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课题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中共一大的内容,国民大革命的过程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通过史料研习,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通过史料研习,全面、客观地认识在时空变化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教学难点: 1.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不断探索。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一百秒看党的一百年》。 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达到“凝神、起兴、点题、得法”的目的。本课从视频《一百秒看党的一百年》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变化的是足迹,不变的是初心,有利于本课的顺利推进。) 新知学习: 从北京到上海——追寻新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 图1 教师设问:这幅图片反映了当时北京的什么事件?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追问:那么,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122页第2—3自然段,梳理五四运动的过程。 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势阶 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口号(过渡)为什么五四运动的中心会从北京转移到上海呢? 材料二 据统计,上海的工厂工人在党成立前夜有230000到250000人,约占同时期全国工厂工人1022488人的22%—24%。 ——赵亲《一九二一年以前上海工人阶级状况》 教师设问:为什么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过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于是,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 图2 真理的味道 教师引用故事。 教师设问:他为什么没有察觉自己吃的是墨汁呢? (过渡)在他忘我的、不懈的努力下,《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终于问世了。 图3 《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 材料三 1920年5月,陈望道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问世,初版共印了1000册,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书名因印刷所排字工人疏忽被印成《共党产宣言》。9月,为了满足读者强烈需求,《共产党宣言》推出第二版,再印了1000册。 ——据求是网 教师设问:《共产党宣言》译本的多次再版说明了什么呢?结合教材,概述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过渡)由此可见,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中共一大内容 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党的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材料四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指出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奋斗目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过渡)为了更好更快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便开始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 表1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工人罢工 时间罢工主体罢工原因1920年2月三新和上海两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1920年2月河南印刷工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1920年4月香港机器工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1920年8月苏州振亚线公司职员要求改善工人待遇1920年10月南昌烟业工厂工人要求加薪1921年5月汉口人力车夫反对车行加租的罢工——据项立岭《试论中国工人运动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材料五 1922年9月初,党组织先后派毛泽东和刘少奇来到安源,加强对罢工的部署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 ——据《人民日报》 教师设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与以往工人运动相比,有何变化? (过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取得了部分胜利。但是,最终被镇压了。 教师设问: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人运动为什么会失利? 教师追问:在接下来的革命道路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办呢? (过渡)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有关国共合作的决议。中国共产党探索的足迹从上海到了广州,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策略由独立领导革命走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和中共一大的内容;通过史料研习,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面貌改变的影响。认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并根据具体国情及时调整,领导工人运动。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二)从上海到广州——探索新的斗争策略 材料六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据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材料七 孙中山对内联合中国共产党,让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带动国民党,给国民党补充新鲜血液。 ——李翔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改组研究》 教师设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教师追问:国民党为什么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过渡)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前,国民党是一个单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改组前后国民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材料八 表2 1926年底广东省国民党党员成分图 ——据李翔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改组研究》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改组前后的变化。 (过渡)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取得了进步,随着国民党的改变和国共合作的实现,掀起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激荡了无数国人精神与生活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研习,理解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取得了进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探索中,斗争策略发生了变化:从独立领导革命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三)从广州到武汉——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概括国民革命的进程。 图4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过渡)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有何影响呢? 表3 中共一大至1927年4月后党员人数变化图 单位 人 材料九 1927年2月19日和20日,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十 在他们(中共)的积极宣传和推动下,北伐沿途的农民为革命军做向导,做侦探,做挑夫,提供后勤运输服务,还有的直接参战。到1927年1月,农会会员增至200万,能指挥的群众增加到上千万。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分析国民革命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大革命结果失败了,革命走向低潮。 (过渡)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屠刀,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到,而是坚定信念、誓死不屈,与强大敌人展开殊死斗争,以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对人民和民族的英勇担当。 教师引用王器民的故事及红色家书。 图5 王器民(1892-1927年) 教师追问:这封家书表达了王器民怎样的情感?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过渡)但面对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员首先要做的是反思、总结。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国民革命的过程;在史料研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国民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认识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虽然国民革命失败了,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探索革命道路。培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从武汉到 ?——积累新的斗争经验 材料十一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放出“和平”“中立”“不干涉”“友好”的烟幕,鼓励所谓“温和派”(蒋介石集团)同“极端派”(共产党)分裂。在国民革命的关键时刻,(共产党)自动放弃领导权。 ——陶用舒《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失败》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过渡)为了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更重要的是积累斗争经验。 材料十二 一味的妥协退让,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使国民党右派的反动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在列强割据、军阀混战的时代,有了军队才能拥有权力。只有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人民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广大农民才能同工人阶级一道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 ——辛凤妮《第一次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教师设问:我们积累了哪些斗争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虽然国民大革命失败了,革命走向低潮。但是,我们吸取了教训,我们积累了经验,这为以后中国革命由低潮再次奋起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人民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取得革命胜利。 (设计意图:在史料研习和知识延伸的基础上,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并联系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注重积累经验,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培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本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从北京到上海、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武汉、从武汉到南昌、从南昌到井冈山、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在探索中,不管地点如何变化,不管是成功还是受挫,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正如我们在开头看到的视频中的一句话: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点题升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