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时代拷问:中国“向何处去”?1840鸦片战争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64甲午战争1894瓜分狂潮185118601912边疆危机工 业 革 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晚 清 时 期18981900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陈天华《猛回头》(1903)“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辛亥革命19世纪末1912年3月1911年10月10日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真的只是意外吗?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国同盟会机关报狭义:指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本课线索民主曙光乍现——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123民主理念传扬—— 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宪政梦行—— 辛亥革命的过程本课线索民主曙光乍现——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11民主曙光乍现—辛亥革命的背景内忧外患内忧:义和团运动,革命党人起义,统治危机外患: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时代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朝廷、改良、革命、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年迈的中国耻辱地踉跄着迈入二十世纪1.清政府的自救运动相继破产下图为清末历年设立本国工矿业创办的资本趋势,出现图中设厂高潮主要是由于( )清末历年设立本国工矿业创办资本趋势A.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进行 D.抵制日货运动的开展B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新政不新立宪破产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有利于政治的近代化,但是一场骗局经 济政 治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文 化 教 育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 “癸卯学制 ”基本上照搬了当时的日本学制,只是将学科名称作了改换,如将“理科”改称 “格致科 ”,“古文书学 ”改称“金石文字学 ”,“经济学”改称“理财学”等等。这反映了晚清政府是在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学制设置制度化、系统化;重视对实业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转向国民普及教育;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的延续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双向互动的形式出现的。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革新和自我挽救,但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两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你的地盘我做主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工具,中国完全沦为……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激化阶级矛盾3.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皇族内阁时代主题:革命推翻清政府,已成为社会的主题。必然性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金冲及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决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孙中山《与<伦敦被难记>俄译者等的谈话》兴中会成立(1894,革命团体)同盟会成立(1905.8,革命政党)三民主义(1905.11,指导思想)黄花岗起义(1911.4,革命实践)内容 对应纲领 具体主张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国民共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前提核心保障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进步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时代主题: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时代主题: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 → 同盟会)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前提保障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解决土地问题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时代主题: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 → 同盟会)军事准备: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集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时代主题: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 → 同盟会)军事准备: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直接原因:“铁路国有” →保路运动 → 武汉空虚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铁血华年--辛亥革命那一枪》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3.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地区兵力空虚辛亥革命的有利时机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的“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最不可思议的是武昌起义发难时,策动革命的指挥者集体缺位(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都不在武昌),起义完全是革命士兵自行发动,最后却一举告成。按之前的计划,武昌起义本应在10月16日发动,但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巡捕闻讯赶来,将革命党人的名册等起义文件起获,武昌形势顿时紧张。1911.10.10武昌起义爆发偶然与必然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2民主宪政梦行—— 辛亥革命的过程2民主宪政梦行—— 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进程1911年10月12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旧官僚黎元洪为都督。1912.1.1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1912.2.12清帝退位诏书末代皇帝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1912.3.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2.15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内容:①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②三权分立③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专权)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武昌篇:武昌起义(1911.10.10)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武昌2.南京篇⑴中华民国成立(1912.1.1)清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都城 北京国旗 黄龙旗纪年 年号纪年(宣统)元首 皇帝(溥仪)南京五色旗民国纪年总统(孙中山)公元年=民国年+19112.南京篇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法治君权神授封建等级专制集权个人独裁人治体现了?否定了?内容:●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确定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三权分立--确立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利,维护民主共和。评价:①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②意义: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性,即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封建专制 ≠ 君主专制3.北京篇⑴清帝退位(1912.2.12)3.北京篇⑵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10)1859-1916清政府任命妥协革命党人打击军事进攻政治讹诈施压帝国主义列强拥护支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袁世凯是中国人民中最受信任的代表。——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立宪派/旧官僚袁世凯给隆裕太后讲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的故事,她完全吓昏了。——溥仪《我的前半生》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 ,断推举项城无疑。——黄兴施压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3民主理念传扬—— 辛亥革命的影响3民主理念传扬 —— 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礼仪新式婚俗材料三: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剪辫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变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生活文明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然而不变的是什么?局限性: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是眼前的胜利,长远的失败。辛亥革命只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我们不能要求它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应该完成的任务。段落不是文章,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一生都在写一篇大文章。——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时代拷问:中国“向何处去”?1840鸦片战争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64甲午战争1894瓜分狂潮185118601912边疆危机工 业 革 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晚 清 时 期18981900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小结辛亥革命结 束 语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