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联考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II两部分。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考古学家苏秉琦所著《关于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问题》把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六大区系(如图1),指出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这一理论()
图1
①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②说明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③指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④表明各文化遗址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史学家陈寅恪指出,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下列选项可以支持该观点的是()
A.设节度使 藩镇割据 B.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
C.独尊儒学 三教并行 D.科举制度 门阀制度
3.清代广州府佛山镇“俗善鼓铸”,铁器制造业规模宏大,铸器精良,仅炒铁作坊就有数十个: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厂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除此以外,佛山有各种渡船开往各地,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且大量出口。佛山镇经济的成就主要是因为()
A.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 B.自然经济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的繁荣
4.抗战期间,社会学家潘光旦编写《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生物学家秉志著有《生物学与民族复兴》,竺可桢等人编辑《科学的民族复兴》。这些书籍都从如何改进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保持健康的角度,为战胜日本和复兴民族殚精竭虑,献计献策。据此可知当时()
A.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社会共识 B.学术研究与民族救亡紧密结合
C.知识分子充当了抗日救国主力 D.抗日战争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5.文明的发端是人类对野蛮的否定,世界各古代文明和帝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以下说法和搭配合理的一项是( )
A.古埃及文明--君主专制--农业发达--太阳历
B.波斯帝国-行省总督制-农业发达--《吉尔伽美什》
C.古印度文明-君主专制-工商业繁荣-腓尼基字母
D.罗马帝国-共和民主制-工商业繁荣--《民法大全》
6.从摄政时代(1715-1723年)到1789年,法国获得特许出版的图书共31716部,默许出版的书共12610部。按照18世纪法国通行的书籍分类,在特许出版的书籍中,法律、历史和纯文学方面的书籍出版数量所占份额基本保持不变,但“神学”与“科学和艺术”所占份额颠倒了过来。这一现象反映了18世纪法国( )
A.工业革命有利于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B.神学书籍的印刷因启蒙运动而根本改变
C.法律、历史等传统学科面临发展的困境
D.社会转型时期知识结构与思想观念变迁
7.有学者认为,只有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成为依附于整个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成为享有自由进入世界市场权利的国家,才能为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追逐超额利润,为垄断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学者意在强调殖民体系的瓦解()
A.推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解放 B.体现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改变
C.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新的发展 D.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增长
8.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指出:“(19世纪)德国的统一是欧洲大多数政府长期以来加以阻止的”而“俾斯麦机敏地利用其他欧洲国家相互冲突的野心,打了三次短促的战争,巧妙地将对手一一战胜,带来了德国的统一”。这表明德国统一( )
①采取自上而下方式进行 ②旨在操纵欧洲政治经济
③具有一定民族解放性质 ④促进了普奥矛盾的缓解
A. ①③ B. ①② C.②④ D. ③④
9.“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权力与财富、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的各世俗政权形成了彼此之间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国际关系“大洗牌”的成果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形成了“全体一致”决议原则 B.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C.提供了新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 D.强化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10.读1993年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表,可知这些国家的社保支出()
英国 瑞典 德国 美国
总支出占GDP% 23.42 38.03 28.27 15.64
医疗保健占GDP% 5.75 6.22 6.43 5.85
社会服务占GDP% 1.63 9.63 2.60 0.56
收入保障占GDP% 16.04 22.16 19.24 9.23
总支出 100 100 100 100
医疗保健比重 25 16 23 37
福利服务比重 7 25 9 4
收入转移比重 68 58 68 59
--摘自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A.大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利于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D.构建起完整社保体系
11.1958年7月,在得知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后,毛主席兴奋得夜不能寐,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一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是( )
A.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步建立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启
C.国民卫生观念的根本改变 D.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广
12.如图3为西方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其中②(正方形)代表的是( )
图3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意大利
13.进入20世纪以来,广东汕头的城市不断发展。1914年,巨商高绳芝创办的自来水公司正式营业,市区居民用上了自来水。1923年,汕樟轻便铁路全线完工,乘客和货物均可从汕头运输到澄海县城,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1929年汕头飞机场完工启用,同年汕头电报局开始营业。据此可知,近代汕头城市发展( )
A.缘于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 B.注重美化城市环境
C.得益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D.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呈现了英国新兴工业城市伦敦的迅速发展,但在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儿童还必须像成人一样去工作,为家庭生计和经济发展做贡献。这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B.同时具有建设性与破坏性
C.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D.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15.元明时期,云南丽江纳西族人“务耕植、畜牧”“勤俭治生”,湖北宣恩土家族、侗族、苗族等男女青年以歌为媒,多自由婚配。清朝前期,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流官治下的滇西、鄂西等民族地区“渐染华风,服食渐同汉制”,托媒说亲逐步兴起。这一变化反映()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
C.制度变迁促进民族交融 D.婚姻自由意识不断增强
12.如图3为西方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其中②(正方形)代表的是()
图3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意大利
13.进入20世纪以来,广东汕头的城市不断发展。1914年,巨商高绳芝创办的自来水公司正式营业,市区居民用上了自来水。1923年,汕樟轻便铁路全线完工,乘客和货物均可从汕头运输到澄海县城,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1929年汕头飞机场完工启用,同年汕头电报局开始营业。据此可知,近代汕头城市发展( )
A.缘于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 B.注重美化城市环境
C.得益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D.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呈现了英国新兴工业城市伦敦的迅速发展,但在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儿童还必须像成人一样去工作,为家庭生计和经济发展做贡献。这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B.同时具有建设性与破坏性
C.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D.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15.元明时期,云南丽江纳西族人“务耕植、畜牧”“勤俭治生”,湖北宣恩土家族、侗族、苗族等男女青年以歌为媒,多自由婚配。清朝前期,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流官治下的滇西、鄂西等民族地区“渐染华风,服食渐同汉制”,托媒说亲逐步兴起。这一变化反映()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
C.制度变迁促进民族交融 D.婚姻自由意识不断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4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分布情况图
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多极,分离。第二阶段:1600年以后,网络越来越集中在欧洲,但生产仍然分散。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后,生产网络集中在欧洲,一个多中心的棉花产业变成单极世界。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联系、交往和融合。以电子技术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空前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被普遍地接受,促进了世界统一的市场经济的最后形式,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孔淑红、郑芬《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阶段棉花帝国种植、制造商和消费者空间分布的特点,分析第二阶段特点的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广泛将最新科技运用于军事领域。战国末年,《墨子·备高临》中提到用“连弩之车”守域池。至汉代,可用于攻城的大型弩也出现了。唐代锻造技术不断发展,反复淬火、温度掌控、折登钢等堪称世界一流,可以大量制造精良的陌刀,陌刀在历次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火药发明后,中国迅速发展火器并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箭、火铳、火炮等火器已得到广泛运用。元代以后,随着火器技术的发展,中国军队逐渐出现装备火器的编制。明军普遍装备火器,战术和编制均倾向使用火器,火器运用进入鼎盛时期。明代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麾下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左右。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中国的火药与火器技术传到印度、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摘编自刘诚《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实力派人物开始把注重点放在向西方学习,制造先进武器,引进西方机器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上来,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增强军力,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1862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随后一大批现代的军工企业和军事装备纷纷诞生。1862年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成功,揭开了中国自造轮船的序幕;1872年3月,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舰“扬武”号建成下水;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始仿制加特林机枪······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摘编自袁鹰《中国近代军事科技略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发展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的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等原则,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推动中国参与多边国际机制。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重以人文交流、经济合作深化国际关系。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纲》
材料二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吸引34国1275名运动员参赛,包括首次参与的束埔寨、沙特。赛事通过跨国教练合作训练、技术互通、文旅融合等举措,推动亚洲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明确表示将借鉴中国办赛经验,引入中国冰雷产业模式。外交部称其为“中外人民增进友谊的双向奔赴”。
--综合新华网、澎湃新闻报道
(1)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与21世纪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形成原因。(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体育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演变。(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政治与经济)“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耕战,行郡县。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经济与文化)“(宋代)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瓦舍勾栏,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政治与文化)“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社会结构的重组。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推动了《工厂法》《济贫法》等社会立法,工人识字率提升与《共产党宣言》的传播互为表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互动与社会进步”的主题,自拟观点展开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联考试题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16.(14分)
(1)阶段特点:
第一阶段:分散种植,独立发展;
第二阶段:欧洲逐渐主导,分散种植
第三阶段:欧洲主导的单极世界,世界市场扩大(一点2分,共6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推进;世界各地的联系增强,从分散走向了整体;逐渐形成欧洲国家主导,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世界贸易体系。(一点2分,任选2点4分)
(2)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运行的结果。(4分)
17.(15分)
(1)历史悠久;广泛应用新科技;技术长期领先;国家高度重视;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外传并对世界影响深远;继承性和延续性;冷兵器为主向冷热兵器并用转变。(7分)
(2)科技:引进机器设备,培养科技人才;军事:增强军事实力,有利于抵御西方侵略;政治: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经济:开启近代化;文化:西学东渐和思想解放。(8分)
18.(14分)
(1)50年代:以“主权平等”为核心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新生政权安全;冷战格局下,打破外交孤立,维护世界和平。
21世纪新时代:以“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因:全球化深化,中国综合国力提升,需通过多边合作促进全球治理。(10分)
(2)改革开放前:体育外交为辅(如乒乓外交),服务于政治破冰。
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推动区域合作,完善全球治理。(4分)
19.(12分)
示例
观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三者相互依存,经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制度保障发展环境,文化凝聚共识并激发创新,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分):
论述要点(8分,史论结合。任意选择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可4+4):
从古代变法到近代工业革命,社会进步绝非单一维度的发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交织作用的结果。三者协调共进时,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如秦统一、英国现代化);若失衡则可能引发动荡(如明清重农抑商制约转型)。(总结升华,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