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36分)。1.(2024八下·浦北期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指中国实现了( )A.民族独立 B.国家富强 C.小康社会 D.全国解放2.(2024八下·浦北期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是( )A.毛泽东 B.彭德怀 C.刘少奇 D.周恩来3.(2024八下·浦北期末)如图是建国初期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图中农民的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4.(2024八下·浦北期末)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是在( )A.1953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5.(2024八下·浦北期末)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C.联产承包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6.(2024八下·浦北期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王进喜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A.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B.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C.实现了漫步太空梦想 D.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7.(2024八下·浦北期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转折”主要体现在(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D.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已转向了大中城市8.(2024八下·浦北期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1984年对外开放的大事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放14个沿海城市9.(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会议,与右边这张知识卡片所记录的内容相吻合的是(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10.(2024八下·浦北期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 D.改革开放道路11.(2024八下·浦北期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省级行政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A.广东 B.山东 C.广西 D.山西12.(2024八下·浦北期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21年和1949年 B.1972年和1979年C.1997年和1999年 D.2001年和2008年13.(2024八下·浦北期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B.坚持原则、排除阻力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D.实施三通、互补互利14.(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两幅图片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 )A.民族团结取得巨大成就 B.文学艺术取得巨大成就C.外交战线取得巨大成就 D.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5.(2024八下·浦北期末)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合作共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16.(2024八下·浦北期末)“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一决定出自( )A.第25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C.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D.第28届联合国大会决议17.(2024八下·浦北期末)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个“它”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C.抗美援朝战争 D.“两弹一星”的成功18.(2024八下·浦北期末)2008年后,我国铁路运输实现质的飞跃。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位居世界(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二、非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3分,共39分)19.(2024八下·浦北期末)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目的、取得的重大成果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的空格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①北平②北京③上海④万隆)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材料三 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摘编自《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及中国式民主的特点。20.(2024八下·浦北期末)八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期新中国外交成果展。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 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摘编自《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1)材料一中的“一边倒”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材料二 1953年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外交舞台,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不惧强权的威武形象,成为中国重新走向大国之路的重要起点。——摘编自《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大国地位的确立》(2)结合所学知识,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多少周年?根据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胜利的重要意义。材料三 “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并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摘编自《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影响。材料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主场外交。冬奥中国年里的主场外交舞台提供了展示我国外交理念、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契机。——摘编自人民网(4)根据材料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我国外交事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1.(2024八下·浦北期末)某校八年级同学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大事记(部分事件)时间 事件1956年底 ①____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②____阶段。1957年底 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③____迈进。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④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⑤____年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1980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4个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根据上面这个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在表格的空格内填上对应的内容。(2)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并非一帆风顺。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哪两个事件是失误的探索?从这些失误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3)请从凤阳小岗村改革、兴办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任选一个事件来提炼观点,并结合表格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A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并未实现国家富强,排除B;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C;解放战争胜利,全国获得解放,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2.【答案】B【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由题干“1950年10月,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B符合题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不是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排除A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3.【答案】C【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建国初期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图中农民的行为的法律依据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图片中农民所作所为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符合题意;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排除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4.【答案】A【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A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B;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排除C;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5.【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排除B;联产承包发生在1978年后,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6.【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解析】【分析】由题干设问“王进喜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符合题意;王进喜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弘扬了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排除A;实现了漫步太空梦想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C;一五计划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7.【答案】B【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指的是1956-1976年的历史,排除A;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排除C;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答案】D【知识点】对外开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D符合题意;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A;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B;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9.【答案】D【知识点】中共十九大【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D符合题意;中共十七大是2007年召开,排除A;中共十八大是2012年召开的,排除B;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九大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中共十九大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10.【答案】A【知识点】“中国梦”【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道路不属于中国道路,排除B;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改革开放道路表述不正确,应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C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1.【答案】C【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分析】由题干设问“下列省级行政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并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共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1965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区,C符合题意;广东、山东、山西都不是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区域,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AB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12.【答案】C【知识点】澳门回归【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C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B;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港澳回归的知识。难度适中,熟记港澳回归的时间即可作答。13.【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由题干设问“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C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是民族政策,排除A;坚持原则、排除阻力不是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排除B;2008年11月,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4.【答案】D【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辽宁舰”“歼-20战机”可知分别为我国的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属于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D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内容,无法说明民族团结取得巨大成就,排除A;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材料属于国防建设,不属于外交战线,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钢铁长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钢铁长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5.【答案】A【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A符合题意;合作共赢是新时代的外交理念,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排除C;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原则,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6.【答案】B【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分析】由题干“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B符合题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不是第第25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第28届联合国大会决议,排除A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7.【答案】D【知识点】“两弹一星”【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指“两弹一星”的成功。“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A;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属于航天领域的成就,排除B;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两弹一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8.【答案】A【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2021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A符合题意;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BCD都不是对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世界位次正确描述,排除BC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衣食住行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衣食住行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19.【答案】(1) 目的:筹建新中国。成果: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用: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或临时宪法。会议地点:①北平。(2)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重要意义: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 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特点:广泛、真实、管用。【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四个全面”【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材料“为筹建新中国”可知筹建新中国。根据材料“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知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可知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或临时宪法。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因此为①北平。(2)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材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可知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知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可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本题考查党的领导。基本方略:根据材料“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可知依法治国。特点: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材料出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可知为广泛、真实、管用。故答案为:(1) 目的:筹建新中国。成果: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用: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或临时宪法。会议地点:①北平。(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重要意义: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特点:广泛、真实、管用。【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的领导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20.【答案】(1)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象考虑。(2) 70周年;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 原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4) 意义:展示我国和平外交理念,彰显我国实力。【知识点】抗美援朝;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材料“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可知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背景:根据材料“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可知,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象考虑。(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时间2023-1953=70,可知为70周年;意义:根据材料“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外交舞台,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不惧强权的威武形象,成为中国重新走向大国之路的重要起点”可知,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材料“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并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可知,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可知,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结合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4)本题考查大国外交。根据材料“冬奥中国年里的主场外交舞台提供了展示我国外交理念、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契机”可知,展示我国和平外交理念,彰显我国实力。故答案为:(1)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象考虑。(2) 70周年;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 原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4) 意义:展示我国和平外交理念,彰显我国实力。【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抗美援朝、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国外交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21.【答案】(1)①三大改造;②初级;③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八;⑤1958。(2)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观点: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邓小平理论;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知识。由题干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由题干“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教训: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失误是因为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知识。根据题干要求“请从凤阳小岗村改革、兴办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任选一个事件来提炼观点,并结合表格内容加以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学生可围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与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故答案为:(1)①三大改造;②初级;③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八;⑤1958。(2)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观点: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1)内容:由题干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探索:由题干“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教训: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失误是因为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根据题干要求“请从凤阳小岗村改革、兴办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任选一个事件来提炼观点,并结合表格内容加以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学生可围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与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36分)。1.(2024八下·浦北期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指中国实现了( )A.民族独立 B.国家富强 C.小康社会 D.全国解放【答案】A【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A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并未实现国家富强,排除B;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C;解放战争胜利,全国获得解放,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2.(2024八下·浦北期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是( )A.毛泽东 B.彭德怀 C.刘少奇 D.周恩来【答案】B【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由题干“1950年10月,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B符合题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不是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排除A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3.(2024八下·浦北期末)如图是建国初期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图中农民的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答案】C【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建国初期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图中农民的行为的法律依据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图片中农民所作所为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符合题意;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排除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4.(2024八下·浦北期末)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是在( )A.1953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答案】A【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A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B;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排除C;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5.(2024八下·浦北期末)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C.联产承包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排除B;联产承包发生在1978年后,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6.(2024八下·浦北期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王进喜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A.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B.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C.实现了漫步太空梦想 D.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解析】【分析】由题干设问“王进喜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符合题意;王进喜和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弘扬了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排除A;实现了漫步太空梦想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C;一五计划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7.(2024八下·浦北期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转折”主要体现在(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D.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已转向了大中城市【答案】B【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指的是1956-1976年的历史,排除A;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排除C;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2024八下·浦北期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1984年对外开放的大事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放14个沿海城市【答案】D【知识点】对外开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D符合题意;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A;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B;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9.(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会议,与右边这张知识卡片所记录的内容相吻合的是(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答案】D【知识点】中共十九大【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D符合题意;中共十七大是2007年召开,排除A;中共十八大是2012年召开的,排除B;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九大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中共十九大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10.(2024八下·浦北期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 D.改革开放道路【答案】A【知识点】“中国梦”【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道路不属于中国道路,排除B;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改革开放道路表述不正确,应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C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1.(2024八下·浦北期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省级行政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A.广东 B.山东 C.广西 D.山西【答案】C【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分析】由题干设问“下列省级行政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并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共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1965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区,C符合题意;广东、山东、山西都不是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区域,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AB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12.(2024八下·浦北期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21年和1949年 B.1972年和1979年C.1997年和1999年 D.2001年和2008年【答案】C【知识点】澳门回归【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C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B;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港澳回归的知识。难度适中,熟记港澳回归的时间即可作答。13.(2024八下·浦北期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B.坚持原则、排除阻力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D.实施三通、互补互利【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由题干设问“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C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是民族政策,排除A;坚持原则、排除阻力不是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排除B;2008年11月,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4.(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两幅图片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 )A.民族团结取得巨大成就 B.文学艺术取得巨大成就C.外交战线取得巨大成就 D.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答案】D【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辽宁舰”“歼-20战机”可知分别为我国的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属于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D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内容,无法说明民族团结取得巨大成就,排除A;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材料属于国防建设,不属于外交战线,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钢铁长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钢铁长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5.(2024八下·浦北期末)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合作共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答案】A【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A符合题意;合作共赢是新时代的外交理念,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排除C;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原则,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6.(2024八下·浦北期末)“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一决定出自( )A.第25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C.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D.第28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答案】B【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分析】由题干“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B符合题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不是第第25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第28届联合国大会决议,排除A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7.(2024八下·浦北期末)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个“它”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C.抗美援朝战争 D.“两弹一星”的成功【答案】D【知识点】“两弹一星”【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指“两弹一星”的成功。“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D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A;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属于航天领域的成就,排除B;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两弹一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8.(2024八下·浦北期末)2008年后,我国铁路运输实现质的飞跃。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位居世界(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答案】A【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2021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A符合题意;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BCD都不是对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世界位次正确描述,排除BC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衣食住行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衣食住行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二、非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3分,共39分)19.(2024八下·浦北期末)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目的、取得的重大成果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的空格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①北平②北京③上海④万隆)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简述“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材料三 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摘编自《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及中国式民主的特点。【答案】(1) 目的:筹建新中国。成果: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用: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或临时宪法。会议地点:①北平。(2)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重要意义: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 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特点:广泛、真实、管用。【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四个全面”【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材料“为筹建新中国”可知筹建新中国。根据材料“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知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可知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或临时宪法。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因此为①北平。(2)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材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可知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知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可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本题考查党的领导。基本方略:根据材料“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可知依法治国。特点: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材料出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可知为广泛、真实、管用。故答案为:(1) 目的:筹建新中国。成果: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用: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或临时宪法。会议地点:①北平。(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重要意义: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特点:广泛、真实、管用。【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的领导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20.(2024八下·浦北期末)八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期新中国外交成果展。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 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摘编自《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1)材料一中的“一边倒”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材料二 1953年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外交舞台,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不惧强权的威武形象,成为中国重新走向大国之路的重要起点。——摘编自《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大国地位的确立》(2)结合所学知识,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多少周年?根据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胜利的重要意义。材料三 “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并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摘编自《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影响。材料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主场外交。冬奥中国年里的主场外交舞台提供了展示我国外交理念、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契机。——摘编自人民网(4)根据材料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我国外交事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象考虑。(2) 70周年;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 原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4) 意义:展示我国和平外交理念,彰显我国实力。【知识点】抗美援朝;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材料“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可知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背景:根据材料“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可知,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象考虑。(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时间2023-1953=70,可知为70周年;意义:根据材料“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外交舞台,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不惧强权的威武形象,成为中国重新走向大国之路的重要起点”可知,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材料“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并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可知,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可知,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结合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4)本题考查大国外交。根据材料“冬奥中国年里的主场外交舞台提供了展示我国外交理念、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契机”可知,展示我国和平外交理念,彰显我国实力。故答案为:(1)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象考虑。(2) 70周年;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 原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4) 意义:展示我国和平外交理念,彰显我国实力。【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抗美援朝、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国外交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21.(2024八下·浦北期末)某校八年级同学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大事记(部分事件)时间 事件1956年底 ①____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②____阶段。1957年底 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③____迈进。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④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⑤____年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1980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4个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根据上面这个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在表格的空格内填上对应的内容。(2)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并非一帆风顺。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哪两个事件是失误的探索?从这些失误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3)请从凤阳小岗村改革、兴办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任选一个事件来提炼观点,并结合表格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答案】(1)①三大改造;②初级;③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八;⑤1958。(2)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观点: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邓小平理论;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知识。由题干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由题干“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教训: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失误是因为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知识。根据题干要求“请从凤阳小岗村改革、兴办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任选一个事件来提炼观点,并结合表格内容加以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学生可围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与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故答案为:(1)①三大改造;②初级;③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八;⑤1958。(2)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观点: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1)内容:由题干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探索:由题干“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教训: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失误是因为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根据题干要求“请从凤阳小岗村改革、兴办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任选一个事件来提炼观点,并结合表格内容加以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学生可围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与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学生版).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