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2.网红太空餐“宫保鸡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花生米、玉米、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鸡肉中富含的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物质B.花生中油脂含量高,摄入过多易引发肥胖C.玉米中富含的淀粉属于糖类D.辣椒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预防甲状腺肿大3.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措施与此报告精神不符的是( D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充分利用资源C.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粮食产量4.蔡旭哲老师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介绍冷原子钟50亿年的误差只有1秒。铯可用于制作冷原子钟。如图是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铯的原子序数为55B.铯属于非金属元素C.铯原子带55个单位的正电荷D.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 g5.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C )6.花椒是人们常用的调料品之一。花椒果皮中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香叶醇(C10H18O)、枯茗醇(C10H14O)和柠檬烯(C10H1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香叶醇、枯茗醇、柠檬烯均为有机化合物B.香叶醇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C.枯茗醇中含有7个氢分子D.柠檬烯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7.《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雨水落地后,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B.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分子变大C.温度升高时,空气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雨水是一种混合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发现尿素。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人工合成了尿素。尿素,又称脲、碳酰胺,化学式是CO(NH2)2,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工业上用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尿素,其微观示意图如下。8.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该变化中涉及三种氧化物B.该变化实现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9.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B.尿素由8个原子构成C.尿素是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一种产物D.尿素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10.打火机是常用的点火工具,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打火机的制作材料中包含金属材料B.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C.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与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的灭火原理相同D.丁烷燃烧属于氧化反应11.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B 取某织物上的纤维灼烧 有烧焦羽毛气味 该纤维一定为羊毛C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溶液中 变为红色 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体 该气体可能是氢气12.某兴趣小组同学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图象是组内同学绘制的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与时间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 小题,共 28 分)13.(5分)在一次跨学科实践活动后,同学们对花卉的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某小组同学为了让月季花长势更好,展开了项目化探究。【查阅资料】月季花更适合在微碱性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任务一:枝叶发黄的原因(1)了解到原因之一是土壤板结,同学们分析土壤板结会导致植物根系缺氧,其次,浇水过多、光照不足、施肥不当等也会引起枝叶发黄。任务二:土壤酸碱度检测及改良【实验操作】(2)取土壤样品,加水后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还需进行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浸出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约为5,呈酸性;同学们想到可以加入适量熟石灰进行调节,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分子。任务三:提高土壤肥力(3)为了让月季花枝繁叶茂,同学们提出建议,可以合理施用复合肥料,如 A (填字母序号)。A.KNO3 B.Ca(OH)2 C.HNO3 D.CO(NH2)214.(6分)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越来越引起重视,氨气正在由肥料走向燃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制备氨气,图2装置探究其相关性质。(1)图1装置可用于制取氨气,将该装置做出一点改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改动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用改动后的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3)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该小组的同学用含有酚酞的三朵干燥纸质小花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观察到实验Ⅰ和Ⅱ中纸花不变色,实验Ⅲ中纸花变红,于是得出氨气不显(选填“显”或“不显”)碱性的结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气不显碱性。15.(6分)以煤粉灰(主要成分为 Al2O3、SiO2及少量 Fe2O3等)为原料制取Al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资料】①SiO2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2[AlCl3 ·6H2O]Al2O3+6HCl+9H2O 。(1)“酸浸”步骤中盐酸与Fe2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盐酸挥发。(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写名称)。(3)“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H4HCO3===3X + Fe(OH)3↓+3CO2 ↑,则X的化学式为NH4Cl。(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HCl(写化学式)。16.(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的实验探究。【相关信息】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应离子浓度大小。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100 mL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甲曲线所示。(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2)M点时电导率几乎为零的原因是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几乎为零(合理即可)。(3)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填序号)。①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结合成BaSO4②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是由于BaSO4进一步解离出Ba2+和SO【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100 mL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乙曲线所示。(4)对比两曲线的最低点,N点比M点明显高的原因是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的产物中含有NaOH,它易溶于水(填性质)。【结论】(5)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注意:若答对(6)(7)两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 40 分。【拓展与反思】(6)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7)已知:稀硫酸的电导率为5 923 μS/cm,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为6 316 μS/cm。若用这两个物质反应来测定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推测溶液的变化曲线可能是甲、乙中的哪一个?并说明理由:乙;两者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硫酸钠,离子浓度较大,所以电导率较大。17.(5分)高速钢是制造冰鞋冰刀的重要材料,其性能与含碳量关系密切。为测定高速钢中碳的含量,兴趣小组将17.4 g高速钢(只含铁和碳) 样品放入盛有1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16.8 g。请回答:(1)钢的性能优良,如钢的熔点比纯铁低,易于加工。(2)试计算该高速钢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7.4 g+100 g-116.8 g=0.6 g;设17.4 g高速钢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Fe+2HCl===FeCl2+H2↑56 2x 0.6 g= x=16.8 g该高速钢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00%≈3.4%答:该高速钢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3.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2.网红太空餐“宫保鸡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花生米、玉米、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鸡肉中富含的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物质B.花生中油脂含量高,摄入过多易引发肥胖C.玉米中富含的淀粉属于糖类D.辣椒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预防甲状腺肿大3.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措施与此报告精神不符的是( D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充分利用资源C.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粮食产量4.蔡旭哲老师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介绍冷原子钟50亿年的误差只有1秒。铯可用于制作冷原子钟。如图是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铯的原子序数为55B.铯属于非金属元素C.铯原子带55个单位的正电荷D.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 g5.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C )6.花椒是人们常用的调料品之一。花椒果皮中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香叶醇(C10H18O)、枯茗醇(C10H14O)和柠檬烯(C10H1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香叶醇、枯茗醇、柠檬烯均为有机化合物B.香叶醇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C.枯茗醇中含有7个氢分子D.柠檬烯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7.《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雨水落地后,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B.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分子变大C.温度升高时,空气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雨水是一种混合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发现尿素。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人工合成了尿素。尿素,又称脲、碳酰胺,化学式是CO(NH2)2,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工业上用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尿素,其微观示意图如下。8.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该变化中涉及三种氧化物B.该变化实现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9.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B.尿素由8个原子构成C.尿素是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一种产物D.尿素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10.打火机是常用的点火工具,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打火机的制作材料中包含金属材料B.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C.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与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的灭火原理相同D.丁烷燃烧属于氧化反应11.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B 取某织物上的纤维灼烧 有烧焦羽毛气味 该纤维一定为羊毛C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溶液中 变为红色 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体 该气体可能是氢气12.某兴趣小组同学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图象是组内同学绘制的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与时间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 小题,共 28 分)13.(5分)在一次跨学科实践活动后,同学们对花卉的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某小组同学为了让月季花长势更好,展开了项目化探究。【查阅资料】月季花更适合在微碱性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任务一:枝叶发黄的原因(1)了解到原因之一是土壤板结,同学们分析土壤板结会导致植物根系缺氧,其次,浇水过多、光照不足、施肥不当等也会引起枝叶发黄。任务二:土壤酸碱度检测及改良【实验操作】(2)取土壤样品,加水后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还需进行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浸出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约为5,呈酸性;同学们想到可以加入适量熟石灰进行调节,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分子。任务三:提高土壤肥力(3)为了让月季花枝繁叶茂,同学们提出建议,可以合理施用复合肥料,如 A (填字母序号)。A.KNO3 B.Ca(OH)2 C.HNO3 D.CO(NH2)214.(6分)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越来越引起重视,氨气正在由肥料走向燃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制备氨气,图2装置探究其相关性质。(1)图1装置可用于制取氨气,将该装置做出一点改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改动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用改动后的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3)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该小组的同学用含有酚酞的三朵干燥纸质小花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观察到实验Ⅰ和Ⅱ中纸花不变色,实验Ⅲ中纸花变红,于是得出氨气不显(选填“显”或“不显”)碱性的结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气不显碱性。15.(6分)以煤粉灰(主要成分为 Al2O3、SiO2及少量 Fe2O3等)为原料制取Al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资料】①SiO2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2[AlCl3 ·6H2O]Al2O3+6HCl+9H2O 。(1)“酸浸”步骤中盐酸与Fe2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盐酸挥发。(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写名称)。(3)“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H4HCO3===3X + Fe(OH)3↓+3CO2 ↑,则X的化学式为NH4Cl。(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HCl(写化学式)。16.(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的实验探究。【相关信息】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应离子浓度大小。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100 mL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甲曲线所示。(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2)M点时电导率几乎为零的原因是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几乎为零(合理即可)。(3)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填序号)。①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结合成BaSO4②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是由于BaSO4进一步解离出Ba2+和SO【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100 mL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乙曲线所示。(4)对比两曲线的最低点,N点比M点明显高的原因是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的产物中含有NaOH,它易溶于水(填性质)。【结论】(5)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注意:若答对(6)(7)两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 40 分。【拓展与反思】(6)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7)已知:稀硫酸的电导率为5 923 μS/cm,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为6 316 μS/cm。若用这两个物质反应来测定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推测溶液的变化曲线可能是甲、乙中的哪一个?并说明理由:乙;两者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硫酸钠,离子浓度较大,所以电导率较大。17.(5分)高速钢是制造冰鞋冰刀的重要材料,其性能与含碳量关系密切。为测定高速钢中碳的含量,兴趣小组将17.4 g高速钢(只含铁和碳) 样品放入盛有1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16.8 g。请回答:(1)钢的性能优良,如钢的熔点比纯铁低,易于加工。(2)试计算该高速钢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7.4 g+100 g-116.8 g=0.6 g;设17.4 g高速钢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Fe+2HCl===FeCl2+H2↑56 2x 0.6 g= x=16.8 g该高速钢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00%≈3.4%答:该高速钢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3.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原卷版).docx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1(解答版).docx