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统编版|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1.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时空定位
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目录
第 部分

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强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1、康乾盛世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时间 事项 时间 事项
04:00 起床、请安 13:00 会见臣工
0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
0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
◎清朝皇帝的一天
《盛世滋生图》(局部)
与前代相比,康乾之时确实有一种盛世气象。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整整100多年是休养生息的承平时期。
——陈旭麓
康、雍、乾三位皇帝有什么共同特点?康乾盛世的本质是什么?
特点: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本质:君主专制的加强
2、君主专制强化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题本
通政司
内阁
皇帝
收交
转递
上奏
奏本
皇帝
直接递交
坏了,皇帝还不知道,同僚已经知道了!
这是我和皇上的小秘密!
官员甲:有了奏折方便多了,不用层层审批!
官员乙:要老实点了,我可不想被打小报告!
装纳密折的盒子 君臣各一把
②特点:迅速、机密
③作用:
a.便于君主广泛、直接获取信息,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决策效率;
c.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君主专制强化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设立军机处
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
②目的:迅速处理军务,防止泄密
③特点:
a.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b.简(机构简单);
c.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
d.密(皇帝召见军机大臣,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
军机处
养心殿
2、君主专制强化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设立军机处
③职责:
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④地位: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⑤影响:
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同 性质 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权力 都参与机要事务,但没有决定权 与皇权 关系 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法制约皇权 异 专制 程度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跪受笔录;上呈下达
◎军机处内部
内阁只处理一般文书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君主专制强化
(3)文字狱
①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清代如何强化思想控制?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 顾颉刚(1893-1980)
“将明之才”
——张晋彦案
“维民所止”
——查嗣庭案
2、君主专制强化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乾盛世
◎火烧圆明园
02:00
01:59
01:58
01:57
01:56
01:55
01:54
01:53
01:52
01:51
01:50
01:49
01:48
01:43
01:42
01:41
01:40
01:39
01:38
01:37
01:36
01:35
01:34
01:33
01:32
01:31
01:30
01:29
01:28
01:27
01:26
01:25
01:24
01:23
01:22
01:21
01:20
01:19
01:18
01:17
01:16
01:15
01:14
01:13
01:12
01:11
01:10
01:09
01:08
01:07
01:06
01:05
01:04
01:03
01:02
01:01
01:00
00:59
00:58
00:57
00:56
00:55
00:54
00:53
00:52
00:51
00:50
00:49
00:48
00:47
00:46
00:45
00:44
00:43
00:42
00:41
00:40
00:39
00:38
00:37
00:36
00:35
00:34
00:33
00:32
00:31
00:30
00:29
00:28
00:27
00:26
00:25
00:24
00:23
00:22
00:21
00:20
00:19
00:18
00:17
00:16
00:15
00:14
00:13
00:12
00:11
00:10
00:09
00:08
00:07
00:06
00:05
00:04
00:03
00:02
00:01
00:00
01:47
01:46
01:45
01:44
VS
正方
反方
〖辨证地认识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2、君主专制强化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材料: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帝王的辅弼之臣),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墩》
材料:康乾盛世时世界大势
1689
英国《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1776
北美独立战争,发表《独立宣言》
1787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发表《人权宣言》
积极:促成政局稳定,巩固国家统一
消极:违背历史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辨证地认识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确立
三公九卿制
西汉
巩固
中外朝制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明清
顶峰
雍正设立军机处
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拓展】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历程
发展趋势:君主专制越来越强,直至达到顶峰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第 部分

疆域的奠定
经略边疆
疆域奠定
1、经略边疆
二、疆域的奠定
(1)治理台湾
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康熙台湾府志
◎郑成功收复台湾
1、经略边疆
二、疆域的奠定
(2)反击沙俄
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
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雅克萨之战形势图及《尼布楚边境》中俄边境示意图
1、经略边疆
二、疆域的奠定
(3)管辖西北
初,准部……共计二十余万户,六十余万口。……不作贼者不齿于人数,一人能劫数人者为壮士。能吃苦,勇战斗。……其民则尔,汗又甚之……世济其凶……致我祖二宗,三朝四顾,旰食仄席,戍塞防秋,中国耗弊。仁庙、宪庙屡集廷议,皆有“此贼不灭,天下不安”之谕。
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
——《圣武记·乾隆荡平准部记》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形势图
◎平定准噶尔形势图
1、经略边疆
二、疆域的奠定
(4)共治西藏
①册封:清初,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时达赖和班禅,都经中央政府册封。
◎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
1、经略边疆
二、疆域的奠定
(4)共治西藏
②派驻大臣:
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③颁布法规:
清朝的民族政策
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改土归流,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
◎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用于“金瓶掣签”仪式
1、经略边疆
二、疆域的奠定
西藏
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西北
1757年平准噶尔部叛乱
乾隆平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东北
迫使沙俄谈判:
西南
1662年郑成功收台湾;
1683年台湾归入版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和班禅
中俄雅克萨之战
改土归流
台湾
督抚制度
内地
2、疆域奠定
二、疆域的奠定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形势图(1820年)
第 部分

统治危机的初显
内部危机
外部危机
闭关锁国
1、内部危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人口剧增
经济繁荣、国土开发,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暴露。
(2)阶级矛盾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学习拓展(教材87页):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
演变线索:
1、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改革):征收人头税使人丁逃亡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计亩征银,折银征收。
意义:①赋税由实物向货币为主转变;②促进白银流通,顺应商品经济发展;③密切农民与市场的联系。
2、摊丁入亩(清朝康熙):将丁银摊入田亩,彻底废除了西汉以来的人头税,按亩收税(地丁合一);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征税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自由劳动力,活跃商品经济。
历史意义: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封建经济)恢复和发展;
②废除人头税,政府放松对户籍控制,增加自由劳动力,有利于手工业、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减少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
④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增加封建国家财政收入;
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严重情况,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⑥无法真正实现税赋的平均分摊,普通百姓的负担依然非常沉重。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危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表现: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潜在威胁)
(2)对策:①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③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英国马戛尔尼朝见乾隆帝
3、闭关锁国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4
清军入关
签订《尼布楚条约》
颁布
《权利法案》
设立军机处
《论法的精神》诞生
1729
1748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独立宣言》发表
蒸汽机应用
焚毁书籍
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法国大革命爆发
美国华盛顿就职
1757
1793
1789
1776
1689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清高宗实录》卷1435
◎早期殖民扩张
材 料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3、闭关锁国
(1)内容
清朝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2)影响
①虽然延缓了西方列强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
②但是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广州十三行
含义: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日益拉大的中西差距
中国
政治: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科技:妄自尊大,拒绝排斥
落日的辉煌
盛世的悲歌
西方
欣欣向荣
凯歌高奏
对外政策
炮舰外交,殖民扩张
思想运动
理性主义,思想解放
科学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制度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1644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1681
平三藩之乱
1729
设军机处
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1840鸦片战争爆发
1789法国大革命
1775美国独立战争
1765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688颁布
《权利法案》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本课小结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的发展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经略边疆
疆域奠定及地方管理
统一台湾:
反击沙俄:
管辖西北:
共治西藏:
民族管理制度:
改土归流:
内部危机:
外部危机及其对策:
实战演练
考向1 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真题解析 正确项分析: 根据材料“军机处······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没有决策权,与“只供传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相符,故选A项。
×错误项分析: B项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言论;C项是对明洪武年间政治制度变革的描述;D项出自《史记》,体现了文化专制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A
(2020·浙江选考)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
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
实战演练
考向2 清朝时大陆与台湾的交往
真题解析 正确项分析: 早在康熙皇帝统一台湾之后,大陆民众就大量迁居台湾。到了乾隆年间,有的已经在台湾安居繁衍,故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便于拜祭,B项正确。
×错误项分析:A项与材料现象无关;C项材料未体现且“整体迁移”说法错误;D项中“受到阻碍”和材料的描述矛盾。
答案:B
(全国卷II)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大陆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感谢各位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