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11课统编版|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程标准】1.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2.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带来的影响。1127-1279年916-1125年辽960-1127年南宋1115-1234年1038-1227年西夏金北宋1206-1368年元916年1127年1279年1368年时 空 坐标960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目录第 部分壹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1、农业一、经济的发展(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越南引进的良种——占城稻(3)棉花的种植与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4)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北宋王居正《纺车图》黄道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2、手工业一、经济的发展(1)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洗 贯耳瓶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葵口盘 玫瑰紫大花盆◎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一、经济的发展(2)矿冶业2、手工业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宋代采煤示意图(3)印刷业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注意:活字印刷术出现,但普遍使用的依然是雕版印刷3、商业的繁荣一、经济的发展(1)表现①边疆贸易: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②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会子),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至元通行宝钞◎北宋交子◎南宋交子◎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积极:越发成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消极: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一、经济的发展3、商业的繁荣(1)表现③城市的繁荣:A.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B.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C.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民间的勾栏、瓦子◎客栈西市东市坊:居民居住区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夜市直至二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城市变化:空间和时间限制被打破①不同:唐代坊市分离;宋代坊市分离被打破;②原因: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一、经济的发展3、商业的繁荣一、经济的发展3、商业的繁荣(1)表现④海外贸易:A.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B. 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C.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宋代对外贸易路线图◎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一、经济的发展3、商业的繁荣(2)特点: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脚店香丰正店孙羊店一、经济的发展4、经济重心南移时间 表现唐朝中叶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 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 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元朝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的粮食。(1)南移的过程一、经济的发展4、经济重心南移(2)南移的影响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北宋人口密度图北方 南方前期 人数 278人 51人比例 84.5% 15.5%中期 人数 274人 155人比例 63.9% 36.1%后期 人数 121人 179人比例 40.3% 59.7%①人口分布: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②交通: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开辟长途海运航线。③文化:带动了南方文化的进步。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人数统计情况一、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开始南移)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4、经济重心南移第 部分贰社会的变化门第观念淡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社会成员趋于平等二、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②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庶族地主崛起)③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已糊名弥封拆去糊名弥封二、社会的变化2、社会成员趋于平等①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②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③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人身束缚松弛)臣窃以古称良贱,灼然不同。良者即是良民,贱者率皆罪隶。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罗愿:《罗鄂州小集》材料一人身依附自愿雇佣制部曲制租佃制材料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蔡襄《端明集》重视当前政治、经济地位材料二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以养活家口,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 ——朱熹《劝农文》二、社会的变化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①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流之远方,无所资给,徒隶困辱,以至终身;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患。 ——马端临《文献通考》明立要契,举借种粮,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官司。——徐松《宋会要辑稿》材料一材料二◎南宋土地买卖契约残片第 部分叁儒学的复兴背景程朱理学三、儒学的复兴1、背景材料1: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2:宋虽统一,但并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法抵抗异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3: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材料4: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材料5: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以社会、家庭的道德规范为主体,理论性不强。另外,古代研究儒学的学者,也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儒学逐渐变得僵化和流于琐碎。 ——《中华文明传真(两宋)》①唐末以来社会动荡,儒家纲常受到巨大冲击,不能适应统治需要②宋代统治者重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③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伦理道德⑤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⑥其他:三教合流,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及印刷术的发展,为儒学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儒学的复兴2、程朱理学(1)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2)代表人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注: 儒学复兴目的是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理学集大成者心学集大成者三、儒学的复兴2、程朱理学(3)主要内容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宇宙的本原,也称“天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材 料儒学家从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物理心理病理……匠人用木头打造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的时候,他先要有对椅子、桌子的“理”的把握,如桌子有四条腿、椅子有靠背,用这样的“理”来指导“气”聚合成各种物体。三、儒学的复兴②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材料一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材料一道德与人欲对立时,理学家主张弘扬道德抑制人欲,反对违背道德原则过分追求利欲。人欲是指那些超出社会道德规范的过度欲望,但天理和人欲的界限却很难把握。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材料三成为统治者扼杀人性、束缚人民的精神工具,理学逐渐僵化、变态。2、程朱理学(3)主要内容三、儒学的复兴2、程朱理学(3)主要内容③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4)发展①编纂和注释“四书”: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②南宋后期(宋理宗)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学说。③元初,《四书章句集注》被确定为官方教科书,程朱理学成为科举答题标准。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朱子语类》三、儒学的复兴2、程朱理学(4)影响积极影响:①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②理学中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身体力行意识对个人品质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物 表现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崖山海战南宋十万军民殉国三、儒学的复兴2、程朱理学(4)影响消极影响:①政治: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②社会: 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③思想:具有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因循守旧等封建观念;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死于法,犹有人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 ——谭嗣同材料二材料一材料三: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三、儒学的复兴2、程朱理学项目 程朱理学 (二程、朱熹)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不同点 世界本原方法论道德观地位哲学范畴相同点 实质影响理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理学、心学追求的“理”即儒学倡导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观念,其实质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南宋后的官方哲学理学新发展,明中期后广泛传播(非官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实质: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第 部分肆文学艺术和科技宋词艺术元曲科技四、文学艺术和科技1、宋词(1)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2)特点:(3)代表: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4)鼎盛原因:①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四、文学艺术和科技1、宋词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四、文学艺术和科技1、宋词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四、文学艺术和科技2、元曲(1)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2)杂剧:①特点:②地位: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曲四大悲剧◎杂剧演出壁画四、文学艺术和科技3、艺术(1)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2)书法:(3)绘画: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文学艺术和科技3、艺术苏轼《次辩才韵诗帖》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米芾《新恩帖》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赵佶《写生珍禽图》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四、文学艺术和科技3、艺术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徽宗《芙蓉锦鸡图》马远:《山径行春图》花鸟画四、文学艺术和科技4、科技(1)三大发明〖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 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四、文学艺术和科技4、科技(2)其他科技成就人物 朝代 成就沈括 北宋 著有《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 元朝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王祯 元朝 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本课小结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经济变化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性加强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经济重心南移商业和城市繁荣民族交融加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贯通古今的思辨性雅俗共赏的多样性登峰造极的创造性科学技术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实战演练B1.宋朝人常以新体例、新方式对篇幅浩大的历史巨著加以改编。如王当将《左传》改编成传记体《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取得"人竞传之"的良好效果;翟汝文将《后汉书》“删取精要,总合传注”改编成《东汉通史》五十卷。这一做法( )A.体现理学思想对史学的影响 B.促进了史学发展和历史知识传播C.适应了科举制度完善的需要 D.有利于古代文化典籍整理和保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宋人流行对繁琐的史学典籍进行改编和缩写,以降低阅读难度,促进史学典籍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理学的信息,更不能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A项;科举是选官制度,而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选官,排除C项;材料主要指对史学典籍的改变和缩写,并非是文化典籍的整理,排除D项。故选B项。感谢各位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