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尚书·禹贡》记载禹的贡献不仅仅是治水,还有划分“九州”“五服”,扩大统治疆域。上述现象反映了( )A.神话传说日益受到重视 B.时代变迁中历史记录出现讹误C.早期国家的建立 D.社会混乱需要精神寄托2.都江堰的治理坚持“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原则,这是其经久不衰的关键因素。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注重( )A.设计精巧美观 B.政府的扶植 C.人与自然和谐 D.人民的支持3.在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骆驼俑的现象蔚然成风。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A.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B.对外交流影响社会习俗C.民间手工业很发达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宋太宗进行进士科的“扩招”之后,庶民的上升途径才相对变得畅通。伴随着士族阶层消亡,庶民阶层兴起,宋代文化主体下移,大量民间科学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推动了宋代科技成果的诞生。这反映了( )·宋朝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如宋朝共历经319年,开科118次,录取进士20000人以上,平均每次录取进士170人。 ·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A.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出现 B.城市发展推动了宋代科技进步C.科举变革推动宋代科技发展 D.统治者大力支持市民文化发展5.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的“捷音”指的是( )A.击败准噶尔部 B.土尔扈特部回归C.反击沙俄侵略 D.统一宝岛台湾6.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A.虎门销烟的开支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7.在这场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据此推断,这场运动( )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C.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 D.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8.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诗人柳亚子称颂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这一行动( )A.推翻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B.宣示了中共谋求和平的愿望C.扭转了美国对国民党的态度 D.带来了建立新中国的新曙光9.1950年,新中国首次劳模代表大会的名称为“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农业和工业战线的表彰名额基本相当;1956年,大会名称则改为“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集中在工业战线。上述变化反映出( )A.人民拥护新生政权 B.三大改造成效显著C.国家发展战略调整 D.劳模政治地位提升10.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B.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D.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11.古巴比伦王国留下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对“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充分保障人民利益 B.内容非常丰富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维护奴隶主利益12.下图是某幅名画的卡通版,下列事件与这幅名画创作时间最接近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B.日本大化改新C.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D.巴尔扎克创作《高老头》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工商业被摆到突出的位置,所有能保护本国工商业,保护英国商人与工业家在海外的利益的措施都被采取了。因此英国的出口贸易迅速的发展,工商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C.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D.促使英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14.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关于新秩序说法正确的是A.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B.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C.确立了欧洲大陆均势体系 D.标志着传统欧洲优势地位的丧失15.某班同学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以下收集的相关材料要点,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繁荣的国际组织”“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大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积极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A.二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B.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C.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世界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二、改错题16.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促进民族发展是亚非拉地区人民的目标之一。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2)1955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3)1920年起,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打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4)1990年津巴布韦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三、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见证道路抉择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加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求索,试图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方案,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现代化方案都是外源式的,这些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照抄他国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打开了前进通道,中国开启了主动现代化的征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奋斗中,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致力于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摘编自王晓青《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材料二 引领奋斗历程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发生的转变(2)重大会议影响历史发展进程。选择上面图片中任意一个会议,说明其是如何引领党的奋斗历程的。(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你的启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材料一 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是利用传统节日转移阶级矛盾。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传统节日以家庭为组织进行。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材料二①《周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②《逸周书》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苦(渔网),以成鱼鳖之长③《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孝经》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⑤《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渗池(水塘),鱼鳖不可胜食也⑥《船山遗书》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传统节日的特征。(2)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内容,参照示例,对其体现的共同观点进行阐释。(示例组合除外)示例:①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善”等美德,对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提出了要求,对于个人修养提升与社会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保护传统文化建言献策。四、材料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共计400多年的时间。阶段 状况 关键词第一阶段 开始形成 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第二阶段 迅猛发展 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第三阶段 总体形成 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使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大大增加。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这一阶段世界市场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并列举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事例。(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因素。《2025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C2.C3.B4.C5.D6.B7.A8.B9.C10.B11.C12.C13.A14.B15.B16.(1)正确(2)错误,“日内瓦会议”改为“万隆会议”。(3)错误,“法国”改为“英国”。(4)错误,“津巴布韦”改为“纳米比亚”。17.(1)转变:从外源型方案到内生型方案;从被动式探索到主动式探索。(2)示例一:选遵义会议。说明: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示例二: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等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启示:民族独立、国家安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等。18.(1)特征:①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②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③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组织。(2)示例一:③⑥提出了“学思并重”等学习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方法指导,对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具有跨时代的教育意义。示例二:②⑤提出了要“尊重自然规律”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具有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3)建言献策:①推广传统节日进校园或社区活动;②利用多媒体平台等途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好文化遗产等。(言之成理即可)19.(1)示例一:第一阶段原因:新航路开辟,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示例二:第二阶段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大幅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外进行商品输出,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示例三:第三阶段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对外扩张增强,世界市场总体形成。(2)表现:①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②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增长;③跨国公司的大力发展。事例: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②加入WTO;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3)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