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一、班级开展以“登高”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22分)
1. 导语
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过攀登的脚步。古代文人墨客登高望远,感慨自身渺小和天地浩hàn( )。近现代仁人志士攀登不止,鲁迅对社会黑暗深恶( )痛绝,探索救国救亡之路。当代奋斗者亦攀登不息,邓稼先等科学家不畏艰难,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坚持不xiè( )。不同时代的人们始终奋勇前行,勇登理想之巅。
请根据以上拼音书写汉字,或为汉字标注拼音。
(1)浩hàn( ) (2)深恶( )痛绝 (3)坚持不xiè( )
2. 汉字研学小组梳理“登”的含义,绘制了词义演变图,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请填写①②处的引申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哪个选项可作为“③”处的例子( )
A.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B.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C. “褪了僧鞋,登上无忧履。”(吴承恩《西游记》)
(3)梳理“登”字的含义,对你学习汉字有怎样的启发?
3. 研学小组发现古人常登临高处,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请你梳理以下登临诗。
登高主题 诗句 情感抒怀
登高克难 (1)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通过描绘登高行路的艰难,表达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2)______ 念天地之悠悠,(3)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作者登临幽州台,渴慕贤君而不得,在苍茫的天地中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孤独。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4)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登临北固亭,表达了渴望像古代英雄一样为国效力、收复山河的壮烈情怀。
登高悟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5)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作者登临高峰,领悟到只有居高望远,才能无惧阻碍的人生哲理。
登高明志 (6)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__________。
4. 研学小组深入探究攀登精神,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预计将于2025年4月下旬返航。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是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创下多个“首次”,首次由“90后”宋令东、王浩泽执行飞行任务,王浩泽更是我国首位执飞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90后”成功“上天”,既有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支持,也离不开宇航员们的执着信念与团结协作。可以预料,未来将有“00后”乃至“10后”航天员接过交接棒,驰骋在宇宙星河中。
(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
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则标题(25字以内)
5. 作为“10后”的你,也即将登上人生新旅途。你认为成功攀登人生高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结合下列名著(任选其一),阐述你的看法。(关键因素:执着信念/个人努力/时代机遇……)
A.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C.简·爱《简·爱》
二、(16分)
艺术节将至,请你作为话剧社成员参加剧本研讨会。
前情概述 人物简介
加耶夫和柳鲍芙兄妹继承一个祖传的樱桃园,作为贵族后裔,他们挥霍无度以至不得不变卖家产。柳鲍芙长年客居法国,刚刚举家回到故乡。因为哥哥加耶夫不善经营,欠下巨额债务,樱桃园即将被拍卖。 柳鲍芙:樱桃园的女主人
加耶夫:柳鲍芙的哥哥
罗巴辛:曾是樱桃园农奴的儿子,如今是一个暴发户商人
安尼雅:柳鲍芙的小女儿
瓦里雅:柳鲍芙的大女儿
樱桃园
(俄)契诃夫
①场景 樱桃园的客厅,气氛凝重压抑,午后的阳光艰难地透过窗户,洒在华美而陈旧的家具上。柳鲍芙、加耶夫、罗巴辛、安尼雅和瓦里雅都聚集在此,一场关于樱桃园命运的激烈讨论即将爆发。
②罗巴辛 (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上,焦急又急切)听着,柳鲍芙·安德烈耶夫娜,加耶夫先生,咱们没时间再耗下去了!下周五,樱桃园就要被公开拍卖。要是不想办法,你们就会失去这片土地,失去一切!我再最后说一次,应该把樱桃园的地分租出去,盖别墅。城里人就爱来乡下度假,这稳赚不赔,还能保住樱桃园!
③加耶夫 (愤怒地瞪着罗巴辛,脸涨得通红)你这是什么馊主意!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樱桃园,怎能变成那些暴发户们寻欢作乐的地方?这是对家族的侮辱,对先辈的不敬!(激动地拍着桌子,桌上的摆件都跟着震动)
④柳鲍芙 (无奈地摇摇头,眼神中满是痛苦与不舍)哦,罗巴辛,你怎能提出这样的建议?这樱桃园,每一棵树都承载着我们的回忆,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家族的足迹。我闭上眼睛,都能听到小时候在园子里嬉笑玩耍的声音,怎能忍心将它变成那种模样?(声音颤抖,眼眶泛红)
⑤罗巴辛 (急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双手挥舞着)可你们看看现在的处境!债务像山一样压着,樱桃园因为缺乏打理,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你们拿什么还债?拿什么维持这份体面?继续这样下去,不用等到拍卖,樱桃园也会自行衰败!(停下脚步,直直地盯着柳鲍芙和加耶夫)
⑥安尼雅 (眼睛明亮,充满希望地看向母亲)妈妈,罗巴辛先生的办法或许可行。我们不能一直活在过去的回忆里,爸爸走后,一切都变了。我们得为未来考虑,也许改变能带来新的生机。(站起身,走到母亲身边,握住她的手)
⑦瓦里雅 (点头赞同,神色焦急)没错,妈妈。安尼雅说得对,我们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要是樱桃园没了,我们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语气中带着一丝哀求)
⑧加耶夫 (哼了一声,看向安尼雅和瓦里雅)你们懂什么!这樱桃园是我们家族的根基,是我们高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就算破产,也不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挽救。( A )
⑨罗巴辛 (被加耶夫的态度激怒,冲到他面前,手指着他)下三滥?你看看你,每天无所事事,除了缅怀曾经的过去,还会做什么?你所谓的身份和地位,能当饭吃,能还债吗?(气得浑身发抖)
⑩柳鲍芙 (连忙起身,站在两人中间)别吵了,都别吵了!(转向罗巴辛,眼神哀伤)罗巴辛,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也感激你这些年的帮助。但这樱桃园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实在难以割舍。(又看向加耶夫)哥哥,可罗巴帝说的也不无道理,我们总得想个办法。
加耶夫 (扭过头,不看罗巴辛)我不管,我绝不允许樱桃园被改成那种不伦不类的样子。我宁愿失去它,也不能让它蒙羞。
罗巴辛 (绝望地叹了口气,双手抱头)你们这是在自欺欺人!失去樱桃因,你们将一无所有,流落街头!难道你们就想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家族的辉煌彻底消失?
安尼雅 (急切地劝说)妈妈,舅舅,我们不能这么固执。时代在变,我们也得跟着改变。也许暂时的妥协,能换来更好的未来。想想那些美好的回忆,不也希望能延续下去吗?如果樱桃园没了,回忆也会渐渐褪色的。
瓦里雅 (急切地附和)是啊,妈妈,我们不能再犹豫了。
柳鲍芙 (痛苦地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间溢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边是珍贵的回忆,一边是残酷的现实。(缓缓蹲下身子,显得无比无助)
(选自《樱桃园》第四幕)
6. 【人物关系图谱】请根据对剧本的阅读理解,补充人物冲突关系图。
7. 【剧本工作坊】
(1)台词指导要求:台词是剧本的“有声语言”。请为以下台词设计重音,并说明理由。 这樱桃园,每一棵树都承载着我们的回忆,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家族的足迹。我闭上眼睛,都能听到小时候在园子里嬉笑玩耍的声音,怎能忍心将它变成那种模样? (2)表演指导要求:舞台说明是剧本的“无声语言”。请在A处为加耶夫设计合理的动作和神态,并说明理由。 加耶夫 (哼了一声,看向安尼雅和瓦里雅)你们懂什么!这樱桃园是我们家族的根基,是我们高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就算破产,也不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挽救。(A)
8. 【舞台设计】本选段结尾美术组提出两个舞台设计方案,请你投票选择,结合剧本内容说明理由。
方案一:此时,整个舞台变暗,一道闪电从天空亮起,雷声轰鸣,骤雨如注。樱桃树枝在风雨中被吹得剧烈摇晃。 方案二:此时,整个舞台变亮,屋内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只有柳鲍芙压抑的啜泣声,气氛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樱桃园里的树枝也纹丝不动。
9. 【主题解码】请结合剧本和链接材料帮助导演分析“樱桃园”的象征含义。
链接材料:
● 樱桃在西方文化中象征浪漫与美好,白色的花朵纯洁美丽,红色的果实寓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19世纪末俄国社会处于剧烈转型期,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经济基础崩溃,新兴资产阶级崛起。契诃夫观察到没落贵族阶级的身份自尊与新兴商人阶级的实用逐利产生了激烈冲突。
三、(14分)
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跨湖桥遗址位于湘湖旅游区,其出土的世界最早的独木舟和稻作文明痕迹,距今约8000年,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源头。建立在遗址上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浙江继河姆渡、良渚遗址后的又一家史前专题博物馆,是浙江“万年文化史”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 吴健
【材料二】
跨湖桥遗址地处湘湖古河道淤积区,地下土层以淤泥质黏土为主,能减缓有机物腐蚀。遗址濒临钱塘江,雨水充沛,淤泥沉积不断加厚,有效隔绝氧气。另外,因湘湖水体调节,遗址区湿度常年稳定。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距今8000年的独木舟、骨器等有机质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选自《萧山市志》)
【材料三】
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跨湖桥文化。虽然跨湖桥先民最终因钱塘江涌潮倒灌和海侵离开,但出土的文物揭示着先民与自然环境斗争的智慧和精神。
衣 水平踞织机:先民已拥有纺织技术,不再以树叶蔽体。 “创造的艺术”展厅
食 猪下颌骨:证明已饲养家猪,饱含着先民的生存智慧。 “生活的画卷”展厅
住 房柱洞、“独木梯”:通过建高房子来避免被洪水淹没。 “湖底的遗址”展厅
行 最早的独木舟、填补船身破损孔洞的漆:据研究表明该独木舟只能在浅海活动,但仍是征服大海的第一步。 水下遗址原址保护厅
精神 彩陶上的太阳纹:表达对火和太阳的崇拜,为求免受洪涝灾害。 “信仰的力量”展厅
(整理自《跨湖桥文化研究》)
【材料四】
博物馆展厅导览图
2F《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厅 第一单元“湖底的遗址” 第二单元“生活的画卷” 第三单元“创造的艺术” 第四单元“信仰的力量” 1F《部落学校》互动体验 将先民生态环境作为空间背景,设置卡通化展示和互动游戏 B1水下遗址原址保护厅 展示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
(来源: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官网)
10. 根据材料一,概括跨湖桥遗址的两大文化价值。
11. 结合材料二,推测世界最早独木舟在跨湖桥遗址得以完整保存的地理条件。
12. 结合材料三,从图标的图案构成角度,探究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图标(见材料四)的精神内涵。
13. 假如你是馆内的一名志愿者,请综合以上材料,为其中一位游客推荐合适的参观路线(至少包含三个游览点),并说明理由。
A游客:10岁,研学的小学生
B游客:60岁,历史爱好者
我选择___游客,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8分)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诗文中“长啸”的文学意味。
材料一
啸,即“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类似于吹哨,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歌吟方式。其盛行于魏晋,至唐朝仍有遗风,宋以后式微。文人作品中“啸”字时常出现,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用以抒发情怀。
(节选自王旗《古代诗文中的“啸”》)
材料二
籍①尝于苏门山遇孙登②,与商略终古③及栖神导气之术④,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注释】①籍:即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孙登:隐士,以长啸闻名,精通道术。③终古:指对历史及上古之道的探讨。④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方法。
材料三
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②,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②遽:惊惧、慌张。③同“旺”,指兴致高。
◎研读材料
14.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登皆不应_________________(2)公貌闲意说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材料二,结合画线句,推测此处“啸”声的特点。
◎比较阅读
16. 根据材料二、三,完成表格。
人物 “啸”的场景 探究人物形象
阮籍 阮籍询问孙登古今之事和修炼之法,孙登都未回答,阮籍“长啸而退”,以此告别。 __________
谢安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
④思考探究:有人认为,同是“啸声”,也有阴阳之分。“阳啸”声音激越,有进取之志;“阴啸”声音和顺,有遁世之意。请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二人的“啸声”分别属于哪一种?__________
◎拓展探究
17. 晋人之“啸”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请结合课内外诗词完成探究。
(1)王维隐居于辋川,“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以“啸”吐露内心之恬淡。 (2)白居易临水而思,以“啸”抒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心境。__________ (3)苏轼被贬于黄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以“啸”表达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垂钓 【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18. 写作
生活中难免有“感觉还差一点”的失落时刻,有人选择勇敢地逆流而上,做难而正确的事,也有人选择接受现实,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无论“能”与“不能”,“改变”或是“接受”,都需要勇气。
请你以“改变/接受现实更需要勇气”为题,撰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瀚 ②. wù ③. 懈
2.【答案】(1) ①. 成熟、收成 ②. 古代科考中举 (2)B
(3)①追根溯源,通过造字结构来理解汉字的本义;②梳理汉字演变,推究引申义的发展:③学会积累课内外字义的用法。
3.【答案】 ①.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②. 登高怀古 ③. 独怆然而涕下 ④. 不尽长江滚滚流 ⑤.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⑥. 会当凌绝顶 ⑦. 作者登高望远,表达了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4.【答案】神舟十九发射成功,“90后”航天员首次执飞
5.【答案】示例①:我认为个人努力是简·爱成功攀登人生高峰的关键因素,她从小面对逆境,却勇敢反抗,通过个人努力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在爱情中,她坚守原则,忠于自我,拒绝依附他人,追求平等与尊严。她的成功源于个人的不断努力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示例②:我认为时代机遇是孙少安成功攀登人生高峰的关键因素,他敏锐洞察时代机遇、勇于尝试。改革开放后,他率先实行生产责任制改革。他抓住建筑行业对砖瓦需求增加的商机,贷款开办砖厂,成为当地经济领头人。他的成功源于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示例③:我认为执着信念是保尔成功攀登人生高峰的关键因素,他在革命斗争中不畏艰难,即使身患重病、双目失明,仍坚持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将个人理想融入集体事业,最终实现了为理想奋斗的信念。他的成功源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答案】6. ①如何处置樱桃园 ②分租樱桃园,建别墅还债 ③固守身份,拒绝改变
7. (1)示例①:在“每一棵树”和“每一寸上地”上重读,通过强调重复,突显柳鲍芙认为樱桃园承载了家族美好回忆,表现出她沉迷于过往,不愿面对现实的心理。示例②:在“怎能忍心”上重读,强化反问的语气,突出柳鲍芙难以接受失去樱桃园的心理,表现对曾经美好回忆的留恋。(2)示例:设计“傲慢地仰起头,双手抱在胸前”的动作和神态,因为加耶夫极度重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地位,所以非常抗拒罗巴辛的建议,同时表达了对罗巴辛的轻视。
8. 方案一:狂风暴雨营造了紧张混乱的氛围,烘托了柳鲍芙内心的纠结和矛盾,为“樱桃园的去留”留下悬念,暗示了整个家族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方案二:明亮的舞台上沉默的众人、纹丝不动的树枝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柳鲍芙和加耶夫不想面对现实,固守过往,以贵族身份为尊,“压抑的啜泣声”进一步强化了悲剧色彩。
9. 樱桃象征美好、纯洁,樱桃园象征着柳鲍芙等旧贵族的曾经美好过往,但是在时代剧变面前,贵族无法维持奢靡的生活,樱桃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冲击。危机中的樱桃园象征着没落的贵族群体。
【答案】10. ①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②历史悠久,是浙江“万年文化史”的重要标志(金名片)。
11. ①遗址地下土层以淤泥质黏土为主,且雨水充沛,淤泥沉积不断加厚;②湘湖水体调节,遗址区湿度稳定。
12. 示例一:图标由“独木舟”和“涌起的潮水”两个图案构成。“独木舟”代表遗址中出土的世界最早独木舟,“涌起的潮水”代表钱江潮涌,两个图案描绘了一叶独木舟在海潮中勇进的场景,也代表了跨湖桥先民在纺织、畜牧、住房、渔猎等方面不断与自然环境斗争的生存智慧,展现了跨湖桥文化中勇立潮头、敢于探索的精神。
示例二:图标由“独木舟”和“圆纹”两个图案构成。“独木舟”代表遗址中出土的世界最早独木舟,先民创造独木舟在海潮中勇进,想要征服更远的海域;“圆纹”代表了彩陶中的太阳纹图案,传递出祈愿平安,免受洪涝灾害的精神信仰。这些都代表了跨湖桥先民不断与自然环境斗争的生存智慧,展现了跨湖桥文化中勇立潮头、敢于探索的精神。
13. ①. 我选择A游客,我会对他说:小朋友你好,欢迎你来到博物馆!首先你可以去负一楼的水下遗址原址保护厅,那里有世界上最早的而且又完整保存下来的独木舟,非常珍贵;然后你可以去1楼的部落学校,有卡通化的展示,还可以玩互动游戏,非常有趣;最后还可以去2楼“生活的画卷”展厅,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驯养家猪,你在那里可以参观到8000年前的猪下颌骨标本哦。祝你游览愉快! ②. 我选B游客,我会对他说:爷爷你好,欢迎你来到博物馆!首先你可以去负一楼的水下遗址原址保护厅,可近距离观察世界最早的独木舟及漆补工艺,了解浙江万年史文明;然后你可以前往2楼,来到“创造的艺术”展厅,那里有水平踞织机等手工艺器具,代表着先民的原始工艺;最后还可以去“信仰的力量”展厅,那里展示着绘有太阳纹的彩陶,揭示了先民的太阳崇拜,体现跨湖桥文化的精神。祝你游览愉快!
【答案】14. ①. 回答 ②. 同“悦”,愉快
15. “啸”声如同鸾凤鸣叫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可见“啸”声嘹亮、清脆、悦耳、悠长。
16. ①. 崇尚隐逸、随性率真 ②. 谢安与孙兴公等人泛舟海上,面对风浪,众人惊慌欲返,谢安“吟啸不言”。 ③. 从容镇定、胆识过人、享受挑战等(写出一点即可) ④. 谢安遇到风浪时“吟啸不言”,观其气度,足以镇安朝野,可见其志在安邦治国,有进取之心,属于阳啸。阮籍登山寻访隐士孙登,率性自然,有隐逸之志,属于阴啸。
17. ①. 弹琴复长啸 ②. 白居易曾科举登科,仕途顺遂,后浮生多变,如今沙头垂钓,他的“啸”声表达了对人生起伏、世事无常的慨叹和释然。 ③. 旷达、乐观、超脱等(意思相符即可)
18.略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