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所示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我国某一生产技术的传播范围情况。该生产技术最有可能是
图1
A.陶器烧制技术
B.青铜冶炼技术
C.石器打制技术
D.纺织技术
2.战国时,人们特别强调“明主察相”的作用,认为只要英明的君主和精明的相采取了正确的政
策,其国家就可取得+霸主”的地位。楚怀王时期,昭阳任楚相,怀王与昭阳被时人视为相当好
的配合。韩非认为国君如果宠信近臣,就算不上是明君。这些思想观念可反映出战国时期
A.专制集权体制建立
B.法家思想主导治国实践
C.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D.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
3.魏晋时期“私人修史”盛行。各种类型的史学著作大都是士人以及由士人演化出的士族所作。
士人修史往往有着很强的个人的或家族的目的。这些史学著作所记载的多是他们自身的历
史,不论是人物别传、家传、郡书,还是家谱都是如此。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政局变动影响史学研究
B.儒家思想主导史学编纂
C.史学教化功能日益弱化
D.史学研究摆脱官方束缚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HEN·
4.南宋时期,官员牟子才上疏,以弹劾宦官董宋臣的名义批评宋理宗。宋理宗自知理亏,命人转
告牟子才:“纳忠不妨,但勿散副本。”但牟子才并未听其劝告,反而借唐玄宗宠信宦官高力士
的典故影射宋理宗。宋理宗因为找不出牟子才的过失,只得让这件事不了了之。这一事件反
映了南宋
A.君主专制日渐衰落
B.宦官干政现象普遍
C.谏官地位得到提升
D.理学影响政治生活
5.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尤其是苏州、松江一带,几乎处处都有驱蝗神“刘猛将”的祠祀。遇有蝗
灾,地方官和乡绅皆率士众殷勤致祭,虔诚诵祝。雍正初年,朝廷将驱蝗神祠祀列人国家祀
典。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刘猛将”祠祀的盛行
A.折射出传统农业的发展困境
B.体现了国家权力向基层渗透
C.说明当时农业灾害现象频繁
D.反映了江南经济结构的稳定
6.1901年《申报》上登载《振兴新学宜严杜邪说议》一文称:科场一律废八股而试时务策论,一时
各省书估争选刊讲求时务之书…有将康逆(康有为)所著《日本书目志》、梁逆(梁启超)所著
《读西学书法》以及《时务报水《湘学报》更易其名.翻印取利者…不顾以矛刺盾,贪多务得,并
付石印,以冀风行者。材料可用来解释
A.改良思潮影响力的扩大
B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C.清政府丧失文化主导权
D.科举停废推动思想解放
7.1912年1月5日,清廷发布谕令,要求赵尔巽等地方督抚及各王公等将私有财产尽力购置国
债票,“务宜仰念时艰,竭诚图报,以纾朝廷宵肝之忧”。这一谕令颁布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推行受阻
B.南北议和的失败
C.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D.地方势力的崛起
8.图2所示为1911年和1927年中国铁路经营利用各类资本的占比变化情况。对图中数据解
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翻N
自主经营
借款经营
外资独营
1911年
囚1927年
围2
A.中国交通控制权已转移
B.列强放松在华争夺筑路权
C,官僚资本主导铁路发展
D.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升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HE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