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综合测试题七年级下册第10章 人体自我调节(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中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车祸,被一辆高速驶来的货车撞飞,躺在血泊中,最后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保住了陈海的生命;但车祸后的陈海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任何的反应,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观众们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动容,流下眼泪。据此完成1、2、3小题。1.剧中不同的人物面对陈海的意外,都有不同的表现,这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分不开。下列对如下概念图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②是大脑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C.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D.⑤具有接收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2.陈海腰椎受伤严重,造成排便、排尿失禁,原因是( )A.脊神经被破坏 B.脊髓与大脑的联系中断C.大脑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D.脊髓被破坏,不能完成基本的反射活动3.陈海的这种“植物人”状态,通常是指在脑部受伤后只有呼吸和心跳、没有意识或意识蒙眬、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该类病患脑部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4.人们根据《二程全书》中的典故“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概括出成语“谈虎色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这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B.与谈梅止渴是同一类型反射活动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D.该反射活动是一种非条件反射5.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未经训练的狗,光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B.条件反射一旦建立起来,比较固定,不易消退C.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强化形成的D.对于适应生活环境,非条件反射比条件反射重要糖尿病,古代称为消渴病,首见于现已失传的隋朝甄立言所著的《古今录验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 6、7小题。6.糖尿病患者在人群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下列对糖尿病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A.吃甜食过多会直接诱发糖尿病 B.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胰岛素治疗C.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D.糖尿病患者应禁食糖类食物7.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如图曲线(注意: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100mg/d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糖尿病患者 B.曲线 a在1小时内升高主要是葡萄糖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C.曲线b代表正常人 D.曲线a和b在1小时后血糖下降的途径相同8.2024年6月6日是第二十九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下列做法中最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小刚:课间休息时,眺望远方 B.小明:晨跑时,边慢跑边看英语单词表C.小花:熄灯后,躲在被子里玩手机 D.小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人类除依靠眼和耳等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事物外,还依靠许多其他感觉器官共同感知世界万物的美好,躲避灾难的降临。据此完成 9、10 小题。9.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是利用了人的( )A.味觉 B.触觉 C.嗅觉 D.痛觉10.游泳时,往往刚一下水就觉得水凉,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这种感觉的变化是( )A.因为冷感受器产生了适应 B.因为体内的产热量逐渐增加C.因为体表散热量逐渐减少 D.因为暖感受器产生了适应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11.(7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人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各种激素职责明确、分工精细,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激素发生作用较慢,但可同时使不同器官产生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激素这个庞大的家族成员之间,有时也相互作用,甚至同一激素也可呈现不同的作用机制。尽管激素有利于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等,但如果不分对象、不加节制地滥用,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1)人体内的激素是由 分泌的,经 系统运送或弥散到达不同器官,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反应。(2)垂体分泌的 激素可促进人体身高快速增长,如果该激素在幼年时期分泌过少,可能会导致 。研究结果表明,该激素80%在睡眠时分泌,且22:00到凌晨2:00是分泌高峰期,该信息给你的启示是 。(3)某患者年龄18岁,具有以下症状:新陈代谢缓慢,身高1.3米,智力低下,言语不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假如你是一位小医生,你觉得该患者可能是在幼年时期 激素分泌过少(2分)。12.(8分)某校积极践行“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了跑步比赛、趣味足球等运动,使朝气蓬勃的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下图为人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在跑步比赛过程中,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此反射类型是 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3)足球场边的小西不注意被足球砸到脚,他立刻把脚收回来。a表示该反射的感受器,请用图中字母、序号和箭头表示该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4)当跑步快到终点时,同学们大脑兴奋,体内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等现象,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的共同调节。(5)跑步比赛中,每个人的起跑速度不同,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小西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反应速度,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试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下方的0刻度位置,当看到测试者松手时,立即用手夹住尺子,记录尺子下落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同学 尺子下落的高度(厘米)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甲 25 26 28乙 23 24 25丙 21 19 20Ⅰ.当被测试者看到尺子掉落,手指肌肉收缩接尺子的过程中,手指肌肉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选填“感受器”或“效应器”)。Ⅱ.实验中,每位同学测定三次,最终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目的是 。Ⅲ.表中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人的反应速度不同,其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同学。13.(6分)研究人员根据人耳结构(如图2)利用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制造出“入耳式耳机”和“骨传导耳机”(如图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入耳式耳机”佩戴的部位为图2的 (外耳道)的入口处;“骨传导耳机”佩戴的部位为耳朵外部。(2)两种耳机形成听觉的区别在于将声音信号传递给 的方式不同。“入耳式耳机”声音信号的传递需经过①传递到 _,②通过振动将声音信号传递给③;“骨传导耳机”则通过声波引起的颅骨振动,直接将声音信号传递到③,不需要经过①和②的传递。(3)无论是佩戴“入耳式耳机”还是“骨传导耳机”,③在接收到声音信号后,都会将声波的刺激传到内耳,刺激_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 _传给 (选填“大脑”“脑干”或“小脑”)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14.(9分)为宣传眼健康知识,增强全民爱眼、护眼意识,生物科创小组在STEM学习中心开展了“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提出保护眼健康的方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任务一:认识眼球结构(1)图1中的①是 。同学间相互观察,在光线较亮时,它呈 (选填“扩大”或“缩小”)状态。由此可知,该结构可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量。图1(2)同学们解剖并观察牛眼时,发现角膜是无色、透明的,由此可推测其功能是 。任务二:探究视觉的形成(3)同学们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F光源照射来的光线,经凸透镜的折射,最终在光屏上形成了清晰的倒像。该实验中,凸透镜模拟 ,光屏模拟 。通过探究得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 (用图1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最终在 (填数字)上形成物像,再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任务三:分析近视的原因(4)同学们将图2中F光源移动到A点时,物像变模糊,此时换一个曲度较大的凸透镜,物像变清晰,再将F光源移回原位,物像变模糊。由此分析近视的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看物体,导致 (答对一点给1分)(2分)。任务四: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5)某小组制作的模型中,“晶状体”曲度不可调节,被评为待改进。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决定选用水透镜(如右图:可通过调整水的体积改变透镜的焦距)来模拟晶状体,理由是 。答案1—5.DBBDC. 6—10.CBACA .11.(1)内分泌腺 循环(2)生长 侏儒症 早睡早起,不熬夜(3) 甲状腺12.(1) 神经元(2) 条件 ①(3) a→b→③→c→d。(4) 神经和激素(5)Ⅰ.效应器Ⅱ. 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Ⅲ. 丙13.(1) ①(2) ③(听小骨) ②(鼓膜)_(3)_⑥(耳蜗) ⑤(听觉神经)_ 大脑14.(1) 瞳孔 缩小(2) 利于光线的透入,是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3)晶状体 视网膜 ②→①→③→⑤→④ ④(4) 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5) 可调节曲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