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建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晏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2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与种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属于一个种群B.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属于数学模型C.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下降等类型D.因蛾类具有趋光性,所以可以用黑光灯进行诱捕2.水仙花鸢尾(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四川西部的特有物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分布范围严重缩减,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其生长需要适度遮阴,多在土壤湿度较大但不滞水的生境生存。下列关于水仙花鸢尾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仙花鸢尾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可选用样方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C.光、湿度等环境因素可影响水仙花鸢尾的种群数量D.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限制其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3.下列各项对生物或成语中蕴含的生态学知识的理解,错误的是A.海葵和寄居蟹—原始合作B.“狐假虎威”一互利共生C.“鸠占鹊巢”一种间竞争D.“鹬蚌相争”—捕食关系4.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位是影响物种分布的重要因素B.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C.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生态位宽度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增大或减小5.一个湖泊经历了从湖泊裸底(类似于裸岩阶段)到沼泽、湿地、草原、森林的一系列演替阶段后,演变为一片森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湖泊裸底演替为森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物种取代的过程C.草原阶段的物种数目比沼泽阶段的多D.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卷第1页(共6页)】5432B 扫描全能王创建建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23910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BBDBDBBABDCDDC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题号2122232425答案ABDCDAABCBCD1.A一个培养皿中,同种微生物的所有菌落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是用来描述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数学形式,属于数学模型,B正确:自然界的种群所生活的环境并非理想环境,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下降等类型,C正确:对于蝶蛾类等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D正确。2.D根据题干“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分布范围严重缩减”可知:水仙花鸢尾的环境容纳量减小,A正确:因为水仙花鸢尾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B正确:根据题干“水仙花鸢尾生长需要适度遮阴,多在土壤湿度较大但不滞水的生境生存”,故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可影响水仙花鸢尾的种群数量,C正确: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3.B寄居蟹和海葵,共居时,海葵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海葵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这便是典型的原始合作关系,A正确: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狐假虎威”是指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不属于互利共生,B错误:“鸠占鹊巢”体现的是两种生物争夺栖总空间,属于种间竞争,C正确:“鹂相争”是鹬捕食蚌引起的,体现捕食关系,D正确。4.B生态位包含了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功能关系,这些因素会影响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和分布,所以生态位是影响物种分布的重要因素,A正确: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它们在获取食物的方式、对栖息环境的要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即生态位不可能完全相同,B错误;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不同,它们在空间利用、食物资源获取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占有不同的生态位,C正确: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物种为了适应环境,其生态位觉度可能会随之增大或减小,例如当环境中资源种类增多,物种可能会拓展其生态位宽度来利用更多资源,D正确。5.B湖泊裸底类似于裸岩阶段,由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从湖泊裸底开始的,为初生演替,A正确:群落演替是指随若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并不是物种取代的过程,而是优势地位被取代,B错误,草原阶段群落结构更复杂,物种数目和群落层次比沼泽阶段多,C正确;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D正确。6.D生物富集的元素的循环也具有全球性,A错误;水绵对氮大量吸收后将氨转化为有机物,不会蓄积氨元素,B错误:因为富集到生物体内的元素往往转化成难分解的化合物,不易被生物体吸收和排出体外,C错误;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的物质最终会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D正确。7.B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就是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分解者和消费者为异养型生物,C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等,D错误。8.A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草原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正确:蜣螂以牛羊粪便为食,牛羊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牛羊的同化量,B错误;蜣螂以牛羊粪便为食,属于分解者,C错误:类球中的能量不能被植物吸收,D错误。9.CCO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目前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CO,而不是植被被大量破坏,B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多数情【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543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432B 生物学DA.pdf 生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