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本框内容在整本教材中起着关键的价值导向作用。它承接了前面关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在新高考和新课标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框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该学段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哲学的基本概念、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初步理解价值的含义以及价值观念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也接触到了许多关于个人奋斗、奉献社会的事例,这为他们理解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他们能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当前学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更加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教师可以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的创造和实现需要付出努力和奉献,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三、核心素养目标1.阐明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懂得每一个人的劳动与自身价值、发展的关系,理解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增强劳动和奉献意识。(政治认同)2.理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懂得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法制观念,道德修养)3.懂得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明确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筑牢道德根基。(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如何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时,可能会存在片面性,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实现的作用。理想信念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深刻体会其在价值实现中的重要性。五、评价任务1. 价值观辨析任务要求学生从正确的价值观角度进行辨析,阐述这些观点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理念的冲突之处,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生价值方面的理解与认同。2. 思维能力任务给出关于人生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复杂案例,如一位创业者在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面临的困境。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案例中不同因素的相互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如何在该情境下创造和实现价值,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思维素养。3. 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任务要求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整合不同材料中关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4. 推理与论证能力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该人物可以采取的措施,并论证这些措施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合理性,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5.知识体系构建任务让学生以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的形式梳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三个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及其包含的具体知识点。六、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分享身边最美劳动者”、“真理越辩越明”、“模拟面试”、三个教学环节。(一)观看短视频,弘扬劳动精神1. 导入活动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引出话题:“同学们,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并播放《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短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结合生活分享你心中的最美劳动者,说一说他们“美”在哪里?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学生分享身边的最美劳动者,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归纳劳动对人生价值创造的要点,如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进而讲解弘扬劳动精神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二)辩论赛,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1. 辩论赛准备教师提出辩题:“正方:成功更多依靠社会,反方:成功更多依靠个人”将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每个阵营再分成若干小组,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2. 辩论赛开展正方一辩开篇立论,阐述个人奋斗在个人价值实现中的关键作用;反方一辩则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价值实现的主导意义。双方二辩、三辩依次进行攻辩环节,针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并进一步论证己方观点。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可以自由发言,互相质疑和辩驳。3. 教师总结教师在辩论赛结束后进行总结,指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既离不开个人的奋斗,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三)模拟面试,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精神(强调要克服挫折和失败,要付出艰辛的努力。)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素质(全面的能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需信念。(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引导、驱动、制约作用)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需道德1. 情境设置教师介绍模拟面试的背景,介绍面试的流程和规则。2. 学生准备学生各自准备面试材料,包括简历的撰写、自我介绍的内容(重点突出自己在自我砥砺方面的经历,如克服困难的过程、自我提升的努力等)。3. 总结与讲解面试结束后,教师和面试官一起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展现砥砺自我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结合模拟面试的情况,讲解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要点,如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七、作业设计:1. 知识梳理作业: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三个途径及其包含的具体要点,如劳动的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砥砺自我的方面等。这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2.让学生对教材中相关的经典案例(如雷锋、袁隆平的事迹)进行简要概括,并分析这些案例体现了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哪个途径,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3. 基础概念辨析作业:给出一组关于人生价值、劳动、个人奋斗、社会条件等概念的描述,如“个人的自我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劳动就是体力活动”等,让学生判断对错并分析原因。通过这种方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4.布置一个关于“不同职业群体的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的调研任务,让学生选择几个不同的职业,通过访谈、网络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这些职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如何通过劳动和奉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自我砥砺等方面来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 要求学生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在报告中体现不同职业群体在价值创造和实现途径上的共性和差异,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