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10分)(1)诗词状景抒情,情景相生。《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常建用“ , ”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和人生的启示;《蒹葭》中的“ , ”诗句是成语“秋水伊人”的源起,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卜算子·咏梅》中陆游以 , 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2)《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人安宁幸福的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 ;《北冥有鱼》中,描绘大鹏徙于南冥起飞时的磅礴气势、盘旋而上九霄的逍遥情境的句子是: , 。2.阅读《经典常谈》选段,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意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jù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xiè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如切如磋( ) 素以为绚( ) 与生jù来( ) 发xiè牢骚( )(2)文中划线句子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⑶按提示填空。(3分)国学经典中,“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① 。“五经”中的《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 ②”三种诗歌形式与“ ③ 、比、兴”三种表现手法。(4)小宁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读国学充实岁月”,下列选项适合作为下联的是( )(3分)A.品味雅言润心灵 B.悟经典丰富人生C.传承文明诵雅言 D.品味经典生智慧3.实验中学开展以“了解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问题。(13分)(1)【节气认知】小语创制了一张词义溯源和节气寓意表,请帮他完成①②处。(4分)节气 字源字义 寓意立春 立,造字本义是表示一个人站在地上,后引申出“开端、创立”的意思 寓示春天的开始秋分 分,造字本义是由一把“刀”将相背的两个方向平均分开 ①_____________冬至 至,造字本义是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后引申出②________的意思(备选词义A:到达,B:极、最) 寓示着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2)【节气习俗】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请写出关于清明节气的两个习俗。(2分)(3)【对话访谈】在我国灿烂悠久的古诗文化中,有许多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蚌埠日报》记者专访了安徽财经大学李教授,以下是访谈笔录,请你根据语境补全内容。(4分)记者:① (2分)李教授: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人对天地、自然和四季的认识,并以特有的“时间节奏”与天地宇宙、自然四季互动。中国诗歌的总体性质和语言的节奏就与此有关。记者:您能具体说说中国诗词是怎样与二十四节气完美结合的吗 李教授: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节气配诗举例。雨水节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绵绵细雨,如一幅飘逸灵动的画卷,把大地点缀得清新自然。夏至节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 , , 。 白露节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盈盈白露,如一曲悠远绵长的歌,把秋日渲染得深邃渺远。(仿照画线句,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2分)(4)【节目介绍】【甲】近期播出的《中华二十四节气》节目广泛地引发了关注与热议。节目深入挖掘了古代智慧与民族传承的内涵,将每个节气赋予独特的人格形象,展现自然的神奇与人文情怀。【乙】节目的宗旨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带领观众领略了全球视野下中华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奇妙共振。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1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谁的电话(22分)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地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小若的高分数给者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哪有 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作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老葛问:“谁的电话 毛毛吗 接吧!”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 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两个男人继续喝。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谁的电话 小若吗 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过后又发来一条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 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何燕)4.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从文中看,老葛是一个任劳任怨、关爱孩子而又爱面子的人,他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学业进步,证明他教育孩子是非常成功的。B.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C.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D.小说有明暗双线,明线是老葛和主任两人中秋节喝酒时围绕孩子而进行的谈话;暗线是老葛和女儿为了买衣服的钱而进行的短信、电话往来。这样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叙述不蔓不枝。5.请根据小说内容和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5分)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把酒话教子 (1)______ (2)______ (3)_____老葛三次接电话的心情 第一次:满心欢喜 第二次: (4)______ 第三次: (5)_____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4分)7.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人物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谈谈你的看法。(6分)8.小说以“谁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 (4分)(二)电动自行车,安全才安心(17分)【展板一:事故惊心】记者2月29日从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2023年,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其中老年人骑行类事故呈高发态势。除了交通违法行为多发之外,车身超重、消费者违规改装、速度过快等也是事故原因。2024年2月23日,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2023年12月28 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新店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火情,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遇难……以上事故,均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处起火引发。【展板二:原因分析】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1年以来,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及建筑物内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6.97万起,死伤884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7亿元。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较2022年上升17.4%。从技术层面看,锂电池火灾与普通火灾相比有较大区别。国家消防救援局专家介绍,电动自行车火灾具有 、 的特点。“30秒钟就能达到燃烧状态,3分钟火焰中心部位的温度能达到1200摄氏度。如果是在室内,温度能高达600摄氏度”。但质量好的锂电池会通过采用保八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6 页)护措施等方式尽量避免电解液分解出可燃气体,安全系数较高。【展板三:政策法规】电动车要主使用指南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 禁止宅内充电注意事项:严禁在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且起火,会阻断逃生通道,易造成人员伤亡。更不能把电池带回家充电。【展板四:措施跟进】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快速增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下决心整治。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加快化解存量风险、切实遏制增量风险。要注重系统治理,强化标准引领和监管执法,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要注重疏堵结合,完善配套服务和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蓄电池以旧换新等工作,在加强安全监管同时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中国政府网》(2024年4月12日)守住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红线,不能只靠消防部门四处“灭火”,两轮电动车生产厂商、消费者和小区物业,都需要立刻行动起来。只有做好从电池材料到车辆生产、销售、充电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防止“省心”的电动车变成“闹心”的危险制造者。——摘自《守住安全红线才能让电动自行车“省心”》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电动自行车容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违法、车身超重、速度过快。B.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规定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C.从技术层面看,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根本原因是电池技术还不成熟。D.只要做好从电池材料到车辆生产、销售、充电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就能防止电动车变成危险制造者。10.根据上下文,在材料二的横线上填写两个短语(各不超过4个字)。(4分)国家消防救援局专家介绍,电动自行车火灾具有 、 的特点。11.小妍的母亲准备购买电动自行车,请你结合展板三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她购买电动自行车有哪些注意点。(4分)12.活动结束,请你结合材料,分条概括电动自行车让人“省心”的措施。(6分)(三)文言文阅读(16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①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②易之,不知其叵测也。水石相园,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縠纹③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尘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节选自李元阳《游青碧溪记》,有删改)[注]①罅(xià):裂缝;缝隙②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③觳(hú)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日光下澈 澈: ⑵往来翕忽 翕忽:(3)缘溪而出 缘: ⑷石色愈丽 愈: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出 溪 虽涉尘 世 而幽光 在 目 累月 不 能忘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⑵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16.【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水有哪些特点 表达了作者什么相同的心情 (4分)三、写作(55分)(另:卷面5分)17.(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美好风景背后的柔情……请以“读懂 ”为题,先补充完整题目后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补齐文题,选择典型的素材,展现内心的真实感受。(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⑶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淮三角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分)1?默写。(10分)⑴ ①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⑵ 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每空1分)2?(12分)⑴(4分)cuō xuàn 俱 泄(每空1分)⑵(2分)断章取意 断章取义(每空1分)⑶(3分)《春秋》 颂 赋(每空1分)⑷(3分)B3?(13分)⑴(4分)①寓示这一天昼夜长度平分 ②B⑵(2分)示例: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插柳、蹴鞠等。⑶(4分)①示例:李教授您好!您认为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诗歌之间有什么联系?②示例:亭亭荷花,如一首典雅脱俗的诗,把夏日装点得浪漫恬静。⑷(3分)①近期播出的《中华二十四节气》节目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2分)②将“立体”后的逗号改为顿号。(1分)二、阅读 (55分)(一)谁的电话 (22分)4?(3分)D解析:A?老葛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这证明了他教育孩子是不成功的;B?“不够懂事”不对,通过文章中毛毛的电话内容以及寄给父亲月饼的行为,可知毛毛是个懂事体贴的人,只是他的父亲认为他不够懂事而已;C?老葛什么都没有说出来,不是因为理解主任,而是因为他既为女儿的冷漠而感到难过、失落不愿说,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愿说;D?小说的明线是老葛和主任两人中秋节喝酒时围绕孩子而进行的谈话;暗线是老葛和女儿为了买衣服的钱而进行的短信、电话往来。这样构思的好处在于: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叙述不蔓不枝;父亲关心女儿,女儿却非常冷血,明暗双线形成互补对照的关系,使小若和老葛的形象更为丰满;小若的冷漠,是父亲老葛多年教育的结果,这样处理,使小说的主旨更为深刻丰富。选项表述正确,故选D。5?(5分)⑴孩子来电话 ⑵老葛拒电话 ⑶醉酒思得失⑷气愤寒心 ⑸感到羞愧(每空1分)6?(4分)①任劳任怨。作为父亲,为了孩子,他劳心劳力: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妻子住院也没告诉孩子。②关爱孩子。中秋节,把家中唯一的月饼寄给了孩子,还责怪自己寄迟了。③爱面子。孩子明明是打电话来要钱的,可他却撒谎说孩子是打电话来问候节日的。④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答出两点即可)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7?(6分)⑴老葛对女儿的疼爱与女儿对老葛的冷漠相对比,让人反思感恩心的培养。⑵老葛的无私付出与女儿无休止的索取相对比,让人反思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⑶老葛女儿的冷漠与主任儿子的孝顺对比,让人反思孩子品格的培养。⑷老葛的“成功”与主任所谓的“失败”相对比,让人反思成才的内涵。⑸老葛女儿的来电备注与主任儿子的电话铃声对比,让人反思亲情教育是否成功。(答出任意两点,意近即可)8?(4分)⑴以“谁的电话”为题,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⑵从艺术构思来看,“谁的电话”曾在文章中三次出现,“电话”将两个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⑶“谁的电话”引出两个父亲对待孩子来电的不同态度,也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心理:主任因儿子成绩不好而愧怍,因儿子重亲情而欣慰;老葛接电话时因女儿冷漠自私而难堪、气恼。⑷电话的内容让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绩优秀情商低,一个成绩不好但情商高,从而引发人们对两个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思考,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答出两点即可)(二)电动自行车,安全才安心(17分)9?(3分)B10?(4分)① 起火快 ②燃烧猛11?(4分)小妍妈妈,您好,购买电动车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必须能脚踏骑行;⑵速度低于25码;⑶车重不超过55公斤;⑷电池质量要好。(若回答展板三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中的其他条款,表述清晰也可)12?(6分)⑴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的法律法规;⑵电动车厂家依照标准生产销售电动车;⑶消费者不能改装、违规使用电动车;⑷小区物业增加电动自行车存放地点,设置充电防盗设施,合理收取费用。(其他回收、发放购买补贴等意对即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三)文言文阅读(16分)13?(4分)⑴穿透 ⑵轻快敏捷的样子 ⑶沿着 ⑷更加,越发(每空1分)14?(2分)出溪虽涉尘世 /而幽光在目 /累月不能忘。15?(6分)⑴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所在。⑵各有各的姿态,都可以建造亭子来细细鉴赏这中间的趣味。(每句3分)16?(4分)水的特点:清澈、轻柔;相同情感:表达了作者都陶醉于眼前优美宁静的景色和内心的愉悦。【乙】参考译文: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观看游玩了很久后,我们就从侧面上到左边山崖的石头缝中,坐着避雨。从这里俯视潭水,推杯换盏,不觉之中都醉了。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不知道危险不可测。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每到溪上,觉得水纹如觳,石影像璧,(这种景色)印心染神,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俗世的事务,但(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沿着溪水(向)外走,水流经过的地方,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圆形之处像镜子,弯曲之处像初月,姿态各异,都可以筑亭来细赏这中间的趣味。三、作文 17?(55分卷面5分)(略 参看安徽省中考作文及卷面评分标准)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等3地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等3地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