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模拟预测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3 通许县一模)2023年3月28日,洛阳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网络,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形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是当时(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B.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C.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的体现D.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佐证2.(2024 秦安县三模)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大学校训应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论语》3.(2024 青岛)下表列举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部分治国理政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 )时期 措施西周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朝 废分封,置郡县西汉 颁布“推恩令”A.巩固统治 B.加强皇权 C.分封诸侯 D.休养生息4.(2025 金州区一模)2022年11月,美国典当行店主埃文 凯尔将一本收录侵华日军罪行照片的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凭借正义之举获得中国政府赠予的国礼。侵华日军罪行照片属于( )A.口述史料 B.文字史料 C.历史遗迹 D.图片史料5.(2025春 江都区期中)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描写其建筑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A.唐长安城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大都6.(2024 廉江市二模)诸如此类招牌广告在时人所著《梦粱录》等书中皆有所记载,如“钱家干果铺”“戈家蜜枣儿”“枣王家金银铺”“一窟鬼茶坊”等,不胜枚举。这说明,当时宋代( )A.商业繁荣 B.民族交融 C.城市复兴 D.文化昌盛7.(2024春 增城区校级月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明朝时期皇帝为实现“独裁”而采取的措施有( )A.设置司隶校尉 B.创立科举制度C.创立行省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8.(2025 南开区校级一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C.清政府此时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D.《南京条约》开放南京等城市为通商口岸,西方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中国内陆9.(2024 海珠区一模)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建议集中全国舰队,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切断或干扰敌人供应线,造成一时一地的优势,打破法国舰队的封锁和骚扰,形成水陆合力。据此可知,张之洞( )A.具有整体化的备战策略B.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C.成功击退了法国的侵略D.初步建成了新式海军10.(2024 封开县二模)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向沿途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次军事行动( )A.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把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地区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1.(2024秋 太仓市期末)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收集到的一组百团大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百团大战( )A.时间最长 B.规模最大 C.全民参与 D.战果辉煌12.(2022 广州)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A.三民主义的提出B.《天朝田亩制度》颁布C.土地改革的进行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3.(2024 宝鸡模拟)2022年春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掀起了观影热潮。主人公伍万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身负艰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阻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只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电影描述旨在说明( )A.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B.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C.团结合作、反抗侵略的抗日精神D.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抗美援朝精神14.(2025 雅安二模)1953﹣1957年,国家确定山西为重工业省份,提出将太原、大同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逐步建成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为此,国家在山西安排了一大批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等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据统计,这期间,山西省工业企业总数增加1088个,达到4509个。山西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结构。下列与这段材料的描述无关的是( )A.把山西确定为重工业省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山西重工业的支柱产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C.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包含山西的重工业D.我国重工业体系初步建立是在1953﹣1957年期间15.(2024 怀远县一模)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到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一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C.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6.(2025 琼山区一模)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展现的精神内涵是( )A.助人为乐 B.艰苦奋斗 C.平等友爱 D.勤俭节约17.(2023秋 霍邱县期末)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18.(2024 绥江县二模)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短短几十年时间,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材料中的“力量”指( )A.蒸汽机 B.内燃机 C.飞机 D.计算机19.(2024 武城县二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狱。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这意在强调攻打巴士底狱( )A.传播了启蒙思想 B.破坏了司法制度C.展现了群众力量 D.动摇了专制王权20.(2023秋 乳源县期末)英国迎来了崛起的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之前几个世纪都无法比拟的奇迹。英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思想解放 B.海外殖民 C.科技革命 D.大量移民21.(2023秋 滑县期末)如表是近代某部著作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 的种种异议 ……A.牛顿 B.巴尔扎克 C.达尔文 D.贝多芬22.(2018春 腾冲县校级月考)关于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个五年计划后,工业实力大增B.创建了民主政治体制C.各工业部门协调发展D.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大国23.(2024 朔州二模)1947﹣1962年间的好莱坞电影中,有107部电影明确攻击了共产主义和苏联,还有几十部关注共产主义威胁的影片。同时期苏联的电影围绕“攻击美国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揭露社会问题”和“对比苏联的善与美国的恶”进行创作。这说明( )A.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B.美苏冷战渗透到文化领域C.电影创作影响冷战的走势D.电影渗透美国的意识形态24.(2023 荆州)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25.(2024秋 姜堰区期中)孔子是古代东方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位专业教师,他一生从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有弟子三千,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孔子的这一做法( )A.有助于维护国君的权威B.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C.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二.材料题(共3小题)26.(2024春 神木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从1985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从而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全国。——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三:1978﹣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项目 1978年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 3654亿元 91298.1亿元人均国民收入 190美元 4073.43美元经济总量世界排位 第10名 第2名人均寿命 67.77岁 77岁普通高等学校数 598所 2663所(1)简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走“工业化道路”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21年我国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7.(2024秋 茌平区校级月考)材料一:从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转变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他们使最早的欧亚大陆诸文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以及印度河和黄河岸边诞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武士、祭司以及部落民,不存在种姓的意识,职业也不是世袭的……当时没有清规戒律限制这些阶层之间通婚,也没有不能与某种人共餐的禁忌。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林太《印度通史》材料四:“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长阿含经》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哪一世界古代文明?列举其文明成果两例。(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典?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其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此法典具有怎样的价值?(3)据材料三,指出雅利安人“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祭司”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哪一等级?(4)材料四体现了佛教的什么主张?该主张与材料三中的种姓制度有何联系?28.(2022春 泌阳县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京故宫内的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天上的日与月为依据,体现了承天之意。在儒家来看,顺应天意也就是顺承了天的道德、唤醒人的道德。故宫结构方式以木构结构为主,各个构件之间以榫卯为结点,主体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经历了数次地震,依旧没有主体上的损坏。故宫的排水系统适应了北京城北高南低的自然特点,每逢雨季,太和殿前都会出现“九龙吐水”的壮观景象,雨水从九个龙口出,顺势流向沟渠,避免了积水。材料二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它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据材料一,概括故宫设计的巧妙之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并说说长城为什么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3)请你再举一例体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建筑或工程,并加以说明。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模拟预测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3 通许县一模)2023年3月28日,洛阳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网络,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形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是当时(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B.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C.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的体现D.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佐证【分析】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并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的规划,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说明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遗址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故B正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秦朝以前,排除A;二里头遗址只是夏朝的都城遗址,体现不出“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排除C;题干没有青铜文明的信息,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是当时二里头遗址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2.(2024 秦安县三模)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大学校训应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论语》【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解答】分析本题,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学而且志向坚定,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那么仁义就在其中了。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办儒家学说,提出仁,后来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迫人民,后来,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论语》一书,故D正确。故选:D。【点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3.(2024 青岛)下表列举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部分治国理政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 )时期 措施西周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朝 废分封,置郡县西汉 颁布“推恩令”A.巩固统治 B.加强皇权 C.分封诸侯 D.休养生息【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部分治国理政的措施”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秦朝为了巩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旨在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巩固统治,A项正确;秦朝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排除B项;秦朝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排除C项;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且材料信息与休养生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2025 金州区一模)2022年11月,美国典当行店主埃文 凯尔将一本收录侵华日军罪行照片的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凭借正义之举获得中国政府赠予的国礼。侵华日军罪行照片属于( )A.口述史料 B.文字史料 C.历史遗迹 D.图片史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片史料,重点掌握史料的表现形式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史料是指通过摄影、绘画等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像资料。侵华日军罪行照片是对当时日军侵华行为的直观记录,属于图片史料,D项正确;口述史料是指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历史资料,如回忆录、访谈录等,排除A项;文字史料是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历史资料,如史书、档案、书信等,照片主要以图像而非文字来传递信息,不属于文字史料,排除B项;历史遗迹是指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和遗物,如建筑遗址、文物古迹等,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表现形式的相关史实。5.(2025春 江都区期中)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描写其建筑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A.唐长安城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大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重点掌握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和地位。【解答】根据题干“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会”“(建筑布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座城市是唐长安城。唐朝的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A项正确;北宋都城开封规划不像唐朝齐整;市场分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草市,排除B项;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他登观音台望城看到的应是唐长安城,排除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6.(2024 廉江市二模)诸如此类招牌广告在时人所著《梦粱录》等书中皆有所记载,如“钱家干果铺”“戈家蜜枣儿”“枣王家金银铺”“一窟鬼茶坊”等,不胜枚举。这说明,当时宋代( )A.商业繁荣 B.民族交融 C.城市复兴 D.文化昌盛【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钱家干果铺”“戈家蜜枣儿”“枣王家金银铺”“一窟鬼茶坊”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从材料众多的招牌广告可以看出商业活动繁荣,店铺种类多样。故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商业方面的内容,没有直接提及民族交融,排除B;城市复兴表述不准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业繁荣的表现,而非城市本身的复兴,排除C;文化昌盛主要体现在文化艺术方面,材料中更多体现的是商业繁荣,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宋代商业繁荣。7.(2024春 增城区校级月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明朝时期皇帝为实现“独裁”而采取的措施有( )A.设置司隶校尉 B.创立科举制度C.创立行省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强化皇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明朝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厂卫机构,直接受皇帝指挥,监察官民,强化皇权独裁,D符合题意;司隶校尉是汉代负责监察的官职,与明朝无关,排除A;科举制由隋朝创立,明朝是完善(如八股取士),并非“创立”,排除B;行省制为元朝创设,明朝改设三司,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强化皇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5 南开区校级一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C.清政府此时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D.《南京条约》开放南京等城市为通商口岸,西方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中国内陆【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而鸦片战争战败,排除A项;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马关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9.(2024 海珠区一模)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建议集中全国舰队,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切断或干扰敌人供应线,造成一时一地的优势,打破法国舰队的封锁和骚扰,形成水陆合力。据此可知,张之洞( )A.具有整体化的备战策略B.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C.成功击退了法国的侵略D.初步建成了新式海军【分析】本题考查张之洞,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根据材料“集中全国舰队,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切断或干扰敌人供应线,造成一时一地的优势,打破法国舰队的封锁和骚扰形成水陆合力”可知,张之洞对战争认识具有整体观,备战策略正确,符合题意。B.材料中没有体现塞防轻,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张之洞成功击退了法国的侵略,排除。D.材料中没有体现张之洞初步建成了新式海军,排除。故选:A。【点评】记忆张之洞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0.(2024 封开县二模)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向沿途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次军事行动( )A.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把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地区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D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秋收起义后,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地区,排除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11.(2024秋 太仓市期末)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收集到的一组百团大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百团大战( )A.时间最长 B.规模最大 C.全民参与 D.战果辉煌【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题干图片中未涉及百团大战起止时间,无法体现时间最长,排除。B.题干图片中未涉及百团大战作战区域范围,无法体现规模最大,排除。C.题干图片中仅仅涉及八路军作战次数,无法体现百团大战全民参与,排除。D.题干图片中标注的“八路军作战1500多次”“消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破坏公路1200多千米”“缴获大量武器”等信息可知,百团大战战果辉煌,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记忆百团大战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2.(2022 广州)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A.三民主义的提出B.《天朝田亩制度》颁布C.土地改革的进行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点。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思想,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在1912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3.(2024 宝鸡模拟)2022年春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掀起了观影热潮。主人公伍万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身负艰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阻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只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电影描述旨在说明( )A.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B.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C.团结合作、反抗侵略的抗日精神D.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抗美援朝精神【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战争中所体现出的精神。【解答】依据材料信息“《长津湖之水门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依据材料。“主人公伍万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身负艰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阻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分析可知,该电影描述旨在说明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抗美援朝精神,D项正确;井冈山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排除A项;长征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历时两年的战略转移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排除B项;团结合作、反抗侵略的抗日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排除C项。故选:D。【点评】识记抗美援朝相关知识。运用所学明确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精神。14.(2025 雅安二模)1953﹣1957年,国家确定山西为重工业省份,提出将太原、大同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逐步建成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为此,国家在山西安排了一大批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等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据统计,这期间,山西省工业企业总数增加1088个,达到4509个。山西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结构。下列与这段材料的描述无关的是( )A.把山西确定为重工业省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山西重工业的支柱产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C.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包含山西的重工业D.我国重工业体系初步建立是在1953﹣1957年期间【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依据“1953—1957年,国家确定山西为重工业省份”可得出把山西确定为重工业省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排除。B.依据“山西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结构”可得出山西重工业的支柱产业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排除。C.依据“提出将太原、大同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逐步建成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可得出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包含山西的重工业,排除。D.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主要阐述了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山西重工业建设的情况,但没有描述整个重工业体系初步建立是在1953﹣1957年期间,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记忆一五计划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5.(2024 怀远县一模)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到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一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C.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分析】本题考查农村改革,识记农村改革相关知识。【解答】A.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与“1987年”不符,排除A,B.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乡镇企业产值不断提高,B符合题意。C.农村乡镇企业是国家对内改革的产物,排除C。D.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农村改革相关知识。16.(2025 琼山区一模)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展现的精神内涵是( )A.助人为乐 B.艰苦奋斗 C.平等友爱 D.勤俭节约【分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可知,钱学森为两弹研究作出巨大贡献,材料展现的是他克服困难、长期奉献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奋斗精神,最契合的是艰苦奋斗,B项正确;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与材料“两弹一星”精神不符,排除A项;平等友爱通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和谐,钱学森的事迹更聚焦于个人对国家、科学的牺牲与贡献,而非人际关系,排除C项;勤俭节约侧重对物质资源的节制使用,而题干强调精神层面的奉献与奋斗,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民族精神,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7.(2023秋 霍邱县期末)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分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等信息分析可知,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国力渐趋衰落和疆域面积逐渐缩小,拜占庭人逐渐对君主失去信心。故D正确;材料无关限制君权,排除A;材料时间处于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期,排除B;材料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18.(2024 绥江县二模)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短短几十年时间,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材料中的“力量”指( )A.蒸汽机 B.内燃机 C.飞机 D.计算机【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解答】据材料“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结合所学可知“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指的是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故选:A。【点评】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影响。19.(2024 武城县二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狱。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这意在强调攻打巴士底狱( )A.传播了启蒙思想 B.破坏了司法制度C.展现了群众力量 D.动摇了专制王权【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启蒙思想的传播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题干未体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传播了启蒙思想,排除。B.题干“……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与破坏司法制度无关,排除。C.据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题干“……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显然意在强调攻打巴士底狱展现了群众力量,符合题意。D.题干“……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无法体现动摇了专制王权,排除。故选:C。【点评】记忆法国大革命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0.(2023秋 乳源县期末)英国迎来了崛起的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之前几个世纪都无法比拟的奇迹。英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思想解放 B.海外殖民 C.科技革命 D.大量移民【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项;海外殖民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排除B项;根据题干“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大量移民,且英国没有大量移民,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以及影响等知识。21.(2023秋 滑县期末)如表是近代某部著作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 的种种异议 ……A.牛顿 B.巴尔扎克 C.达尔文 D.贝多芬【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材料关键词“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可知,这部著作与生物进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引发生物科学领域这场“革命”的理论武器是进化论,C项正确;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其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完成一套”人间喜剧“的小说集,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相关史实。22.(2018春 腾冲县校级月考)关于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个五年计划后,工业实力大增B.创建了民主政治体制C.各工业部门协调发展D.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大国【分析】本题考查了苏联。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解答】关于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两个五年计划后,工业实力大增。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23.(2024 朔州二模)1947﹣1962年间的好莱坞电影中,有107部电影明确攻击了共产主义和苏联,还有几十部关注共产主义威胁的影片。同时期苏联的电影围绕“攻击美国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揭露社会问题”和“对比苏联的善与美国的恶”进行创作。这说明( )A.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B.美苏冷战渗透到文化领域C.电影创作影响冷战的走势D.电影渗透美国的意识形态【分析】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题干“1947—1962年间的好莱坞电影中,有107部电影明确攻击了共产主义和苏联,还有几十部关注共产主义威胁的影片。同时期苏联的电影围绕‘攻击美国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揭露社会问题’和‘对比苏联的善与美国的恶’进行创作。”可知,美国和苏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使大量带有浓厚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电影出现在了银幕上,以相互攻击及对抗,说明电影创作主题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美苏冷战渗透到文化领域,B项正确;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与题干反映的冷战思维的渗透不符,排除A项;电影创作影响冷战的走势说法错误,是冷战思维影响电影创作,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体现了美国电影渗透意识形态,还涉及苏联电影对美国的攻击,D项说法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4.(2023 荆州)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需要考生掌握二里头文明的特点。【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与商朝、西周和东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2024秋 姜堰区期中)孔子是古代东方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位专业教师,他一生从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有弟子三千,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孔子的这一做法( )A.有助于维护国君的权威B.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C.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以及教育思想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中注重有教无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符合题意。ABC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教育贡献以及影响。二.材料题(共3小题)26.(2024春 神木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从1985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从而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全国。——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三:1978﹣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项目 1978年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 3654亿元 91298.1亿元人均国民收入 190美元 4073.43美元经济总量世界排位 第10名 第2名人均寿命 67.77岁 77岁普通高等学校数 598所 2663所(1)简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走“工业化道路”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21年我国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据所学可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据所学可知,新中国走“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为:国民经济有所好转;工业基础薄弱、水平较低、门类不全;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据材料二“国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据材料三1978﹣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统计表数据可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长,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教育文化事业迅猛发展。据所学可知,2021年我国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答案为:(1)意义: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背景:国民经济有所好转;工业基础薄弱、水平较低、门类不全;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措施: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长,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教育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点评】记忆一五计划、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四大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7.(2024秋 茌平区校级月考)材料一:从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转变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他们使最早的欧亚大陆诸文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以及印度河和黄河岸边诞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武士、祭司以及部落民,不存在种姓的意识,职业也不是世袭的……当时没有清规戒律限制这些阶层之间通婚,也没有不能与某种人共餐的禁忌。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林太《印度通史》材料四:“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长阿含经》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哪一世界古代文明?列举其文明成果两例。(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典?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其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此法典具有怎样的价值?(3)据材料三,指出雅利安人“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祭司”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哪一等级?(4)材料四体现了佛教的什么主张?该主张与材料三中的种姓制度有何联系?【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据材料一“从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转变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他们使最早的欧亚大陆诸文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以及印度河和黄河岸边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其文明成果有金字塔、象形文字。(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据材料“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可知,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其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3)据材料三“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可知,雅利安人“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是恐惧自己被同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司”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4)据材料四“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可知,材料四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主张。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故答案为:(1)古埃及文明;金字塔、象形文字。(2)《汉谟拉比法典》。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3)恐惧自己被同化。婆罗门。(4)众生平等。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亚非文明等相关史实。28.(2022春 泌阳县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京故宫内的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天上的日与月为依据,体现了承天之意。在儒家来看,顺应天意也就是顺承了天的道德、唤醒人的道德。故宫结构方式以木构结构为主,各个构件之间以榫卯为结点,主体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经历了数次地震,依旧没有主体上的损坏。故宫的排水系统适应了北京城北高南低的自然特点,每逢雨季,太和殿前都会出现“九龙吐水”的壮观景象,雨水从九个龙口出,顺势流向沟渠,避免了积水。材料二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它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据材料一,概括故宫设计的巧妙之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并说说长城为什么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3)请你再举一例体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建筑或工程,并加以说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故宫设计的巧妙之处、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长城为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原因、体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建筑或工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故宫和明长城的相关史实。【解答】(1)据材料一“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天上的日与月为依据,体现了承天之意。在儒家来看,顺应天意也就是顺承了天的道德、唤醒人的道德”可知,故宫设计中融合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据“故宫结构方式以木构结构为主……依旧没有主体上的损坏”可知,故宫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牢固美观。据“故宫的排水系统……避免了积水”可知,故宫排水系统设计精巧,顺应自然特点,避免积水。(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同时长城也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3)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建筑或工程有隋朝大运河。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再如,秦始皇时期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故答案为:(1)故宫在设计中融入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故宫的榫卯技术,使建筑既美观又牢固;故宫的排水系统因势利导,避免雨季积水;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3)示例: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利用天然河道和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体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建筑或工程的相关史实。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