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连城一中2024-2025学年下期高二历史月考(二)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所给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西汉太守韩延寿想改易颍川郡风俗,担心百姓不听从,乃设宴款待郡中长老,与各位长老商定婚丧礼仪规范后由官吏颁行。由于长老认为礼仪可行,广大民众纷纷听令遵循。这反映了西汉()A.律令儒家化的作用显现 B.政令传播借助民间力量C.基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郡中长老投身乡约教化2.下列是辽金时期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辽金的科举实践()A.打破门第束缚 B.重视军事人才选拔C.具有民族特色 D.缓和南北对峙局面3.总理衙门支持由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代征厘金,赫德对此表示:“由我主持,仍旧是由一个中国机构自己办理这件事。相反,如果建立一个全新的机构,例如由法国或俄国去管理盐务税,那将变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纯粹外国的机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清朝开始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清廷推行较为务实的近代外交 D.中西方维权意识存在明显的差异4.从隋唐到明,中国的乡里制度经历过几个重要的变化。唐朝实行以户口控制为原则的乡里制,到两宋发展为以村落、田亩控制为基础的乡村制。到明初,又通过黄册里甲制重新确立了户丁控制原则,并将之与田亩控制结合起来。这()A.反映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适应了国家政治治理的需要C.表明乡约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益于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5.明成化十四年,江西商人方敏购买瓷器运到广州,与熟识的广东商人一起到外洋货船交易,换回胡椒、乌木等货物、被官府查获。在处理此案时,广东按察副使张诰认为之前的律例都无法给出适当处罚,特别奏请出台新的处罚条例。这一条例后被推广到沿海各省。由此可知,当时()A.沿海私人贸易兴盛 B.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C.官府严控朝贡贸易 D.广州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6.历史上由外国传入中国的瓜果蔬菜有很多,如下表。材料表明()A.东西方饮食结构已趋同 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C.中国饮食文化兼收并蓄 D.中外文明双向交流频繁7.东汉时期,汉嘉、犍为(今四川省境内)一带北扼西蜀,南控滇黔,是西南夷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存于这一地方的交通刻石显示,东汉的边郡官吏在前代西南夷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边境通往成都的道路条件。此举()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体现了在西南地区实行羁縻政策C.欲促进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D.确保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权8.下表为1889年与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桥梁)的交通工具使用变化情况(单位:辆/天)这反映出()年份 步行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1889 11770 6984 544 9 0 0 0 01926 50823 14600 0 0 3459 3764 172 922A.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B.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C.国家工业化推动交通工具变化 D.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9.据记载,孔子欲定居在九夷地区,有人认为“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吴国虽被视作夷狄之国,但其公子季札却因多次辞让王位、信守仁义,得到了孔子的仰慕。由此推断,孔子对“夷”的评判基于()A.民族差异 B.区域分布 C.道德水平 D.政治制度10.明末清初,王夫之认识到传统伦理需要在政治、社会等不同领域细化拆分形成独立的形态,实现“中国式的“政”(行政)“教”(伦常教义)分离”。他从传统儒家忠孝伦理中构建出“家国殊等”环相而治“虚君共和”的君臣伦理形态。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动摇了传统儒学的主体地位 B.意欲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C.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 D.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11.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早期都邑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夏商时代的形成过程。聚落形态经历了从部落中心向邦国都邑、王国都邑的演变;建筑形态上,则主要体现在大型城垣、宫殿宗庙建筑、大型墓葬以及高规格手工业作坊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可用于说明()A.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B.先秦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基本成熟C.历史真实有待考古证实 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12.商朝将都城立于夏王朝腹心地区,并将二里头都邑中的铸铜作坊迁来,用于铸造青铜礼器。商汤保留并沿用“夏社”告祭天神,举行代夏即天子位的大典。商朝的这些做法()A.意在垄断青铜铸造技术 B.扩大了王朝统治的区域C.形成古代都城营建定制 D.体现了对夏文化的认同13.1933年3月1日,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发布训令,要求地方政府借出各地群众节省的粮食,供给红军。群众借谷后,可以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印发的借谷票为凭证抵纳下半年的土地税,抵税有余的可到区政府领取现款。中央苏区的借谷体现了()A.推行税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B.通过战时财政支援土地革命C.控制战略物资应对法币贬值 D.开展减租减息促进农业生产14.1938年,国民政府在四川、湖南、江西、贵州、陕西择地试行新县制,规定在乡镇层面由一人同时担任乡镇长、中心小学校长、壮丁队长。1939年底,又命令全国“一律遵照施行”。国民政府的这一举动A.反映出其反共倾向在滋长 B.使得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坐大C.有利于集中力量反抗侵略 D.践行了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15.19世纪末,德国柏林电气公司工程师卡尔·施密特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负责设计新型发电设备,其妻克拉拉在一家化工企业担任实验室助理,负责产品质量检测。他们的儿子汉斯通过商业学校培训后成为某百货公司的采购经理,女儿安娜则考入师范学院成为小学教师。这折射出工业革命()A.改善工业资产阶级生活环境 B.带动垄断资产阶级实力提升C.推动了中间阶层力量的发展 D.提升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16.新左派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颇具影响力的社会运动之一,其成员以中上层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厌倦、失望和焦虑,对美国体制表达强烈不满,并逐渐与反战运动相结合,甚至暴力对抗权力部门。新左派运动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滞胀”导致了民众的不满 B.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凸显C.知识分子政治诉求被广泛认同 D.福利国家制度亟待完善二、非选择题(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中国古代驿站实行严格的层级管理,规定了文书传递时限、保密要求及处罚条例。驿站人员需身强力壮、擅长骑术,且品行端正。各级政府之间的公文、诏令、奏章等通过驿站快速传递,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驿站还承担着物资运输的任务,如军粮、贡品、赏赐物品等。同时,驿站还为过往的官员、使者提供住宿、饮食和交通工具等服务。驿站设有专门的客房和食堂,根据使客的身份和级别提供相应的待遇。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驿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表1敦煌悬泉汉简实物图片及部分汉简内容表-整理自张德芳、胡平生编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材料二悬泉置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和敦煌市交界处戈壁滩上,根据遗址出土简牍推知,它是在敦煌建郡之后所建。西汉武帝元鼎至征和(公元前111-公元前92年)约30年间开创,宋代遭废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文物7万多件,其中汉简3.5万枚,悬泉汉简记载了从汉武帝到东汉安帝前后218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许多内容不见于现存史籍。-摘编自余凯《敦煌悬泉置遗址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悬泉置的职能。(3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悬泉汉简的历史研究价值。(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4分)材料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的医药行业迅猛发展。1899年,德国拜耳公司成功合成阿司匹林,这一具有解热镇痛等功效的药物迅速风靡全球。此后,德国药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实验室,汇聚顶尖科研人才,不断探索新的药物分子和合成方法。在药物生产方面,引入先进的化工合成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凭借这些优势,德国药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医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推动德国成为世界医药强国。-摘编自《德国医药工业发展百年历程》材料二中国近代医药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国内缺乏先进的医药研发设备和专业人才,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医药企业的发展。外国医药企业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垄断了中国大部分医药市场,国产医药企业生存艰难。尽管如此,一些爱国医药人士努力探索,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通过学习西方技术,生产简单的药品,开启了中国近代医药工业化的艰难历程。1915年,中国最早的现代制药企业上海中法药房成立。1916年,中国化学工业之父吴蕴初创办天厨味精厂(后扩展为制药企业),推动化学合成技术的应用。陈光甫等爱国人士在20世纪初创办药厂,尝试生产西药制剂,标志着中国本土医药工业化的初步实践。-摘编自《中国近代医药史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的医药行业迅猛发展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医药起步时期面临的困难。(8分)(3)简述中国近代医药行业发展的历史意义。(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影响”这一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连城一中2024-2025学年下期高二历史月考(二)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B A C A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B C C B二、非选择题17.【答案】特点:管理严格;主要服务于官方;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完善;功能呈现多样化。(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保障了文书政令传递的高效;保障了物资的运输;便利了官员使者往来;维护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对外交流。(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18.【答案】(1)职能:邮驿(信息传递);接待过往人员;军事保障;文书记录。3(分)(2)价值:是一手资料(实物史料)(分);可用于研究汉代边疆治理、邮驿制度、民族交往、丝绸之路和汉字书法等问题(任意1点得1分,共2分);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充实研究材料,对传统史书进行补正(相互印证)等(任意1点得1分,共2分)。19.【答案】(1)原因:德国统一,政治稳定;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大量科研投入和人才储备;科学化的管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拜耳公司的成功经验。(10分)(2)困难:外部受列强侵略与经济封锁;内部受封建制度束缚;技术落后;自身资金匮乏;基础薄弱等。(8分)(3)意义:推动医药工业的近代化(促进医药技术进步、医药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激发民族精神;为后世医药业发展奠定基础。(6分)20.【答案】评分说明:论题(0~2分) 论题立论正确,得2分;论题立论不正确或指向不明确,不得分。阐述(0-8分) 能答出与论题相吻合的三个史实,并能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6~8分) 能答出与论题相关的两个具体史实,基本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3~5分) 所答史实不符合论题,逻辑不严密、条理不清晰。(0~2分)结论(0~2分) 在论题观点基础上有所升华,得2分; 重复论题观点,不得分。示例: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在兼容并蓄中繁荣发展阐述:张骞通西域开辟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向西打开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大门。佛教传入后在中国不断传播与发展,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艺术、建筑、社会习俗以及政治生活等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的唐代文化。唐宋时期,佛教日益兴盛,逐渐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结论:综上所述,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中不断汲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流、融合,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只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影响”这一主题,结合对材料的分析,从文化融合、传播、传承等角度确定论题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