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1.B2.D3.C4.①形成对它(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依赖②创造性和否定性逐渐消失(或:缺乏多样化思考和选择自由)③“创造”出大量“虚假需求”④人被数字化、智能化浪潮裹挟/很多人被迫去适应和学习(1)提出创意(发挥自身创造力),使人与智能机器能发挥各自的优势。(2)为智能机器提供具有差异性的内容。(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境修饰智能机器生成的知识。6.A7.A8.(1)从岩羊天性的角度设置悬念:①并不险峻的山脊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②岩羊天性机敏,在人逼近的情况下本应迅速逃开却一动不动。(2)从人的心理的角度设置悬念:“他”的“好奇”“迟疑”“奇怪”强化了读者的好奇心理。9.蕴函:(1)对生命而言,活着的时候应该得到尊重,禁猎就是对生命的尊重。(2)当生命己然无法有尊严地生存时,也应该享有有尊严地结束生命的权利。用意:戛然而止,富有余味,以留白启发读者思考应该如何对待生命。10.BEG11.C12.A13(1)哪里是白白地给予他们而已,给予之后再趁机以此来勉励他们罢了。(2)(这)难道是我作为百姓父母的目的(或“心愿”)吗?应当废除肉刑,用其他方式来替代/有用来替代的方式。14.(1)使自已不失仁义。(2)以宽仁来教化、勉励百姓。(3)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15.C16.不相同:(1)叶诗借“关不住”“出墙来”的杏花,写出春天难以抑制的蓬勃生机,流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2分)(2)吴寺借杏花红艳之乐景反衬旅人的愁苦,又借难以留下观赏杏花盛开的景象来打发票泊之愁。(2分)(3)以怀念长安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表达对长安的思念;以轻烟笼罩太阳,神州暗淡,委婉表达对朝廷的牵挂。17.(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3)示例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示例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示例三:成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18.D19(1)大量使用疑问句,如“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等,表达了叙述者对过去的怀疑和迷茫。(2)重复使用“我真…”“我真的…”和“真的…”等句式,形成排比效果,通过强调,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叙述者内心的挣扎和迷茫。(3)对场景(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如对大风、瘸腿男人、拴牛的榆木桩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寄托着叙述者对过去的眷恋之情。(4)抒情、议论也流露了叙述者对过往的怀念。如首句和末尾的“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每答对一处给2分,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成理者,的情给分)20.序号③修改:表达(或“阐释”)的是…主题序号④修改:对人与白然关系的考量,以及对重建传统和秩序的渴求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量及对重建传统和秩序的渴求21.甲:托尔金的创作便深受北欧神话和日耳曼史诗影响乙:现实世界过去曾发生的一切在其中演绎22.A23.作文基本要求:(1)选同意或不同意均可。文章应态度明确,不和稀泥。(2)对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的论述是行文的核心内容,论述应具有一定的说服力:(3)“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能力”不等于“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好能抓住“面对面”,在论述中有所体现。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以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GC)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它具备丰富的知识源、强大的语言理解功能与高效的生成能力,以人机协作的知识生产新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生产的效率。但一项新技术的社会应用并非只有积极影响,而往往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当前,AIGC实现了机器对人脑功能的"复现",能够做到与人进行对话并理解人的需求,生成人所需要的知识。当智能机器日益趋近于人甚至超越人,人类知识生产的主体地位将受到冲击与挑战。目前,智能机器生成的知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可用性,越来越多的文字生产工作正交由机器完成,知识生产的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同时,人正逐渐形成对智能机器的依赖,人机协作的知识生产模式中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主观意识也正在被人工智能所弱化。实际上,虽然当前人工智能生成知识的能力日益强大,但在提出创意方面,人仍然具备优势。在人机协作的知识生产模式中,人与智能机器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知识。然而,技术的便利性容易促使人"走捷径",人往往会主动选择依赖智能机器的强大功能,而放弃发挥自身的优势,全盘接受大模型"拼接"生成的知识,导致"创造新事物的欲望和能力消减,自觉、主动、能动、积极等意识或意志品质随之下降"。此外,如果人工智能的功能在技术发展过程中越发强大,能够不依赖人独立生产高质量的创新性知识,那么智能机器将可能彻底取代人类在知识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甚至反客为主"宰制"人,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万物之灵"的地位可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认知能力,基于人机协作的知识生产模式,可以高效率地生产知识,但高效率并不代表高质量。如果对高效率的追求无度,或许人将成为智能机器生成的知识的"搬运工"。当前,AIGC基于数据训练出的大模型发挥作用,但训练算法尚在起步阶段,技术并不成熟,人工智能往往会遵循一套固定的思维逻辑,导致人机协作生产的知识难以表现出差异性。人工智能虽然可以代替人执行部分认知功能,理解人提供的需求并转化为相关的知识,但其生成的是一种平均化的知识,如果人工智能机器提供的内容缺乏差异性,机器就可能给予相似的结果。因此,在人机协作生产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人不细致地认知与修正智能机器生成的知识,就会产出大量同质化的甚至错误的知识。此外,当前人工智能难以生成基于现实情境的知识,它无法理解人所处的现实情境,而只能认知数据库内的已有知识表述的过去的情境。如果人不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境修饰智能机器生成的知识,那么智能机器就会产出大量不分情境的重复性知识,导致缺乏现实意义且无个性的知识泛滥。在ChatGPT出现后,网络中已充斥着大量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语言结构类似的重复文案,Sora的投入使用也难免导致大量内容重复、无意义的视频的泛滥。大量同质化、无意义知识的泛滥,不仅会排挤人们精心创作的知识,而且将使人们饱受认知困扰,难以有效发现、利用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摘编自孙伟平、刘航宇《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从Sora的冲击波谈起》)材料二: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经济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并对一些传统行业和工作岗位进行替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一段描述或一个算法命令,实现自动写作、绘画乃至研究决策。这不仅会造成失业、传统产业衰败和技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其次,该技术存在一定的法律道德风险。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根据要求"创作"的产品或服务,在知识产权法、民法、经济法以及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上的规定尚不明晰;技术的滥用会带来内容抄袭、图片视频伪造、虚假新闻和谣言大肆传播以及社会信任危机等次生风险;有关产品与服务在供给过程中的算法歧视、资本垄断以及群体极化现象时有发生;等等。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有关大模型的研究过程中,对数据的大规模采集训练和更新,不可避免会对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此外,数据投毒攻击、数据重构、模型劫持攻击等诸多安全威胁也是大模型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以数据投毒攻击为例,不法分子可能会向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库中加入恶意篡改的样本与有害信息,从而操控程序在推理阶段的输出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单向度"的个体与社会。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认为,技术的繁荣进步往往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想要的幸福和快乐,在"丰裕"的物质生活背后是精神生活的匮乏,创造性和否定性会逐渐消失。"单向度"的人是指那些没有否定性认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加剧这种"单向度",甚至会使整个社会走向"单向度"。人们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文字创作、绘画甚至决策。从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但从深层次看,一旦人们对此产生依赖而缺乏多样化思考和选择自由,这些本应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则可能被技术取代而使相关劳动者变为"单向度"的人,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可能因此逐渐被技术支配而缺乏活力。并且,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技术理性会"创造"出大量"虚假需求"。比如很多人可能并不需要多么"智能"的操作或服务,但技术的更新换代与广泛应用会把所有人都卷入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使很多人被迫去适应和学习。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加快"单向度"的人与社会的形成。(摘自方彪《审慎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发展》)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丰富的知识源、强大的语言理解功能,它的突出优势在于能与人协作高效率生产知识。B.人创造新事物的欲望和能力的消减会导致我们全盘接受人工智能生产的低质量知识。C.智能机器取代人类在知识生产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是它不能依赖人而独立生产高质量的创新性知识。D.文中加点处"平均化的知识"的意思是:由固定的思维逻辑生产出的缺乏差异性的同质化知识。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二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A.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多个账号发布的一个戴帽子的小孩被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的图片系AI伪造。B.虽然经过了算法调整,GPT4仍会生成基于国别的刻板印象。例如,叙利亚人被认为是无家可归、不学无术的。C.如果AI辅助诊断系统受到数据投毒攻击,那么可能会导致误诊,危及患者的生命。D.在《哪吒2》的制作过程中,人与AI辅助设计系统协作,快速生成了角色概念图,大幅缩短了创作周期。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的知识生产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主体地位未来被彻底取代将是必然。B.生成式人工智能只能认知数据库内的已有知识表述的过去的情境,这意味着它生产的知识肯定是重复的。C.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保持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深刻理解人自身所处的情境都是我们守住"万物之灵"地位的重要途径。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反思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风险,这表明两位作者面对这项新技术的态度是消极的。4、材料二中画线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加快‘单向度’的人与社会的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请根据材料,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5.从材料一看,人类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人机协作生产的知识具有更高的质量?(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杀岩羊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知肚明。④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动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动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后兴冲冲地离去,压根儿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马路引水上山。有一回他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看见一只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他,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到。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上纵身腾跃而去,根本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道山梁奔去,估计这狼的窝就在那山梁上,小狼崽们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在那个大圆石上几乎一动不动。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拴好,向着大圆石走去。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那岩羊还是没动。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有人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遍周身。天哪!他想,苍天不老,人和动物却都会老去!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他心疼极了。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吗?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的血,上马离去。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他"对犄角所处位置的敏感及对岩羊反常行为的关注,侧面说明"他"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B."他"明知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却依然保留着每年初秋巡山的习惯,这表明"他"内心深处对打猎的眷恋。C.第④段对野猪、旱獭、狸猫等动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的描写,既反映了禁猎的成效,也侧面表明人的过度干预已经影响了动物的生存习性。D秃鹫盘旋,乌鸦和喜鹊争食老岩羊的肉,小说对这一场景的描写旨在反映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残酷的竞争法则。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用"兴冲冲""昂然"等加点词形容山上的动物,以人格化的描写表现它们的活力和生机,意在反衬下文中岩羊的衰老和痴呆。B.画波浪线的句子暗示了老岩羊即将面对的艰难处境,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也可能是促使"他"选择杀死老岩羊的动因之一。C.文章用几个单独成段的短句描写"他"攀上大圆石一探究竟的过程,这有助于表现"他"动作的麻利和心情的急切。D.小说在描写"他"的心理时,对老岩羊的称呼由"它"改为第二人称"你",这流露了"他"对老岩羊深切的关切和怜悯。8.小说在设置悬念的角度上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9.请结合全文谈谈小说结尾的蕴含和用意。(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繇可用。"尧曰:"不可,繇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繇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材料二: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欲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而得之也。(节选自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材料三:文帝即位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遂下令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故夫训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节选自《汉书·刑法志》,有删节)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妾伤夫A死者不可复生B刑者C不可D复属E虽后欲改过F自新G其道H无由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的"之"用法不相同。B.忍,指狠心、残忍,与《鸿门宴》中"君王为人不忍"的"忍"意思相同。C.屈,使……贬抑,使动用法,与《六国论》中"李牧连却之"的"却"用法不相同。D.咎,过失、错误之意,成语"引咎自责"中"咎"字的意思与此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对比尧和皋陶、四岳在用刑、用人上的差别,批评皋陶残酷,赞扬四岳宽仁。B.苏轼认为,过度赏赐,仍不失为君子;苏辙认为,吝于赏赐,会妨害信义。C.苏辙认为,重赏可使百姓得到行善带来的好处,有激励善行的作用。D.有虞氏时,并未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但是百姓遵纪守法,天下太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4分)(2)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4分)14.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宽厚施刑的意义。(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枝杏花虽红艳动人,但因春色尚早,花未尽开。"有恨"二字既写花,也流露诗人情感。B.诗人借难以停留以待花开表达了内心的愁苦,"可堪""更"对情感的表达起了强调作用。C."一枝""犹有恨"呼应"春浅香寒""蝶未游"寄托了诗人不肯将就的高洁追求。D.尾联以眼前的"一枝"与想象中的长安"千万树"构成对比,有愁上加愁之感。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吴诗和叶诗借杏花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一些种植者"_________,_________",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的生长情况,这样的错误做法在当今社会也并不鲜见。(2)雨后清晨,小敏听见屋外鸟儿啼鸣,仿佛在呼唤晴天的到来,此景使她不禁想起宋词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刁斗"是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在边塞诗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清凉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18.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文中画线句一致的一项是(3分)A.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已经吹响。B.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C.香雪听到那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在夜风的怂恿下,正"豁啷啷"地歌唱。D.观众细细品咂那宛如从地底下透出来的声音,泥腥味十足,于是渐渐进入另一个世界里。19.上面的文段流露出叙述者对过去怀疑、眷恋而又迷茫的复杂感情,这样的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神话和史诗一直是奇幻文学的重要灵感来源,比如 甲 。精灵、矮人和巨龙等形象,都可以在北欧神话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他巧妙地将这些神话故事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指环王》的主人公弗罗多和巫师甘道夫,与日耳曼史诗中的亚瑟王和魔法师梅林颇为相似,同样遵循英国传奇故事中英雄人物的成长模式:在智者的帮助下,被选中的英雄经历重重考验,最终完成使命。托尔金的创作还对神话与史诗传统进行了再创造和发扬。通过继承和发展欧洲的神话史诗传统,他重塑了英格兰的史诗传统,并为英国人重新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托尔金不仅借用了这些神话,还汲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养分。巨龙贪婪、邪恶,圣树则为万物生命之源。这些"借用"与"互文"也成就了托尔金笔下的"第二世界"——与现实世界关联密切、拥有真实性的小说空间。托尔金根据自己的"第二世界"理念,独自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中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乙 ,现实世界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切同样在其中演绎。①托尔金幻想出的中土世界,虽然建立在中世纪的背景之下,②上演的是悲壮的冷兵器战争故事,③但刻画的是善与恶、人与自然、信仰与堕落等永恒主题,④是托尔金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量,及其对重建传统和秩序的渴求。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序号:修改:序号:修改: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2个字。(4分)22.下列句子中的"演绎"与文中加点的"演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优秀的演员能够生动地演绎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观众产生共鸣。B.《哪吒2·魔童闹海》是一部由中国古代神话演绎而来的动画电影。C."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它包含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个部分。D.未经许可演绎他人作品产生的作品,虽非抄袭,但对原作者来说依然是侵权作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广泛流行和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遍运用,数字交流已悄然改变了我们的互动方式。有人认为,这将削弱我们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能力。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月考(七)语文答案.pdf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