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2024九下·临淄期中)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冰雪消融 B.落叶腐烂 C.铁钉锈蚀 D.星火燎原
2.(2024九下·临淄期中)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D.摄入油脂过多容易引发肥胖
3.(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涉及硫酸的操作中,准确、规范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稀硫酸
C.吸取稀硫酸 D.测稀硫酸pH
4.(2024九下·临淄期中)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镁、黄铜、生铁
B.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混合物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D.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5.(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1个钙离子:Ca+2 B.两个铵根离子:2NH
C.2个氢分子:2He2 D.硫化镁:Mg2S
6.(2024九下·临淄期中)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标识是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识是
A.腐蚀品 B.有毒气体
C.易燃液体 D.爆炸品
7.(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B.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C.人类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
D.海底蕴藏丰富的煤、石油,还有天然气和“可燃冰”
8.(2024九下·临淄期中)过氧化钙(X)是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状固体,常用作种子消毒剂、高温氧化剂和鱼池增氧剂。它可以与酸发生如下反应:,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A.Ca2O2 B.CaO2 C.CaO D.
9.(2024九下·临淄期中)在一个软塑料瓶中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一会儿会看到塑料瓶变瘪。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数目减少
C.分子间隔变小 D.分子种类减少
10.(2024九下·临淄期中)现将一定量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28gC和33gD,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  )
A.1:1 B.4:5 C.3:4 D.4:3
11.(2024九下·临淄期中)“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从安全角度出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油站、加气站要严禁烟火,但可以拨打电话
B.建筑物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2.(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鉴别甲烷和氢气 分别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 鉴别羊毛和棉线 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鉴别Fe粉、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取样,加入稀硫酸
D 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13.(2024九下·临淄期中)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将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B.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C.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处理垃圾时,配合垃圾分类处理
14.(2024九下·临淄期中)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NH4Cl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A.溶液X一定是NaOH溶液 B.溶液X一定是稀硫酸
C.乙一定是NH4Cl溶液 D.丙一定是Na2CO3溶液
15.(2024九下·临淄期中)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B.时,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C.将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的溶液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16.(2024九下·临淄期中)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日前圆满完成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该破冰船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尾部螺旋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熔点低和密度小 B.硬度大和韧性好
(2)工业上,冶炼船体所需大量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
(4)金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原因是   。
(5)从垃圾分类角度,废弃金属材料属于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17.(2024九下·临淄期中)现用如图仪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仪器A的名称为   。
(2)配制过程需要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计算③装瓶贴标签④称量并量取,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本实验中,需要称取氯化钠   g,最好选用   (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18.(2024九下·临淄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水在实验室也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玻璃管a端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室常用图2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条即可)。
19.(2024九下·临淄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和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空白处任一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一个即可)。
(2)9号元素与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钾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纵行元素属于同一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是由于原子的   相同。
20.(2024九下·临淄期中)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学生核心的实验技能,以下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A和E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所用的药品是   (写化学式),若E装置装满水收集,则氧气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H2),化学方程式为   ,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图中字母序号)。
(4)通常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则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图中字母序号);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选择装置E收集时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21.(2024九下·临淄期中)如图所示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
(1)当滴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探究图1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不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钙溶液 B.铜粉
C.碳酸钙粉末 D.氢氧化铜
(3)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2.(2024九下·临淄期中)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8g,将90.6g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落叶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钉锈蚀,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星火燎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A选项属于物理变化,B、C、D选项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与其他选项有本质区别;
故选: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60%~70%的能量来自糖类的氧化,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乏维生素A(不是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摄入油脂过多容易引发肥胖,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要先提起挤压胶头,然后伸入液体中吸液,不符合题意;
D、测定稀硫酸的pH要保持各仪器干燥,潮湿的点滴板会影响所测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标签、试剂瓶口的要求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要先提起挤压胶头,然后伸入液体中吸液分析;
D、根据测定溶液pH时不能有水影响结果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镁是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A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和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其中只有水)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B选项说法错误;
D、试管、烧杯可在酒精灯上加热,集气瓶是用来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不能用来加热,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仪器的正确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1个钙离子表示为Ca2+,A选项书写错误;
B、两个铵根离子表示为,B选项书写正确;
C、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C选项书写错误;
D、硫化镁表示为MgS,D选项书写错误;
故选:B。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6.【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是易燃液体,无毒,无腐蚀性, 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液体标识。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酒精的可燃性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之最;海洋中的资源;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解析】【解答】A、海洋中蕴含着多种的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水,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天然物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等,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海水中富含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镁可以得到金属钠和金属镁,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洋资源丰富,而且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还有天然气和“可燃冰”,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方程式:2X+4HCI=2CaCl2+2H2O+O2↑可知,反应物中钙、氯、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4、4、0;生成物中钙、氯、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4、4、4。则2X中含有2个钙原子,4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CaO2;所以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
故选: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瓶内倒入热水,气体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逐渐减小,瓶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塑料瓶压瘪;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8g+33g-40g=21g,因此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21g:28g=3:4;
故选:C。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B和C的质量比。
11.【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加油站、加气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加气站要严禁烟火,也不能拨打电话,A选项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B、建筑物内起火,如果迅速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会使火燃烧的更旺,所以不要急于打开窗户,B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C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等,D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灭火的安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没有变化的氢气,A选项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灼烧,羊毛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棉线不能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可以鉴别,B选项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加入稀硫酸,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的是铁粉,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现象的是碳,C选项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除去了碳酸钙,但是又引进了新物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规则,D选项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燃烧的的产物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燃烧后的气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三种物质加入稀硫酸后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除杂的规则,除去杂质时,不能破坏原物质以及不能引入新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将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A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
B、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环境,B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
C、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合理使用,C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
D、处理垃圾时,配合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D选项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D。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来分析。
14.【答案】B,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产生沉淀,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稀硫酸和氯化铵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无色溶液X为稀硫酸,甲为碳酸钠,乙为氯化铵,丙为氯化钡。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稀硫酸和氯化铵不反应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t1℃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故说法错误;
B、t2℃时,Na2CO3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Na2CO3,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5gNa2CO3,t2℃时,将5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故说法错误;
C、据图可知,t1℃到t2℃碳酸钠的溶解度一直增大,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说法正确;
D、将t2℃的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因为不一定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6.【答案】(1)B
(2)
(3)
(4)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5)A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尾部螺旋桨用于破冰,故制作尾部螺旋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有硬度大、韧性好、耐腐蚀等特点。故选B;
(2)工业上,冶炼船体所需大量铁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金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5)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五类,废弃金属材料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A符合题意;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存贮,由环保部门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特殊安全处理。常见的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废油漆、杀虫剂、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等,B不符合题意;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C不符合题意;其他垃圾指危害比较小,没有再次利用的价值的垃圾,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D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材料的应用特点推断其具有的性质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4)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5)根据废弃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垃圾分析。
17.【答案】(1)烧杯
(2)②④①③
(3)3;50mL;加快物质的溶解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固体,并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填②④①③。
(3)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50g×6%=3g;需要水的质量=50g 3g=47g,其体积=47g÷1g/mL=47mL,所以最好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物质的溶解。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固体,并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选择量筒按一次性量取,量程稍大于或等于所量体积的量筒,溶解时玻璃棒的搅拌作用分析。
18.【答案】(1);氢气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故玻璃管a端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分析】(1)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现象分析;
(2)根据过滤时滤纸破损或液面过高或仪器不洁净会使滤液仍浑浊分析。
19.【答案】(1)
(2)MgF2
(3)金属元素;39.10
(4)最外层电子个数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空白处是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为: 、。
(2)9号元素与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氟化镁,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MgF2。
(3)钾带“钅”字旁,钾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题中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纵行元素属于同一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是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
【分析】(1)根据氟、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2)根据氟元素形成化合物呈-1价,镁元素形成化合物呈+2价分析;
(3)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4)根据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20.【答案】(1)
(2)KMnO4;m
(3);C
(4)A;m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所用的药品是KMnO4;若E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则氧气应从m端通入;
(3)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C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选择装置E收集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m端通入。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分析;
(3)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能控制药品接触与分离的装置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分析;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密度和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分析。
21.【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B
(3)放热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显碱性,使酚酞会变红,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的溶液,溶液呈中性,此时可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后无明显现象,则说明盐酸过量,若立即变红,则盐酸未过量,可以判断,故A不符合题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边,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无法鉴别,故B符合题意;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故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可以判断,故D不符合题意。
(3)根据图像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30s时溶液的温度达到了最高,此时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1)根据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所给各物质能不与酸反应、反应现象分析;
(3)根据反应时温度升高分析。
22.【答案】(1)4.4
(2)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产生气体的质量,则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13.8g+90.6g-100g=4.4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产生气体的质量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1 / 1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2024九下·临淄期中)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冰雪消融 B.落叶腐烂 C.铁钉锈蚀 D.星火燎原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落叶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钉锈蚀,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星火燎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A选项属于物理变化,B、C、D选项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与其他选项有本质区别;
故选: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下·临淄期中)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D.摄入油脂过多容易引发肥胖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60%~70%的能量来自糖类的氧化,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乏维生素A(不是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摄入油脂过多容易引发肥胖,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分析。
3.(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涉及硫酸的操作中,准确、规范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稀硫酸
C.吸取稀硫酸 D.测稀硫酸pH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要先提起挤压胶头,然后伸入液体中吸液,不符合题意;
D、测定稀硫酸的pH要保持各仪器干燥,潮湿的点滴板会影响所测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标签、试剂瓶口的要求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要先提起挤压胶头,然后伸入液体中吸液分析;
D、根据测定溶液pH时不能有水影响结果分析。
4.(2024九下·临淄期中)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材料:镁、黄铜、生铁
B.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混合物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D.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镁是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A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和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其中只有水)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B选项说法错误;
D、试管、烧杯可在酒精灯上加热,集气瓶是用来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不能用来加热,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仪器的正确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5.(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1个钙离子:Ca+2 B.两个铵根离子:2NH
C.2个氢分子:2He2 D.硫化镁:Mg2S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1个钙离子表示为Ca2+,A选项书写错误;
B、两个铵根离子表示为,B选项书写正确;
C、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C选项书写错误;
D、硫化镁表示为MgS,D选项书写错误;
故选:B。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6.(2024九下·临淄期中)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标识是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识是
A.腐蚀品 B.有毒气体
C.易燃液体 D.爆炸品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是易燃液体,无毒,无腐蚀性, 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液体标识。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酒精的可燃性分析。
7.(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B.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C.人类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
D.海底蕴藏丰富的煤、石油,还有天然气和“可燃冰”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之最;海洋中的资源;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解析】【解答】A、海洋中蕴含着多种的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水,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天然物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等,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海水中富含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镁可以得到金属钠和金属镁,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洋资源丰富,而且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还有天然气和“可燃冰”,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8.(2024九下·临淄期中)过氧化钙(X)是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状固体,常用作种子消毒剂、高温氧化剂和鱼池增氧剂。它可以与酸发生如下反应:,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A.Ca2O2 B.CaO2 C.CaO 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方程式:2X+4HCI=2CaCl2+2H2O+O2↑可知,反应物中钙、氯、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4、4、0;生成物中钙、氯、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4、4、4。则2X中含有2个钙原子,4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CaO2;所以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
故选: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判断。
9.(2024九下·临淄期中)在一个软塑料瓶中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一会儿会看到塑料瓶变瘪。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数目减少
C.分子间隔变小 D.分子种类减少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瓶内倒入热水,气体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逐渐减小,瓶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塑料瓶压瘪;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2024九下·临淄期中)现将一定量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28gC和33gD,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  )
A.1:1 B.4:5 C.3:4 D.4:3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8g+33g-40g=21g,因此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21g:28g=3:4;
故选:C。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B和C的质量比。
11.(2024九下·临淄期中)“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从安全角度出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油站、加气站要严禁烟火,但可以拨打电话
B.建筑物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加油站、加气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加气站要严禁烟火,也不能拨打电话,A选项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B、建筑物内起火,如果迅速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会使火燃烧的更旺,所以不要急于打开窗户,B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C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等,D选项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灭火的安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12.(2024九下·临淄期中)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鉴别甲烷和氢气 分别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 鉴别羊毛和棉线 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鉴别Fe粉、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取样,加入稀硫酸
D 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没有变化的氢气,A选项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灼烧,羊毛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棉线不能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可以鉴别,B选项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加入稀硫酸,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的是铁粉,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现象的是碳,C选项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除去了碳酸钙,但是又引进了新物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规则,D选项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燃烧的的产物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燃烧后的气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三种物质加入稀硫酸后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除杂的规则,除去杂质时,不能破坏原物质以及不能引入新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13.(2024九下·临淄期中)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将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B.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C.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处理垃圾时,配合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将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A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
B、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环境,B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
C、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合理使用,C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
D、处理垃圾时,配合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D选项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D。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来分析。
14.(2024九下·临淄期中)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NH4Cl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A.溶液X一定是NaOH溶液 B.溶液X一定是稀硫酸
C.乙一定是NH4Cl溶液 D.丙一定是Na2CO3溶液
【答案】B,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产生沉淀,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稀硫酸和氯化铵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无色溶液X为稀硫酸,甲为碳酸钠,乙为氯化铵,丙为氯化钡。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稀硫酸和氯化铵不反应分析。
15.(2024九下·临淄期中)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B.时,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C.将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的溶液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t1℃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故说法错误;
B、t2℃时,Na2CO3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Na2CO3,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5gNa2CO3,t2℃时,将50g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故说法错误;
C、据图可知,t1℃到t2℃碳酸钠的溶解度一直增大,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说法正确;
D、将t2℃的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因为不一定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6.(2024九下·临淄期中)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日前圆满完成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该破冰船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尾部螺旋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熔点低和密度小 B.硬度大和韧性好
(2)工业上,冶炼船体所需大量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
(4)金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原因是   。
(5)从垃圾分类角度,废弃金属材料属于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答案】(1)B
(2)
(3)
(4)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5)A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尾部螺旋桨用于破冰,故制作尾部螺旋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有硬度大、韧性好、耐腐蚀等特点。故选B;
(2)工业上,冶炼船体所需大量铁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金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原因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5)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五类,废弃金属材料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A符合题意;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存贮,由环保部门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特殊安全处理。常见的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废油漆、杀虫剂、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等,B不符合题意;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C不符合题意;其他垃圾指危害比较小,没有再次利用的价值的垃圾,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D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材料的应用特点推断其具有的性质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4)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5)根据废弃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垃圾分析。
17.(2024九下·临淄期中)现用如图仪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仪器A的名称为   。
(2)配制过程需要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计算③装瓶贴标签④称量并量取,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本实验中,需要称取氯化钠   g,最好选用   (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答案】(1)烧杯
(2)②④①③
(3)3;50mL;加快物质的溶解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固体,并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填②④①③。
(3)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50g×6%=3g;需要水的质量=50g 3g=47g,其体积=47g÷1g/mL=47mL,所以最好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物质的溶解。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固体,并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选择量筒按一次性量取,量程稍大于或等于所量体积的量筒,溶解时玻璃棒的搅拌作用分析。
18.(2024九下·临淄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水在实验室也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玻璃管a端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室常用图2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氢气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故玻璃管a端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分析】(1)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现象分析;
(2)根据过滤时滤纸破损或液面过高或仪器不洁净会使滤液仍浑浊分析。
19.(2024九下·临淄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和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空白处任一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一个即可)。
(2)9号元素与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钾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纵行元素属于同一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是由于原子的   相同。
【答案】(1)
(2)MgF2
(3)金属元素;39.10
(4)最外层电子个数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空白处是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为: 、。
(2)9号元素与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氟化镁,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MgF2。
(3)钾带“钅”字旁,钾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题中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纵行元素属于同一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是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
【分析】(1)根据氟、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2)根据氟元素形成化合物呈-1价,镁元素形成化合物呈+2价分析;
(3)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4)根据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20.(2024九下·临淄期中)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学生核心的实验技能,以下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A和E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所用的药品是   (写化学式),若E装置装满水收集,则氧气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H2),化学方程式为   ,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图中字母序号)。
(4)通常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则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图中字母序号);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选择装置E收集时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答案】(1)
(2)KMnO4;m
(3);C
(4)A;m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所用的药品是KMnO4;若E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则氧气应从m端通入;
(3)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C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选择装置E收集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m端通入。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分析;
(3)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能控制药品接触与分离的装置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分析;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密度和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分析。
21.(2024九下·临淄期中)如图所示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
(1)当滴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探究图1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不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钙溶液 B.铜粉
C.碳酸钙粉末 D.氢氧化铜
(3)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B
(3)放热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显碱性,使酚酞会变红,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的溶液,溶液呈中性,此时可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后无明显现象,则说明盐酸过量,若立即变红,则盐酸未过量,可以判断,故A不符合题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边,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无法鉴别,故B符合题意;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故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可以判断,故D不符合题意。
(3)根据图像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30s时溶液的温度达到了最高,此时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1)根据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所给各物质能不与酸反应、反应现象分析;
(3)根据反应时温度升高分析。
22.(2024九下·临淄期中)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8g,将90.6g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
(2)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产生气体的质量,则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13.8g+90.6g-100g=4.4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产生气体的质量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