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练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练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练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广东卷)1810年,化学家戴维首次确认“氯气”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备Cl2 净化、干燥Cl2 收集Cl2 验证Cl2的氧化性
2.(2024·辽宁卷)H2O2分解的“碘钟”反应美轮美奂。将一定浓度的三种溶液(①H2O2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MnSO4混合溶液;③KIO3、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在无色和蓝色之间来回振荡,周期性变色;几分钟后,稳定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蓝色:生成I2
B.蓝色→无色:I2转化为化合态
C.H2O2起漂白作用
D.淀粉作指示剂
3.(2024·北京卷)可采用Deacon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HCl制成Cl2,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 ΔH=-114.4 kJ·mol-1。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为反应物HCl,W为生成物H2O
B.反应制得1 mol Cl2,须投入2 mol CuO
C.升高反应温度,HCl被O2氧化制Cl2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2023·辽宁卷)某小组进行实验,向10 mL蒸馏水中加入0.4 g I2,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0.2 g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I(aq)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溶液呈浅棕色 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I2+I-I
C 紫黑色晶体消失 I2(aq)的消耗使溶解平衡I2(s)I2(aq)右移
D 溶液褪色 Zn与有色物质发生置换反应
5.(2023·浙江6月选考)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B
实验方案 往碘的CCl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 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液点在试纸上
现象 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 试纸变白
结论 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能力 次氯酸钠溶液呈中性
C D
实验方案 向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先滴加4滴0.1 mol·L-1 KCl溶液,再滴加4滴0.1 mol·L-1 KI溶液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
现象 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生黄色沉淀 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
结论 AgCl转化为AgI,AgI溶解度小于AgCl溶解度 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
6.(2022·北京高考)已知:H2+Cl2==2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分子的共价键是s- s σ键,Cl2分子的共价键是s- p σ键
B.燃烧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
C.停止反应后,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产生白烟
D.可通过原电池将H2与Cl2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2024·河北卷)市售的溴(纯度99%)中含有少量的Cl2和I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制备高纯度的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等略),将市售的溴滴入盛有浓CaBr2溶液的B中,水浴加热至不再有红棕色液体馏出。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CaBr2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将D中溶液转移至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KMnO4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继续加热将溶液蒸干得固体R。该过程中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图示相同装置,将R和K2Cr2O7固体混合均匀放入B中,D中加入冷的蒸馏水。由A向B中滴加适量浓H2SO4,水浴加热蒸馏。然后将D中的液体分液、干燥、蒸馏,得到高纯度的溴。D中蒸馏水的作用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为保证溴的纯度,步骤(3)中K2Cr2O7固体的用量按理论所需量的计算,若固体R质量为m克(以KBr计),则需称取________g K2Cr2O7(M=294 g·mol-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5)本实验所用钾盐试剂均经重结晶的方法纯化。其中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为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参与
C.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 B.③
C.②④ D.③⑤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ClO2(g)→NaClO2(aq)
B.Cl2(g)FeCl2(s)
C.HClO(aq)→Cl2(g)
D.NaClO(aq)→ClO2(g)
11.(2025·广东深圳高三质量检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l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a可为KMnO4
B.①处纸条无明显现象且②处纸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C.③处试纸变蓝,说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以促进尾气吸收
12.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氯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与d,a与f在酸性情况下反应,均可以得到b
B.加入适量NaHCO3溶液可以增强b溶液的漂白性
C.c可作为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
D.工业上利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饱和e溶液制备烧碱
13.(2025·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质量检测)实验室模拟吸收Cl2,将Cl2按相同的流速通入不同的吸收液,当吸收液达饱和时,停止通Cl2,记录吸收Cl2的时间,检测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吸收液上方有害气体残留,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编号 吸收液类型(体积相同) c/ (mol/L) 吸收氯气时间 吸收后饱和溶液微粒浓度 液面上有害气体
c c c(Cl-) pH
Ⅰ Na2SO3 1.2 18′34″ 0.56 未检出 1.81 1.4 SO2
Ⅱ NaOH 2.4 23′17″ 未检出 0.10 3.23 5.2 Cl2
Ⅲ Na2SO3+NaOH 1.2+2.4 23′47″ 未检出 未检出 3.47 3.4 无
注:c表示溶液中+4价含硫微粒的总浓度,其他类似。
A.Na2SO3溶液显碱性
B.实验Ⅰ吸收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实验Ⅱ吸收过程中生成的+1价Cl会转变为Cl-
D.实验Ⅲ吸收过程中NaOH与Na2SO3分别与Cl2独立反应、互不影响
14.(2025·广东中山七校联合体联考)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沸点为137 ℃,在空气中剧烈水解而发烟,实验室可用S与Cl2在120 ℃下反应制得,实验时使用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进行的是MnO2和0.1 mol·L-1盐酸反应制取Cl2
B.图乙中S与Cl2反应生成S2Cl2,S作氧化剂
C.图丙的锥形瓶中能收集到少量黄红色液体
D.图丁的玻璃导管与图丙的b接口直接相连,用于吸收多余的Cl2
15.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B.B装置中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其原因是淀粉被Cl2氧化
C.取C装置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Na2SO3已被Cl2氧化
D.D装置溶液变黄色,证明还原性:I->Fe2+
16.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l2O的熔点为-116 ℃,沸点为3.8 ℃;Cl2的沸点为-34.6 ℃;HgO+2Cl2===HgCl2+Cl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
C.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
D.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
1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盐酸的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B.装置丙中的产物只有CH3Cl和HCl
C.分离出装置戊中盐酸的最佳方法是分液
D.该实验方案缺少多余氯气的处理装置
二、非选择题
18.(2025·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三质量检测)某研究小组用氯酸钾为原料制备较高纯度的亚氯酸钾(KClO2)。按如图所示流程开展实验。
已知:①装置A中的反应需控制温度60 ℃左右,当试剂X为H2O2和少量NaCl时,在酸性情况下,Cl-会先和ClO发生反应2ClO+2Cl-+4H+2ClO2↑+2H2O+Cl2↑,生成的Cl2再和H2O2快速反应生成Cl-,即Cl2+H2O22Cl-+2H++O2。
②H2O2在浓碱溶液中易分解。
③ClO2气体在温度过高、浓度过大时易分解。
(1)装置C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A中加入少量Na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产生的ClO2进入装置B中反应生成KCl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OH与H2O2的浓度比例需恰当,原因是当吸收液中KOH浓度较小时,通入的ClO2不能被完全吸收;当吸收液中KOH浓度过大时,____________。
(4)真空泵的作用是使整个制备装置处于负压状态,使装置A中不断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既能使ClO2气体与溶液反应更充分,同时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5·河北沧州一中高三质量检测)二氧化氯(ClO2)常用作饮用水消毒杀菌剂,其沸点为11.0 ℃,浓度过高时易爆炸分解。实验室常用干燥的氯气与亚氯酸钠(NaClO2)固体反应制备ClO2。制备ClO2及验证其氧化性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实验室可用稳定剂吸收ClO2,生成ClO,使用时加酸只释放ClO2一种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亚氯酸钠固体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装置D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F中能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Fe3++3SCN-Fe(SCN)3。
(6)ClO2和Cl2均可作为水处理剂。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反应时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η),则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测定某ClO2溶液中ClO2的浓度:准确量取10.00 mL ClO2溶液,酸化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20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上述操作2~3次,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8.50 mL。
已知:2ClO2+10I-+8H+===2Cl-+5I2+4H2O,2S2O+I2===S4O+2I-。
该ClO2溶液中,c(ClO2)=________mol·L-1。
20.亚硝酰氯(ClNO)常用于合成洗涤剂、触媒及用作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Cl2与NO制备ClNO并测定其纯度,进行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查阅资料:亚硝酰氯(ClNO)的熔点为-64.5 ℃、沸点为-5.5 ℃,气态时呈黄色,液态时呈红褐色,遇水易反应生成一种氢化物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Cl2的制备: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1)该方法可以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为Cl2发生装置,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选择A~G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i→h(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
Ⅱ.亚硝酰氯的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亚硝酰氯。
(3)实验室也可用图中B装置制备NO,与之相比,X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____,然后依次装入试剂、打开K2、再打开________
(填“K1”或“K3”),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其目的是排尽三颈烧瓶中的空气,防止NO、ClNO变质。接下来,两种气体在Z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亚硝酰氯纯度的测定:称取所得亚硝酰氯产品13.10 g溶于水,配制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用0.8000 mol·L-1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50 mL。(已知:Ag2CrO4为砖红色固体)
(5)亚硝酰氯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样品中亚硝酰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C 2∶1 (2)f→g→e→d→c→b
(3)无需排除发生装置内空气的干扰;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K3 出现红褐色液体
(5)2ClNO+H2O===2H++2Cl-+NO↑+NO2↑
(6)90.0%
第12练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解析版)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广东卷)1810年,化学家戴维首次确认“氯气”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备Cl2 净化、干燥Cl2 收集Cl2 验证Cl2的氧化性
答案:A
解析: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且分液漏斗内应盛装浓盐酸,A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2.(2024·辽宁卷)H2O2分解的“碘钟”反应美轮美奂。将一定浓度的三种溶液(①H2O2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MnSO4混合溶液;③KIO3、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在无色和蓝色之间来回振荡,周期性变色;几分钟后,稳定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蓝色:生成I2
B.蓝色→无色:I2转化为化合态
C.H2O2起漂白作用
D.淀粉作指示剂
答案:C
3.(2024·北京卷)可采用Deacon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HCl制成Cl2,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 ΔH=-114.4 kJ·mol-1。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为反应物HCl,W为生成物H2O
B.反应制得1 mol Cl2,须投入2 mol CuO
C.升高反应温度,HCl被O2氧化制Cl2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结合催化机理分析,可知X、Y、Z、W依次是Cl2、HCl、O2、H2O,A正确;CuO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会不断循环,适量即可,B错误;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正确;图中涉及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是CuCl2→CuCl和CuCl→Cu2OCl2,D正确。
4.(2023·辽宁卷)某小组进行实验,向10 mL蒸馏水中加入0.4 g I2,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0.2 g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I(aq)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溶液呈浅棕色 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I2+I-I
C 紫黑色晶体消失 I2(aq)的消耗使溶解平衡I2(s) I2(aq)右移
D 溶液褪色 Zn与有色物质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最终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反应Zn+I2===ZnI2,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错误。
5.(2023·浙江6月选考)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B
实验方案 往碘的CCl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 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液点在试纸上
现象 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 试纸变白
结论 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能力 次氯酸钠溶液呈中性
C D
实验方案 向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先滴加4滴0.1 mol·L-1 KCl溶液,再滴加4滴0.1 mol·L-1 KI溶液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
现象 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生黄色沉淀 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
结论 AgCl转化为AgI,AgI溶解度小于AgCl溶解度 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
答案:A
解析: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有机色质使其褪色,无法用pH试纸测定次氯酸钠溶液的pH,B错误;向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先滴加4滴0.1 mol·L-1 KCl溶液,硝酸银溶液过量,再加入碘化钾溶液时,有沉淀生成,无法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度积大小,C错误;Cl2和HClO均能氧化KI生成I2,不能证明Cl2与H2O的反应存在限度,D错误。
6.(2022·北京高考)已知:H2+Cl22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分子的共价键是s- s σ键,Cl2分子的共价键是s- p σ键
B.燃烧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
C.停止反应后,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产生白烟
D.可通过原电池将H2与Cl2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Cl2分子里的共价键是p- p σ键,A错误。
7.(2024·河北卷)市售的溴(纯度99%)中含有少量的Cl2和I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制备高纯度的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等略),将市售的溴滴入盛有浓CaBr2溶液的B中,水浴加热至不再有红棕色液体馏出。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CaBr2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将D中溶液转移至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KMnO4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继续加热将溶液蒸干得固体R。该过程中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图示相同装置,将R和K2Cr2O7固体混合均匀放入B中,D中加入冷的蒸馏水。由A向B中滴加适量浓H2SO4,水浴加热蒸馏。然后将D中的液体分液、干燥、蒸馏,得到高纯度的溴。D中蒸馏水的作用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为保证溴的纯度,步骤(3)中K2Cr2O7固体的用量按理论所需量的计算,若固体R质量为m克(以KBr计),则需称取________g K2Cr2O7(M=294 g·mol-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5)本实验所用钾盐试剂均经重结晶的方法纯化。其中趁热过滤的具体操作为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转移溶液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答案:(1)直形冷凝管 除去市售的溴中少量的Cl2
Br2+K2C2O42KBr+2CO2↑
(2)蒸发皿 2MnO+10I-+16H+2Mn2++5I2+8H2O
(3)液封 降低温度
(4)0.31m
(5)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
解析:(1)仪器C为直形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市售的溴中含有少量的Cl2,Cl2可与Ca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除去,水浴加热时,Br2、I2蒸发进入装置D中,分别与K2C2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r2+K2C2O42KBr+2CO2↑、I2+K2C2O42KI+2CO2↑。
(2)将D中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边加热边向其中滴加酸化的KMnO4溶液至出现红棕色气体(Br2),即说明KMnO4已将KI全部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10I-+16H+2Mn2++5I2+8H2O;KBr几乎未被氧化,继续加热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R为KBr。
(3)密度:Br2>H2O,D中冷的蒸馏水起到液封的作用,同时冷的蒸馏水温度较低,可减少溴的挥发。
(4)根据得失电子相等可得关系式:6KBr~6e-~K2Cr2O7,则理论上需要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 mol,实际所需K2Cr2O7的质量为× mol××294 g·mol-1≈0.31m g。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参与
C.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 B.③
C.②④ D.③⑤
答案:B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ClO2(g)→NaClO2(aq)
B.Cl2(g)FeCl2(s)
C.HClO(aq)→Cl2(g)
D.NaClO(aq)→ClO2(g)
答案:A
解析:B项,Cl2(g)与Fe(s)点燃只能生成FeCl3(s);C项,HClO(aq)光照分解生成HCl(aq)和O2(g);D项,NaClO(aq)与SO2(g)反应生成NaCl(aq)、Na2SO4(aq)。
11.(2025·广东深圳高三质量检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l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a可为KMnO4
B.①处纸条无明显现象且②处纸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C.③处试纸变蓝,说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以促进尾气吸收
答案:B
12.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氯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与d,a与f在酸性情况下反应,均可以得到b
B.加入适量NaHCO3溶液可以增强b溶液的漂白性
C.c可作为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
D.工业上利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饱和e溶液制备烧碱
答案:D
解析:根据“价—类”二维图可知:b、c、d分别为Cl2、ClO2、HClO,a、e、f分别为HCl、NaCl、NaClO3。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它可将阴极产生的氢氧化钠和阳极产生的氯气隔离,避免二者发生反应,D错误。
13.(2025·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质量检测)实验室模拟吸收Cl2,将Cl2按相同的流速通入不同的吸收液,当吸收液达饱和时,停止通Cl2,记录吸收Cl2的时间,检测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吸收液上方有害气体残留,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编号 吸收液类型(体积相同) c/ (mol/L) 吸收氯气时间 吸收后饱和溶液微粒浓度 液面上有害气体
c c c(Cl-) pH
Ⅰ Na2SO3 1.2 18′34″ 0.56 未检出 1.81 1.4 SO2
Ⅱ NaOH 2.4 23′17″ 未检出 0.10 3.23 5.2 Cl2
Ⅲ Na2SO3+NaOH 1.2+2.4 23′47″ 未检出 未检出 3.47 3.4 无
注:c表示溶液中+4价含硫微粒的总浓度,其他类似。
A.Na2SO3溶液显碱性
B.实验Ⅰ吸收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实验Ⅱ吸收过程中生成的+1价Cl会转变为Cl-
D.实验Ⅲ吸收过程中NaOH与Na2SO3分别与Cl2独立反应、互不影响
答案:D
14.(2025·广东中山七校联合体联考)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沸点为137 ℃,在空气中剧烈水解而发烟,实验室可用S与Cl2在120 ℃下反应制得,实验时使用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进行的是MnO2和0.1 mol·L-1盐酸反应制取Cl2
B.图乙中S与Cl2反应生成S2Cl2,S作氧化剂
C.图丙的锥形瓶中能收集到少量黄红色液体
D.图丁的玻璃导管与图丙的b接口直接相连,用于吸收多余的Cl2
答案:C
解析:0.1 mol·L-1盐酸的浓度较小,制取氯气应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反应,A错误;S的非金属性小于Cl,则S2Cl2中S为正价,Cl为负价,反应生成S2Cl2时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作还原剂,B错误;S2Cl2在空气中剧烈水解,为防止S2Cl2与水接触,应在图丁的玻璃导管与图丙的b接口之间再连接一个干燥装置,D错误。
15.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B.B装置中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其原因是淀粉被Cl2氧化
C.取C装置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Na2SO3已被Cl2氧化
D.D装置溶液变黄色,证明还原性:I->Fe2+
答案:A
解析:B装置中溶液最终褪色是因为I2被Cl2氧化成IO,B错误;C装置中通入Cl2后溶液显酸性,NO与Cl2均能氧化SO生成SO,故滴加硝酸钡溶液有BaSO4沉淀生成,不能证明Na2SO3已被Cl2氧化,C错误;I2的稀溶液和Fe3+的稀溶液颜色相近,不能通过颜色证明还原性:I->Fe2+,D错误。
16.Cl2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l2O的熔点为-116 ℃,沸点为3.8 ℃;Cl2的沸点为-34.6 ℃;HgO+2Cl2===HgCl2+Cl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
C.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
D.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
答案:C
解析:装置⑤收集Cl2O,要求温度低于3.8 ℃,此时氯气是气体,逸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和剩余的Cl2,C错误。
1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盐酸的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B.装置丙中的产物只有CH3Cl和HCl
C.分离出装置戊中盐酸的最佳方法是分液
D.该实验方案缺少多余氯气的处理装置
答案:B
解析:装置甲是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制氯气的装置,A正确;装置丙中Cl2和CH4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还可能生成CH2Cl2、CHCl3、CCl4,B错误;装置戊中是盐酸和卤代烃的混合物,由于二者互不相溶,故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C正确;氯气有毒,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多余的氯气应用尾气处理装置除去,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8.(2025·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三质量检测)某研究小组用氯酸钾为原料制备较高纯度的亚氯酸钾(KClO2)。按如图所示流程开展实验。
已知:①装置A中的反应需控制温度60 ℃左右,当试剂X为H2O2和少量NaCl时,在酸性情况下,Cl-会先和ClO发生反应2ClO+2Cl-+4H+2ClO2↑+2H2O+Cl2↑,生成的Cl2再和H2O2快速反应生成Cl-,即Cl2+H2O22Cl-+2H++O2。
②H2O2在浓碱溶液中易分解。
③ClO2气体在温度过高、浓度过大时易分解。
(1)装置C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A中加入少量Na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产生的ClO2进入装置B中反应生成KCl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OH与H2O2的浓度比例需恰当,原因是当吸收液中KOH浓度较小时,通入的ClO2不能被完全吸收;当吸收液中KOH浓度过大时,____________。
(4)真空泵的作用是使整个制备装置处于负压状态,使装置A中不断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既能使ClO2气体与溶液反应更充分,同时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NaCl中的Cl-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2)关闭止水夹K1、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过分液漏斗向三颈烧瓶中注入蒸馏水,若一段时间后蒸馏水不能顺利流下,则装置A气密性良好
(3)2ClO2+2KOH+H2O2===2KClO2+2H2O+O2 H2O2易分解
(4)稀释生成的ClO2,避免ClO2因浓度过大发生分解
19.(2025·河北沧州一中高三质量检测)二氧化氯(ClO2)常用作饮用水消毒杀菌剂,其沸点为11.0 ℃,浓度过高时易爆炸分解。实验室常用干燥的氯气与亚氯酸钠(NaClO2)固体反应制备ClO2。制备ClO2及验证其氧化性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实验室可用稳定剂吸收ClO2,生成ClO,使用时加酸只释放ClO2一种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亚氯酸钠固体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装置D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F中能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Fe3++3SCN-Fe(SCN)3。
(6)ClO2和Cl2均可作为水处理剂。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反应时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η),则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测定某ClO2溶液中ClO2的浓度:准确量取10.00 mL ClO2溶液,酸化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20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上述操作2~3次,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8.50 mL。
已知:2ClO2+10I-+8H+===2Cl-+5I2+4H2O,2S2O+I2===S4O+2I-。
该ClO2溶液中,c(ClO2)=________mol·L-1。
答案:(1)三颈烧瓶
(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3)饱和食盐水 吸收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4)防止ClO2气体浓度过高时爆炸分解 
Cl2+2NaClO2===2NaCl+2ClO2
(5)ClO2+5Fe2++4H+===Cl-+5Fe3++2H2O
(6)2.63 (7)0.114
解析:(6)ClO2与Cl2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均为Cl-,故1 mol ClO2作氧化剂,得到5 mol电子,1 mol Cl2作氧化剂,得到2 mol电子,则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2.63。
(7)由题干信息可得关系式2ClO2~5I2~10Na2S2O3,则该ClO2溶液中n(ClO2)=n(Na2S2O3)=×0.2000 mol·L-1×28.50×10-3 L=0.00114 mol,c(ClO2)==0.114 mol·L-1。
20.亚硝酰氯(ClNO)常用于合成洗涤剂、触媒及用作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Cl2与NO制备ClNO并测定其纯度,进行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查阅资料:亚硝酰氯(ClNO)的熔点为-64.5 ℃、沸点为-5.5 ℃,气态时呈黄色,液态时呈红褐色,遇水易反应生成一种氢化物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Cl2的制备: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1)该方法可以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为Cl2发生装置,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选择A~G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i→h(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
Ⅱ.亚硝酰氯的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亚硝酰氯。
(3)实验室也可用图中B装置制备NO,与之相比,X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____,然后依次装入试剂、打开K2、再打开________
(填“K1”或“K3”),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其目的是排尽三颈烧瓶中的空气,防止NO、ClNO变质。接下来,两种气体在Z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亚硝酰氯纯度的测定:称取所得亚硝酰氯产品13.10 g溶于水,配制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用0.8000 mol·L-1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50 mL。(已知:Ag2CrO4为砖红色固体)
(5)亚硝酰氯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样品中亚硝酰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C 2∶1 (2)f→g→e→d→c→b
(3)无需排除发生装置内空气的干扰;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K3 出现红褐色液体
(5)2ClNO+H2O===2H++2Cl-+NO↑+NO2↑
(6)90.0%
解析:(6)滴定过程中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当出现砖红色固体,且半分钟内没有明显变化,表示达到滴定终点,则有n(Cl-)=n(Ag+)=0.02250 L×0.8000 mol·L-1=0.01800 mol,则样品中亚硝酰氯的质量分数为
×100%=9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