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年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5·安州模拟)2023年3月,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回大陆访问。他曾在台湾多次遥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情怀。他祭奠的是( )A.黄帝 B.尧 C.启 D.嬴政2.(2025·安州模拟)《晋书·食货志》记载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D.孝文帝改革已完成3.(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唐代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它可以印证当时( )A.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 B.刚健豪迈的社会风气C.多彩绚丽的文学艺术 D.民族林立的政治格局4.(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某历史小组搜集的清朝社会风俗画,你认为最合适的主题是( )《清明戴柳图》 《龙舟盛会图》A.体育活动尚武轻文 B.传统节日人文精神C.宗教迷信时代糟粕 D.海上贸易对外交流5.(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它们体现的主题是( )A.民族危机加剧 B.中国完成工业革命C.民主革命兴起 D.近代化的早期探索6.(2025·安州模拟)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2025·安州模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你认为图中这一天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蒋介石统一全国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8.(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导致“甲-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正常化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9.(2025·安州模拟)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承接国内外客户直接订货”,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引发此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10.(2025·安州模拟)下表是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的表格,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贫困人口规模(亿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 7.7039 1712017 0.3046 259472020 0.0551 32189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革C.改革开放 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11.(2025·安州模拟)下图为漫画《分开跑》,作者主要意图是想说明三权分立( )A.有可能降低行政效率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 D.使权力达到有效平衡12.(2025·安州模拟)“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欧洲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A.自治城市出现 B.城市自然环境良好C.农村快速衰落 D.农奴制度不复存在13.(2025·安州模拟)2023年5月6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佩戴19世纪制作的“帝国王冠”,完成了加冕典礼。典礼遭到了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英国归还王冠上的珠宝钻石。“帝国王冠”侧面反映了英国( )A.一战胜利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掠夺 D.君主立宪14.(2025·安州模拟)有人说,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遭到现存大国的打压,世界第一的位置不容挑战。但这不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有例外的史实。最能说明这一例外的是( )A.20世纪30年代德国与英国 B.日本与美国C.20世纪20年代美国与英国 D.苏联与美国15.(2025·安州模拟)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可以提出申诉的国际机构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16.(2025·安州模拟)下图漫画《谁想超过我,我就打残谁》反映出当今世界( )A.霸权主义的行径 B.多极化格局形成C.经济一体化发展 D.互利共赢成共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7.(2025·安州模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理论诞生曙光初现]材料一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摘编自人教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下册)《共产党宣言》书影[实践成功光耀 世界]材料二 1929一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 000万。1928-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上册)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统计表区域 时间二战前 二战后欧洲 苏联 苏联、东欧等国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等拉美古巴[中国智慧传承创新]材料三 站起来:1949 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富起来: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系列关于中国改革的重要谈话。强起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阐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指出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站起来”的标志事件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认识。18.(2025·安州模拟)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事件 结果明朝 戚继光抗倭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950年 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避免中国在国际外交.上处于孤立无援局面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增强了国防实力2012年 “辽宁舰”入列海军 壮大了海军力量阅读以上材料,任选2个历史事件,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安全”写-篇小论文。(要求:写出所选事件,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60字左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马英九祭奠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一称号通常指向中华文明的奠基者,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的起源,传说中他推动了文字、历法、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是两岸共同尊崇的文化符号,A项正确;尧虽为五帝之一,以禅让制闻名,但属于黄帝后裔,并非“人文初祖”,排除B项;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标志世袭制开始,与“人文初祖”无关,排除C项;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但属历史明确记载的帝王,非传说时代的文化始祖,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B【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南迁人口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和文化,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东晋时期(《晋书》记载),三国鼎立(魏蜀吴)早已结束,与时间不符,排除A项;东晋偏安江南,政策比较保守,并非经济繁荣的主因,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北方的北魏,与题干“南方情形”无关,且时间晚于东晋,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B【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解析】【分析】根据《马球图》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B项正确;从题目中不能看出马球运动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无法体现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排除A项;马球是运动,不能反映多彩绚丽的文学艺术,比如唐诗、书法以及绘画等,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马球运动的流行,未涉及政权信息,不能看出民族林立的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B【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戴柳图》体现了清明节人们纷纷在门上插柳条,在头上戴柳枝,认为这样可以青春常驻、延年益寿,用以驱邪祈福。《龙舟盛会图》体现了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庆祝活动的习俗。这些节日中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B项正确;题目体现了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不是体育活动,不能看出尚武轻文的风气,排除A项;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时代糟粕,排除C项;题目体现了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外国无关,不能看出海上贸易对外交流,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传统节日的有关内容。5.【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属于近代化的早期探索,D项正确;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与题目中的民族企业无关,排除A项;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完成工业革命,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主革命以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代表,均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事件共同反映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6.【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项C符合题意;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理解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即这个历史事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国,否定了皇权体制。在政治和思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7.【答案】D【知识点】渡江战役【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中文字“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可知,这一天是1949年4月23日,在这一天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蒋介石统一全国是1928年“东北易帜”,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与材料“总统办公室”等信息不符,材料是占领南京总统府,解放南京,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8.【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题的表格反映出了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进行了1950——1952年土地改革和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农业在1952年到1957年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D项正确;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导致“甲-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9.【答案】D【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承接国内外客户直接订货’,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可知与改革开放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此引发此现象的历史事件是改革开放,D项正确;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与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没有联系,排除A项;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没有联系,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与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10.【答案】C【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78年后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山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但与题目中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但是与题目中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发展,但是与题目中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11.【答案】A【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信息“我才是总统,我说往这边跑”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有助于实现民主共和,避免专制的产生,但是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互相牵制,彼此制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行政运转的时间,有可能降低行政效率,A项正确;三权分立有利于避免专制的产生,但漫画信息未涉及社会方面的信息,不能看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排除B项;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但是题目重点强调此模式下行政效率较低,排除C项;三权分立有利于使权力达到有效平衡,但是题目重点强调此模式下行政效率较低,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A【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能任意征税。农奴进城住满101天可获得自由,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A项正确;中世纪的城市环境较为恶劣,自然环境良好不是谚语的内涵,排除B项;城市能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句谚语与农村快速衰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部分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但是农奴制度仍未解除,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和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相关史实。13.【答案】C【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典礼遭到了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英国归还王冠上的珠宝钻石”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开始了罪恶的殖民扩张,将非洲、亚洲等地发展为自己的殖民地,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却造成了被掠夺地区长期的贫困落后。因此“帝国王冠”侧面反映了英国进行的殖民掠夺,C项正确;1918年一战胜利,与“19世纪制作”不符,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间联系,不是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的原因,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与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欧洲的殖民统治,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14.【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而英国没有把握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国家实力有所下降,落后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霸主地位。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与英国最能够体现这一论断,C项正确;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遭受了严苛的制裁,没有取代英国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日本虽然实现了迅速发展,但是仍落后于美国,没有取代美国的世界地位,排除B项;苏联与美国彼此对抗,形成两极格局,最终以苏联解体告终,没有出现题目中的现象,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15.【答案】C【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是唯一全球性处理国际贸易规则和争端的机构,其争端解决机制专门处理反倾销等贸易摩擦,C项正确;国联主要职责是保障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二战后被联合国取代,排除A项;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国际法、国际和平安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旨在处理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建议学生重点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知识。16.【答案】A【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谁想超过我,我就打残谁》”和所学可知,漫画揭示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A项正确;当今世界的世界格局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是已经形成,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而不是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互利共赢成共识,与题干漫画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漫画反映当今世界霸权主义的行径。17.【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或社会主义扩展到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3)标志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坚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可知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由“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可知,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因此《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可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2)原因:根据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由“1928-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知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根据材料二“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统计表”,可知,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或社会主义扩展到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因此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是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3)事件:根据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可知“站起来”的标志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新:根据材料“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可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历经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探索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坚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等知识。(1)背景: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可知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由“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可知,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因此《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可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2)原因:根据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由“1928-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知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根据材料二“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统计表”,可知,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或社会主义扩展到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因此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是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3)事件:根据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可知“站起来”的标志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新:根据材料“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可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历经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探索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坚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18.【答案】示例抗击侵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抗击侵略,能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能保障国家安全。明代中期,倭患严重破坏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奉命到东南沿海抗倭,与其他抗倭将领--起带领广大军民基本消灭倭患,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稳定,保证了明朝的国家安全。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7 年,日本又发动七七事变,企图灭亡中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保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由此可见,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抗击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实现国泰民安。【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戚继光抗倭;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选择戚继光抗倭、抗日战争胜利两则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南下浙江,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可拟观点为“抗击侵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抗击侵略,能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能保障国家安全。明代中期,倭患严重破坏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奉命到东南沿海抗倭,与其他抗倭将领--起带领广大军民基本消灭倭患,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稳定,保证了明朝的国家安全。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7 年,日本又发动七七事变,企图灭亡中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保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最后总结:由此可见,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抗击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实现国泰民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 / 1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年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5·安州模拟)2023年3月,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回大陆访问。他曾在台湾多次遥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情怀。他祭奠的是( )A.黄帝 B.尧 C.启 D.嬴政【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马英九祭奠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一称号通常指向中华文明的奠基者,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的起源,传说中他推动了文字、历法、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是两岸共同尊崇的文化符号,A项正确;尧虽为五帝之一,以禅让制闻名,但属于黄帝后裔,并非“人文初祖”,排除B项;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标志世袭制开始,与“人文初祖”无关,排除C项;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但属历史明确记载的帝王,非传说时代的文化始祖,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25·安州模拟)《晋书·食货志》记载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D.孝文帝改革已完成【答案】B【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南迁人口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和文化,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东晋时期(《晋书》记载),三国鼎立(魏蜀吴)早已结束,与时间不符,排除A项;东晋偏安江南,政策比较保守,并非经济繁荣的主因,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北方的北魏,与题干“南方情形”无关,且时间晚于东晋,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唐代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它可以印证当时( )A.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 B.刚健豪迈的社会风气C.多彩绚丽的文学艺术 D.民族林立的政治格局【答案】B【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解析】【分析】根据《马球图》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B项正确;从题目中不能看出马球运动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无法体现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排除A项;马球是运动,不能反映多彩绚丽的文学艺术,比如唐诗、书法以及绘画等,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马球运动的流行,未涉及政权信息,不能看出民族林立的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某历史小组搜集的清朝社会风俗画,你认为最合适的主题是( )《清明戴柳图》 《龙舟盛会图》A.体育活动尚武轻文 B.传统节日人文精神C.宗教迷信时代糟粕 D.海上贸易对外交流【答案】B【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戴柳图》体现了清明节人们纷纷在门上插柳条,在头上戴柳枝,认为这样可以青春常驻、延年益寿,用以驱邪祈福。《龙舟盛会图》体现了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庆祝活动的习俗。这些节日中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B项正确;题目体现了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不是体育活动,不能看出尚武轻文的风气,排除A项;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时代糟粕,排除C项;题目体现了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外国无关,不能看出海上贸易对外交流,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传统节日的有关内容。5.(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它们体现的主题是( )A.民族危机加剧 B.中国完成工业革命C.民主革命兴起 D.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属于近代化的早期探索,D项正确;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与题目中的民族企业无关,排除A项;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完成工业革命,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主革命以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代表,均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事件共同反映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6.(2025·安州模拟)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项C符合题意;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理解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即这个历史事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国,否定了皇权体制。在政治和思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7.(2025·安州模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你认为图中这一天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蒋介石统一全国C.渡江战役 D.解放南京【答案】D【知识点】渡江战役【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中文字“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可知,这一天是1949年4月23日,在这一天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蒋介石统一全国是1928年“东北易帜”,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与材料“总统办公室”等信息不符,材料是占领南京总统府,解放南京,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8.(2025·安州模拟)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导致“甲-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正常化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题的表格反映出了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进行了1950——1952年土地改革和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农业在1952年到1957年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D项正确;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导致“甲-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9.(2025·安州模拟)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承接国内外客户直接订货”,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引发此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答案】D【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承接国内外客户直接订货’,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可知与改革开放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此引发此现象的历史事件是改革开放,D项正确;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与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没有联系,排除A项;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没有联系,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与1979年6月25日,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10.(2025·安州模拟)下表是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的表格,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贫困人口规模(亿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 7.7039 1712017 0.3046 259472020 0.0551 32189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革C.改革开放 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78年后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山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但与题目中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但是与题目中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发展,但是与题目中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11.(2025·安州模拟)下图为漫画《分开跑》,作者主要意图是想说明三权分立( )A.有可能降低行政效率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 D.使权力达到有效平衡【答案】A【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信息“我才是总统,我说往这边跑”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有助于实现民主共和,避免专制的产生,但是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互相牵制,彼此制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行政运转的时间,有可能降低行政效率,A项正确;三权分立有利于避免专制的产生,但漫画信息未涉及社会方面的信息,不能看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排除B项;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但是题目重点强调此模式下行政效率较低,排除C项;三权分立有利于使权力达到有效平衡,但是题目重点强调此模式下行政效率较低,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25·安州模拟)“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欧洲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A.自治城市出现 B.城市自然环境良好C.农村快速衰落 D.农奴制度不复存在【答案】A【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能任意征税。农奴进城住满101天可获得自由,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A项正确;中世纪的城市环境较为恶劣,自然环境良好不是谚语的内涵,排除B项;城市能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句谚语与农村快速衰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部分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但是农奴制度仍未解除,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和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相关史实。13.(2025·安州模拟)2023年5月6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佩戴19世纪制作的“帝国王冠”,完成了加冕典礼。典礼遭到了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英国归还王冠上的珠宝钻石。“帝国王冠”侧面反映了英国( )A.一战胜利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掠夺 D.君主立宪【答案】C【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典礼遭到了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英国归还王冠上的珠宝钻石”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开始了罪恶的殖民扩张,将非洲、亚洲等地发展为自己的殖民地,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却造成了被掠夺地区长期的贫困落后。因此“帝国王冠”侧面反映了英国进行的殖民掠夺,C项正确;1918年一战胜利,与“19世纪制作”不符,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间联系,不是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的原因,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与非洲、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欧洲的殖民统治,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14.(2025·安州模拟)有人说,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遭到现存大国的打压,世界第一的位置不容挑战。但这不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有例外的史实。最能说明这一例外的是( )A.20世纪30年代德国与英国 B.日本与美国C.20世纪20年代美国与英国 D.苏联与美国【答案】C【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而英国没有把握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国家实力有所下降,落后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霸主地位。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与英国最能够体现这一论断,C项正确;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遭受了严苛的制裁,没有取代英国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日本虽然实现了迅速发展,但是仍落后于美国,没有取代美国的世界地位,排除B项;苏联与美国彼此对抗,形成两极格局,最终以苏联解体告终,没有出现题目中的现象,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15.(2025·安州模拟)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可以提出申诉的国际机构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C【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是唯一全球性处理国际贸易规则和争端的机构,其争端解决机制专门处理反倾销等贸易摩擦,C项正确;国联主要职责是保障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二战后被联合国取代,排除A项;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国际法、国际和平安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旨在处理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建议学生重点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知识。16.(2025·安州模拟)下图漫画《谁想超过我,我就打残谁》反映出当今世界( )A.霸权主义的行径 B.多极化格局形成C.经济一体化发展 D.互利共赢成共识【答案】A【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谁想超过我,我就打残谁》”和所学可知,漫画揭示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A项正确;当今世界的世界格局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是已经形成,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而不是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互利共赢成共识,与题干漫画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漫画反映当今世界霸权主义的行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7.(2025·安州模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理论诞生曙光初现]材料一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摘编自人教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下册)《共产党宣言》书影[实践成功光耀 世界]材料二 1929一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 000万。1928-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上册)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统计表区域 时间二战前 二战后欧洲 苏联 苏联、东欧等国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等拉美古巴[中国智慧传承创新]材料三 站起来:1949 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富起来: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系列关于中国改革的重要谈话。强起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阐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指出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站起来”的标志事件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认识。【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或社会主义扩展到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3)标志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坚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可知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由“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可知,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因此《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可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2)原因:根据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由“1928-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知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根据材料二“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统计表”,可知,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或社会主义扩展到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因此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是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3)事件:根据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可知“站起来”的标志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新:根据材料“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可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历经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探索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坚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等知识。(1)背景: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可知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由“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可知,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因此《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可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2)原因:根据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由“1928-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知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根据材料二“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统计表”,可知,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或社会主义扩展到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因此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是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3)事件:根据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可知“站起来”的标志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新:根据材料“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可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历经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探索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坚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18.(2025·安州模拟)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事件 结果明朝 戚继光抗倭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950年 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避免中国在国际外交.上处于孤立无援局面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增强了国防实力2012年 “辽宁舰”入列海军 壮大了海军力量阅读以上材料,任选2个历史事件,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安全”写-篇小论文。(要求:写出所选事件,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60字左下)【答案】示例抗击侵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抗击侵略,能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能保障国家安全。明代中期,倭患严重破坏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奉命到东南沿海抗倭,与其他抗倭将领--起带领广大军民基本消灭倭患,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稳定,保证了明朝的国家安全。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7 年,日本又发动七七事变,企图灭亡中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保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由此可见,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抗击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实现国泰民安。【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戚继光抗倭;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选择戚继光抗倭、抗日战争胜利两则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南下浙江,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可拟观点为“抗击侵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抗击侵略,能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能保障国家安全。明代中期,倭患严重破坏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奉命到东南沿海抗倭,与其他抗倭将领--起带领广大军民基本消灭倭患,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稳定,保证了明朝的国家安全。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7 年,日本又发动七七事变,企图灭亡中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保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最后总结:由此可见,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抗击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实现国泰民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年考历史三模试卷(学生版).docx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5年考历史三模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