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项目6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wpsCONTENT目录一任务1: 初识信息素养二任务2:认识社会责任任务1:初识信息素养6.1.1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概念从感性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信息是人们在社会中获得的一些消息、报道、图像、数据、新闻、知识等事实,而这些事实可以进行传播,并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从理性的角度讲,目前世界上公开发表过的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至今尚未形成定论。概括起来,可以认为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及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反映。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完成信息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6.1.1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它成为人类社会化信息活动的首要条件,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距今约35000~50000年前)。(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解脱了古人手抄多遍的辛苦,同时也避免了因传抄多次而产生的各种错误,也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约公元1040年中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欧洲在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话、电视和广播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6.1.2 信息素养及其要素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高效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信息素养构成要素信息素养包括关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意识和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应包含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6.1.2 信息素养及其要素大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要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能力进行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这三个过程,作为一名大学生,需要具备以下信息素养。(1)识别信息需求的能力。(2)获取信息的能力。(3)甄别信息的能力。(4)运用信息的能力。6.1.3 计算机素养和网络素养计算机素养和网络素养的定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也被译成计算机文化)的培养。计算机素养课包括这样四种常见的模式:编写程序、计算机素养课、问题解决及应用软件或工具。无疑,它们都给学校课程添加了新的东西。网络素养(Digital Literacy),又译作数位素养,是运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能力来定位、组织、理解、估价和分析信息。未成年人也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6.1.3 计算机素养和网络素养网络素养的内容与框架网络素养框架内容包含五个层级。层级一:工具层级,即对基础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包括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功能、搜索技巧等)、信息管理工具(管理信息来源、选择合适信息源等)和个人管理工具(信息导图、知识管理等)三个方面。层级二:识别层级,即在能够使用基础工具的基础上,对信息有分辨和识别的能力,且具备互联网责任。层级三:参与层级,即能够在互联网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同时,学会分享和连接更多人。这一层级分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具有互联网分享精神,并且学会在互联网世界中保护自己的信息。社会层面:链接他人。层级四:协作层级,即在与更多人发生联系与交互之后,产生更进一步的行动和创造,如参与一次互联网社区的共建。层级五:智慧网络人,即已经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且能在虚拟和现实的交互中利用互联网来解决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未来信息时代每一个人的竞争力所在。6.1.4 数据素养什么是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具备数据意识和数据敏感性,能够有效且恰当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展现数据,并对数据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对统计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延伸与扩展。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概念是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一种延续和扩展,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维度:对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有数据素养如何具备数据素养如何具备数据素养6.1.4 数据素养掌握数据素养的四个技能(1)阅读数据的能力。(2)利用数据的能力。(3)分析数据的能力。(4)质疑数据的能力。任务实现任务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开展网络调研,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和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信息素养问题,并形成报告提交。拓展训练学习并了解数字素养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数字素养”,对数字素养有一个初步了解和掌握,回答以下问题并形成报告。(1)什么是“数字素养”?(2)如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3)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 Alkalia提出的数字素养概念的五个框架分别是什么?。任务2:认识社会责任6.2.1 信息伦理道德和个人信息保护信息伦理道德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它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6.2.1 信息伦理道德和个人信息保护信息伦理结构内容信息伦理不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和强行执行的,是在信息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信息伦理结构的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所谓信息道德的三个层次,即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关系、信息道德活动。信息道德意识是信息道德的第一层次,包括与信息相关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是信息道德行为的深层心理动因。信息道德意识集中地体现在信息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之中。信息道德关系是信息道德的第二个层次,包括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信息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如网络条件下的资源共享。信息道德活动是信息道德的第三层次,包括信息道德行为、信息道德评价、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道德修养等。6.2.1 信息伦理道德和个人信息保护信息伦理的发展(1)兴起与发展(2)深刻的变化(3)工业信息化结合6.2.2 相关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可以通过数据库安全的技术手段实现,核心数据加密存储,通过数据库防火墙实现批量数据防泄露,也可以通过数据脱敏实现批量个人数据的匿名化,通过数字水印实现溯源处理。计算机软件保护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在法律上是指如下两个层面,即以法律手段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提供保护和为支持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运行而提供的法律保护。(1)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2)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发明专利权。(3)计算机软件中的商业秘密及保护。(4)计算机软件名称标识的商标权。6.2.2 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自1986年4月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一系列规定和法规,并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中写入了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条文。为适应信息产业和信息犯罪增加的形势,我国加快了信息立法的步伐。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委会议通过公布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是我国为尽快融入世贸组织规则而制定的有效管理信息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框架性政策,有利于我们了解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网上行为。6.2.3 信息安全自主可控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含义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能自主的就要尽最大可能实现自主,不能自主的必须保证它是可控可知的,即要对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的风险、隐患、漏洞、潜在问题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招、控制有道”。实践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措施(1)加强重视,应用系统建设与信息安全建设并重。(2)加强管理监控,有效治理分发式安全威胁,提高可控性。(3)加强自主研发,提升信息化自主研发创新能力。6.2.4 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他律,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后者更加重要。任务实现任务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开展网络调研,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当代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明确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如何进行维权;明确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含义,清楚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了解职业道德,明确社会责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并形成报告。(1)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2)当代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有哪些?(3)如何实现个人信息保护和维权?(4)如何实现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拓展训练信息素养的提升通过所学知识和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全面了解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回答以下问题并形成报告。(1)如何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2)个人在不同行业的共性途径和工作方法?(3)如何有效辨别虚假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