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下·洞头期中)建模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欧姆定律
B.甲烷分子结构
C.温州轨道标识
D.空气成分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者复杂的事物;符号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手势,数字等形式,通过人们共同的理解和约定,将其与特定的概念,对象和行为联系起来;所有的标志都是符号;
【解答】A、电流的计算公式属于模型,选项正确;
B、甲烷分子结构属于模型,选项正确;
C、温州轨道标识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选项错误;
D、空气成分含量图属于模型,选项正确;
故选C。
2.(2024八下·洞头期中)下列四幅图中,磁感线的方向、磁极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和S极,我们把一直指南的一级叫南极;一直指北的一极叫做北极;在磁体的外围,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A. 图中的左端应该为N极,右端为S极,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中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B符合题意;
C.图中磁感线应该从N极出发,回到磁铁的S极,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磁感线应该从N极出发,回到磁铁的S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八下·洞头期中)人们常用成熟的香蕉与其他来成熟的水果放一起,是因为成熟的香蕉会释放一种气体乙烯,它能够加快其他水果成熟。请完成下面小题。
3.乙烯作为催熟剂,其化学式为C2H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
B.乙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克
D.乙烯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4.乙烯(C2H4) 中碳的化合价为(  )
A.-2 B.-4 C.+2 D.+4
5.乙烯是一种可燃性气体,需要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存放,并与氧气、氧化剂等物质隔离。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B.丙是混合物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为1:4
【答案】3.A
4.A
5.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的化合价为0;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种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种类和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3.A 乙烯由乙烯分子构成,则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选项正确;
B 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C 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28,选项错误;
D 乙烯是由乙烯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4.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乙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A。
5.A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邪恶该反应生成了2种物质,选项错误;
B 由图可知,丙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C 由图可知,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错误;
D 由图可知,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2:3,选项错误,故填B。
6.(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所示为一森林俯视图,某探险小组进入森林后在Q处迷失方向,为走出森林,他们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那么他们正确的前进方向是沿着指南针所在位置的(  )
A.E方向 B.F方向 C.G方向 D.H方向
【答案】B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磁场方向;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和S极,我们把一直指南的一级叫南极;一直指北的一极叫做北极;在磁体的外围,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指南针在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故可根据出口在Q点的位置和此时指南针的指向可判断出应向F 点方向行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下·洞头期中)电与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安全用电尤为重要,下列各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保持电器金属外壳接地良好 B.用湿布擦拭电灯
C.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D.插座超负荷工作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安全用电的总原则: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接地线是安全线,它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解答】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线,以防触电,故A符合题意;
B.用湿布擦拭电灯,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高压线下放风筝会有高压电弧触电的危险,绝缘层破损了的导线仍然使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不符合题意;
D.平时家庭电路中切不可使插座超负荷,否则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会造成电流过大,使电路发生危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4八下·洞头期中)2022年9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经碳-14测定该遗址建于东晋时期。碳-14是碳-12的一种同位素,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4 和碳-12 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
B.碳-14和碳-12的主要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碳-14的中子数是6
D.碳-14和碳-12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同位素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原子的统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解答】A、碳-14 和碳-12 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选项正确;
B、碳-14和碳-12的质子数都为6,主要区别是中子数不同,选项错误;
C、碳-14的质子数为6,则其中子数=14 6=8,选项错误;
D、碳-14和碳-12的中子数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4八下·洞头期中)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 B.3m C. D.
【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
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和“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将可设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108= ,解得x= ,
则设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y,则16= ,解得y= .
故选C.
10.(2024八下·洞头期中)《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水银又名汞,如图是汞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在常温下是液态
C.汞元素的中子数为80 D.汞的元素符号是 Ag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11.(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
A.Zn B.CO C.H2O D.N2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2.(2024八下·洞头期中)无线充电是一种增加手机续航时间的方式,无线充电的技术原理是:电流流过充电座的“送电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手机中的“受电线圈”靠近该变化磁场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给智能手机充电,下图与“受电线圈”中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在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手机的线圈,能将底座产生的变化的磁场转化为电流给手机电池充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图中是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用电安全,应在甲处安装开关,乙处安装电灯
B.若保险丝熔断,说明电路中一定存在短路
C.空调插入三.插座后,它与家中其他用电器串联
D.正常状况下,用试电笔接触A点,氖管不会发光
【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 家庭电路一般由两根进户线(也叫电源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现一般为空气开关)、保险设备(空气开关等其他类型符合标准的熔断器)、用电器、插座、导线、开关等组成(大多为并联,少数情况串联) 。
【解答】A.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开关应与被控制用电器串联且连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由图知道,乙处先连接火线,则乙处应安装开关,甲处应安装电灯,故A错误;
B.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会使保险丝熔断,可能是电路出现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造成的,故B错误;
C.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间互不影响,空调连入三孔插座后与其它用电器是并联的,故C错误;
D.由图知道,A点在零线上,正常状况下,用试电笔接触A点时氖管不发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下面放置一通电螺线管,当条形磁铁从左向右水平拉过时,弹簧测力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是下列选项中哪一个(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5.(2024八下·洞头期中)电梯为居民上下楼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电梯厢底层装有压敏电阻R1,R2为保护电阻。K为动触点,A、B为静触点,当出现超载情况时,电梯停止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工作时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B.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C.电梯未超载时动触点K与静触点B接触
D.电梯超载时报警说明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16.(2024八下·洞头期中)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1)第11号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
(2)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有 (填字母)。
A.. C 和 Ne B.Ne 和 Na C.Al和Si D.F 和Cl
【答案】(1)钠离子和氯离子
(2)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同一列的元素他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他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解答】由图可知,11号元素为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17号元素为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或Na+、Cl-。
A 同一纵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C Al和Si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D F 和Cl位于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由图可知,11号元素为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17号元素为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或Na+、Cl-。
(2)A 同一纵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C Al和Si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D F 和Cl位于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故填D。
17.(2024八下·洞头期中)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早在公元前2000年人们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地壳中的铁矿含量颇丰,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图是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铁元素的是   (填字母)。
(2)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图可推测铁的化合物的可能是   (写出一种化学式即可)
(3)铁在人体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参与合成血红蛋白,因此人们常需要通过摄食补充,洞头羊栖菜就含有丰富的铁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答案】(1)D
(2)Fe2O3
(3)元素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壳中前五号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该,由图可知,其中表示铁元素的是D,故填D。
(2)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由图可知,地壳中的元素显负价的为氧元素,所以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图可推测铁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铁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
(3)洞头羊栖菜就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的是物质的组成,用元素来描述,故填元素。
故答案为:(1)D(2)Fe2O3(3)元素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该,由图可知,其中表示铁元素的是D,故填D。
(2)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由图可知,地壳中的元素显负价的为氧元素,所以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图可推测铁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铁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
(3)洞头羊栖菜就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的是物质的组成,用元素来描述,故填元素。
18.(2024八下·洞头期中)项目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电动遮光帘:通过电动机带动遮光帘自动上升与下降,使得室内亮度适宜,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连时遮光帘上升,与“2”相连时遮光帘下降。他们制作的产品评价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可调 遮光帘只有上升时速度可调或只有下降时速度可调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不可调
指标二 拨动一次开关,就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且能自动停止 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但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 拨动开关,遮光帘无法上升或下降
(1)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   。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连接,将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电动机转速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   。
【答案】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减小;合格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受力方向和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只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受力方向发生改变;
【解答】(1)由于上下的电源正负极相反,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改变电流的方向,故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连接,将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电流变小,电动机转速减小。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不能自动停止,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故为合格。
故答案为:(1)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2)减小(3)合格
19.(2024八下·洞头期中)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线:
(3)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B.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C.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D.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4)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如图是现代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其中“●”、“○”和“ ”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请你依据氢原子的结构模型,绘制锂—7原子的结构模型图。   (至少表示出其中的3点信息)
【答案】(1)原子不显电性
(2)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B;C
(4)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是指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开始,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 原子电中性,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1)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故填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A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认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没有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选项错误;
B 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选项正确;
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选项正确;
D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选项错误,故填BC。
(4)锂—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模型图画为。
故答案为:(1)原子不显电性(2)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3)BC(4)
(1)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故填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A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认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没有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选项错误;
B 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选项正确;
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选项正确;
D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选项错误,故填BC。
(4)锂—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模型图画为。
20.(2024八下·洞头期中)油炸食品因其口感香脆而广受喜爱,网传一锅新鲜的食用油只能使用7次,7次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含量就会超标,这一说法是否科学,某专业团队以油品中的极性物质(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国家标准值为不超过27%)为指标进行研究。取2kg大豆油,每次炸400g鸡排,实验结果如表。(“8次速率”是指油炸8次过程中,极性物质含量提升的平均速率。)
极性物质含量 油炸温度/℃ 油炸次数 8次速率/min
0次 4次 7次 8次
150 11.5% 14.6% 16.6% 17.3% 0.07%
190 11.5% 15.2% 17.1% 17.6% 0.25%
(1)结合实验结果说一说油炸温度对极性物质含量变化是否有影响?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可靠性,你认为该团队还应该做哪些研究   。(举一例即可)
(3)实验发现,经过27次油炸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将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值。油炸过程中随着次数增多,油的颜色逐渐变深,炸出的食物色泽也逐渐变深、口感逐渐变硬。关于油炸食品安全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答案】在油炸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油温变化对极性物质总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但极性物质的平均变化速率随油温升高而增大;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是否超标;油的颜色深浅是否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有关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过程分别是问题提出、假设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结论与验证以及推广与应用。 这些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严谨的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家才能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科学的解释,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答】(1)在油炸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油温变化对极性物质总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但极性物质的平均变化速率随油温升高而增大。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可靠性,该团队还应该做的研究: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3)油的颜色深浅是否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有关。
故答案为:(1)在油炸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油温变化对极性物质总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但极性物质的平均变化速率随油温升高而增大(2)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是否超标(3)油的颜色深浅是否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有关
21.(2024八下·洞头期中)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新兴产业。风力发电机包含风力系统和发电系统两部分。某科学小组设计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正常照明下灯泡亮度介于100勒到350 勒之间。
(1)【发电系统】图甲为发电系统核心部分,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为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风力系统】风力系统的主体部分为风叶。小组成员设计了横截面如图乙所示三种形状的风叶。为了测定哪一种形状的风叶发电效果最好,同学们利用电风扇(图丙)、小灯泡、电流表、发电机、导线、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在发电机上装上A 形状的风叶,将发电机、小灯泡与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
②把电风扇放在发电机前面0.5米处,并调好高度及方向,使电风扇正对发电机正面,闭合电风扇的开关并把调档旋钮转到第三档(转速最大):
③闭合实验电路开关 读出电流表示数;
④   :
⑤比较所测得的数据,确定哪种型号的风叶效果最好
改进:为了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在本实验中三种扇叶的   应相同(写出一种即可)。
(3)【安装调试与评价】为了评价小组制作的风力发电机,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请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材料 材料环保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但成本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高
发电效果 ①    ②    ③   
发电最低风速 小于等于4m/s 大于4m/s 小于 8m/s 大于等于 8m/s
【答案】(1)交流电
(2)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面积
(3)灯泡亮;发光但较暗;不发光
【知识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受力方向和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只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受力方向发生改变;
【解答】(1)图1为发电系统核心部分,图中是金属环,没有改变输出电流的方向,所以线圈不能朝一个方向连续运动下去,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为交流电。
(2)④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
⑤[2]小组成员设计了横截面如图乙所示三种形状的风叶,应控制它们面积都相同。
(3)评价指标为发电效果,优秀:灯泡亮;合格:发光但较暗;待改进:不发光。
故答案为:(1)交流电(2)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面积(3)灯泡亮;发光但较暗;不发光
(1)图1为发电系统核心部分,图中是金属环,没有改变输出电流的方向,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为交流电。
(2)④[1]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
⑤[2]小组成员设计了横截面如图乙所示三种形状的风叶,应控制它们面积都相同。
(3)[1][2][3]评价指标为发电效果,优秀:灯泡亮;合格:发光但较暗;待改进:不发光。
22.(2024八下·洞头期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 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
(2)乙图中要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则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3)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8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左
(3)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电流强度: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与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成正比。匝数:线圈的匝数越多,磁场强度越大。导体材料:导体的材料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铁芯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之一;
【解答】(1)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变化较小时指针偏转,故实验方案的优点是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对铁块的吸引力增大,会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
(3)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电流大小不变,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80匝后,线圈的电阻变大,实验时应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减小,所以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故答案为:(1)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2)左(3)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1)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变化较小时指针偏转,故实验方案的优点是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对铁块的吸引力增大,会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
(3)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电流大小不变,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80匝后,线圈的电阻变大,实验时应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减小,所以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23.(2024八下·洞头期中)有一种磁性非金属材料叫铁氧体,某同学研究铁氧体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他在恒温箱顶部固定一个铁氧体,然后在铁氧体下方放一磁铁,实验现象如图甲(a)所示,然后改变恒温箱的温度,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 (b)、(c)所示。
(1)根据图甲(a)、(b)和(c)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出结论:   。
(2)自动电饭锅就应用到了以上结论,图乙为自动电饭锅的原理图。
信息1:煮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
信息2:当锅内米饭煮熟后,会自动切断电源(两触点彼此分离),从而停止加热,防止饭烧焦。
请你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此电饭锅在米饭煮熟前能持续加热,米饭煮熟后,能自动停止加热的原理。
【答案】(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
(2)自动电饭锅安装在发热盘(锅底)中央的温控器内部装有铁氧体、永磁体、弹簧等元件。煮米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 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当锅底的温度升高到某温度时,铁氧体磁性减弱到吸不住永磁体,永磁体向下落下推动杠杆,弹簧片被弹回后,金属触电分开,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实践证明,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平方,导体本身的电阻值以及电流通过的时间成正比。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磁性是指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解答】(1)由图知道,铁氧体与磁铁有吸引现象,温度升高后,磁铁下落,说明磁性变弱,由此可判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
(2)自动电饭锅安装在发热盘(锅底)中央的温控器内部装有铁氧体、永磁体、弹簧等元件。煮米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 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当锅底的温度升高到某温度时,铁氧体磁性减弱到吸不住永磁体,永磁体向下落下推动杠杆,弹簧片被弹回后,金属触电分开,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1)由图知道,铁氧体与磁铁有吸引现象,温度升高后,磁铁下落,说明磁性变弱,由此可判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
(2)自动电饭锅安装在发热盘(锅底)中央的温控器内部装有铁氧体、永磁体、弹簧等元件。煮米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 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当锅底的温度升高到某温度时,铁氧体磁性减弱到吸不住永磁体,永磁体向下落下推动杠杆,弹簧片被弹回后,金属触电分开,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24.(2024八下·洞头期中)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右图为某种“维生素 C” (片剂)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碳原子的个数被隐去,用x表示)根据提供的信息问答下列问题:
(1)“Vc”化学式中x为   。
(2)220克“Vc”中含氧元素多少克?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3)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50mg。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   片。
【答案】(1)6
(2)解: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质量=220克××100%=120克答: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20克。
(3)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25.(2024八下·洞头期中)近年来,温州将游泳项目纳入体育中考。若同学在练习游泳时没有做好热身,可能会发生溺水的危险。为此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防溺水装置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名称】制作自动防溺水手环。
【相关资料】如图甲是智能识别防溺水手环装置的示意图,当心跳传感器检测到人体脉搏心率大于100次/分钟,同时装置达到设定的水深h时,系统即判定为溺水,立即启动气囊救生装置,打开液体气瓶对救生气囊充气,带动人体浮出水面。
【方案设计】小组同学讨论后,利用磁性开关和压敏电阻对防溺水手环的智能识别电路部分进行设计,要求当磁性达到一定值时,气囊救生装置中的磁性开关自动闭合。
(1)【器材选择】根据上述要求,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选择所需器材,其中,电源电压 U1恒为 2伏,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 安 100 欧”,磁性开关是一种常开型开关如图乙,该开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处于打开状态,当有人拨动开关按钮或由自动装置控制开关拨动时,开关闭合。要想实现防溺水手环的功能,他们选择的压敏电阻 R1 的阻值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图像应为
A. B.
C. D.
(2)【项目调试】该组同学组装好电路后开始测试,闭合开关 S,发现当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5N时,气囊救生装置开始工作,已知滑动变阻器Rp=40Ω,计算此时使磁性开关刚闭合时电流为多大?(心跳传感器与电磁铁的电阻忽略不计)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3)【项目评价与反思】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气囊救生装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启动了,可以如何改进电路?   (任写两种方法)
【答案】(1)D
(2)0.02A
(3)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
【解答】(1)当磁性达到一定值时,气囊救生装置中的磁性开关自动闭合,说明深度增大时,压力增大,磁性增强,电路中电流增大,故电阻减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当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5N时,根据D图知道,压敏电阻R1=60Ω,滑动变阻器Rp=40Ω,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中的电流
(3)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气囊救生装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启动了,说明压敏电阻较大时,电流达到了动作电流,故应减小电流,即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故答案为:(1)D(2)0.02A(3)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1)当磁性达到一定值时,气囊救生装置中的磁性开关自动闭合,说明深度增大时,压力增大,磁性增强,电路中电流增大,故电阻减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当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5N时,根据D图知道,压敏电阻R1=60Ω,滑动变阻器Rp=40Ω,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中的电流
(3)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气囊救生装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启动了,说明压敏电阻较大时,电流达到了动作电流,故应减小电流,即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1 / 1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下·洞头期中)建模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欧姆定律
B.甲烷分子结构
C.温州轨道标识
D.空气成分
2.(2024八下·洞头期中)下列四幅图中,磁感线的方向、磁极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4八下·洞头期中)人们常用成熟的香蕉与其他来成熟的水果放一起,是因为成熟的香蕉会释放一种气体乙烯,它能够加快其他水果成熟。请完成下面小题。
3.乙烯作为催熟剂,其化学式为C2H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
B.乙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克
D.乙烯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4.乙烯(C2H4) 中碳的化合价为(  )
A.-2 B.-4 C.+2 D.+4
5.乙烯是一种可燃性气体,需要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存放,并与氧气、氧化剂等物质隔离。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B.丙是混合物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为1:4
6.(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所示为一森林俯视图,某探险小组进入森林后在Q处迷失方向,为走出森林,他们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那么他们正确的前进方向是沿着指南针所在位置的(  )
A.E方向 B.F方向 C.G方向 D.H方向
7.(2024八下·洞头期中)电与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安全用电尤为重要,下列各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保持电器金属外壳接地良好 B.用湿布擦拭电灯
C.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D.插座超负荷工作
8.(2024八下·洞头期中)2022年9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经碳-14测定该遗址建于东晋时期。碳-14是碳-12的一种同位素,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4 和碳-12 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
B.碳-14和碳-12的主要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碳-14的中子数是6
D.碳-14和碳-12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
9.(2024八下·洞头期中)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 B.3m C. D.
10.(2024八下·洞头期中)《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水银又名汞,如图是汞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在常温下是液态
C.汞元素的中子数为80 D.汞的元素符号是 Ag
11.(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
A.Zn B.CO C.H2O D.N2
12.(2024八下·洞头期中)无线充电是一种增加手机续航时间的方式,无线充电的技术原理是:电流流过充电座的“送电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手机中的“受电线圈”靠近该变化磁场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给智能手机充电,下图与“受电线圈”中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13.(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用电安全,应在甲处安装开关,乙处安装电灯
B.若保险丝熔断,说明电路中一定存在短路
C.空调插入三.插座后,它与家中其他用电器串联
D.正常状况下,用试电笔接触A点,氖管不会发光
14.(2024八下·洞头期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下面放置一通电螺线管,当条形磁铁从左向右水平拉过时,弹簧测力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是下列选项中哪一个(  )
A. B.
C. D.
15.(2024八下·洞头期中)电梯为居民上下楼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电梯厢底层装有压敏电阻R1,R2为保护电阻。K为动触点,A、B为静触点,当出现超载情况时,电梯停止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工作时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B.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C.电梯未超载时动触点K与静触点B接触
D.电梯超载时报警说明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16.(2024八下·洞头期中)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1)第11号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
(2)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有 (填字母)。
A.. C 和 Ne B.Ne 和 Na C.Al和Si D.F 和Cl
17.(2024八下·洞头期中)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早在公元前2000年人们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地壳中的铁矿含量颇丰,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图是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铁元素的是   (填字母)。
(2)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图可推测铁的化合物的可能是   (写出一种化学式即可)
(3)铁在人体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参与合成血红蛋白,因此人们常需要通过摄食补充,洞头羊栖菜就含有丰富的铁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18.(2024八下·洞头期中)项目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电动遮光帘:通过电动机带动遮光帘自动上升与下降,使得室内亮度适宜,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连时遮光帘上升,与“2”相连时遮光帘下降。他们制作的产品评价表如下。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可调 遮光帘只有上升时速度可调或只有下降时速度可调 遮光帘上升和下降时速度都不可调
指标二 拨动一次开关,就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且能自动停止 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但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 拨动开关,遮光帘无法上升或下降
(1)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   。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连接,将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电动机转速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结合评价表,判断该模型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   。
19.(2024八下·洞头期中)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线:
(3)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B.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C.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D.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4)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如图是现代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其中“●”、“○”和“ ”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请你依据氢原子的结构模型,绘制锂—7原子的结构模型图。   (至少表示出其中的3点信息)
20.(2024八下·洞头期中)油炸食品因其口感香脆而广受喜爱,网传一锅新鲜的食用油只能使用7次,7次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含量就会超标,这一说法是否科学,某专业团队以油品中的极性物质(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国家标准值为不超过27%)为指标进行研究。取2kg大豆油,每次炸400g鸡排,实验结果如表。(“8次速率”是指油炸8次过程中,极性物质含量提升的平均速率。)
极性物质含量 油炸温度/℃ 油炸次数 8次速率/min
0次 4次 7次 8次
150 11.5% 14.6% 16.6% 17.3% 0.07%
190 11.5% 15.2% 17.1% 17.6% 0.25%
(1)结合实验结果说一说油炸温度对极性物质含量变化是否有影响?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可靠性,你认为该团队还应该做哪些研究   。(举一例即可)
(3)实验发现,经过27次油炸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将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值。油炸过程中随着次数增多,油的颜色逐渐变深,炸出的食物色泽也逐渐变深、口感逐渐变硬。关于油炸食品安全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1.(2024八下·洞头期中)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新兴产业。风力发电机包含风力系统和发电系统两部分。某科学小组设计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正常照明下灯泡亮度介于100勒到350 勒之间。
(1)【发电系统】图甲为发电系统核心部分,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为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风力系统】风力系统的主体部分为风叶。小组成员设计了横截面如图乙所示三种形状的风叶。为了测定哪一种形状的风叶发电效果最好,同学们利用电风扇(图丙)、小灯泡、电流表、发电机、导线、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在发电机上装上A 形状的风叶,将发电机、小灯泡与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
②把电风扇放在发电机前面0.5米处,并调好高度及方向,使电风扇正对发电机正面,闭合电风扇的开关并把调档旋钮转到第三档(转速最大):
③闭合实验电路开关 读出电流表示数;
④   :
⑤比较所测得的数据,确定哪种型号的风叶效果最好
改进:为了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在本实验中三种扇叶的   应相同(写出一种即可)。
(3)【安装调试与评价】为了评价小组制作的风力发电机,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请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材料 材料环保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但成本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高
发电效果 ①    ②    ③   
发电最低风速 小于等于4m/s 大于4m/s 小于 8m/s 大于等于 8m/s
22.(2024八下·洞头期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 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
(2)乙图中要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则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3)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8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3.(2024八下·洞头期中)有一种磁性非金属材料叫铁氧体,某同学研究铁氧体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他在恒温箱顶部固定一个铁氧体,然后在铁氧体下方放一磁铁,实验现象如图甲(a)所示,然后改变恒温箱的温度,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 (b)、(c)所示。
(1)根据图甲(a)、(b)和(c)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出结论:   。
(2)自动电饭锅就应用到了以上结论,图乙为自动电饭锅的原理图。
信息1:煮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
信息2:当锅内米饭煮熟后,会自动切断电源(两触点彼此分离),从而停止加热,防止饭烧焦。
请你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此电饭锅在米饭煮熟前能持续加热,米饭煮熟后,能自动停止加热的原理。
24.(2024八下·洞头期中)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右图为某种“维生素 C” (片剂)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碳原子的个数被隐去,用x表示)根据提供的信息问答下列问题:
(1)“Vc”化学式中x为   。
(2)220克“Vc”中含氧元素多少克?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3)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50mg。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   片。
25.(2024八下·洞头期中)近年来,温州将游泳项目纳入体育中考。若同学在练习游泳时没有做好热身,可能会发生溺水的危险。为此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防溺水装置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名称】制作自动防溺水手环。
【相关资料】如图甲是智能识别防溺水手环装置的示意图,当心跳传感器检测到人体脉搏心率大于100次/分钟,同时装置达到设定的水深h时,系统即判定为溺水,立即启动气囊救生装置,打开液体气瓶对救生气囊充气,带动人体浮出水面。
【方案设计】小组同学讨论后,利用磁性开关和压敏电阻对防溺水手环的智能识别电路部分进行设计,要求当磁性达到一定值时,气囊救生装置中的磁性开关自动闭合。
(1)【器材选择】根据上述要求,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选择所需器材,其中,电源电压 U1恒为 2伏,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 安 100 欧”,磁性开关是一种常开型开关如图乙,该开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处于打开状态,当有人拨动开关按钮或由自动装置控制开关拨动时,开关闭合。要想实现防溺水手环的功能,他们选择的压敏电阻 R1 的阻值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图像应为
A. B.
C. D.
(2)【项目调试】该组同学组装好电路后开始测试,闭合开关 S,发现当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5N时,气囊救生装置开始工作,已知滑动变阻器Rp=40Ω,计算此时使磁性开关刚闭合时电流为多大?(心跳传感器与电磁铁的电阻忽略不计)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3)【项目评价与反思】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气囊救生装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启动了,可以如何改进电路?   (任写两种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者复杂的事物;符号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手势,数字等形式,通过人们共同的理解和约定,将其与特定的概念,对象和行为联系起来;所有的标志都是符号;
【解答】A、电流的计算公式属于模型,选项正确;
B、甲烷分子结构属于模型,选项正确;
C、温州轨道标识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选项错误;
D、空气成分含量图属于模型,选项正确;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和S极,我们把一直指南的一级叫南极;一直指北的一极叫做北极;在磁体的外围,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A. 图中的左端应该为N极,右端为S极,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中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B符合题意;
C.图中磁感线应该从N极出发,回到磁铁的S极,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磁感线应该从N极出发,回到磁铁的S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3.A
4.A
5.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的化合价为0;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种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种类和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3.A 乙烯由乙烯分子构成,则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选项正确;
B 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C 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28,选项错误;
D 乙烯是由乙烯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4.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乙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A。
5.A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邪恶该反应生成了2种物质,选项错误;
B 由图可知,丙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C 由图可知,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错误;
D 由图可知,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2:3,选项错误,故填B。
6.【答案】B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磁场方向;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和S极,我们把一直指南的一级叫南极;一直指北的一极叫做北极;在磁体的外围,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指南针在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故可根据出口在Q点的位置和此时指南针的指向可判断出应向F 点方向行走,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安全用电的总原则: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接地线是安全线,它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解答】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线,以防触电,故A符合题意;
B.用湿布擦拭电灯,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高压线下放风筝会有高压电弧触电的危险,绝缘层破损了的导线仍然使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不符合题意;
D.平时家庭电路中切不可使插座超负荷,否则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会造成电流过大,使电路发生危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同位素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原子的统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解答】A、碳-14 和碳-12 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选项正确;
B、碳-14和碳-12的质子数都为6,主要区别是中子数不同,选项错误;
C、碳-14的质子数为6,则其中子数=14 6=8,选项错误;
D、碳-14和碳-12的中子数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
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和“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将可设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108= ,解得x= ,
则设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y,则16= ,解得y= .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2.【答案】C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在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手机的线圈,能将底座产生的变化的磁场转化为电流给手机电池充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图中是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 家庭电路一般由两根进户线(也叫电源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现一般为空气开关)、保险设备(空气开关等其他类型符合标准的熔断器)、用电器、插座、导线、开关等组成(大多为并联,少数情况串联) 。
【解答】A.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开关应与被控制用电器串联且连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由图知道,乙处先连接火线,则乙处应安装开关,甲处应安装电灯,故A错误;
B.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会使保险丝熔断,可能是电路出现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造成的,故B错误;
C.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间互不影响,空调连入三孔插座后与其它用电器是并联的,故C错误;
D.由图知道,A点在零线上,正常状况下,用试电笔接触A点时氖管不发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5.【答案】B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16.【答案】(1)钠离子和氯离子
(2)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同一列的元素他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他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解答】由图可知,11号元素为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17号元素为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或Na+、Cl-。
A 同一纵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C Al和Si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D F 和Cl位于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由图可知,11号元素为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17号元素为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或Na+、Cl-。
(2)A 同一纵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C Al和Si位于同一横行,不位于同一纵行,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D F 和Cl位于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故填D。
17.【答案】(1)D
(2)Fe2O3
(3)元素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壳中前五号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该,由图可知,其中表示铁元素的是D,故填D。
(2)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由图可知,地壳中的元素显负价的为氧元素,所以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图可推测铁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铁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
(3)洞头羊栖菜就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的是物质的组成,用元素来描述,故填元素。
故答案为:(1)D(2)Fe2O3(3)元素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该,由图可知,其中表示铁元素的是D,故填D。
(2)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由图可知,地壳中的元素显负价的为氧元素,所以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图可推测铁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铁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
(3)洞头羊栖菜就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的是物质的组成,用元素来描述,故填元素。
18.【答案】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减小;合格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受力方向和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只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受力方向发生改变;
【解答】(1)由于上下的电源正负极相反,通过切换单刀双掷开关S可改变电流的方向,故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向的原因是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
(2)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连接,将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电流变小,电动机转速减小。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拨动开关能控制遮光帘自动上升或下降,不能自动停止,需要再次拨动开关才能停止,故为合格。
故答案为:(1)改变通过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2)减小(3)合格
19.【答案】(1)原子不显电性
(2)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B;C
(4)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是指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开始,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 原子电中性,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1)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故填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A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认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没有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选项错误;
B 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选项正确;
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选项正确;
D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选项错误,故填BC。
(4)锂—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模型图画为。
故答案为:(1)原子不显电性(2)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3)BC(4)
(1)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根据原子不显电性,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故填原子不显电性。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3)A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认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没有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选项错误;
B 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选项正确;
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选项正确;
D 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选项错误,故填BC。
(4)锂—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其原子的结构模型图画为。
20.【答案】在油炸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油温变化对极性物质总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但极性物质的平均变化速率随油温升高而增大;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是否超标;油的颜色深浅是否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有关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过程分别是问题提出、假设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结论与验证以及推广与应用。 这些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严谨的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家才能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科学的解释,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答】(1)在油炸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油温变化对极性物质总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但极性物质的平均变化速率随油温升高而增大。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可靠性,该团队还应该做的研究: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3)油的颜色深浅是否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有关。
故答案为:(1)在油炸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油温变化对极性物质总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但极性物质的平均变化速率随油温升高而增大(2)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是否超标(3)油的颜色深浅是否与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有关
21.【答案】(1)交流电
(2)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面积
(3)灯泡亮;发光但较暗;不发光
【知识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受力方向和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只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受力方向发生改变;
【解答】(1)图1为发电系统核心部分,图中是金属环,没有改变输出电流的方向,所以线圈不能朝一个方向连续运动下去,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为交流电。
(2)④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
⑤[2]小组成员设计了横截面如图乙所示三种形状的风叶,应控制它们面积都相同。
(3)评价指标为发电效果,优秀:灯泡亮;合格:发光但较暗;待改进:不发光。
故答案为:(1)交流电(2)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面积(3)灯泡亮;发光但较暗;不发光
(1)图1为发电系统核心部分,图中是金属环,没有改变输出电流的方向,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为交流电。
(2)④[1]将A形状风叶依次换成B形状、C形状的风叶,重复以上步骤。
⑤[2]小组成员设计了横截面如图乙所示三种形状的风叶,应控制它们面积都相同。
(3)[1][2][3]评价指标为发电效果,优秀:灯泡亮;合格:发光但较暗;待改进:不发光。
22.【答案】(1)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左
(3)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电流强度: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与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成正比。匝数:线圈的匝数越多,磁场强度越大。导体材料:导体的材料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铁芯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之一;
【解答】(1)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变化较小时指针偏转,故实验方案的优点是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对铁块的吸引力增大,会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
(3)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电流大小不变,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80匝后,线圈的电阻变大,实验时应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减小,所以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故答案为:(1)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2)左(3)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1)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变化较小时指针偏转,故实验方案的优点是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对铁块的吸引力增大,会使指针所指示数变大。
(3)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电流大小不变,当线圈匝数从20匝换成80匝后,线圈的电阻变大,实验时应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减小,所以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20匝时的电流相同。
23.【答案】(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
(2)自动电饭锅安装在发热盘(锅底)中央的温控器内部装有铁氧体、永磁体、弹簧等元件。煮米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 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当锅底的温度升高到某温度时,铁氧体磁性减弱到吸不住永磁体,永磁体向下落下推动杠杆,弹簧片被弹回后,金属触电分开,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实践证明,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平方,导体本身的电阻值以及电流通过的时间成正比。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磁性是指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解答】(1)由图知道,铁氧体与磁铁有吸引现象,温度升高后,磁铁下落,说明磁性变弱,由此可判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
(2)自动电饭锅安装在发热盘(锅底)中央的温控器内部装有铁氧体、永磁体、弹簧等元件。煮米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 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当锅底的温度升高到某温度时,铁氧体磁性减弱到吸不住永磁体,永磁体向下落下推动杠杆,弹簧片被弹回后,金属触电分开,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1)由图知道,铁氧体与磁铁有吸引现象,温度升高后,磁铁下落,说明磁性变弱,由此可判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铁氧体的磁性越弱。
(2)自动电饭锅安装在发热盘(锅底)中央的温控器内部装有铁氧体、永磁体、弹簧等元件。煮米饭时,按下开关通过传动杠杆推动永磁体向 上移动,且使电饭锅电源开关闭合(触点接触)电路接通,电饭锅开始发热工作;当锅底的温度升高到某温度时,铁氧体磁性减弱到吸不住永磁体,永磁体向下落下推动杠杆,弹簧片被弹回后,金属触电分开,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24.【答案】(1)6
(2)解: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质量=220克××100%=120克答: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20克。
(3)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25.【答案】(1)D
(2)0.02A
(3)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
【解答】(1)当磁性达到一定值时,气囊救生装置中的磁性开关自动闭合,说明深度增大时,压力增大,磁性增强,电路中电流增大,故电阻减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当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5N时,根据D图知道,压敏电阻R1=60Ω,滑动变阻器Rp=40Ω,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中的电流
(3)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气囊救生装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启动了,说明压敏电阻较大时,电流达到了动作电流,故应减小电流,即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故答案为:(1)D(2)0.02A(3)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1)当磁性达到一定值时,气囊救生装置中的磁性开关自动闭合,说明深度增大时,压力增大,磁性增强,电路中电流增大,故电阻减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当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5N时,根据D图知道,压敏电阻R1=60Ω,滑动变阻器Rp=40Ω,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中的电流
(3)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气囊救生装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启动了,说明压敏电阻较大时,电流达到了动作电流,故应减小电流,即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