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大题,23小题。
2.所有答案写在答卷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填空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③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④郦道元《水经注》中以“俯视游鱼,类若乘空”间接表现潭水澄洁,小宁发现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与之相似。
(二)(2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义犬
秦中有商于外者,归挈一犬以行。抵黄河,行囊在船,候人满乃渡。偶腹痛欲泻,亟上岸,犬随往。有布袋裹银五十两,解置地,戏向犬曰:“看好。”少顷,舟子以人满风顺,连催登舟,帆已满张,一瞬而开矣。关中黄河,水如建瓴①,对渡二十里许方达。商入舟,方悔忘银与犬,然日暮不能再渡,明晨纵往,安得前银尚在?遂归。越明年,渡河复经前地,慨然曰:“银已无存,犬何归乎?”往寻,见狗皮覆地,检之,白骨一堆耳。商悯焉,掘地埋其骨,骨尽则前银尚在。盖犬守银不离,甘饿死,覆尸银上耳。商泣瘗②之,为立冢③谚云:“宁畜有义犬。”旨哉言乎!
注释:①建瓴:“建”指倾倒,“瓴”指盛水的瓶子。②瘗:埋葬。③冢:坟墓。
2. 甲文选自《_________》一书。
3. 根据对选文中词语的理解,完成选择。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担中肉尽 骨尽则前银尚在
B.狼不敢前 安得前银尚在
C.其一犬坐于前 犬随往
D.方欲行 对渡二十里许方达
(2)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
A。甲文“屠乃奔倚其下”与乙文“候人满乃渡”中的“乃”都可译作“于是”。
B.甲文“其一犬坐于前”与乙文“掘地埋其骨”中的“其”都可译作“它的”。
C.甲文“盖以诱敌”与乙文“舟子以人满风顺”中的“以”都可译作“因为”。
D.甲文“止增笑耳”与乙文“检之,白骨一堆耳”中的“耳”都可译作“罢了”。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 下列对乙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人“归挈一犬以行”为下文“商泣瘗之,为立冢”埋下伏笔。
B. 商人“腹痛欲泻,亟上岸”为下文“日暮不能再渡”埋下伏笔。
C. 商人“戏向犬曰:‘看好’”为下文义犬“守银不离”埋下伏笔。
D. 商人“方悔忘银与犬”下文商人“渡河复经前地”埋下伏笔。
6. 甲文中,屠户由惧狼到斗狼,转变的原因是他认识到_________。乙文中,商人最终“泣瘗之,为立冢”,此时商人心怀_________的复杂情感。
7. 甲乙两文是否都具有讽刺色彩?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35分)
(一)(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矛盾”故事里说的是矛盾关系吗
①两千多年前,韩非曾讲过一个矛和盾的故事:
②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③同样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在思考“不可同世而立”这件事。他从命题的真假关系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说两个命题“不可同世而立”,也就相当于说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实现,即不能同时为真。他还进一步细分了两种“不可同世而立”的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④如何理解这两种关系?我们不妨来看下面的例子。假设某班组织班长竞选,最终要从竞选者中选出一位作为班长。如果只有A和B两位同学竞选。那么,如果A当选班长,则B没有当选班长;反过来,如果A没有当选班长,则B当选班长。总之,A当选班长和B当选班长这两个命题一个真,另一个就假;一个假,另一个就真。这种非此即彼的“不可同世而立”的关系,在今天的逻辑教科书中通常被称为矛盾关系。
⑤如果是三位同学A、B、C参加竞选,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A当选班长,那么可以确定B没有当选班长;但如果A没有当选班长,那么B有可能当选班长,也有可能和A一样没有当选班长,因为C也可能当选班长。这种情况下,A当选班长和B当选班长这两个命题不可同时为真,但可同时为假。这种允许同时为假的“不可同世而立”的关系,在今天的逻辑教科书中通常被称为反对关系。
⑥现在回到矛和盾的故事,卖矛和盾的楚国人说了两句话:我的盾很坚固,能抵挡住所有的矛!我的矛很锐利,能穿破所有的盾!这两句话表达了“不可同世而立”的关系,现在请你进一步思考,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真假关系是前面提到的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
⑦可能有人会认为,“矛盾”的故事说的当然是矛盾关系啦!但如果拿出“逻辑放大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两句话肯定不能同真,但它们却极有可能都是假的!毕竟,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和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实在都是世间罕见。所以,这两句话应该是不可同真但可同假的反对关系。
⑧其实,这一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对“矛盾”一词的不同理解。不过,就回答以上的提问来讲,答案是唯一的。要想得出正确答案,需要去除头脑中已有的对于“矛盾”一词的先入之见,直接根据文中给出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说明来回答问题。
⑨尽量避免先入之见的影响,不仅是持有不同观点、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顺畅交流的重要法宝,也是促使科学进步的关键要素。正所谓破除成见,以理服人。
(有删改)
8. 梳理第③⑦段内容,完成填空。
(1)_______ ↓
(2)_______ ↓
提出楚人的两句话体现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这一问题。 ↓
(3)_____
9.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艳阳高照”与“今天风雨交加”构成矛盾关系。
B. “这是一首唐诗”与“这是一首宋词”构成矛盾关系。
C. “小宁最爱红色”与“小宁最爱绿色”构成反对关系
D. “这个电灯开着”与“这个电灯关着”构成反对关系。
10. 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韩非所述矛和盾的故事,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疼痛1
①里维埃先生,航空公司航线安全的负责人,走进了办公室。他忽然感到右胁一阵剧痛,几个星期以来,这股疼痛时不时侵袭着他。他等待疼痛慢慢消退,擦了擦额头的汗,开始查阅各部门的报告。
②“我们发现,引擎检修过程中……我们要求给予负责人严厉处罚。”
③他在报告上签了字。
④“飞机在巴西降落时没有遵守相关指令……”
⑤他签字。
⑥“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决定替换航空港的负责人里夏尔……”
⑦他签字。
⑧然而右胁的疼痛却提醒着他,自己除了“主任”的角色,也是一个和其他所有同事一样的普通人。他不禁苦涩地思索着。
⑨“我做得对不对?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我保持严厉,各种故障就会减少,但如果我稍加宽容,那每一次飞行都将冒着死亡的危险。”
⑩他突然对自己铁面无私的作风感到厌倦。他想,能有一颗同情别人的心,其实是很美好的事。他继续翻阅着文件。
“……至于罗比诺,从今天开始,他将不再是我们团队的一员。”
他想起那天晚上与罗比诺谈话的场景。
“这是为了给所有人一个警示。”
“可是主任……请您破一次例,就一次!我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
他眼前的罗比诺就像是一只用旧了的钱包。许多年前,罗比诺站在飞机前拍的照片曾经被报纸刊登过。那场景对里维埃来说依旧历历在目。里维埃凝视着眼前这双苍老的手。罗比诺正努力陈述自己曾经的辉煌。
“主任,1910年的时候,阿根廷的第一架飞机就是我装的!我在航空业干了二十年了!您怎么能……这样一来,年轻的同事会如何取笑我!哦……”
“这和我无关。”
“那我的孩子呢,主任?我有好几个小孩!”
“我已经跟您说了,我另外给您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
“不!这里有我的尊严,我的骄傲!我拒绝,主任,我拒绝!”
那双颤抖着的双手,厚重而布满褶皱。里维埃移开自己的目光。
“主任,您听我说……”
“您可以离开了。”
里维埃跟自己说:“我解雇的其实不是罗比诺,而是那些工作中的错误和由此引起的各种灾难。当一个人变成某种错误的载体时,也许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他隔绝起来。”
“我实在是累了。”里维埃想。他觉得身体里有股热气正在上升。“我其实很喜欢这老伙伴……”他眼前又浮现那双苍老的手的画面。他知道,想让这双手欢快地握在一起,其实很简单,他只需要对罗比诺说:“好的,没问题,您还是留在这个岗位吧。”他可以想象得出,幸福立即会像溪水一样地流淌在罗比诺的手中。这天晚上当罗比诺回家的时候,他的家人一定焦急无比地询问:“你的位置保住没有?”老头会用他那谦逊又骄傲的口吻回答:“当然!阿根廷的第一架飞机当年都是我装的!”
“我要不要把这份报告撕了?”
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里维埃拿起了听筒。
“主任先生,650航班已经在跑道上等待起飞了,但我们在最后一刻发现电路有重大安装错误。”
“之前的电路是谁装的?”
“我们还在核实中。如果您允许的话,我们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置。飞机上如果有任何电力故障,都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当然。”
里维埃想:“航空事业中的任何错误,如果没有及时根除,都是一种犯罪。这些看似微小的事件慢慢积累起来,最终将摧毁前人所有的努力。所以,罗比诺非走不可。”
对刚刚做的决定,他试图能让自己安心,“我喜欢所有这些同事,我对抗打击的并不是他们。而是由他们传递的错误……”
他的心此刻跳动得如此迅速。
“我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生命中充满了那么多的矛盾,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注1:节选自圣埃克苏佩里1930年出版的小说《夜间飞行》。有删改。《夜间飞行》讲述了在航空技术尚不发达的20世纪20年代,民航业先驱冒着巨大风险开拓夜间航线的故事。
11. 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12. 关于第②-⑦段三次写“签字”的作用,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写里维埃对三份报告都签字认可,体现他一贯尊重下属意见。
B. 展现里维埃在疼痛间隙尽职工作的情况,意在赞美其坚韧的品质。
C. 以反复手法突出里维埃的工作枯燥乏味,引出他对此的厌倦不满。
D. 体现里维埃日常工作中对待错误的态度,为下文展开反思作铺垫。
13. 文中画线句体现了里维埃的内心变化过程,请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展开分析。
14. 有人认为里维埃值得同情,有人认为里维埃值得尊敬……请结合第 - 段阐述你的看法。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同学们阅读《经典常谈》时了解到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的主张,于是就此开展学习探究。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知识理解之“制作知识卡片”
“知人论世”知识卡片 >出处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
15. 同学们制作知识卡片,尚需拟定“概述”板块内容。同学们请你将查找到的文字信息有序组合起来,以下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论世”就是指要研究作品与它产生的时代的关系。
②它可以分为“知人”与“论世”两个组成部分。
③“知人”是指了解作品的作者,既包括他的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倾向,也包括他的文学主张、审美情趣、创作特点等。
④“知人论世”是一种文学阅读方法。
⑤“世”指时代,包括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思潮、社会面貌、学术风气、风俗习惯等。
A. ②③④⑤① 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②⑤①③ D. ③①⑤④②
16. 为加深理解,同学们计划进一步阅读书籍了解孟子的思想,以下书籍中最合适的是( )
A. 《诗经》 B. 《世说新语》 C. 《春秋左氏传》 D. 《四书章句集注》
活动二:知识运用之“颂其诗”
17. 小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阅读诗歌并尝试撰写阅读笔记,请帮助他将笔记内容补充完整。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阅读笔记 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朝廷危在旦夕,文天祥立即捐出家财,招募士卒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文天祥被押解途经零丁洋,写下了这首诗,而此时南宋的败亡已难以挽回。 联系以上内容品读这首诗,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体会“叹零丁”中蕴含的______之情,还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诗人表达的心志:______。
活动三:知识运用之“读其书”
18. 小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阅读文学名著后既有感悟又有困惑,于是向你请教。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常常能帮助我们加深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你:这也许是因为______,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通过范进因中举而疯癫、马二先生宣扬中举才是大孝、______等情节,揭露了功名利禄对当时读书人灵魂的毒害。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塑造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讴歌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
活动四:知识拓展之“探究分享”
19. 同学们发现,文学名著所表现的思想认识有可能超越其所处的时代,大家推举你作为代表在活动分享会上就此进行阐释。请结合《简·爱》中的人物与情节撰写发言内容。
四、作文(6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江河奔腾,年年岁岁似乎总是旧模样,但其实,每一朵浪花都在转瞬之间重塑,每一道波纹都在须臾之际移易。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总能在看似不变的事物中发现触动心灵的变化,收获独特的感悟。
请以“江河日日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大题,23小题。
2.所有答案写在答卷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题答案】
【答案】 ①. 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③. 渔唱起三更 ④. 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 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22分)
【2~7题答案】
【答案】2. 聊斋志异
3. ①. A ②. D
4. 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5. C
6. ①. 到狼的贪婪和狡猾,决定不再退让,而是主动出击 ②. 感动(或“敬意”)
7. 甲文具有讽刺色彩,通过描述狼的贪婪和狡猾最终被杀,讽刺了贪婪和狡猾的人。乙文不具有讽刺色彩,而是赞美了狗的忠诚和义气。
二、现代文(35分)
(一)(15分)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亚里士多德从命题真假关系角度,细分了两种“不可同世而立”的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②. 分别举例说明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特点。 ③. 分析得出楚人的两句话体现的是反对关系。 9. C
10. ①引出话题:以大家熟悉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读者的兴趣,自然地引出关于“不可同世而立”关系的探讨,使抽象的逻辑关系更容易被读者接受。②作为论据:故事中的两句话“我的盾很坚固,能抵挡住所有的矛!我的矛很锐利,能穿破所有的盾”为后文分析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提供了具体的例子,通过对这两句话真假关系的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概念及区别。③引发思考: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促使读者积极思考其中蕴含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阐述的逻辑知识,同时也让读者意识到生活中常见的表述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逻辑关系,增强读者对逻辑思维的重视和运用能力。
(二)(20分)
【11~14题答案】
【答案】11. (1)里维埃回忆与罗比诺谈话场景 (2)里维埃接到航班电路故障报告 12. D
13. “凝视”体现里维埃看着罗比诺苍老的手,对他多年航空工作经历的感慨与内心的触动;“移开”目光,是里维埃因罗比诺的哀求,内心不忍但又要坚守原则的回避;再次“浮现”双手画面,说明里维埃虽理智上知道要解雇罗比诺,但情感上仍对他有不舍与同情。
14. 示例:值得同情:从第 - 段能看出,里维埃明白航空业的错误不容小觑,所以认定罗比诺得走。可他心里又觉得“我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他并非冷酷无情,也在意老同事,只是职责迫使他放弃人情。他在做这个决定时,内心满是挣扎,既怕伤害同事,又怕因宽容引发安全事故,这种在两难困境中备受折磨的状态,使他成为一个无奈的牺牲者,因此他值得同情。值得尊敬:在这几段里,里维埃面对650航班电路故障,即便深知决定会让自己背负对老同事的愧疚,也清楚自己的选择不被情感认可,但他依旧坚守职业底线。他没有因个人情感而动摇对航空安全的执着,即便内心痛苦纠结,也毅然选择为了整体安全舍弃个人私情,这种以事业为重、坚守责任的担当,让他值得尊敬。
三、综合运用(20分)
【15~19题答案】
【答案】15. B 16. D
17. ①. 孤苦无依的悲怆 ②. 以死明志、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18. ①. 作者创作受时代影响并反映时代特征 ②. 周进撞号板 ③. 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与顽强奋斗的品质
19. 示例:《简 爱》中,简 爱在维多利亚时代强调男女精神平等,拒绝做情妇维护尊严。如当罗切斯特试探她时,她直言“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这种女性独立意识超越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定位。
四、作文(60分)
【20题答案】
【答案】例文:
江河日日新
奔腾的江河,岁岁年年,看似永不停歇地重复着相同的流淌姿态。可只要用心去看,就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在瞬息间重塑,每一道波纹都在须臾之际移易,江河,其实日日都在焕新。
在我家乡,有一条悠悠流淌河。儿时的我,常与小伙伴们在河边嬉戏。那时候,河水清浅,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鱼。河岸边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一到春天,便肆意绽放,五彩斑斓。我们在草地上打滚,在河里捉鱼摸虾,笑声回荡在河岸两旁。那是我记忆中江河最初的模样,充满了纯真与欢乐。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求学。再次回到家乡时,那条河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河两岸修起了整齐的步道,步道边种满了柳树,长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上,像是给河流戴上了绿色的头纱。河水经过治理,变得更加清澈。河面上还增添了几座造型别致的小桥,连接着两岸。夜晚,桥上的灯光亮起,倒映在河水中,波光粼粼,如梦如幻。这是家乡发展带来的变化,这条河在时代的浪潮中,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江河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自然风貌上,更蕴含着时代的变迁。曾几何时,交通不便,江河是阻隔人们往来的天堑。人们望着滔滔江水,只能兴叹。而如今,一座座大桥横跨江河,天堑变通途。高速发展的交通网络,如同江河的支流,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的出行变得快捷而便利。江河见证了交通的变革,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浪潮,也如同汹涌的江河,不断奔涌向前。从古老的造纸术、印刷术,到如今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每一次科技的革新,都像是江河中的惊涛骇浪,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曾经,人们传递信息靠书信,“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等待一封书信,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现在,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让人们随时随地与远在天涯的亲友视频通话,仿佛近在咫尺。科技的江河,日日都在奔腾向前,永不停息。
江河日日新,新的是风貌,是时代,更是我们的生活。在这不断变化的江河中,我们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我们应顺应这日新月异的潮流,不断奋进,与江河一同奔腾向前,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