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一个性质:两个时期:两个矛盾:两大任务:两大主题:四条线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清政府(1840-1912)→南京临时政府(1912)→北洋军阀(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近代化史。侵略史——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断寻找救国救民道路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抗争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城市化中国近代史(1840-1949)救亡图存半殖民地,指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独立自主权;经济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历史的进步中外历史刚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程标准】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目 录01 鸦片之源——战前中英的形势02 鸦片之伤——战争过程与条约03 鸦片之思——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CONTENTS鸦片之源——战前中英的形势第一幕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所发动的力图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战争的起因是毒品鸦片。——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战争溯源思考:战争的起因为什么是鸦片?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生丝、瓷器、茶叶工业品茶成为英格兰人普遍喜欢的饮料,而英格兰作为当时工业界、殖民界的超级强权,不遗余力地控制它必需的原料生产,却惟独没能控制茶叶生产。喜欢茶要付出代价,随着茶叶进口量剧增,而且全以白银支付,英格兰白银流失严重,开始寻找能平衡贸易赤字的商品,终于找到了他们种在印度殖民地的鸦片。——彭幕兰S.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顺差逆差白银外流19世纪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情况示意图对华鸦片输出使他们平衡了50多年以来持续的对华贸易逆差,……不但扭转了对华商品贸易逆差,还有大量盈余可换成白银运出中国。--《中国经济史研究》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年度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1765-1769 119 2915 219 0619 (+) 99 77041795-1799 537 3015 579 9722 (+) 34 69571830-1833 733 5023 995 0286 (+)261 5263呢绒、布匹茶叶、生丝等(很难卖出去 )(很畅销)英国中国正常贸易英国无法获利鸦片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于是,英国商人便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李侃《中国近代史》学习聚集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和其他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晚清危局1.战争溯源白银外流严重鸦片走私的兴盛破坏英国的贸易平衡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思考: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性质: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非法走私贸易而发动的战争,是用炮舰推动走私贸易的战争。政治上: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致使皇权膨胀,政治腐败。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军事上:“八旗制度”八旗已经腐朽,虽有火器但技术、材质均较差,属于冷热兵器混用状态。道光皇帝广州十三行八旗制度思想上:僵化的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朱熹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不可避免。领域 英国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思想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君主专制 盛极而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殖民扩张天朝自居 闭关锁国船坚炮利 装备先进军备废弛 武器落后理性主义 自由民主文化专制 禁锢思想2.战前形势有学者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冲突。”据此可知,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结果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与结合课本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差异鸦片之伤——战争过程与条约第二幕1.远观战争鸦片战争1.第一阶段(1840.6—1840.8)2.第二阶段(1841.1——1842.8)陷定海逼天津攻广州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占香港岛进吴淞到南京3.结局: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远观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北京广州英国商人的梦想“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要求修约,而清政府拒绝修约重要原因:未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借口:“亚罗号”事件结果:战败,签定《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学习聚集2.近看条约时 间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影响1842年1843年1844年1858年1860年1858、1860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协定关税五口通商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加重了人民负担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破坏了中国司法等主权列强竞相侵略中国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等列强取得在中国传教等特权(文化侵略)英法美俄《天津条约》英法《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运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土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中国丧失大片土地独立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B历史的沉沦历史的进步1853年,马克思写道:“在英国的武力面前,清王朝的权威倒下,成为碎片;天朝永恒的迷信破碎了;与文明世界隔绝的野蛮和密封被侵犯了,而开放则达成了。”该观点揭示了( )A.清政府与世界发展潮流背道而驰B.清朝中央权力的不断下移C.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D.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3.战争影响C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外交逐步近代化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朝贡体系逐步被条约体系取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天朝上国”观念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兴起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难点突破:鸦片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经济结构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由国内的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反封建斗争变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反抗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反封建斗争变为民族民主革命鸦片之思——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第三幕情景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身份是普通老百姓、统治者、知识分子,你面对两次鸦片战争及其签订的一系列屈辱性条约,你的反应?1.各阶层的反应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称《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天朝上国”心态国家主权意识缺失封闭昏庸统治阶层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两国作战时,当地民众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三元里人民抗英愚昧与抗争并存普通老百姓有识之士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民众民族意识淡漠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是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瀛寰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少有人问津 骂为大逆不道的书在日本:如获至宝,视为革新内政的“有用之书”2.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蒋廷黻[fú]《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后,则几乎十年一变。……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实是西方东来的“帝国主义”推动的结果。——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中国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伦理道德、天朝上国、华夷之辨的观念未变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了破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遭到解体,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向西方国家学习已变的近代中国是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被迫的、跌跌撞撞的往前行……课堂小结: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虎门销烟直接引发洋务运动刺激局限于器物层面总结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两场避无可避的战争一群睡眼惺忪的先驱鸦片之殇,国人尚未完全觉醒历史之路,中国该走向何方……结束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