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中国巨人四分五裂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冲击—反应”模式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李鸿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洋务运动创中体西用甲午一役醒民族意识太平天国撼半壁江山目 录“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太平天国撼半壁江山目 录鸦片战争1840185618641894185118601912工 业 革 命太平天国运动时代拷问:中国“向何处去”?晚 清 时 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巨人失威,傍徨失措——太平天国撼半壁江山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官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级官府……只知变本加厉的敲诈、勒索,把战费与赔款的负担转嫁到广大纳税者,尤其是贫苦农民头上,致使他们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 ——《中国近代通史》1.因何而撼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自然灾害宗教影响2.半壁江山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控制了半壁江山(江南富庶地区) 依靠汉族地主势力,被迫改变了传统的“满贵汉贱”政策沉重打击清王朝,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中央权力下移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败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曾国藩(湘)李鸿章(淮)太平天国之后,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空想性政治:以法治国经济:发展工商业文教: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主张平等交流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局限性: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3.两个纲领革命性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四有二无”。但是迟至1861年,太平天国管辖的吴江地区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熏,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这在当时不是个例。这说明施政纲领的践行有限违背潮流顺应潮流未实施有限实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探究:据材料,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设计方案。(试从中心问题、分配方法、土地归属、理想社会等方面思考)反映农民追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财富平均的“地上天国”探究:据材料,指出《资政新篇》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并简要评价。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在当时,它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不会在天国的群众中激起用拜上帝会造小天堂那样的反响,也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反映洪仁玕建立以资本主义为模式的新型天国《天》:反映农民追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财富平均的“地上天国”《资》:反映洪仁玕建立以资本主义为模式的新型天国阶级的局限 + 时代的局限无法实施冲击但未冲破封建秩序更未扭转民族危机加深的趋势湘系为总督的如直隶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两江总督曾国荃等。据统计,湘军将领先后出任总督者有19人之多。淮系为总督的如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李鸿章,台湾巡抚刘铭传,江苏巡抚丁日昌等。——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 、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高路《论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的激发》影响:①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②启发了洋务运动。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中央权力的下移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探究:据材料,进一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反清运动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场。——毛泽东太平天国坚决拒绝不平等条约……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革命精神。 ——罗尔纲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马克思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简又文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以上,使中国人口由原来的4亿减少到2.4亿,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 ——田秉锷《大国无兵》反封建反侵略没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洋务运动创中体西用目 录二、巨人学行,步履蹒跚——洋务运动创中体西用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中央)(地方)1.为何而学?剿发逆,勤远略指太平军,太平军留发,清称为“长发贼”抵御来自远方的敌人晚清四大名臣——汉族地方官僚2.学有所成?民用工业 求富创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京师同文馆詹天佑等创办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内 容作 用客观上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迈开近代化的第一步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摘自《中国近代史》张之洞建汉阳铁厂向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煤焦和铁砂样品,再决定设计什么样的设备,张之洞却说“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买一套可也”。结果汉阳铁厂使用的大冶铁矿磷多,而设备针对含磷少的,造出来的产品脆裂易折。封建政府官僚主导决策3.如何评价?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B.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D.清朝皇帝没有实权下图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B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失败是必然的。积极性:局限性: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甲午一役醒民族意识目 录三、巨人失足,惊恐失色——甲午一役醒民族意识1.边疆危机西北边疆:新疆问题1865-1877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设行省西南边疆:越南问题1883-1885中法战争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1885年镇南关大捷(冯子材)1885《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东南边疆:台湾问题1884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击退法军。(刘铭传)1885年台湾建省,强化对台湾的管辖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宗主国:干涉内政、侵占领土、掠夺资源、文化渗透、控制外交等。殖民地:丧失一系列主权,沦为宗主国的工具和附庸。殖民体系VS宗主国:天下共主,册封、赏赐、保护、“戡乱”等。藩属国:称臣、贡赋等。主要有朝鲜、琉球、越南、泰国、缅甸等。宗藩体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台湾因何而战?战争悲歌12345甲午悲民之痛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神州之耻——《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激化阶级矛盾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痛伤当《马关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清政府决定将民用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盛宣怀承包汉阳铁厂1913幸抵押于日本;旅翼承包开平煤矿,1900年落入英国人之手。——彤新春《晚清中国道路》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已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随后幸灾乐祸,踩上一脚……3.瓜分中国的狂潮漫画中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竿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资本输出,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时局图》《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 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天朝崩塌甲午战争结果及影响:⑴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⑵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⑶刺激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⑷导致东亚格局发生变化(殖民主义体系取代宗藩体系)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清政府事前没有料到的,日本在战争中完胜,也是欧美各国没有料到的。第一,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历经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第三,甲午战争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四,甲午战争后,中国历史上与周边亚洲国家建立的宗藩关系体系彻底瓦解,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关系体系。 ——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探究:据材料及教材,认识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国际地位骤降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思考,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同时发奋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篇章。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⑸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斗争对日本:①促进近代化发展和国力增强。②刺激军国主义思想的膨胀。鸦片战争1840185618641894185118601912工 业 革 命太平天国运动晚 清 时 期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 洋务运动边疆危机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小结冲击未冲破封建秩序↓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修补、挽救封建制度↓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时代拷问:中国“向何处去”?新探索?巨人的陨落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结束语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沉痛的教训。帝国主义的行径和恶为固然要谴责和声讨,但如果我们只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陈诉这段“屈辱史”,未免显得不够完整,且容易激发狭隘的民族主义。知耻而后勇,正视屈辱,反思差距,追根溯源,承认落后,放低姿态,舍弃光环,勇于学习,阔步向前,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要做的……中国不能再做“冲击-反应”下的应对者,而是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