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卷Ⅰ(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A B D C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A C A C1.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我。题文分析: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说明人不能要求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恰当地评价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促进自身发展,故 B符合题意;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A错误;优缺点并非都是天生的,后天努力可以改正,C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点睛】审清题意、把握对待自己的优缺点的要求,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2.D【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的知识。②③④:我国法律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我国法律的这一规定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定义务、加强与父母沟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②③④符合题意;①:题文中主要提及的是孝亲敬长,没有体现诚实守信,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3.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行己有耻。D:漫画中医生拒收红包,说明他有底线意识,能遵守道德和法律,做到了“行己有耻”,故 D正确;ABC:说法是正确的,但是题干未涉及,故 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4.A【详解】本题考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解题思路:AG600研制团队为了完成研发任务,勠力同心,牺牲了个人利益,启示我们要维护集体利益,凝聚团队力量,A说法正确;国家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每一种职业都能为祖国发展做贡献,不一定非要投身科研,B说法错误,排除;C中“必然”说法绝对,排除;D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 A。5.B【详解】本题考查积极改进规则。②③:题干中,新《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打破以往以身高论票价的规定,符合“中国儿童平均身高在增长”这一变化的要求,这体现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社会生活需要加以完善,要积极改进规则,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都正确,分别强调敬畏规则、遵守规则,与题干强调的改进规则无直接关系,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6.D【详解】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认识。②④:题干中杜甫的行为体现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小智主动给腿脚不便的老人让座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小范在电影院接打电话时尽量压低声音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故②④与故事主旨相符;①③:小马主动找老师认错是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的表现;小乐高谈阔论,点评节目是缺乏公德意识的表现,故①③与故事主旨不相符;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 D。7.C【详解】本题考查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知识。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属于行政违法,应该给派出所打电话,故①说法错误;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属于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故②说法正确;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属于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故③说法正确;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属于民事违法,应该向法院起诉,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8.D【详解】本题考查平等。②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获得发展机遇、平等享有发展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故②③④说法正确;①:男女平等,故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D。9.C【详解】题干中,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国家机关基层联系平台、民主议事平台,反映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C正确;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全靠人大代表来践行,A错误;发展基层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方面,B错误;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的是人民的共同意志,而非全部意志,D错误。故本题选 C。10.B【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B:题干中建筑是布达拉宫,地点在西藏,因此要寻找藏区的特色美食。酥油炒青稞是西藏的特色美食,故 B符合题意;A: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鬼蓬头,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元末明初源于北京,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故 A不符合题意;C:羊肉泡馍,别名羊肉泡、煮馍、羊羹,陕西美食,尤其以西安牛羊肉泡馍最享盛名,故 C不符合题意;D:羊肉串是指新鲜的羊肉用竹签或钢签穿成串后烧烤制成的菜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烧烤类菜品,并不属于西藏的特色美食,故 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11.A【详解】本题考查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智慧。①:分析可知,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体现了“和”的精神,追求和平、避免冲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和争端;故①符合题意;②: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主要是关于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内容,与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和合”理念关系不大;故②不符合题意;③: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强调各国共同参与、合作协商,体现了“合”的理念,通过融合各方力量共同治理全球事务;故③符合题意;④: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国内经济发展方面的策略,并非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体现“和合”理念;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12.A【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走向未来的认识,初中三年的我们修炼道德操守,提高法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等,①③观点正确;掩盖自己的不足不利于自身发展,②观点错误;我们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 A。13.C【详解】本题考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C: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说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故 C符合题意;A: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故 A说法错误;B:“所有需求”错误,谋民生之利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但不是所有需求,故 B说法错误;D:“彻底解决”错误,我国在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党和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故 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14.A【详解】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②:分析题文,从材料中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解决路灯昏暗的问题,可以看出社区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服务社区群众,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故①②符合题意;③: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故③说法错误;④:材料中未体现社区工作人员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居民的相关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15.C【详解】本题考查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题文内容说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要求两岸同胞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②同时富裕错误,应该是共同富裕,故本题选 C。道德与法治卷Ⅱ(非选择题)二、非连续性文本(本大题共 1小题,共 7分)16.(1)答: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出生趋缓(降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人口的比重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男女性别比不均衡。(3分)(2)答:国情: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损失严重,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科学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基本国策:国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分)三、阅读与思考(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0分)17.(1)答: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在发展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5分)(2)答: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联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动员中国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解决好人民群众切实的生活困难,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5分)四、判断与分析(本大题共 1小题,共 8分)18.答:小杰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①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良法。它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②爱国确实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专门制定法律。爱国既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一项法定义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③此外,法治中国的实现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建设法治中国,国家要科学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政府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司法部门要公正司法;社会要宣传法治精神,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公民要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所以,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一部良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同时,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8分)五、实践与探究(本大题共 1小题,共 20分)19.(1)答:①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分)(2)答:高质量发展。(4分)(3)答: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⑤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回答三点即可)(6分)(4)答:①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②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6分)绝密★启用前历 史卷Ⅰ(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5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1. A 2.C 3.C 4. B 5.D 6.C 7. B 8.A 9.C 10.D11. C 12.B 13.C 14. D 15.A卷Ⅱ(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空 1分,共 5分)16.御史大夫17.中国共产党18.赎买政策19.《十二铜表法》20.《独立宣言》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6分)21.(1)答:观点:是必需的。 理由:16世纪以来,欧洲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葡萄牙、荷兰凭借自己的实力,在 16世纪就开始了殖民掠夺;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英国在 18世纪中期至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 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中国、印度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19 世纪中期美国侵入日本,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如 1894年—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基本思路正确即可)(6分)(2)答:因素: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的需要;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国际力量的调整。(4分)(3)答:不同:中国方案是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美国方案是确立美国在世界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优劣:中国方案是共建美好世界,美国方案是推行霸权主义,中国方案优于美国方案。补充材料: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成立亚投行,推动亚洲经济持续增长;等等(符合题意即可)(6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个小题,22 题 14 分,23 题 10 分,共 24 分)22.(1)答:通道:丝绸之路。(1分)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2)答:特点:开放、开明,即以自身繁荣的文明影响着周边国家或地区,又积极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成果。(2分)(3)答:原因: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宋朝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等等。(任答三点即可)(3分)(4)答:地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原因: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与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等等。(2分)(5)答:认识:对外开放、积极与外界交流能够促进国家不断发展,闭关自守只会使国家逐步与世界发展脱轨,最终走向衰落。(言之有理即可)(2分)23.(1)答:作用:土地革命是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满足贫雇农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红军队伍的扩充和革命斗争的坚持;等等。(2分)(2)答:原因:原有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是巩固革命胜利的果实、实现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等等。(3分)(3)答:政策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4)答: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适时调整政策,开辟新的路线,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