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湖北专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湖北专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化学预热模拟卷 【湖北专用】
(试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展示我国古法酿酒的工序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
A.捣碎酒曲 B.谷曲混合
C.发酵成酒 D.泉水勾兑
2.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水 B.量取液体
C.过滤 D.熄灭酒精灯
3.以下对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和用途的说法,其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分类 用途
A 干冰 氧化物 人工降雨
B 酒精 有机物 消毒
C 水银 金属单质 水银温度计
D 苏打 盐 治疗胃酸过多
4.“火焰分割”趣味实验: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1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属于金属材料
B.铁块拉成铁丝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是由于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5.“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铷的化学性质与氢相似
B.铷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C.铷容易形成,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6
D.若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则原子核内有48个中子
6.盐酸和硫酸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酸。下列关于这两种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人体胃液中含有硫酸,可帮助消化
7.下列是小明一天中的生活经历和相关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早上用不锈钢水壶在燃气灶上烧水,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
B.下午体育课后喝了葡萄糖溶液,补充的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傍晚将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该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
D.晚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是为了防止铁锅生锈
8.如图是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新型催化剂将CO2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部分产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I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II中共涉及3种氧化物C
C.反应前后催化剂性质不变
D.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9.《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固体。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
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晶体
D.“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少量木炭粉 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除去气体中少量的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鉴别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 比较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11.向一定质量和的混合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b点所得固体只有银
C.c点溶液中溶质为 D.取d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1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13.室温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装置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并滴入3滴酚酞试液,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用滴管逐滴加入Y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滴加Y溶液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烧杯中的X溶液是稀盐酸
C.a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此时烧杯中溶液呈现无色
D.滴加Y溶液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32分)
14.(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Ⅰ.工业合成氨。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铁触媒催化剂用磁铁矿与三氧化钼()、氧化钨()、氧化铝()、混合稀土等原料,按不同比例充分混合得到,其中、含量对产出气体中氨含量影响分别如图2、图3所示,氨含量越高代表催化剂活性越好。
Ⅱ.氨燃料。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能源化应用也成为研究热点,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发现氨作为燃料,在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源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与氢气在相同条件下的物性参数对比见下表。
物性参数
燃烧热() 12.77 17.10
沸点/℃ -252.9 -33.5
最小点火能量/MJ 0.02 8
爆炸极限/% 4~75 16~25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氮气主要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2)一定条件下,纯净的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图2写出含量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是 。
(4)在压强下,氮气的沸点为-195.8℃(与沸点见短文中表格),欲将与、分离,将温度控制在______范围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氨气比氢气更容易被点燃
b.三氧化钼()、氧化钨()、氧化铝()都属于氧化物
c.氢气液化储存比氨气更易实现,但爆炸风险较大
d.氨气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15.(4分)下图是利用碳酸钙和氯化钠混合生产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请结合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窑中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石灰窑中发生反应的产物之一是配制石灰乳的原料之一,该物质常用作_________。推测丙熟化桶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混合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4分)工业上煅烧25 t石灰石(主要成分为)共制得11.2 t CaO(杂质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求:
(1)该石灰石中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2)该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
17.(5分)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选用C而不用D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
(3)用所选装置及药品制取较多二氧化碳,从便于操作及回收和节约药品等角度考虑,一次性加入足量_________(填药品名称)比较合理。
(4)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6分)歌曲《青花瓷》中有一句写道: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一句中的“铜绿”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铜锈。兴趣小组同学对铜绿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从久置的铜片上刮下一些铜绿(绿色粉末)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
(1)分析实验,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铜绿在如图装置中加热 试管内壁有水雾 铜绿加热后产生_______
_______ 铜绿加热后产生氧化铜
气球胀大
【发现问题】气球为什么会胀大?
【提出猜想】
猜想Ⅰ: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
猜想Ⅱ:铜绿加热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胀大;
猜想Ⅲ:铜绿加热产生一氧化碳使气球胀大;
猜想Ⅳ:铜绿加热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使气球胀大。
【实验分析】
(2)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气球依然胀大没有变瘪,证明猜想_______不成立。
(3)为了验证其他猜想,同学们又设计了如下图装置的实验,发现 的现象,说明铜绿加热后有产生,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时观察到B处玻璃管内的氧化铜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Ⅱ成立。
【反思评价】
(4)同学们分析铜绿受热分解反应后的产物,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知“铜绿”中除了含有铜元素外,还含有_______元素。
19.(8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化学实践小组同学对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的资源分布、可再生资源优势与不足、海水中取盐、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等进行了如下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了解海洋中的资源及其分类
【查阅资料】海洋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铁矿、海滨砂矿、动植物等,海水中溶解的元素达80多种。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等。
【小组交流】
(1)海洋为人类提供具有营养物质的鱼、虾和海蜇等,属于______资源。
(2)南海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其主要原因是 。
任务二:总结海洋可再生资源优缺点
【查阅资料】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海洋风能、潮汐能等发电量将达到800.6亿千瓦,实现跨越式增长,并向深远海进发。
【交流讨论】
(3)海上风电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
(4)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有 (填一个)。
任务三:设计海水中制取精盐的步骤
【查阅资料】海水中主要溶解物质的质量分数,以及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
【方案设计】小组同学将从海水中制取精盐的处理步骤设计如下:
【反思评价】
(5)采用风吹日晒蒸发结晶方法从海水中制取粗盐的理由是 。
(6)蒸发时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是 。
任务四:交流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信息检索】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要依据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原则,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加快能源转换,推动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分析讨论】
(7)利用风电海水制氢是能源转换方式之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展示交流】
(8)小组同学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海洋资源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归纳交流了物质分离的思路和方法,并撰写了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活动报告,提出了许多海洋生态保护的建议,如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发酵成酒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会分解糖类,产生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捣碎酒曲、谷曲混合、泉水勾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D
解析:A、蒸发食盐水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搅拌。A不正确
;B、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不正确;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末端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C不正确;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
3.答案:D
解析: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化学式为:,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因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C、汞俗称水银,化学式为:,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可填充温度计,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则铁丝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说法正确;B、铁块能拉成铁丝,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D、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是由于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酒精温度低于着火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A、虽然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都是1,但是铷元素是金属元素,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因此两种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该选项不正确。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所在元素周期数相同,如图所示故属于第五周期元素,该选项正确。C、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失去1个电子后会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容易形成,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6,该选项正确。D、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则原子核内有48个中子,该选项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质量会增加,浓盐酸的质量会减少,故A错误:酸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故B正确;酸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C错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故D错误。
7.答案:A
解析:利用不锈钢水壶在燃气灶上烧水,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
8.答案:D
解析:A、反应I中,反应物为和,已知生成物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氢元素,则还应有含氢元素的物质生成,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合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反应Ⅱ中涉及的物质有,其中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所以反应Ⅱ中只涉及1种氧化物,错误;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错误;D、根据反应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其化学方程式为:,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无法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整个流程的目的是从含有少量NaCl的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晶体,“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过滤”所得的滤液是的饱和溶液,故滤液中的溶质有和NaCl。
10.答案:A
解析:A、灼烧,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够除去木炭粉,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选项不正确。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烧杯内壁都出现水雾,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选项不正确。D、比较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a点时发生的是Zn与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硝酸银还没反应完,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锌、硝酸铜三种,故选项说法正确。B、b点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则得到的固体为Ag,故选项说法正确。C、c点时,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的溶质只有反应产物硝酸锌,故选项说法正确。D、d点时,加入的锌过量,此时固体为锌、铜和银,加入稀盐酸后,锌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项,甲实验中除了溶剂种类不同之外,温度也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乙实验中两根铁钉都不能生锈,无法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丙实验中除了催化剂种类不同之外,反应物的浓度也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在同一块铜片上加热三种金属材料,加热温度相同时,最先熔化的固体,其熔点最低,能达到实验目的。
13.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则说明刚开始滴加Y溶液时,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但加入10mLY溶液时,反应结束,溶液温度又慢慢降低,该选项不正确;B、最开始溶液pH<7,显酸性,最终溶液pH>7,显碱性,则说明该反应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即烧杯中的X溶液为稀盐酸,该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溶液显酸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和,此时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该选项不正确;D、刚开始滴加Y溶液时,发生反应,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但待完全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
14.答案:(1)78%
(2)
(3)随着含量升高,催化剂活性先变好后变差(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4)-195.8℃-33.5℃
(5)ac
解析:(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一定条件下,纯净的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氨含量越高代表催化剂活性越好,根据图2可知,随着WO3含量升高,氨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则说明催化剂活性先变好后变差(合理即可);
(4)欲将分离,需要将氨气液化,而氮气和氢气仍为气态,沸点为-33.5℃,氮气的沸点为-195.8℃;氢气的沸点为-252.9℃;因此控制温度在-195.8C-33.5℃之间;
(5)a、氢气最小点火能量比氨气小,则氢气比氨气更容易被点燃,a错误;b、三氧化钼、氧化钨、氧化铝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b正确;
C、氢气沸点比氨气低,氢气液化储存比氨气更难实现,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6%~25%,则氢气爆炸风险较大,c错误;d、氨作为氢的载体,能源化应用也成为研究热点,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发现氨作为燃料,在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源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d正确;故选:ac。
15.答案:(1)分解反应
(2)干燥剂;耐高温、耐腐蚀
(3)
解析:(1)石灰窑中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石灰窑中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配制石灰乳的原料之一,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生成的氢氧化钙显碱性,该物质常用作干燥剂;推测丙熟化桶具有的性质是耐高温、耐腐蚀;故填:干燥剂;耐高温、耐腐蚀;
(3)由图知丙生成的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混合池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6.答案:(1)20 t(计算过程见解析)
(2)80%(计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1)解:设该石灰石中的质量为x。
答:该石灰石中的质量为20 t。
(2)该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为80%。
17.答案:(1)B;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大理石
(4)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故填:B;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为向上排空气法,D为向下排空气法,选用C而不用D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用所选装置及药品制取较多二氧化碳,从便于操作及回收和节约药品等角度考虑,一次性加入足量大理石比较合理,根据需要可以通过长颈漏斗补加盐酸;故填:大理石;
(4)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使用给出药品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8.答案:(1)水;绿色粉末逐渐变黑(或有黑色物质产生)
(2)Ⅰ
(3)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碳、氧、氢
解析:(1)根据现象:加热铜绿时,试管内壁有水雾,说明铜绿加热产生水;
根据结论:铜绿加热后产生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还观察到试管中有黑色固体出现;
(2)①熄灭酒精灯后,气球依然胀大没有变瘪,证明不是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即猜想Ⅰ不成立;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若铜绿加热后有产生,则A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
(4)由实验现象可知,铜绿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由铜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反应后共有铜、碳、氢、氧四种元素,所以可推知“铜绿”中除了含有铜元素外,还含有碳、氢、氧元素。
19.答案:(1)海洋生物
(2)南海中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3)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4)取之不尽,分布广泛,低碳环保,能量密度高(合理即可)
(5)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6)加热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合理即可)
(7)
(8)禁止垃圾抛洒海中;禁止污水排入海中;控制沿海养殖污染;控制海洋酸化;合理捕捞,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管(合理即可)
解析:(1)海洋为人类提供具有营养物质的鱼、虾和海蜇等,属于海洋生物资源;
(2)南海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其主要原因是南海中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3)海上风电是利用风能发电,则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4)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有取之不尽,分布广泛,低碳环保,能量密度高等;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故采用风吹日晒蒸发结晶方法从海水中制取粗盐;
(6)蒸发时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是:加热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7)利用风电海水制氢是能源转换方式之一,其发生反应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海洋生态保护的建议:禁止垃圾抛洒海中,禁止污水排入海中,控制沿海养殖污染,控制海洋酸化,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管,从而保护海水;合理捕捞,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