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课程标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纲要上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目录
01
复兴之路
02
辉煌伟业
03
风险应对
04
特色外交
追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新时代的复兴之路
单击输入标题
项目 中共十八大(2012) 中共十九大(2017) 中共二十大(2022)
报告
主题
目标
内容
后续 会议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18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通过宪法修正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1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国
2022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02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请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
背景
国内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摩擦和矛盾冲突加剧。
2
方向
3
如何坚持?
4
总体布局
从历史看,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从现实看,符合国情的需要;
从未来看,前景更加光明。
1.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是( )
A.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成果
C.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D.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
A
提 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确 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十八大目标: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 成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构想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梦的历程
梦的内涵
梦的本质
圆梦路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博物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进一步阐明: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
提出与阐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宏伟蓝图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激荡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共产党简史》
背 景
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战略安排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不断推进
理论内容
1
理论创立
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
地位确立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3
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
理论创新
不断推进
地 位
是在全党全民族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内 容
强调十八大以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二十大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件大事
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
二十大的创新性
中国式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时间 目标 选自
1954年9月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1964年12月 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周恩来选集》
1979年9月 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022年9月 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目标
根据材料信息,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目标的认识,结合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评述。
认识: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现代化目标体现了社会发展需求。(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现代化目标重点突出工业化建设。20世纪60年代前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适应国家安全需要,重视国防建设,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共中央更加关注政治、文化方面的现代化,注重社会的均衡发展。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在此情况之下,现代化目标又增添了新内容,涵盖了社会内部的和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10分,每点2分)
总之,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目标的表述体现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党对现代化目标认识不断深化的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与先锋力量。(3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内在机理。
——摘编自周志文、周志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思考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评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论题一: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论题二: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论题三:理论创新(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武器。
论题四: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论题五: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最大依靠。
追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新时代的辉煌伟业
精准扶贫的含义
“小康”:发展水平;
“全面”: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科学内涵
底线任务
历史意义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的含义: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脱贫攻坚获胜标志:2020年11月23日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
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
有利于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时间 主要事件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提出实施“以工代贩”“三西”农业建设等专项扶贫政策
1986年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
1987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出台,针对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带划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确立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地域单元的扶贫方式
1994~1996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出台,计划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1年 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作部署
国家确定14.8万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同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目标
2015年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2020年 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性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脱贫大事记
图1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1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人均内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2
科技自立自强
3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4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2.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人均寿命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教育、医疗、养老得到普及
军队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提升
制造业、外汇储备、谷物产量
稳居世界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居世界首位;
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
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研发
推动科技创新,迈进创新国家行列
经济实力历史性飞跃
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式现代化”近几年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国际学术界和舆论界,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图6 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欧美等老牌的发达国家。中国新兴经济已经在全球领先,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已经深陷泥潭。如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
——据(美)伊恩·布雷默《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问题:概括“中国经济赢得未来”的密码所在?
密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密码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追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新形势下的风险应对
如何应对?
1.反制中美贸易摩擦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起 因
对 策
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不回避不退让,
积极对话协商;
顺应全球化,
坚持改革开放;
合则两利,商则共赢。
2.解决香港“修例风波”
上百名防暴警察驱散十余倍于自己的暴徒,暴徒向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竹枝
一名暴徒用镭射枪射击防暴警察
起 因
对 策
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虽然特区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工作已彻底停止,但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广。
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的发展
相关链接:修例风波
2018年2月,香港一名男子在台湾杀害女友抛尸后潜逃回港。因香港与台湾之间没有签订移交逃犯协议,该男子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事件凸显出香港法律上的漏洞,严重罪犯可潜伏在香港,不修改条例香港就会变成逃犯天堂。特区政府提出修例建议,一是取消对除香港以外中国其他区域的限制,二是与香港没有签订长期移交协议的司法管辖区,开辟以“个案形式”移交逃犯的通道。但是,反对派认为取消中国内地限制会遭致内地以各种名义引渡异见人士,“将彻底破坏一国两制对港人的法律保障”。虽然条例已经排除了“遣返政治犯”选项,但反对派仍然回避一个中国原则挑起事端。
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进行各种激进活动,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组织袭击警察,包围警察总部,滋扰政府部门,严重冲击特区立法会大楼,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
2019年香港爆发“修例风波”
8月24日,位于九龙半岛观塘区的伟业街,上百名防暴警察驱散十余倍于自己的暴徒,暴徒向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竹枝。
8月31日,针对全国人大释法五周年,暴力示威者发起新一轮的非法游行,并攻击政府总部和警察总部,上千名暴徒聚集在港岛轩尼诗道上堆砌杂物,燃烧起熊火。
反对“台独”势力
3.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
两岸领导人会面
“两岸一家亲”
两岸交流合作
反对“台独”势力
◎2022年8月东部战区围台军演
挑战:当前“台独”势力勾结外国势力谋“独”急“独”的投机性、冒险性愈发抬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最大的现实威胁。
支持祖国统一的台湾群众
2022年8月东部战区围台军演
2022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
4.统筹疫情防控,铸就抗疫精神
疫情发生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应对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抗疫贡献
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共强大的领导能力
中国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追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新时代下的特色外交
1
2
3
4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合作共赢
坚持正确义利观
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含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提出
2014年11月,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
内涵
旗帜和主线
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主线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单击输入标题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双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
如何构建
组成
内 涵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坚定奉行互利共赢
的开放战略
含 义
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
结束语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又体现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