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时 用模型建构法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综合分析是高考重要的命题点。试题常以细胞分裂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判断,或通过曲线与图像相结合的形式,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主要变化规律。复习时考生要注重运用归纳比较、构建模型等方法加强相关试题的训练。主题研习(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及图像辨析[典例导析](2024·江苏高考,改编)图示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中部分同源染色体及其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中复制形成的染色单体B.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丝状染色质在纺锤体作用下螺旋化成染色体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及其3对等位基因数量加倍D.减数分裂Ⅰ完成时,能形成基因型为MmNnTt的细胞听课随笔:[思维建模](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或精(卵)原细胞 精细胞或卵细胞、极体子细胞数目 2个 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相同 与精(卵)原细胞相比减半同源染色体行为(是区分二者图像的关键点)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无互换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②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 2n→4n→2n 2n→n→2n→nDNA分子数目 2n→4n→2n 2n→4n→2n→n染色单体数目 0→4n→0 0→4n→2n→0(二)图析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1.结合分裂图像比较分裂方式及特点(Ⅰ、Ⅱ、Ⅲ依次代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1)三种“前期”比较(2)三种“中期”比较(3)三种“后期”比较2.结合细胞分裂图像识别细胞分裂方式[应用体验]题点(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1.(2024·北京高考)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D.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2.(2025·广州模拟)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下列对雄果蝇细胞中染色体观察的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细胞均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有5种形态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均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有5种形态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 题点(二)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辨析3.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乙和丁B.甲细胞可以表示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C.乙、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1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aB、ab4.(2025·华师一附中模拟)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也相同B.乙、丙细胞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C.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均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个为ABC,一个为abC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主题研习(二)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和结构变化规律[典例导析] (2024·浙江6月选考)假定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32P,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1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甲~丁4个细胞。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和2次着丝粒分裂B.4个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形成细胞乙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叉互换D.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可能有4个细胞不含32P听课随笔:[思维建模]1.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与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模型构建(2)判断方法2.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曲线3.“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变化曲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图甲中①表示有丝分裂,②表示减数分裂。(2)图乙中③表示有丝分裂,④表示减数分裂。[应用体验]1.(2025·潍坊一模)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B.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一定不同C.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Ⅰ时期,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图1分裂后,带标记的子细胞数为4~8个2.(2024·怀化二模)图甲是某雌性家鸡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细胞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细胞②和细胞③可能来自同一个卵母细胞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图甲中的AB段C.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甲的CD段,CD段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量为0或2D.图甲中D到E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EF段对应图乙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 3.(2025·沧州一模)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果蝇细胞(2n=8)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用“●”和“○”表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移动路径如图甲中箭头所示;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B.④处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C.图乙的纵坐标应为4n、2n,ab时期对应图甲细胞D.由③→④的距离推测该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第三课时 用模型建构法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主题研习(一)[典例导析] 选D 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质进行复制,但此时形成的染色单体呈质丝状,且存在核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A错误; 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运动,而不是使丝状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化是自身的变化,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基因数量不变,C错误;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互换,增加了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所以减数分裂Ⅰ完成时能形成基因型为MmNnTt的细胞,D正确。[应用体验]1.选B 减数分裂Ⅰ结束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单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错误;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C正确;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2.选C 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5种形态;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前、中期有4条染色体,后、末期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A、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有5种形态,C正确。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D错误。3.选A 据题图分析,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图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乙和丁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错误;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C错误;丁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4.选B 乙和丙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6条,但乙细胞中含有12个核DNA分子,丙细胞中含有6个核DNA分子,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卵巢或者睾丸中可以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乙、丙细胞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B正确;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相同,即AaBbCC,丙细胞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若不考虑变异,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如一个为ABC,另一个也为ABC,C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而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正常情况下,丙细胞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主题研习(二)[典例导析] 选C 图中的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1次且由题图可知,这些细胞均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粒没有进行第2次分裂,因此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1次着丝粒分裂,A错误;4个细胞还没有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每个DNA上有一条链含有32P,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1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理论上每个细胞中应该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其中有2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但乙细胞中3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原因是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叉互换,C正确;甲、丙、丁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至少产生3个含32P的细胞,乙细胞中有3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都含有32P,因此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至多有3个细胞不含32P,D错误。[应用体验]1.选D 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A错误。HI段为减数分裂Ⅱ,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为0、1或2;CD段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一定有2条XB染色体,故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可能相同,B错误。图1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对应图2的Ⅰ时期,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该细胞核的DNA初始状态为双链均被标记,由图1可知,细胞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又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的两个子细胞均带标记,且每个DNA分子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有被标记;减数分裂中DNA再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有一半的DNA带标记,一半的DNA不带标记,根据减数分裂的规律,4个子细胞中带标记的个数为2~4。由于有两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被标记的子细胞数是4~8个,D正确。2.选B 依据图示中染色体的来源(颜色),可知图乙细胞②和细胞③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卵母细胞,A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其细胞中染色体对数为N,对应图甲中的AB段,B正确;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对应图甲中的CD段,雌性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Z、W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分离,所以在减数分裂Ⅰ结束形成的细胞中含有的Z染色体的数目为0或1,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Z染色体的数目会加倍,所以CD段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量为0或1或2,C错误;DE段表示受精作用,不存在基因重组,EF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可以对应图乙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3.选C 图甲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在②处联会,所以①→②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A正确;③→④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赤道板两侧④处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含姐妹染色单体,结合③→④的距离可推测该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B、D正确;图甲中的序号代表减数分裂Ⅰ不同的时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分裂Ⅰ结束后减半,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2n=8,所以图乙的纵坐标应为2n、n,ab时期对应图甲细胞,C错误。(共77张PPT)用模型建构法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三课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综合分析是高考重要的命题点。试题常以细胞分裂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判断,或通过曲线与图像相结合的形式,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主要变化规律。复习时考生要注重运用归纳比较、构建模型等方法加强相关试题的训练。目录主题研习(一)主题研习(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及图像辨析课时跟踪检测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和结构变化规律主题研习(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及图像辨析[典例导析](2024·江苏高考,改编)图示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中部分同源染色体及其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中复制形成的染色单体B.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丝状染色质在纺锤体作用下螺旋化成染色体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及其3对等位基因数量加倍D.减数分裂Ⅰ完成时,能形成基因型为MmNnTt的细胞√[解析] 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质进行复制,但此时形成的染色单体呈质丝状,且存在核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A错误; 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运动,而不是使丝状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化是自身的变化,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基因数量不变,C错误;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互换,增加了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所以减数分裂Ⅰ完成时能形成基因型为MmNnTt的细胞,D正确。[思维建模](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或精(卵)原细胞 精细胞或卵细胞、极体子细胞数目 2个 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相同 与精(卵)原细胞相比减半续表同源染色体行为(是区分二者图像的关键点)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无互换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 2n→4n→2n 2n→n→2n→nDNA分子数目 2n→4n→2n 2n→4n→2n→n染色单体数目 0→4n→0 0→4n→2n→0(二)图析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1.结合分裂图像比较分裂方式及特点(Ⅰ、Ⅱ、Ⅲ依次代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1)三种“前期”比较(2)三种“中期”比较(3)三种“后期”比较2.结合细胞分裂图像识别细胞分裂方式[应用体验]题点(一)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1.(2024·北京高考)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D.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解析:减数分裂Ⅰ结束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单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错误;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C正确;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2.(2025·广州模拟)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下列对雄果蝇细胞中染色体观察的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细胞均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有5种形态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均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有5种形态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5种形态;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前、中期有4条染色体,后、末期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A、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有5种形态,C正确。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有4种形态,D错误。题点(二)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辨析3.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乙和丁B.甲细胞可以表示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C.乙、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1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aB、ab√解析:据题图分析,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图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乙和丁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错误;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C错误;丁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4.(2025·华师一附中模拟)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也相同B.乙、丙细胞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C.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均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个为ABC,一个为abC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乙和丙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6条,但乙细胞中含有12个核DNA分子,丙细胞中含有6个核DNA分子,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卵巢或者睾丸中可以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乙、丙细胞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B正确;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相同,即AaBbCC,丙细胞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若不考虑变异,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如一个为ABC,另一个也为ABC,C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而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正常情况下,丙细胞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主题研习(二)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和结构变化规律[典例导析](2024·浙江6月选考)假定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32P,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1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甲~丁4个细胞。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和2次着丝粒分裂B.4个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形成细胞乙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叉互换D.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可能有4个细胞不含32P√[解析] 图中的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1次且由题图可知,这些细胞均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粒没有进行第2次分裂,因此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1次着丝粒分裂,A错误;4个细胞还没有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每个DNA上有一条链含有32P,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1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理论上每个细胞中应该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其中有2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但乙细胞中3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原因是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叉互换,C正确;甲、丙、丁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至少产生3个含32P的细胞,乙细胞中有3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都含有32P,因此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至多有3个细胞不含32P,D错误。[思维建模]1.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与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模型构建(2)判断方法2.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曲线3.“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变化曲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图甲中①表示有丝分裂,②表示减数分裂。(2)图乙中③表示有丝分裂,④表示减数分裂。[应用体验]1.(2025·潍坊一模)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B.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一定不同C.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Ⅰ时期,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图1分裂后,带标记的子细胞数为4~8个 √解析: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A错误。HI段为减数分裂Ⅱ,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为0、1或2;CD段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一定有2条XB染色体,故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可能相同,B错误。图1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对应图2的Ⅰ时期,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该细胞核的DNA初始状态为双链均被标记,由图1可知,细胞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又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的两个子细胞均带标记,且每个DNA分子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有被标记;减数分裂中DNA再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有一半的DNA带标记,一半的DNA不带标记,根据减数分裂的规律,4个子细胞中带标记的个数为2~4。由于有两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被标记的子细胞数是4~8个,D正确。2.(2024·怀化二模)图甲是某雌性家鸡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细胞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细胞②和细胞③可能来自同一个卵母细胞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图甲中的AB段C.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甲的CD段,CD段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量为0或2D.图甲中D到E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EF段对应图乙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 √解析:依据图示中染色体的来源(颜色),可知图乙细胞②和细胞③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卵母细胞,A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其细胞中染色体对数为N,对应图甲中的AB段,B正确;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对应图甲中的CD段,雌性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Z、W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分离,所以在减数分裂Ⅰ结束形成的细胞中含有的Z染色体的数目为0或1,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Z染色体的数目会加倍,所以CD段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量为0或1或2,C错误;DE段表示受精作用,不存在基因重组,EF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可以对应图乙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3.(2025·沧州一模)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果蝇细胞(2n=8)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用“●”和“○”表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移动路径如图甲中箭头所示;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B.④处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C.图乙的纵坐标应为4n、2n,ab时期对应图甲细胞D.由③→④的距离推测该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解析:图甲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在②处联会,所以①→②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A正确;③→④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赤道板两侧④处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含姐妹染色单体,结合③→④的距离可推测该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B、D正确;图甲中的序号代表减数分裂Ⅰ不同的时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分裂Ⅰ结束后减半,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2n=8,所以图乙的纵坐标应为2n、n,ab时期对应图甲细胞,C错误。课时跟踪检测(标 的题目为推荐讲评题目,配有精品课件)12345678910一、选择题1.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减数分裂Ⅱ后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含16条染色单体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 √12345678910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B错误;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含16条染色单体,C正确;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D正确。15678102342.某男性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Ⅱ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C1和C2B.遗传信息相同的细胞是A1和A2、C1和C2C.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染色体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 √91567810234解析: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A1和A2)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减数分裂Ⅰ得到的两个子细胞B1和B2(次级精母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产生两个子细胞(精细胞)为C1和C2,其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故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B1和B2、C1和C2都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以及减数分裂Ⅱ中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即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B正确。91567810234A1和A2、B1和B2的DNA分子数都等于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C1和C2的DNA分子数减半,因此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C错误。B1和B2为减数分裂Ⅰ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同理C1和C2为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减半,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错误。915678102343.(2025·泉州模拟)图甲、乙表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丙、丁表示另一种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91567810234A.甲细胞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四个细胞中可发生基因重组的只有丙细胞B.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染色体①②和①③出现在子细胞中的概率相同C.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和互换D.由丙细胞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其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9√1567810234解析:甲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共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故甲、乙、丁均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有丝分裂的母细胞和子细胞中含有相同的染色体,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染色体①②③均会出现在子细胞中,B正确。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C错误。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由此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其正常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915678102344.(2025·广州模拟)染色体分离是有丝分裂的核心事件,当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研究发现,P蛋白是存在于细胞中的分离酶抑制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酶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发挥作用B.P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体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提前加倍C.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不仅需要分离酶,还需要纺锤丝牵拉D.黏连蛋白和纺锤丝蛋白可能均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合成 √91567810234解析: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均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因此分离酶在这两个时期发挥作用,A正确;由于P蛋白是分离酶抑制剂,P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分离酶活性将无法受到抑制,因此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黏连蛋白可能提前被切割,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提前发生,B正确;纺锤丝可牵拉已分开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不需要纺锤丝牵拉,C错误;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是物质准备时期,与分裂相关的许多蛋白质(如黏连蛋白和纺锤丝蛋白)可能均在该时期合成,D正确。915678102345.科学家在某二倍体的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图中A、B、C三种可能发生的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91567810234A.图中的甲、乙、丙细胞中均不含母方的遗传物质B.图中的二倍体精子可以是亲代减数分裂Ⅰ异常而形成的C.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完全相同D.图中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 9√1567810234解析:甲、乙、丙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父方,A错误;图中二倍体精子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Ⅰ异常形成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异常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B正确;若C途径的精子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不考虑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正确;无核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甲,甲含两个染色体组,因此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D正确。915678102346.(2025·四平预测)下图是某基因型为 AaBb的高等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91567810234A.细胞①③都在进行有丝分裂,①的染色体组数是③的2倍B.②是初级卵母细胞,正在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④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D.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可形成基因型为aB 和 Ab的生殖细胞9√1567810234解析:图①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4个染色体组;③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②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正在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其是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该动物为雌性,④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或极体,C错误。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生殖细胞,D错误。97.(2025·牡丹江模拟)某雄性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与BC段前相比,BC段后细胞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核DNA数减半B.同源染色体数减半C.染色体数减半D.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5678102349√15678102349解析:题图曲线代表染色单体的相对含量变化,BC段前是减数分裂Ⅰ,BC段后是减数分裂Ⅱ,因此,与BC段前相比,BC段后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会发生核DNA数减半、染色体数减半以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分裂Ⅱ后期)。156781023498.(2025·大庆一模)甲图是某二倍体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 XY)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数关系,①~⑤为不同细胞,乙图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678102349A.甲图中①细胞处于乙图EF段,一定含有Y 染色体B.甲图中②细胞已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C.甲图中③细胞只能处于乙图 AB段D.甲图中⑤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 √15678102349解析:①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此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错误;②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B错误;③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处于间期中的G1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等时期,可处于乙图中的AB段或EF段,C错误;⑤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为体细胞的2倍,D正确。15678102349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9.(6分)(2024·天津期末)如图是某一个雄性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内五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5678102349(1)甲、乙、丙、丁、戊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丁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乙、丁、戊次级精母细胞15678102349解析:据图可知,甲细胞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据此推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据此推断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据此推断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据此推断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戊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据此推断戊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综合以上分析,甲、乙、丙、丁、戊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乙、丁和戊。依题意,图示为某一个雄性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内五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故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15678102349(2)戊细胞中有__个四分体。解析:据题图可知,戊中两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2个四分体。215678102349(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____图细胞所在的时期。 解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互换,戊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戊15678102349(4)将以上五个时期的细胞图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丙、甲、戊、乙、丁15678102349解析:精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题图中细胞甲~戊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及减数分裂Ⅰ前期。故甲~戊五个时期的细胞图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为丙、甲、戊、乙、丁。10.(14分)(2024·衡阳八中质检)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2N=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动物体某一器官内部分细胞分裂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567810234915678102349(1)图甲中Ⅰ→Ⅱ过程中DNA含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Ⅲ→Ⅳ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由4→0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图乙中B细胞含有___个四分体,C细胞对应图甲中的____时期。 经过了间期DNA复制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成对的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形成子染色体经过了0Ⅲ15678102349解析:图乙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此时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因此此时的细胞中不含四分体。C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对应图甲中的Ⅲ时期。15678102349(3)图乙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乙中的___细胞,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A、BB初级卵母细胞解析:图乙中A、B细胞中均含同源染色体。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结合图示可知,图乙中的B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由于B细胞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15678102349(4)若该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让该细胞在含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则B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_条,C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产生不含15N标记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概率为_____。 40或1或21/415678102349解析: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经过间期DNA复制后,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所在的染色体中的两个DNA分子均带有15N标记,即被标记的染色体经过DNA复制后包含的两个DNA分子均带有15N标记,则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的B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4条;因为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带有15N标记,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带标记的染色单体,C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因为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产生的子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可能均带有15N标记,也可能有一条带有15N标记,还可能两条均不带15N标记,即C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0、1或2条;由于B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含有15N标记,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5N标记情况:两条均带标记和两条均不带标记或一条带标记、另一条不带标记。因此,该细胞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不含15N标记的概率为1/4。15678102349(5)请绘出图乙中A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柱形图,并在横坐标下注明该细胞的分裂时期。(2分)答案:如图所示:15678102349解析:图乙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染色单体数目为0且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8条)。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用模型建构法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标的题目为推荐讲评题目,配有精品课件)一、选择题1.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减数分裂Ⅱ后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含16条染色单体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 2.某男性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Ⅱ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C1和C2B.遗传信息相同的细胞是A1和A2、C1和C2C.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染色体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 3.(2025·泉州模拟)图甲、乙表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丙、丁表示另一种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四个细胞中可发生基因重组的只有丙细胞B.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染色体①②和①③出现在子细胞中的概率相同C.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和互换D.由丙细胞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其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4.(2025·广州模拟)染色体分离是有丝分裂的核心事件,当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研究发现,P蛋白是存在于细胞中的分离酶抑制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酶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发挥作用B.P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体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提前加倍C.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不仅需要分离酶,还需要纺锤丝牵拉D.黏连蛋白和纺锤丝蛋白可能均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合成 5.科学家在某二倍体的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图中A、B、C三种可能发生的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乙、丙细胞中均不含母方的遗传物质B.图中的二倍体精子可以是亲代减数分裂Ⅰ异常而形成的C.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完全相同D.图中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 6.(2025·四平预测)下图是某基因型为 AaBb的高等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③都在进行有丝分裂,①的染色体组数是③的2倍B.②是初级卵母细胞,正在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④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D.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可形成基因型为aB 和 Ab的生殖细胞7.(2025·牡丹江模拟)某雄性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与BC段前相比,BC段后细胞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核DNA数减半B.同源染色体数减半C.染色体数减半D.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8.(2025·大庆一模)甲图是某二倍体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 XY)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数关系,①~⑤为不同细胞,乙图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细胞处于乙图EF段,一定含有Y 染色体B.甲图中②细胞已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C.甲图中③细胞只能处于乙图 AB段D.甲图中⑤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9.(6分)(2024·天津期末)如图是某一个雄性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内五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乙、丙、丁、戊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丁细胞的名称是 。 (2)戊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的是 图细胞所在的时期。 (4)将以上五个时期的细胞图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为 (2分)。 10.(14分)(2025·衡阳八中质检)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2N=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动物体某一器官内部分细胞分裂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甲中Ⅰ→Ⅱ过程中DNA含量加倍的原因是 (2分)。 Ⅲ→Ⅳ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由4→0变化的原因是 (2分)。 (2)图乙中B细胞含有 个四分体,C细胞对应图甲中的 时期。 (3)图乙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乙中的 细胞,B细胞的名称为 。 (4)若该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让该细胞在含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则B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 条,C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 条,产生不含15N标记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概率为 。 (5)请绘出图乙中A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柱形图,并在横坐标下注明该细胞的分裂时期。(2分)课时跟踪检测(十七)1.选B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B错误;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含16条染色单体,C正确;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D正确。2.选B 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A1和A2)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减数分裂Ⅰ得到的两个子细胞B1和B2(次级精母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产生两个子细胞(精细胞)为C1和C2,其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故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B1和B2、C1和C2都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以及减数分裂Ⅱ中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即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B正确。A1和A2、B1和B2的DNA分子数都等于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C1和C2的DNA分子数减半,因此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C错误。B1和B2为减数分裂Ⅰ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同理C1和C2为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减半,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错误。3.选C 甲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共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故甲、乙、丁均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有丝分裂的母细胞和子细胞中含有相同的染色体,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染色体①②③均会出现在子细胞中,B正确。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C错误。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由此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其正常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4.选C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均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因此分离酶在这两个时期发挥作用,A正确;由于P蛋白是分离酶抑制剂,P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分离酶活性将无法受到抑制,因此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黏连蛋白可能提前被切割,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提前发生,B正确;纺锤丝可牵拉已分开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不需要纺锤丝牵拉,C错误;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是物质准备时期,与分裂相关的许多蛋白质(如黏连蛋白和纺锤丝蛋白)可能均在该时期合成,D正确。5.选A 甲、乙、丙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父方,A错误;图中二倍体精子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Ⅰ异常形成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异常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B正确;若C途径的精子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不考虑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正确;无核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甲,甲含两个染色体组,因此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D正确。6.选B 图①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4个染色体组;③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②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正在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其是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该动物为雌性,④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或极体,C错误。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生殖细胞,D错误。7.选B 题图曲线代表染色单体的相对含量变化,BC段前是减数分裂Ⅰ,BC段后是减数分裂Ⅱ,因此,与BC段前相比,BC段后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会发生核DNA数减半、染色体数减半以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分裂Ⅱ后期)。8.选D ①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此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错误;②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B错误;③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处于间期中的G1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等时期,可处于乙图中的AB段或EF段,C错误;⑤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为体细胞的2倍,D正确。9.解析:(1)据图可知,甲细胞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据此推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据此推断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据此推断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据此推断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戊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据此推断戊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综合以上分析,甲、乙、丙、丁、戊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乙、丁和戊。依题意,图示为某一个雄性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内五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故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2)据题图可知,戊中两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2个四分体。(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互换,戊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4)精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题图中细胞甲~戊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及减数分裂Ⅰ前期。故甲~戊五个时期的细胞图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为丙、甲、戊、乙、丁。答案:(1)乙、丁、戊 次级精母细胞 (2)2 (3)戊 (4)丙、甲、戊、乙、丁10.解析:(2)图乙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此时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因此此时的细胞中不含四分体。C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对应图甲中的Ⅲ时期。(3)图乙中A、B细胞中均含同源染色体。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结合图示可知,图乙中的B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由于B细胞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4)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经过间期DNA复制后,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所在的染色体中的两个DNA分子均带有15N标记,即被标记的染色体经过DNA复制后包含的两个DNA分子均带有15N标记,则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的B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4条;因为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带有15N标记,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带标记的染色单体,C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因为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产生的子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可能均带有15N标记,也可能有一条带有15N标记,还可能两条均不带15N标记,即C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0、1或2条;由于B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含有15N标记,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5N标记情况:两条均带标记和两条均不带标记或一条带标记、另一条不带标记。因此,该细胞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不含15N标记的概率为1/4。(5)图乙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染色单体数目为0且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8条)。答案:(1)经过了间期DNA复制 经过了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成对的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形成子染色体 (2)0 Ⅲ (3)A、B B 初级卵母细胞 (4)4 0或1或2 1/4 (5)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 第三课时 用模型建构法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ocx 第1讲 第三课时 用模型建构法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pptx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用模型建构法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