来的雪菜,择掉黄叶、分成小把,用细绳捆扎好,依次晾在室外,经受风的洗礼。傍晚时分,母亲从外面抱回家来,一蓬蓬的雪菜蔫头耷脑,却越发青绿。放在案板上,撒上两把细盐,一遍遍地来回揉搓,案板发出“吱扭吱扭”的声响。最后,把裹匀盐粒的雪菜,一层层码在瓷盆里,摆放得整整齐齐。那只鼓着大肚子长了包浆的豁口瓷盆,是父亲当年去景德镇出差时背回来的,成了镇家之宝。连续几天晚上,母亲都会洗净手翻咸菜缸。我伏案写作业时经常跑过去探头看看,觉得这是件隆重且好玩的事情。
⑤有一年我生病休学在家,天冷又不能出门。市区接连下了两场大雪,青菜涨价厉害,母亲生出智慧来,做地瓜粥,拌雪里蕻。昏黄的灯光下,窗户上起了菱形霜花,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饭桌前,拈一个馒头夹雪菜,转着碗沿吸溜喝地瓜粥,嘶哈烫嘴,暖到心窝。
⑥最近,小区门口卖卤水豆腐的大婶,也开始售卖手工腌制的雪里蕻,很多回头客都是年轻人。听她说,有的上班族喜欢雪菜砂锅豆腐,有的小夫妻爱吃雪菜黄鱼,还有位年轻妈妈会做雪菜笋丝年糕。雪菜与冬笋,青白相间,成鲜有度,再加上年糕软糯弹牙,全家人都好这口,每回连汤都不剩。
⑦又入冬了,母亲运气好,又抢到了头茬。香味丝缕散开,一室的清芬。碗中的雪菜舒展身段,绿意挑逗味蕾,又馥郁心田,顿觉满目生机。哦,春不老,原来是让春天永胜心底。
⑧春不老,不仅仅是一道菜的名字,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严寒中寻觅希望、于平淡里创造美好的哲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在忙碌中忽略了季节的更迭、生活的细腻。但一碗热腾腾的雪菜,却能瞬间唤醒我们对生活的感知,让我们在冬日的寒冷中,也能品味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⑨雪里蕻从田野到餐桌,经历了晾晒、腌制、翻炒,每一次转化都是时间与耐心的馈赠。它教会我们,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等待,需要精心呵护。正如人生,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都是通往精彩旅程的必经之路。我们在等待中积累,在积累中蜕变,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⑩春不老,还是一种传承。从姥爷到母亲,再到小区门口的大婶,这份对雪里蕻的热爱与制作技艺,跨越了时间与空间,连接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记忆。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是值得被保留与传承的。那是对食物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文化的延续。
在每一次品尝春不老时,我们不仅仅是在享受一道美味,更是在回味那些与亲人共度的温馨时光,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纯粹与美好。
春不老,春不老……
(2024.11.30《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人们享受到有关“雪里蕻”的美味有哪些?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3分)
香味丝缕散开,一室的清芬。碗中的雪菜舒展身段,绿意挑逗味蕾,又馥郁心田,顿觉满目生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题目“春不老”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第④段分析,为什么“这是件隆重且好玩的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某校的科技节活动中,某班为更多了解天津的科技创新情况,开展了主题为“天津科技创新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城市创新绩效评价表——天津
【材料二】天津整体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当前已迈上新的台阶。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957.4亿元,实现了四年内的翻番增长,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国排名第三。
【材料三】2023年全市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26.9亿元,相比上年度增长了58.4%。成交额超过亿元的高校数量达到了8家,特别是天开园,仅在此地落地创办的企业就达到了373家,充分说明高校成果转化迈上了新的台阶。
【材料四】当前,天津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市场化机制、探索“一门式”服务等措施,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良好环境。通过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全面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研发能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城市篇”;数字来源:各城市统计局、界面智库)
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各题。(4分)
班级开展了系列阅读活动,同学们体会到,阅读不同的书籍应该有不同的阅读目标,有不同的阅读准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可用选择性阅读方法,去阅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的《________________》;开展科普类作品的阅读,可以使用质疑问难法,去阅读法布尔写的《________________》;开展外国小说的阅读,可以使用理解文化内涵法,去读________________写的《海底两万里》;阅读京味小说,可以到北京亲自感受、体会北京人的精神气,用体验法去读________________写的《骆驼祥子》。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3.请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回答下面问题。(4分)
(1)“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这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1分)
(2)看完这本书,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生命存在的全部价值在于自我反省与不断成长,并在不断的离开与回归中,寻找到一个更美好的自己。请结合青年鲁迅的经历和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一个故事中讲到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能到南海,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神农氏尝百草,历经无数次的实践,终于寻到治病之药,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仓颉观察万物,仔细梳理、归纳,最终创造了汉字,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要善于梳理和反思……可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将会结出甜美的果实。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5年滨海新区九年级学业质量调查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C 2.A 3.D 4.B 5.D 6.D 7.C 8.C 9.D 10.C 11.B
二、(6分)
12.(1)惟吾德馨(2)不畏浮云遮望眼(3)为有源头活水来(4)会挽雕弓如满月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3.(2分)(1)眼泪 (2)叩拜,下拜
14.(2分)文天祥到了受刑的时候非常从容镇定,对狱卒说:“我的使命(事情)完成了。”
15.(3分)(1)忠诚爱国,体现担当。征集万人,奋力抵抗;(2)威武不屈。不跪强敌,以《过零丁洋》明志;(3)坚守气节,舍生取义。面对元朝劝降,以死报国。(意近即可)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6.(4分)①姥爷做的雪菜蒸蛋和雪菜炒肉;②腌制的雪菜;③拌雪里蕻;④雪菜砂锅豆腐,雪菜黄鱼,雪菜笋丝年糕。
17.(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舒展身段”“挑逗味蕾”赋予雪菜以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菜的诱人、芬芳,表达出“我”对雪菜的喜爱之情,也体现雪菜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意近即可)
18.(4分)①“春不老”指雪里蕻这种蔬菜,它在冬天依然青绿,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像极了大自然的恩典。②“春不老”让春天永胜心底。③“春不老”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寒冬中寻找希望,在平淡生活里创造美好。④“春不老”正如人生,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都是通往精彩旅程的必经之路。⑤“春不老”是一种传承,既是对食物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文化的延续。(答出任意4点即可满分,意近即可)
19.(4分)“隆重”是因为腌制雪菜对家庭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母亲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都不马虎,用的是父亲从景德镇背回的“镇家之宝”的缸,体现了对传统习俗和生活的重视。“好玩”是从“我”的角度写的,“我”在写作业时经常跑去看母亲翻菜缸,觉得这个过程充满乐趣。(意近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20.(2分)(天津)城市创新绩效数据喜人(让人振奋),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款与人均GDP上看,2022年均比2021年有较大提升。
21.(3分)天津整体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当前已迈上新的台阶。高校成果转化迈上了新的台阶。全面推行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提升了科研事业单位的研发能力,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22.(4分)(1)《说文解字》(2)《昆虫记》(3)儒勒·凡尔纳(4)老舍(舒庆春)
23.(4分)(1)藤野先生(1分)(2)青年鲁迅离开南京,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发现学医救不了中国,决定弃医从文。于是又回到国内倡导文艺运动,力求改造国民精神。(3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