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B.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皇之治”
D.创立三省六部制
2.对联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和艺术瑰宝。以下对联“起涿郡舳(zhú)舻(lú)相继千帆竞,达余杭物货骈(pián)阗(tián)万业兴”评价的水利工程(  )
A.便利了元朝南粮北运 B.沟通了湘江漓江水系
C.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D.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3.唐诗《及第后作》写道“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与此相关的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4.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则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隋朝建立的背景 B.隋朝统一的过程
C.隋朝经济的发展 D.隋朝灭亡的原因
5.如表为西汉、隋朝、唐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及部分措施。表中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朝代 治世局面 部分措施
西汉 文景之治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隋朝 开皇之治 增加垦田面积,大运河还具备灌溉、分洪、排涝等水利功能
唐朝 贞观之治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A.促进对外交往 B.发展商品经济
C.推动农业发展 D.提高行政效率
6.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世勣、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大败突厥,颉利逃窜,降其部众五万余人。颉利可汗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东突厥灭亡,各酋长及子嗣继位者接受唐廷册封,“西北诸蕃,咸请上(太宗)尊号为天可汗”。材料反映唐与突厥的关系是(  )
A.势均力敌 B.和平友好 C.水火不容 D.先战后和
7.关于《步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步辇图》描绘了吐蕃使者朝见唐玄宗,请求和亲的情景
②《步辇图》是唐朝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
③《步辇图》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步辇图》是汉藏两族友好的历史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万国尽抚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水腥,流血川原丹。”杜甫这首《垂老别》描绘了这场动乱造成的惨状,唐朝也由盛世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9.从下面的材料中可归纳出中国古代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太宗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動、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玄宗对有才干的宰相任用不疑,开元初以姚崇为相,整顿吏治,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姚崇之后,所用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皆为名相,在政治上均有所建树
A.虚心纳谏 B.选贤任能 C.勤俭治国 D.重视科举
10.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雕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人物属于杰出画家的是(  )
①颜真卿②阎立本③柳公权④吴道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五代十国后期,北方继续保持了后唐时就形成的基本完整局面,而南方的九个政权在经过兼并后也变为五个。这种状况(  )
A.反映了统一的必然趋势
B.造成了南方的战乱更多
C.使北方经济能稳定发展
D.断绝了各地的经济联系
12.唐时民间私自印制的历书在四川、江苏等地广泛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雕版印刷术的普及
C.商业贸易的兴盛 D.中央集权的削弱
13.陈寅恪曾提出“诗史互证”观点,认为诗往往比历史更真实,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下列诗句中描写北宋时期历史的是(  )
A.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B.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4.北宋时期,国家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不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决心变法,他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富国强兵
C.减轻农民负担 D.发展商业贸易
15.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这一建议有利于(  )
A.杜绝官员贪腐 B.增强地方实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削弱皇帝权力
16.1070年(即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次年),司马光凭借给皇帝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赞扬历史上曹参遵循前任丞相的行政规范,从而维护了政局稳定。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  )
A.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 B.墨守前朝的行政经验
C.对改革没有达成共识 D.内部斗争已相当激烈
17.北宋统一后,宋太祖为了集中财权,曾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政府对盐铁等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直接负责在地方实施该政令的是(  )
A.市舶司 B.转运使 C.宰相 D.通判
18.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北宋与辽朝长期和平关系的形成?(  )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绍兴和议 D.宋夏和约
19.元朝统治者从西藏的地区特点、宗教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在中央政府内设置了释教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后“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而更名。这一行政机构更名后应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20.“与秦朝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隋朝灭陈的589年一样,1279年是中国步入大一统时代的第三个关键性时间节点。”这里的“第三个关键性时间节点”指的是(  )
A.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B.金军攻破北宋都城
C.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D.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21.某同学制作有关辽和西夏知识点的表格,其中①②③依次填写的内容应是(  )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辽 ① ③ 上京 10世纪初
西夏 ② 元昊 兴庆 11世纪前期
A.党项、契丹、铁木真
B.契丹、党项、耶律阿保机
C.蒙古、契丹、阿保机
D.契丹、党项、铁木真
22.《中国通史》中提到,双方进一步确定西以大散关,东以淮河为界,金宋疆域从此稳定下来。此后的四十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材料说明宋金和议(  )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消除了双方政权的矛盾
C.维护了双方边界的和平
D.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23.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江西的景德镇到南宋时已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长江下游成为丰饶的粮仓。这些史实共同反映的现象是(  )
A.商业空前繁荣 B.农业技术发达
C.经济重心南移 D.贸易繁荣
24.《元典章》卷七十六规定:“诸军军令、密、敕及本路文书,由急递铺转送”。由此可见,元朝设置的“急递铺”主要用于(  )
A.行政管理 B.商贸往来 C.传递官文 D.地方治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隋朝走向统一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隋开运河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动机。门阀士族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朝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原因。(1分)
材料三“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贞观政要》
(3)材料三说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隋朝统治的主要特征。(1分)
26.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
——《中国古代历史》
(1)材料一中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是什么?由此出现了哪些名臣?(列举一例)(2分)
材料二: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该制度。这样的机构设置,既可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又可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中央集权的正常运转,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被削弱,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皇权。这一制度为以后的朝代所沿袭。
——摘编自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2)材料二体现的是唐代实行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概括说明该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2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3)杜甫的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3分)
材料四:唐朝带着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帝威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具热忱的日本人回国之后,很多方面即仿照唐制,从今之后,日本文物深具大陆色彩。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如下观点:“唐朝的开放,铸就了唐朝的盛世辉煌”。(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分)
27.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日:“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赵普认为自唐以来“战斗不息,苍生涂地”的原因是什么?为“制其钱谷”,北宋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二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方针政策?结合所学谈谈该方针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2分)
材料三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在地方行政区划上有何创新之处?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2分)
(4)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对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政治制度的创新对今天的制度建设有何启示?(1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分)
材料一 五代时期兵荒马乱,各地学校教育凋零,至宋初尚未恢复。在士大夫的集体推动下,1044年三月,朝廷宣布各州、县都要设立学校。一时间,州县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朝廷也在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了国家最高学府太学,聘请孙复、石介等鸿儒执教,招生人数从七十人增至四百人。史称“庆历兴学”。
材料二 宋神宗(1067﹣1085在位)即位的第三天,三司使韩绛便奏报:自仁宗庆历年间以来,国家财力消耗严重,百年间的财富积累已空空如也。其实,在两年前,北宋一年的财政赤字(即支出大于收入)已经高达四百万。在统治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纷纷上书要求变革旧制,变法迫在眉睫。
——均摘编自刘路著《这样好读的历史:宋代的繁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庆历兴学”的出现体现了宋朝统治者什么施政方针,并概括“庆历兴学”的主要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造成“统治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1分)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在不同时期都挺身而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是哪一群体,并概括他们展现的共同精神特征。(2分)
参考答案
1-10 BDCDC DDCBD
11-20 ABABC CBADD
21-24 BCCC
25.(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人民渴望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经济原因:适应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加强南北地区经济联系;保障北方的物资供应。政治原因: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加强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巩固国家统一。
(3)原因:根本: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4)特征:繁荣而短暂。
26.(1)关键:虚心纳谏。名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利于加强巩固皇权。(答出一点即可)
(3)盛世:开元盛世。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4)观点:唐朝的开放,铸就了唐朝的盛世辉煌。
论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与唐朝往来。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结论: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注意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果,为我所用。
27.(1)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转运使。
(2)方针政策:重文轻武。积极作用: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消极影响:导致了军队战斗力减弱。
(3)创新之处: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影响: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4)启示:制度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制度创新要有利于国家统一;制度创新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8.(1)崇文抑武。促进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等。
(2)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次屡败,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不断膨胀。
(3)封建士大夫。以国家利益为重,积极进取,主张变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