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齐民要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这一时期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历史解释)
2.了解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等人的个人经历和成就,学习他们身上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
1.重点:农学、数学成就。
2.难点: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取得成就的原因。
知识梳理:
领域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七位数
历法 《大明历》与现行公历相差不到50秒
机械制造 指南车、水碓魔、千里船
书法 曹魏 钟繇 楷书《宣示表》
东晋 王羲之“书圣” 行书《兰亭集序》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北朝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反映了北方统治者大力推行佛教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文学 东汉三国 曹操父子
东晋 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
音乐 南北朝 民歌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交融有何联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背景下进行的,它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文物图片,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A.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C.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D.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旨在强调( )
A.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B.创新生产工具的必要性
C.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D.要实行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3.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中延续刘徽“割圆术”的极限思维,以正六边形为起点,逐步计算到正24576边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并创造性提出“密率”355/113这一高效分数近似值。这体现出祖冲之( )
A.依赖个人毅力突破计算极限 B.重视实用技术忽略理论研究
C.继承了前人成果并有所创新 D.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巨大
4.《南史》记载,祖冲之经过反复测算,把圆周率精确至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制造出水碓磨、千里船、指南车等。这体现了他( )
A.注重实践与创新 B.传承儒家经典
C.关注百姓的生活 D.追求仕途晋升
5.云冈石窟中期造像艺术开始汉化,服饰已出现“褒衣博带”的样式。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对外开放 D.江南开发
6.某博物馆“汉字演变”展厅对东晋某位书法家有如下介绍:“其行书突破汉魏质朴书风,笔法自然灵动,如‘浮云舒卷,游龙惊鸿’。”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7.某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文化长廊”展览,以下可入选“魏晋风骨”展区的是( )
A. B.
C. D.
8.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D.阎立本的《步辇图》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这段文字最精准的概括是( )
A.文学领域成就突出 B.南朝民歌水平高超
C.曹操父子文学成就最大 D.陶渊明的诗广受欢迎
10.(2025·山东青岛·一模)“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统一后重新整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材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中原传统音乐正逐渐消失 B.西域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
C.南朝的音乐发展超过北朝 D.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发展
【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诗赋与民歌
【详解】根据材料“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可知,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清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少数民族吸收和发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D项正确;材料反映清乐得到不断发展,排除A项;B项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不能得出南朝的音乐发展超过北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1.如表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
著作成果
说明 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著成《齐民要术》 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A.成果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
C.注重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
二、综合题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文肇始】
材料一:“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思想篇】
材料二: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医学篇】
材料三: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辩证论治”。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掌、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
——摘自《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书法篇】
材料四 《兰亭集序》(摹本)
(1)材料一中“轩辕”指的是谁 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医诊疗的特点,并列举出两例代表性的成就。
(4)写出材料四中作品的作者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一、选择题
1.【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王羲之《兰亭集序》、贾思勰《齐民要术》、顾恺之《洛神赋图》都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农学等领域的重要成果,所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B项正确;云冈石窟、王羲之书法、贾思勰农学著作、顾恺之绘画均非秦汉时期的成果,排除A项;隋唐时期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成就,如唐代的诗歌、雕版印刷术等,材料中的这些文物并非隋唐时期所产生,排除C项;辽宋夏金元时期有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等科技文化成果,和本题涉及的文物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难度】0.85
【知识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创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材料句子的大意是顺应天时,裁量地力,因地制宜,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违背规律,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因此题干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C项正确;“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创新生产工具的必要性”和“要实行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均与《齐民要术》相关,但与题干强调的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科学家祖冲之
【详解】根据材料“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中延续刘徽‘割圆术’的极限思维”分析可知,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体现了继承了前人成果并有所创新,C项正确;依赖个人毅力突破计算极限与材料“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中延续刘徽‘割圆术’的极限思维”相悖,排除A项;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就属于理论研究,排除B项;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属于数学成就,与天文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科学家祖冲之
【详解】根据题干“祖冲之经过反复测算”“还制造出水碓磨、千里船、指南车”可知,祖冲之并不盲目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不断实践,反复计算。在数学领域的成果之外,祖冲之还在其他领域有所创新,体现他注重实践与创新,A项正确;题目中体现祖冲之注重创新和实践,未提及儒家“仁”的思想,排除B项;题目中体现祖冲之注重创新和实践,未提及这些创新来源于百姓需求,不能看出关注百姓的生活,排除C项;题目中体现祖冲之注重创新和实践,并非是为了加官进爵,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
【详解】据题干“云冈石窟中期造像艺术开始汉化”“褒衣博带”结合所学可知,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鲜卑族政权)开凿的佛教石窟。中期造像的汉化特征(如“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直接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推行的汉化政策。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倡导学习汉族文化,包括服饰、语言、制度等,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因此,云冈石窟的汉化艺术是当时民族交融这一时代特征的典型体现,B项正确;南北朝时期,国家并未统一,排除A项;对外开放属于中外关系,与题干中民族的“汉化”不符,排除C项;云冈石窟在北方,与江南开发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书法艺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是东晋王羲之。他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行、楷、草书尤为精湛。他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时人称其作品为“浮云舒卷,游龙惊鸿”,A项正确;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排除B项;颜真卿、柳公权是唐朝书法家,排除CD项。故选A项。
7.【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书法艺术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魏晋风骨”和所学知识可知,《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其书法风格体现魏晋时期文人潇洒飘逸的精神气质,能展现“魏晋风骨”,B项正确;《史记》成书于西汉,记录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不符合“魏晋风骨”,排除A项;《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吴道子画作,不符合“魏晋风骨”,排除C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作品,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景象,不符合“魏晋风骨”,排除D项。故选B项。
8.【难度】0.65
【知识点】绘画艺术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原作创作于东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A项正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创作于唐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阎立本的《步辇图》创作于唐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难度】0.85
【知识点】诗赋与民歌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可知,这段文字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包括曹操父子的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以及这些文学形式的特点和成就,A项正确;“南朝民歌水平高超”只提到了南朝民歌,而忽略了其他文学形式,因此不够全面,排除B项;“曹操父子文学成就最大”只强调了曹操父子的文学成就,而忽略了其他文学形式,因此不够全面,排除C项;题干虽然提及了陶渊明的诗歌特点,但无法就此推断出其诗广受欢迎,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诗赋与民歌
【详解】根据材料“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可知,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清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少数民族吸收和发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D项正确;材料反映清乐得到不断发展,排除A项;B项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不能得出南朝的音乐发展超过北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科学家祖冲之、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详解】根据材料“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著成《齐民要术》”、“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是继承与创新结合,C项正确;根据题意,《齐民要术》属于农业、《水经注》属于地理、圆周率属于数学,排除A项;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齐民要术》、《水经注》没有,排除B项;《水经注》属于地理、圆周率属于数学,没有以民生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
二、综合题
12.【答案】(1)“轩辕”指的是:黄帝 尊称:人文初祖。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或推行道德教化);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特点:辩证治疗;强调未病先防,预防为主;拥有非药物疗法。
成就:扁鹊能使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发明切脉诊法;《黄帝内经》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等。
(4)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认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难度】0.65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书法艺术、孟子、荀子与儒家
【详解】(1)“轩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轩辕是黄帝的名字,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尊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氏是炎帝,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不同:根据材料二“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或推行道德教化);根据材料二“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可知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特点:根据材料三“辩证论治”可知辩证治疗;根据材料三“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可知强调未病先防,预防为主;根据材料三“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掌、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可知拥有非药物疗法。
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黄帝内经》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作者:根据材料四“《兰亭集序》”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看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中华文化的悠久、对传统文化继承吸收、文化自信等角度作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认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