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三单元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生物学课后习题精讲课件七年级下册人教版(2024)第二章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水的利用与散失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复习与提高第一节 水的利用和散失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植物体不断进行水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的管道。(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拓展应用取同一植株大小相同的两根枝条,分别标记为A、B。保留枝条A的叶片,摘除枝条B的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大小相同且盛有等量清水的试管中(下图)。向试管中滴几滴油,让油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试管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拓展应用(1)在试管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什么 (2)两个试管中的液面会出现什么差异 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防止液体自然蒸发,保证试管里清水的减少是由叶片的蒸腾作用引起的。练习与应用装有A枝条的试管内液面下降较大,装有B枝条的试管内液面基本保持不变;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数量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就多。第二节 光合作用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条件。2.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与这株柳树质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土壤中的水 B.空气中的氧气C.土壤中的无机盐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场所 叶绿体条件 光原料 水和二氧化碳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D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下图是某温室大棚中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 原理又是什么 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2.将金鱼藻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0.2%的碳酸氢钠溶液(可提供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控制水温为25℃。将试管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每个条件做三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10 16120 12230 11340 101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 距离光源越近产生气泡的数量越多,距离光源越远产生气泡的数量越少;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没有气泡产生。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3.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光对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 你可以就“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1)提出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 (2)作出假设: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3)设计对照实验时,要坚持单一变量原则,此实验的变量应为是否有光.取两盆生长发育状况一样的蒜苗,甲盆用黑色塑料袋罩住,乙盆不罩,同时放到温暖有光的地方几天后,去掉塑料袋,观察现象。甲盆蒜苗为黄色,乙盆蒜苗为绿色。(4)得出的结论: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三节 呼吸作用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区别 部位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联系 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光有光、无光均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光能→化学能(储存能量)化学能→化学能+热能(释放能量)①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物运输等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③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2.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种子收获后及时晾干,可以抑制呼吸作用。( )(2)栽花时松土,能够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3)将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可抑制它们的呼吸作用。( )√解析:种子收获后及时晾干,降低了种子的含水量,可以抑制呼吸作用。√解析:栽花时松土,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从而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解析:将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环境温度降低,可以抑制它们的呼吸作用。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吗 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绿体和线粒体作用的不同之处: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联系:线粒体分解的有机物最初来源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储藏番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储藏番薯、白菜的窖通常留有通风孔,是因为番薯、白菜进行呼吸作用会导致窖内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会导致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农作物的营养,使农作物的品质下降,通风能降低温度,延长农作物的储藏时间。2.储粮过程中,既要防止粮食发芽、发霉,又要防止粮食被虫蛀。我国的大型粮库一般采用充入氯气或二氧化碳,同时保持低温的方法保障储粮安全。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上述储粮方法的生物学原理。大型粮库一般采用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同时保持低温的方法,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有人认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能够利用的原料就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植物生长也越好。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是有利的。请你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这种说法不正确。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但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影响环境。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句诗进行分析。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中的水汇入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流向海洋,而海水一般情况下不会倒流入江河、返回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如果没有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其他生物就会饿死。可以说,植物是生物圈的基石。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2.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需要增加碳吸收量。请针对“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做 ”设计一份海报,并向家人和朋友进行宣传。提示:日常中低碳生活:如纸双面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乘汽车,随手关灯,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用环保袋等。复习与提高练习与应用选择题1.下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某植物细胞内的两个生理活动,甲、乙分别为该细胞的某种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①、②过程B.甲是线粒体,①过程能够分解有机物C.乙是叶绿体,②过程需要有光才能进行D.①和②过程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A练习与应用选择题2.移栽树木时通常要剪去部分枝叶,并带土移栽,移栽后有时还要遮阳防晒,在树干上“打针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带土移栽可以保护根B. “打针输液”可以提供无机盐C.遮阳是为了降低光合作用速率D.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C练习与应用选择题3.下列农业措施主要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的是( )A.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B.种庄稼时进行合理密植C.提高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D.向封闭粮仓充入氯气并保持低温D练习与应用非选择题1.“被子植物的一生”可用下图表示。请填写相应内容。雌蕊雄蕊花药柱头子房花粉管精子胚珠卵细胞受精卵胚种子果实练习与应用非选择题2.成语“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请应用相关知识解释这两个成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个成语都能体现植物获取水和无机盐促进枝繁叶茂这一现象。练习与应用非选择题3.植物工厂是一种室内植物生产设施,可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以及营养液等条件进行精确控制。下图为植物工厂内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练习与应用非选择题(1)为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营养液应含有_______________。(2)请你推测气泵的主要作用是泵入__________供植物进行_________。(3)下列有关图中植物工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搅拌能增加营养液中的氧含量B.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作物产量C.紫外线消毒器可以杀死回收液中所有微生物D.植物工厂实现了立体化种植,土地使用效率更高(4)关于植物工厂,你还有哪些问题 可以和同学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如果有条件,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植物工厂。水和多种无机盐二氧化碳光合作用C合理即可练习与应用非选择题4.在一个玻璃瓶底部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在土壤中种上一棵幼苗,然后将玻璃瓶密封,并放置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室温保持在30℃左右。请你预测这株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如果你认为无法准确作出预测,请说明你还需要哪些关于这株幼苗和它周围环境的信息。幼苗存活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植物生长需要水、无机盐、空气等。感谢各位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