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民族是一家 教案【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中华民族是一家 教案【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2课 中华民族是一家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华民族是一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中华民族大家庭 年级 小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华民族是一家》,出自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小学段“第一单元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继第一课“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了解了“我们拥有同一个民族、拥有共同的地域、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之后,接着让学生体会民族一家亲的情感,从小养成民族团结的意识。教材“情景模拟”——让学生介绍自己并分享对“中华民族是一家”的切身感受,注重课堂互动、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分别从“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三个方面展开讲解:(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是一个大家庭;(二)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分析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个也不能少;(三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五十六个民族不是独立的,而是要凝心聚力,团结起来为祖国建设共同出力。“讨论交流”——以石榴作比喻,启发学生,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探究分享”——让学生查找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人物或模范团体的事迹,通过真实具体的事例学习并分享感受,既锻炼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同时以榜样的形象要求自己,让民族团结的意识更浓、愿望更强。“实践园地”——学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感受各族同胞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心声。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有更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开放空间”——学生通过参加“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
学习目标 1.增强国家认同感:通过学习我国民族的特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增强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制度的认同。2.培养民族团结意识:通过真实事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各个民族之间应团结起来。3. 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确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应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尽自己的责任。
重点 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
难点 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在生活中做到各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教师: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下,刚才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民族呢?你还知道哪些民族?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我们的民族特点。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考查学生对国情——民族知识的了解程度。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9情景模拟图文:在夏令营的分享环节,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她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和同学们分享你对‘中华民族是一家’的切身感受吧。” 活动:1.学生介绍自己2.分享对“中华民族是一家”的切身感受3.请欣赏歌曲《同心共筑中国梦》“北疆的雪、南国的花, 一轮明月映照我们共有的家。东海的浪、西域的霞,不同乡音道出我们心里的话。 ……天南海北心相映,我们是一家。”。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民族共同的心声:虽然我们来自祖国的不同地方,但是我们都是一家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我们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的动人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 (zàng)族、维吾尔族、苗族、彝(yí) 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dòng) 族、瑶 (yáo)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dǎi) 族、黎族、傈僳 (li sù) 族、佤(wǎ) 族、畲 (shē) 族、高山族、拉祜(lā hù)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dá wò ěr) 族、 仫佬(mu lǎo)族、羌(qiāng) 族、布朗族、撒拉(sā lā) 族、毛南族、 仡佬(ge lǎo) 族、锡伯(xi bó) 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 (luò bā) 族、基诺族。如何快速记忆?播放视频:跟着绕口令快速记忆56个民族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二、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4.43亿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教师:这个“多”与“少”只是人数上的多少,不代表“优”“劣”,不能以多欺少。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一个也不能少。问题:“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对你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理解)(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大家庭尽责。各民族应平等相待)“六一儿童节时,我们学校的汉族、蒙古族、回族、 维吾尔族、瑶族同学一起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我们小区有个文化活动室,汉族、壮族、布依族、傣族的爷爷奶奶经常在那里一起活动。”三、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要紧密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使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引用“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4年9月27日)”帮助学生理解“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这几个词语的含义。“……——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历史充分证明,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历史充分证明,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各有特点,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终保持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有力增强了国家整体实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特别是在抵御外侮、防止分裂、维护统一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历史充分证明,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总之,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讨论交流:阅读教材P12材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石榴被视为吉祥果,寄寓着人们 “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石榴还具有“千房同膜,千子如 一 ”的特点,因此也被赋予了团圆、团结的寓意。一天,夏令营的同学们仔细观察着老师展示的石榴,展开了热烈讨论。张欣悦:“你看,这石榴又红又大。”王晓明:“里面有很多像红宝石一样的石榴籽呢!”孟和:“石榴籽你抱着我、我抱着你,就像相互依靠的亲人。”老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想一想:各民族为什么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家人要同甘共苦。一家人应该团结一心。一个也不能少。各民族要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探究分享:阅读教材P13材料: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授予352个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授予368名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查阅资料,选择一个受表彰的模范个人或模范集体,了解他们的事迹。(模范事迹:(1)王淑清:携手各族群众 建设幸福家园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提起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淑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社区工作的领头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多年来,她坚持党建引领,坚守初心使命,带领社区各族群众携手奋进,将社区打造为全国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样板社区。扎根基层二十三载,王淑清像对待家人一样呵护、关心、服务群众,想尽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倍加关爱。无论大事小情,她总是以诚相待,始终用爱心、细心、耐心、真心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今年,王淑清带领社区升级改造一站式服务大厅,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加强社区党建融为一体,设立民族工作服务站、“红石榴”窗口,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就业、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社区微工作、居民微心愿、治理微建议、民族微事项”等“四微”活动……王淑清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办、解决群众盼,引得群众欢、赢得群众赞。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路、民族团结主题打卡墙、文化庭院等,在辖区设置实物实景元素13处,选树民族团结模范小区、示范楼栋、最美单元22个……王淑清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社区建设,让社区环境中的中华文化元素更加丰富、群众体验感更舒适。)(2)李海兰:深耕教育沃土 灌溉祖国花朵有这样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她用30年青春和热血,在边疆小县城书写出民族团结、爱岗敬业的不凡事迹,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她秉持立德树人初心,争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她就是汪清县第四幼儿园园长李海兰。多年来,李海兰以身作则,带领全体教师布置教室、设计菜谱、制作教具,引导教师育之以爱、教之于情,形成了团结、共进、真诚、和美的园风,构建了一个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民族团结大家庭。2020年,该园被评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吉林省示范性幼儿园。工作中,李海兰积极摸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增进幼儿的文化认同。领导教职员工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育人环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汪清县红色基因,研发开设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实行混班教学、混龄游戏,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交往交流交融,厚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立项省、州多项课题,科学规范民族团结教育方式方法,带领教师编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园本教材,开展“过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游戏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师生在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一说: 你从他们的事迹中学到了什么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我要向他们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实践园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诉说了各族同胞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学唱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吧。教师播放歌曲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学生跟唱。歌词见教材P14。开放空间:阅读教材P15材料: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各族同胞要团结友爱、手足相亲。下面是某实验小学“中华民族一家亲”主 题活动中一位同学创作的小报 。如果你参加这次活动,你会用哪种方式展现“中华民族 一家亲”这个主题呢?(我准备写一幅书法作品 — —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我来剪一幅各族同学 手拉手的剪纸作品吧。我准备用橡皮泥捏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我想用葫芦丝演奏一曲《中华全家福》。) 学生自我介绍。分享感受。观看视频或听音频。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说一说。学唱歌曲说一说 考查学生的社会感知能力。多种形式感受民族一家亲。加强记忆。拓展认知。培养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信息的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学唱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练习 1. 学习绕口令”56个民族”2. 学唱《我和我的祖国》
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应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板书 第2课 中华民族是一家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二、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三、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课后作业:选择一种方式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个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