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疏通疑难字词,理解诗句含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分析词中 “妙处” 的内涵,培养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词中描绘的洞庭湖恢宏意境,提升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词人 “肝肺皆冰雪” 的胸怀和高洁人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赏析词中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等宏大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词人豪迈的气魄与超然物外的境界,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2)结合词人 “肝肺皆冰雪” 的自我比喻,深入理解其高洁人格与坦荡胸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君子品格的认同与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 “妙处” 的内涵,即诗人心境与洞庭风光相融合的美妙体验。
(2)解析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一句中宏大的意象与豪放气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简介
教师首先介绍张孝祥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四川)人。他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并在廷试中获得第一。曾因触犯秦桧而被下狱。孝宗时,他担任中书舍人和直学士院。张孝祥是南宋前期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作品多清丽婉约,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抒发爱国情感。他的著作有《于湖集》和词集《于湖词》。
题解
接下来,教师解释词牌名 “念奴娇” 的来历及背景。
“念奴娇” 是一个词牌名,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位名叫念奴的歌伎。著名的词作包括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过” 在这里表示经过或路过。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在湖南省和湖北省之间。
写作背景
教师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
1166 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政敌诬陷而被免职。他在从桂林北归途中,途经洞庭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二、初读 —— 读懂
重点词解读
教师带领学生逐一解析词中的重要词汇,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词的意思。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也称银河。
表里:指上下内外,这里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海: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之前曾在广西任职。
孤光:指月光。
冰雪:比喻心地纯洁如冰雪。
萧骚:形容稀疏凌乱。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挹:舀水。
西江:指长江连通洞庭湖的部分,因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组成,形状似舀酒的斗。
万象:万物。
扣:敲击。
内容概述
教师对词的整体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把握词的结构和主要意思。
上片:先描绘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湖面的清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下片:着重抒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清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三、细读 —— 赏析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 “妙处” 内涵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妙处” 的具体含义,深入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师提问:“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的 “妙处” 到底指的是什么?
(生:“妙处” 是指作者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心灵体验。)
教师补充说明: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种美妙的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达。悠然,是一种闲适自得的状态,描述的是心与物的自然融合。妙处不仅仅是洞庭风光之妙,更是心物融合所带来的美妙体验,这种体验难以言传。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一句的豪迈气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句如何表现词人的豪迈气概,并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师提问:“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一句是如何体现豪迈气概的?
(生:选取 “西江”“北斗”“万象” 等宏大的意象,突显了豪放之气。)
教师补充说明:选取 “西江”“北斗”“万象” 这些宏大的意象,凸显出豪放之气。通过奇特的想象,将西江水当作美酒,北斗星当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展现出作者包罗万象的想象力。这种想象与浩渺无限的自然融为一体,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四、比较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将张孝祥的《念奴娇 过洞庭》与苏轼的《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两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相同点
教师提问: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请大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生:两人均驾一叶扁舟在广阔的水面上畅游,有一种自由飘逸之感。)
教师总结: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在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的美景中有 “凌万顷之茫然” 的感受,两者均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不同点
教师提问:虽然同样面对美景,但他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生:张词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小人的不屑;而苏文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教师总结:虽然两人都处于贬谪之后,但张孝祥用 “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啸” 表达了对自己纯洁品格的自信,对小人的不屑;而苏轼则用 “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五、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并布置课后的进一步思考任务。
我们学习了张孝祥的《念奴娇 过洞庭》,理解了词中的关键词汇,了解了词的结构和内容,赏析了词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并与苏轼的《赤壁赋》进行了比较。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请大家课后再次阅读这首词,思考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是你感到疑惑的,或者有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精彩。下节课我们可以继续交流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