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教共体学校2024一2025学年度下期
是关于历史事实的基本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初2024级历史半期试题
A.古人类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B.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D.魏晋时期,统治阶层大力宣扬佛教
4.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绚丽多彩,下列有关人物与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45分钟:2.试题总分50分;3.试卷页数6页
选项
人物
成就
注意事项:
A
扁鹊
主编《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B
祖冲之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千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蔡伦
著《伤寒杂病论》,还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D
司马迁
编写纪传体通史《史记》,有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如表所示信息折射出,隋朝(
一、选释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事项
概况
出处
1.文物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下列文物共同反映出我国原始陶器()
公元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6个月
《隋书·炀帝纪》
修通通济渠
修成。
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1个
《隋书·场帝纪》
修通永济渠
月,修成。
改造邗沟
公元605年,征淮南民数十万,数月,修成。
《资治通鉴·炀帝纪》
甲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乙山西襄汾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盆
A,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百姓赋役沉重
C.中央集权受到严峻挑战
A,源于南方劳动实践
B,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
D.水陆交通便捷
C.证实早期国家诞生
D.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6.三省六部制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下诏书,也不能直接指挥全国。三省在制
2.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度上对皇权加以制约,避免了君主能力不足造成的失误。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有效地制约了相权
B.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兼并战争
C.改善了地方行政
D.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犬戎
争霸战争
改革变法
六国一统
政治
灭西周
秦朝建立
7.何怀宏在《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对寒门子弟占入仕(成为政府官员)群体的比例有如下统
春状时期

战国时期
计。据此可知(
分元单
分石弹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771年
770年
经济
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城、工商业荣
比例
4%
17.2%24.5%
46.1%
A.官员选拔注重门第
B.地方行政日益完善
文化
《诗经入楚辞百家争鸣
C.选官制度不断发展
D.世家大族垄断教有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春秋战国动荡变化
8.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中国古代生产发展
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3.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解释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24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2024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2024 级历史学科半期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B D C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A
二、选择题
16.(13 分)
【答案】
(1)分封制(1 分);郡县制(1 分)。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或为了维护国家统一)(2 分)。
(2)措施:实行推恩令(1 分);历史作用: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或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 分)
(3)不同:宋朝在地方上设立多个平行机构,权力分散(1 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权力
相对集中(1 分)。宋朝的制度设计意图是防止地方形成强大的权力中心,加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1 分);元朝行省制度主要是为了管理广袤疆土,适应其版图辽阔的统治需要(1
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或有利于元朝对广大地域进行有效管辖);提高了行
政效率;是我国古代地方行制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每点 1 分,任选其中
两点)。
(4)认识:制度创新要适应时代和国情的发展需求;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
(1 分)
17. 15 分
【答案】
(1)影响: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使社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隋朝创立的制度
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每点 1 分,共 3 分)
(2)特点:大都位于大运河沿岸;集中于大兴、洛阳等重要北方城市。(每点 1 分,共 2
分)
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的兴修;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
动。(每点 1 分,共 4 分)
(3)特点:作品多(1 分);作家多(1 分);作品由贵族化向平民化发展(或逐渐贴近人们
的日常生活)(2 分)。
(4)启示:社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
物质基础;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文教的昌盛。(一点 2 分)
18. 7 分
【答案】
【角度一、二】
论点:交流促进发展 (杰出的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印度求取真经,研习佛法,为大唐带回大量佛经,促进大唐佛教
的发展和中印文化交流。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最终成功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和传播大唐文化,为中
日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综上,世界因交流更精彩,文明因互鉴更进步。
【角度三】
观点: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国家发展。
东汉光武帝允许北方各族内迁,为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民族融
合,巩固了东汉的统治基础。
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
进了吐蕃经济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
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几十年的战争,双方保持百余年的和平局面,有
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综上,友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
【角度四】
观点:统治者励精图治推动国家发展。
汉文帝与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三十税一减轻农民负担,还省减徭役与刑罚,
使西汉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成就了“文景之治”。
唐玄宗在位前期,大力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
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综上,统治者唯有爱惜民力、勤勉为政,方能开创国家繁荣兴旺之局面。
【角度五】
观点:制度创新(先进的制度)促进国家发展。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
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创立并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又互为补
充,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便利对边疆地区
的有效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综上,我国古代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