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吉林专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吉林专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吉林专用】
(试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现在人们已经能通过先进的仪器探测物质中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情况
B.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道尔顿发现元素周期律
D.闵恩泽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3.均衡营养,健康饮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宜吃得过饱——糖类是人类唯一的供能物质
B.不宜吃得过咸——长期过咸不利于人体健康
C.不宜吃得过偏——老年人缺钙会导致佝偻病
D.不宜吃得过荤——脂肪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
4.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花青素(紫色)可制成酸碱指示剂,滴入到不同溶液中,颜色变化如下表。下列溶液能使花青素变为蓝色的是( )
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颜色 红 紫 蓝
A.白醋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5.某同学探究常见酸碱的性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振荡加速溶解
C.倾倒澄清石灰水 D.测量稀盐酸pH
6.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并有倒伏现象,应施用的化肥是( )
A. B. C. D.
7.随着“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我国航天工程迎来了新的辉煌时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避免航天员贫血,航天食品中应添加适量富含铁元素的食材
B.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
C.以环氧树脂塑料和碳纤维为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防热夹层属于复合材料
D.运载火箭加注的液氢燃料是高能清洁燃料
8.如图为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改变
D.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D.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10.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火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关于省油灯说法错误的是( )
A.炷属于可燃物
B.下层水吸热,降低油的着火点达到省油目的
C.可以用剪刀剪灭,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夹瓷盏表面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擦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5分)
11.(4分)按图示进行实验。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锥形瓶中的现象为 。
(3)U形管中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现象是由于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锥形瓶内气压_________外界大气压。
12.(5分)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图1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m=37,n=18
B.铷是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D.铷原子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
(2)铷原子第一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比最外层上电子的能量_______(填“低”或“高”)。
(3)图2中A~D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Rb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3.(5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时,将60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3)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写一种)。
(4)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C.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甲
14.(5分)初中化学课本中的一些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电解水实验中,a处所指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b处所指气体的名称为 。
(2)图B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等集气瓶_______,再打开弹簧夹。
(3)图C所示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此现象表明_______(“浓氨水”或“酚酞”)易挥发。
(4)图D所示实验中,D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
15.(8分)《天工开物》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
(1)《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银朱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①水银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 ,有剩余的反应物是_________。
③“加热”时,银朱_________(填“升华”或“凝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
④制备过程中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16.(2分)将二氧化碳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观察到试纸I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17.(6分)化学小组同学在超市看到一款自热暖足贴,商品标签显示成分有铁粉、水、活性炭、蛭石、氯化钠。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开展“自制暖足贴”项目研究,部分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蛭石是一种耐高温的超级保温材料,难溶于水,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任务一:自制暖足贴,并将其发热情况与市售暖足贴比较。
【进行实验】分别取2勺铁粉和活性炭,加入无纺布袋中(与市售暖足贴所用无纺布相同),滴加少量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制得暖足贴。在相同环境下,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自制与市售暖足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形成图象,如图所示。
(1)通过图象可知自制暖足贴有两点不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猜想两种暖足贴发热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除了受暖足贴中各成分的质量及其配比影响外,还可能与的特性有关。
任务二:估测市售暖足贴中各成分的质量。
【方案设计】利用市售暖足贴中的全部粉末,设计如下方案。
(1)设计步骤Ⅰ、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方案,确定蛭石质量需要的称量数据最少的一组是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发现只有打开密封包装,暖足贴才会发热,由此推测暖足贴发热还需要______参加反应,故密封包装还起到了控制反应发生的作用。
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18.有一瓶稀盐酸的标签破损,某同学想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将2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4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燃烧发生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原子和分子很小,但是现在人们已经能通过先进的仪器探测物质中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情况,故选项说法正确。B、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正确。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D、闵恩泽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A、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长期过咸饮食,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可能引发高血压等疾病,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选项符合题意;C、老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幼儿和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能为人体储存能量,维持体温等,对人体有重要作用,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A、白醋显酸性,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A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用手指堵住试管口、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稀盐酸显酸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6.答案:D
解析:玉米叶色淡黄是缺氮,倒伏是缺钾。选项中,硝酸钾()同时提供氮和钾,能解决玉米叶色淡黄和倒伏问题,因此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为避免航天员贫血,航天食品中应添加适量富含铁元素的食材,故A正确;B.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与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故B错误;C.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以环氧树脂塑料和碳纤维为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防热夹层属于复合材料,故C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运载火箭加注的液氢燃料是高能清洁燃料,故D正确;故选:B。
8.答案:D
解析:A.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选项说法错误;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选项说法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此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9.答案:A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时,能够吸收水蒸气,随着不断吸收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不正确;B、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生成的铁的质量和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成正比,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的质量不再增加,该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该选项正确;D、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由于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因此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该选项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炷是棉绳做的灯芯,属于可燃物,故说法正确;B、夹瓷盏能省油是因为下层的水吸热降低油的温度,从而减少上层油的蒸发,故说法错误;C、用剪刀剪去灯芯熄灭省油灯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说法正确;D、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夹瓷盏表面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擦去,故说法正确。故选B。
11.答案:(1)
(2)溶液变浑浊
(3)大于
解析:(1)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锥形瓶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3)U形管中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现象的原因是: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12.答案:(1)A
(2)低
(3)三;D;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信息可知,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m=37,m=2+8+18+n+1,则n=8,A错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单元格中汉字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C正确;由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D正确。
(2)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故铷原子第一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比最外层上电子的能量低。
(3)A~D中,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A~D所示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由图2可知,A~D所示的粒子中,D所示粒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与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与形成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13.答案:(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 g
(2)150 g
(3)加入固体丙(或恒温蒸发溶剂)
(4)降温结晶
(5)BC
解析:(1)略。
(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50 g,因此将60 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 g+100 g=150 g。
(3)略。
(4)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丙的饱和溶液由降温至时,没有晶体析出,丙溶液变为时的不饱和溶液,而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甲、乙的饱和溶液由降温至时,均有晶体析出,甲、乙溶液仍为时的饱和溶液,且降温过程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减小得更快,则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更多,A错误,C正确。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该温度下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丙,而降温至时,甲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因此降温至时,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丙。综上所述,降温至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B正确。
14.答案:(1)氢气 氧气
(2)冷却至室温
(3)浓氨水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解析:(1)电解水的实验中,氢气在负极产生,氧气在正极产生,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由图可知,a处产生的气体体积比b多,则a处所指气体的名称是氢气;b处所指气体的名称是氧气;
(2)图B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红磷燃烧放热,未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剩余气体受热膨胀,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过偏小,所以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
(3)图C所示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此现象表明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4)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D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15.答案:(1)
(2)金属;;石亭脂(或硫;或S);升华;鼓入充足的氧气(答案合理者均可)
解析:(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
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即汞和硫在研磨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汞和硫的质量比为201:32,故一斤水银和二斤石亭脂反应,石亭脂过量有剩余;
③“加热”时,银朱会由固态变为气态,会升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
④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入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16.答案: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盐酸有挥发性等)
解析:将二氧化碳通入题图装置中,观察到干燥的紫色石蕊纸条不变色,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17.答案:【进行实验】(1)温度过高;发热持续时间短
(2)保温材料
【方案设计】(1)分离出粉末中的氯化钠铜粉、活性炭、蛭石
(2)固体B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以及蛭石和氧化铜混合物的质量
【反思交流】氧气(或)
解析:【进行实验】(1)分析图象可知,自制暖足贴的最高发热温度高于80 ℃,温度过高,会造成皮肤烫伤;此外自制暖足贴的发热持续时间短,不利于使用。
(2)根据加入的物质分析,自制暖足贴中未加入蛭石,由【查阅资料】可知,蛭石是一种耐高温的超级保温材料,所以推测暖足贴发热情况还可能与保温材料的特性有关。【方案设计】市售暖足贴粉末中含有铁粉、水、活性炭、蛭石、氯化钠。将该粉末加足量水溶解,氯化钠易溶于水,其余均不溶于水,经步骤I(过滤)分别得到氯化钠溶液和固体A,固体A的成分有铁粉、活性炭、蛭石。将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余物质均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和固体B,溶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及过量的硫酸铜,固体B的成分有活性炭、蛭石、铜粉。将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其中活性炭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蛭石与氧气不反应,则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与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1)步骤Ⅰ、Ⅱ的目的是分离出粉末中的氯化钠。固体B的成分是活性炭、蛭石、铜粉的混合物。
(2)可通过以下步骤确定蛭石质量:①称量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活性炭的质量,记为。②称量固体B的质量(活性炭、蛭石、铜的质量之和),记为。③称量蛭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质量,记为。则蛭石和铜的质量之和为,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记为,则蛭石的质量为。综上,确定蛭石的质量需称量数据最少的一组是固体B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以及蛭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质量。
【反思交流】略。
18.答案:(1)4
(2)9.1%
解析:(1)由图可知:pH=7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25%=4g。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